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pomerry台灣自由行個人遊
市長:pomerry2001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生活時尚旅遊【pomerry台灣自由行個人遊】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佛學筆記/參
 瀏覽623|回應10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馬克舞.mp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CVNfrJUFc         





GM VATS Ignition Key Bypass


Erasing Toyota Ignition Keys


Ignition Key Transponders


ADPTrainingADPTraining·431 部影片


弘一大師的人生智慧: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


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旅程是快樂的、輕鬆的,那唯一的辦法,就是放下包袱,丟棄多餘的負擔。什麼是多餘的負擔呢?有些人為了輕裝上路,把責任和道義扔下,這是一種錯誤的取捨。只有那些與當下無關的痛苦和憂傷,那些我們再也用不到的或多餘的財物,才是負擔。而人的職責、人性、正義這些,即使有千斤重也決不能將它們從肩上卸下。除了這些,人生再沒有更重要的東西,即使你此刻一無所有,對你的人生也毫無影響。放下也許會有遺憾,會有傷感,但是卻會讓我們生活得更加淡定和安然。


金錢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的確很重要,但我們必須清楚金錢并不是萬能的。掙錢的目的是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但錢不是神,而是僕人,如果一個人被金錢奴役,反而成了金錢的奴隸。我們不能很好地去把握和控制金錢,那麼,錢越多,對於我們的害處則越大。要知道:金錢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人必須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想自己過得安穩自在,沒有煩惱,就要做到減少欲望。


一個人不要將錢財看得太重,太過愛財,心情郁結,連疾病都不容易痊愈,而錢財一旦被當成身外之物,人自然就會變得輕鬆,百病不生。戒貪,一直以來都是佛教的一戒。佛教中人的十指相合手勢,便是教導世人不要讓金錢腐蝕了人的內心之意。


安然生活


人生就像是旅行,有些人為了輕裝上路,把責任和道義扔下,這是一種錯誤的取捨。要學會放下遭遇過的各種不幸、挫折、失敗、痛苦⋯⋯只有這樣,才能騰出心靈的空間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寬容不僅是對別人的一種諒解,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解脫。】


曼德拉說:「當我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的那一刻,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身在獄中。」


失去的永遠都失去了,再怎麼怨恨對方,也不可能讓一切回到原點,懷著仇恨生活,折磨的只是你自己的內心。


【面對誹謗、譏笑,最好的方法是沉默。】


面對別人的誹謗、譏笑、誤解等,最好的方法就是沉默,不解釋,任流言自然消亡。


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流言是難免的事。我們不必理睬造謠生非者,也無須懼怕那些閒話,當我們不為它所左右,它對我們來說也就毫無意義了。


放下,意味著人生將重新開始。


放下不等於放棄,放下也並不意味著失去。放下,意味著你的人生將重新開始。放下昨天的感情,意味著我們將獲得另一段更為真摯的感情;放下昨天的事業,意味著你將重新開始另一份更適合你的事業。


【修剪野心,不做欲望的奴隸。】


我們的欲望,你別指望完全消除它們。你所能做的,就是儘量去修剪它。放任欲望,它就會瘋長,如果你能經常修剪它,反而會成為一道悅目的風景。


【不拿錯誤,來折磨自己。】


泰戈爾說過:「當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時,你也將錯過群星。」何必為追不回來的東西而流淚呢?記住,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是很愚蠢的,少埋怨別人,多改變自己,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自我完善上。


人生就是一場苦旅,我們既不能把苦難背在身上、寫在臉上,更不能把苦難拋在身後。看透人生的我們,在痛苦面前,也只需微微一笑,奮然前行。把每一次的磨難都當成人生的歷練,在痛苦中成長,在磨難中進步。直到歷風雨而不懼,在泥沼中前行而如坦途。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於 修改第 8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4767609
 回應文章
隨緣不要攀緣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淨空法師:教我們隨緣不要攀緣,不要去有心做好事,遇到了要做,遇不到別去找事。做好事要錢,你看今天有人送錢來,那就得替他做好事,沒人送錢來就太好了,沒事。決定不要去找事,你的心永遠是靜的,永遠是定的,這叫真好事,世間好事沒有比這個更大的。

