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煉金缺金礦變金
---------------------------------
以下
摘自網路
---------------------------------
中國對聯手法,一般而言有如下幾種:
--------------------------------------------------------------------------------
一、比喻法: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子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對比喻法對聯是大家比較普遍知道的,毛澤東在其著作曾經引用,它是一副對仗工整、形象鮮明的好聯。用來比喻一些沒有真才實學、誇誇其談的人,生動而貼切。這樣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個為人們所熟悉的事物或現象,從而顯示這種事物的性質,啟發人們去思考。或者是把一些較為抽象的名詞概念,變成為具體的形象去感染人。
--------------------------------------------------------------------------------
二、人格化:
燭向燈云:靠汝遮光作門面;
鑼對鼓曰:虧儂空腹受拳頭。
這是某地元宵節的一副民間的慶燈對聯。燭、燈、鑼、鼓,都是常見物,但經此擺布,似是人們的一席對話。燭燃著發光,畢竟是在燈裡面,但只有依傍燈籠作門面,才吸引人「欣賞」;而鼓則訴說因腹空遭受拳頭之苦。彼此處境不同,感受各異。而著一席對話的內容,恰好體現出當時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把某些自然現象,或者是沒有生命力的東西,表現為有生命的人的言語或動作,從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這就是「人格化」的特徵。這是承襲詩歌的一種表現手法。,一定手法的表現,要根據一定顯示生活的需要,根據一定主題與構思的需要,更不宜隨便亂用,以免弄巧成拙。
--------------------------------------------------------------------------------
三、問答法
由於對聯有著排偶特點,上下兩聯之間互為相關,采取一唱一和的「問答法」,較為方便。運用這一手法,要求聯詞結構嚴密,呼應自然,從一呼一應中闡明主題思想。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東西通過具體形象去表達出來;另一方面用「答」對「問」,就更便於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思索,從而達到深刻顯示事物本質的目的。
從前,有人通過戲台演戲中的情景,用聯語把其生涯作一番對照,通俗感人,那戲台楹聯是:
窮的富的,貴人賤的,睜睜眼看他怎的;
歌斯舞斯,哭斯笑斯,點點頭原來如斯。
--------