        記住古人有一句話,好像是龐居士唐朝時候,這是個大德居士。他是個財主,他把家財全部賣掉,得的金銀財寶裝在一條船上,船走到長江中心,把底下砸個洞,全部沉下去,不要了。其實他這種做法就是一句話告訴世人,世人一定要問,這些金銀財寶你不要了,你拿去布施做好事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把它沉到江裡頭去?他就留一句話說,「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好事還要好。以後怎麼過日子?編草鞋,賣草鞋,一雙草鞋賣一、二個銅板,他就這樣過日子。這個人是什麼人?菩薩化身來的,菩薩,不是凡人。他這種示現就是教人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因此,含意很深,就是教我們隨緣不要攀緣,不要去有心做好事,遇到了要做,遇不到別去找事。做好事要錢,你看今天有人送錢來,那就得替他做好事,沒人送錢來就太好了,沒事。決定不要去找事,你的心永遠是靜的,永遠是定的,這叫真好事,世間好事沒有比這個更大的。

  人人都能這樣想,都能這樣做,天下太平,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哪些是庸人?喜歡做好事的人。所以我離開台灣的那幾年,台灣社會提倡好人好事。我們老師把這四個字寫在黑板上,「好人好事」,寫上去之後,然後他在下面那個好字上圈了一下,圈了個圈。圈了個圈念去聲,怎麼念法?好人好事,就是喜歡多事。老師給我們的印象很深,這就教我們可別好事,好事你就錯了,社會上這些誘惑你擋不住;不好事就沒事,好事你就有事。所以說這兩種說法並不相違背,都說得好。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57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992
如何做一個會說話的人?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星雲大師如何做一個會說話的人?

當一個人的言行有了過失或不當時,我們給予良言忠告或直言規勸,使之改正錯誤,即為“”。其實,的類型和方式,並非如此單一。

古人為了勇於規勸對方,除了直言古鯁者以言語勸諫外,也有以藝術形式委婉地進行勸說者。時到今日,

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講究進諫的方式和藝術,以求得規勸的最大效果,看來還是有必要的。因此,“如何規勸”?有四點意見:

第一、講話要含蓄,切忌太露:當我們責備一個人時,用詞要含蓄,最忌諱的就是太露骨、太過銳利,傷害了對方的尊嚴,這樣不但不能被人接受,反而心生反感。

所以,責人之過要讓對方堪受,要給對方留有餘地,讓他能夠接受;能夠令人歡喜接受,這是規勸的先決要件。

第二、態度要委婉,切忌太直:當我們規勸他人的時候,態度不要太嚴峻、太粗魯,有時候責備一個人。

反而要對他更加的有禮貌、親切、委婉,不可以太過直接。如果你直言不諱傷害了他,讓他不肯接受你的意見,那就失去了勸諫的初心。

第三、處事要圓融,切忌太真:做人處事最要緊的就是圓融,切忌太真,有時候做人太過方正,難免得理不饒人。

因此,方和正固然很好,但是圓融更重要,因為凡事圓融一點,讓人家在你的包容里,感覺到如沐春風般,對方便能體會你的圓融,接受你的善意。

第四、做人要寬厚,切忌太苛:做人處事的妙訣就是要厚道,最怕的就是太苛刻。小小的事情不要太計較,只要大事不胡塗,小事不必太介意。

甚至在利益上,也要讓人家多分一點,多得一點利益;假如你比他優秀,更應該多包容他、愛護他,不可太過嚴苛,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寬厚,自然歡喜和你在一起。

古德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是傳達感情的工具,但若運用不當,則成為傷人的利器;更何況給予他人規勸的話,又是最敏感的語言,我們說話能不謹慎嗎?

因此,會說話的人,首先考慮的是,一句話說出來,是否傳達了自己的意思,對方能否歡喜接受,所以規勸也要有規勸的藝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878
有沒有生死是你自己決定的
推薦0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沒有生死是你自己決定的

淨界法師

五蘊當中,我們每一個人的重點會不一樣。我們可以把五蘊在你生命中有所住,你所住的地方不同,就產生三種不同的人。最低層次的人,他的心住在色蘊,他把物質世界當做他人生追求的目標了——追求名聞利養、物質的世界,所謂追求成敗得失了。這種人,心住在色蘊的人,會有兩種情況:

第一個,他今生啊,會躁動不安——「弟子心不安」。因為物質世界不是你能夠決定的,這個是過去的業力,所以你今天追求財富,你把財富看得很重要,你今生大概就不得安穩了。因為這個會變化了,財富不是一條線哪,它還會變化啊,而且它往好的方向變、往壞的方向變,不是你說了算。你只要把物質世界看得很重要,今生就很難安定了,因為你住在一個變化多端的因緣當中,你一定會心隨境轉的。本來我們的心是很安定的,但是你住在外境,你被它牽動了,你啟動你的地雷了,這第一個。

如果你覺得你今生壓力很大,心有千千結,經常罣礙這兒,罣礙那兒,你的心已經跑出去了,你都不知道了。你一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心裡一定住在某一個外境,你不知道了,否則,你不可能有這麼多罣礙。這是第一個——你心中必有一物,所以你今天會不安穩。

第二個,如果你心中住在外境,《楞嚴經》上說:你的生死業力會比一般人強。因為你向外攀緣,你啟動你生命輪迴的力量,叫輪迴性。《楞嚴經》講向外攀緣是輪迴性。也就是說,同樣大家念佛,你念佛的功力跟我差不多,你念佛一千聲,我也念佛一千聲,但是臨命終的時候,他往生了,你沒有往生,為什麼?因為你的生死業力強。

臨命終有些人可以很輕鬆地走出自己的業力,走出心中的業力,迎向彌陀的光明,他很快就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有些人,臨命終的時候心有千千結,他走不出自己的妄想,阿彌陀佛在外面等他。所以,你臨命終的時候,你必須要心無貪戀,意不顛倒,正念分明啊。

所以,你如果平常就覺得你的心經常起起伏伏,你要小心哦!你的生死業力比一般人重,你臨命終的時候,走不出去,走不出去哦!我們的內心是有等流性的,你不可能說你平常都是這樣子,臨命終突然間變好,沒有這回事情,不可能的!你平常是什麼樣子,你臨命終就是什麼樣子了。

所以,如果今天你的子女不聽話,你就很痛苦;你什麼事情,外境有什麼變化你就很痛苦。你要小心!你的心已經跑出去了,你那個已經在啟動十二因緣了,你的生死業力很強大哦!所以一個真正能夠了生死的人,臨命終即便帶業往生,他的心一定很平靜的。成敗得失啊,不是說完全沒有,波浪一定要很小很小很小,他的心至少要能夠第一個——脫塵,脫外塵,《楞嚴經》講迥脫根塵,起碼。這個塵,你想要求生淨土,如果你今生的目標是要了生死,就必須要脫外塵。

如果你今生是要求人天福報,來生做個大國王、大富長者,那就算了。只要你來生要求得解脫,只要!不管你要去涅槃,到淨土去,你跟外境如果不切割,你就不可能做到,不可能!不管你一天拜幾拜佛,通通沒有關係,通通不可能,因為你住在外境,第一個,你躁動不安;第二個,你啟動了輪迴性,《楞嚴經》講你的輪迴性太強。不是你修行不好,而是你生死業力太大了,你自己把這生死業力啊,把它轉得太厲害了。人生都是自己造成的了,《楞嚴經》講:我們本來沒有生死,是你自己去攀緣,去觸動生死的,這個開關是我們自己去把它打開的。

所以《楞嚴經》講「妄本無因」,說本來沒有生死。那怎麼有生死呢?因為「仁者心動」,所以有生死的。你念頭動,你往外跑,就有生死了;你迴光返照,就沒有生死了。

祖師不是常講一句話嘛,說是「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是吧!所以大乘佛教講話經常矛盾,說:明明有六趣,有輪迴生死,覺後空空無大千,又沒有生死。那你說到底有沒有生死,這世間上到底有沒有生死輪迴?你們猜猜看。沒有嗎?

答案是:很難講。對啊,很難講!

如果你繼續向外攀緣,你就有生死嘛,哪有標準答案?「諸法無自性」,就是一切法都沒有決定性。如果你今天把物質世界看得很重要,你現在照顧兒子,老了以後照顧孫子,那你就很難了,你那個情執很重,把物質世界看得很重要,那你就適合第一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就在講你,肯定有生死了。如果你真正學《楞嚴經》,你真的把心帶回家,安住一念心性,一切法如夢如幻,都是一個假相,人生只是一個歷練而已,借假修真,那對你來說,你就適用第二句話——覺後空空無大千,你的生死業力沒有了。

有沒有生死是你決定的,不是佛陀決定的,生死的業力是你自己去啟動它的。《楞嚴經》講:你「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因為你住在物質世界了,這個是最下等人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661
如何知道自己的業障有多重?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如何知道自己的業障有多重?

淨界法師

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寧靜,打坐、念佛、誦經、持咒時雜念紛飛,有時甚至如脫缰野馬無法控制。

因此,妄念就是業障,也就是說妄念是業障的一種表象。

消除業障的方法是念佛、懺悔、放生、行善、超度冤親債主等。什麼時候發現念佛、經、咒時雜念少了,比較容易入靜了,就表明業障減少了。

念佛法門,這些祖師善知識常常開導我們: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萬緣,提起正念

什麼叫正念?無念就叫正念,無念無一切妄念,不是無正念。

什麼叫妄念凡是為自己的就是妄念

業障從哪來?生死從哪來?輪迴從哪來?只要有我,就有業障、就有生死、就有輪迴。所以佛門裡說,入佛門第一個得道的,就是無我

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你就入佛門了。無我,不但自私自利沒有了,煩惱沒有了,業障沒有了,生死也沒有了。

我們要想這一生當中真正得到佛法殊勝功德利益,就要認真地去修行。修行從哪裡修?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從根本修

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念頭、妄念。怎麼樣把妄念打掉,這叫從根本修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每起一個念頭都有果報,一個念頭就是一次生死的親因緣,可怕!一個善念,三善道受生;一個惡念,三惡道受生。

沒有事情,想想過去,想善的,又是一個三善道;想惡的,又是一個三惡道,不得了!所以,不要想過去的事情,也不要想未來的事情。

大家要學習冥界的孟婆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開始念誦佛經。

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

她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稱她為:孟婆

後來,孟婆入山修行直到後漢。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洩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為幽冥之神,並為她造築醧忘台。

金剛經》上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來,想它干什麼?為什麼不把這些時間去想阿彌陀佛,去念阿彌陀佛

念佛一定要趁早,所謂:練兵千日,用在一時。我們現在天天在訓練,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給諸位說,什麼樣的業障都沒有了。

什麼叫業障妄念就是業障。沒有妄念業障就沒有了,生死就自在了,就能預知時至,甚至於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

大勢至菩薩》修念佛法門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句阿彌陀佛聲聲相續,二六時中都不間斷,這是念佛人的好榜樣。

大勢至菩薩等覺菩薩,他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天到晚佛號不間斷,等覺菩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初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468
自殺的罪很重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自殺的罪很重

淨空法師  學佛問答

1 很多人在這個世間住久了,什麼樣的場面也都經歷了,覺得這個世間沒有意思。縱然是親人,親人都無情——父子沒有情,夫妻沒有情,兄弟沒有情,只有利害沒有情義。諸位想想,人在世間,你周邊環境是無情無義,這還有什麼意思?誰了解你、誰關懷你、誰真心對待你,一個都沒有,連家人眷屬,所謂是各懷鬼胎。

2 活在這個世間意義沒有了,人生的價值沒有了,不如歸去!歸去這個思想是正確的,但是要如理如法,不能自殺。佛法裡頭自殺的罪很重,其他宗教裡頭也說,天主教裡面也講自殺的罪很重,所以要好好念佛,自在往生。往生的時候沒有生病,站著走、坐著走,預知時至,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來。

3 我們生在亂世,生在災難的時代,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人命無常,隨時會死亡。現在這個世間,意外事件而喪失生命的,一天不知道有多少,所以真正學佛人要放下。真正放下,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隨時都能去。當然不可以自殺,自殺是決定去不了的,這要知道。

4 自殺的罪很重,你細讀佛經就明了,自殺的果報都在地獄。但是意外災害而喪生的,那個不算數。真正念佛人求生淨土,就是意外喪失生命也能往生,什麼原因?真正念佛人在災難面前不驚不怖,他的心定,他發願求生,心裏面只有阿彌陀佛這個念頭,這就跟阿彌陀佛心心相印,阿彌陀佛必定來接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2372
不要參與他人的因果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不要參與他人的因果,人各有命,不要擾動他人的氣數,否則,損耗的是自身,你渡不盡天下人,故醫不叩門,師不順路,法不輕傳;不問不說,記住,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篩選,沒有教育,只有選擇,沒有改變。”

人生之中,特別是成年人的世界,思想都是一路經歷總結而來,每一個人經歷不同,造就不同的觀點。世界是一個龐大複雜,每一個人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古語有言:“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

人與人的區別,其實真正在於從小到大的經歷不同,你沒有參與他人的世界,你永遠無法體會他人的感受。你參與他的世界,未必有他那麼善良。

人生其實就是大海航行的船,各人有各自的渡口,有各自要達到的終點。一路上遇見即是有緣,緣深緣淺,一切都是緣分。

就如弘一法師說:“相逢的意義在於照亮彼此,不然的話,一個人喝茶也很浪漫,一個人吹風也很清醒。緣分本來就稀薄寡淡,相伴一程已是萬分感激,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沒有誰能一直陪著誰,只要同行的時候是快樂的,就是好的相遇,至於怎麼走散的並不重要。”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人生遇見實屬不易,陪伴一程已經萬分感恩,彼此走進彼此世界,曾經照亮過生命中最美的時光。

人生的每一個人,不是用來改變的,而是彼此成就對方。無論遇見什麼人,都會對人生有啟發和覺悟,愛你的人給予溫暖,不愛你的人懂得保護自己,恨你的人懂得自我反思。

莊子有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人與人的交往淺淺的,淡淡的,像湖面的水一樣清澈,維持一個風平浪靜就好。小人的交往功利心強,看起來甘之如飴,實則渾濁不堪。

做人尚且如此,人與人保持一個度,不要輕易改變他人,改變別人是瘋子,改變自己是神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1955
淨界法師:我出家二十一年的一個心得。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淨界法師:我出家二十一年的一個心得。

密宗有一則公案,這個公案很值得我們深思。說是:有兩個徒弟照顧一個老和尚,這個老和尚病得很嚴重,連走路都不能走,每天要有人幫他洗澡、打點日常的起居、食衣住行。這兩個小徒弟出了家之後,整天就忙著老和尚的事情,什麼事都不能做。兩個師兄弟,有一天就坐著商量,大師兄說:我們兩個這樣下去,今生的道業都完了!都不要修行了,我們一定要有一個人出去參學,修殊勝的法門回來,再教另外一個。

小師弟說:師兄你講的有道理,這樣也是對啊!與其兩個都完蛋,倒不如一個出去。兩個人就在佛前抓鬮(jiū),看是誰出去、誰留在寺里照顧老和尚比較恰當。抓鬮的結果,大師兄出門參學,小師弟照顧師父的起居,沒話講嘛,這是三寶的意思。

大師兄帶著小師弟的期望,離開了,到很多地方參學,小師弟就照顧這個老和尚。三年以後,大師兄滿載而歸,他修了很多殊勝的法門,那麼三年以後大師兄回來,就跟小師弟說:我這三年當中,修了很多殊勝的妙法,那麼一一把這個法門傳授給小師弟,小師弟聽了很高興。大師兄說:小師弟!那你這三年當中,除了照顧師父,你還做什麼?他說:我還有一個法門,專誦『普門品』。你誦給我聽聽看!這個小師弟雙腿一盤,就背誦起來。

因為他沒事就誦『普門品』,當『普門品』一啓動,所謂的普門示現、大悲,他內心跟『普門品』相應的時候,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境界現前,整個身心放大光明。大師兄看了之後:哎呀!一個小小的『普門品』也能夠產生這麼殊勝的功德!

當然,這個西藏上師講這個公案,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是說:我們習慣性的去追求外在的東西,我們以為外在的東西,能夠把我們提升起來。這觀念是不對的!其實外在的東西,只是一種助緣,你自己要提升,你真的想要提升,外面的東西,才能夠幫助你提升。

我出家二十一年,僧伽教育也辦了十幾年,我有一個心得,給大家參考。諸位以後可能會當師長的,你要記得這句話:不要想要去改變對方,你改變不了。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他自己想要改變!你試試看,他因緣還沒有成熟,你只有等待。

你看,所有的覺悟,先自覺,發自內心的覺悟;他時間還沒有到,你緊張也沒有用。我講實在話,他自己不想改變,你是沒有辦法的。那這樣「善知識」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因緣,我們可以影響對方,但是不能改變對方。我們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讓他自己去改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1914
怎麼叫出佛身血?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地獄不空 (79/146)

宣化上人主講

怎麼叫出佛身血?

  怎麼叫出佛身血呢?現在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涅槃了,那怎麼會出佛身血呢?我們也沒有生在佛在世的時候,也沒有見到佛,怎麼會出佛身血呢?這個出佛身血,就是佛在世的時候,你傷了佛的身體;佛入涅槃之後,把佛像毀壞了,或者把佛像的一個耳朵,或一根手指頭弄掉了,這都是等於出佛身血;或是紙像,你把它燒了,這也等於出佛身血。

  本來這個罪是不通懺悔,不可以懺悔的。不過,這個情形也有開緣的,或者喝醉酒了,或者發顛狂病,精神不正常的時候,就都不在此例。不過也不能說是我的精神不好,或者我喝醉酒了,故意這麼做,那就有罪了。你要是無心,這個罪業還輕一點。

  佛在世的時候,佛有那麼大的神通,有誰可以出他的身血呢?佛已經證果了,誰能損壞到佛的身體?有的時候,出人意料之外,佛也會受損傷。你們各位聽過提婆達多沒有?他是佛的一個堂弟,這個提婆達多,專門跟佛作對,專門反對佛──佛說這種法,他就破壞;佛說那種法,他又破壞,總而言之,他說佛的所行所做都不對的。

  他怎麼樣破壞佛呢?他找了一個很窮的女人,對她說:「你為我做一件事,做成了,我就給你很多錢。」

  人在窮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志氣,只要有錢做什麼事都可以。她說:「你叫我做什麼呢?」

  提婆達多告訴她:「妳在肚子上纏一個枕頭,然後佛在講經說法時,妳就對他一班弟子說,妳肚子裏的小孩子是佛的。就這麼樣講,把佛破壞了,他的弟子就都不相信他,這樣我就給你很多錢。」這個女人就這樣去做了,告訴佛的弟子說,她肚子裏的小孩是佛的。可是佛有神通,就用神通把她這個枕頭掉到地下,當場就證明不是了。

  這是佛講經說法時,提婆達多用種種方法去破壞他。

  以後有一次,佛走到靈鷲山旁邊,提婆達多也有神通,他想用山把佛砸碎,所以他用掌將山一推,山就好像崩塌了,山石跌下來砸到佛。在他一推的時候,金剛力士──也就是守著靈鷲山的山神,名字叫貝拉,他一看提婆達多把山推下來砸佛,於是在離得很遠處,就用他的金剛寶杵劈打這座山,把這座山的石頭又都打回去了。但是把石頭打碎了,碎石就散落各處,偏偏就有一塊石頭蹦到佛的小腳趾頭上,把小腳趾頭打破了,所以這叫出佛身血──把佛的身體打出血來。這一出佛身血,地獄的火車隨著就來了,把提婆達多押到地獄。所以提婆達多一出佛身血,就生陷地獄,也就是從活活的肉身就墮到地獄去。

  以後的人,如果惡心把佛像焚燒了,或者把佛像毀壞了,或者把廟拆了,或者把塔破壞了,這都犯了和提婆達多同等的罪,都是出佛身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7241838
在淡定中方能放下重負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卡馬倫斯卡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4QMzjPahc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4767612
古訓: 【七不責】之教
推薦1


pomerry200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pomerry2001

卡馬倫斯卡 Kamarinskay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UrOSKFj6s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676&aid=476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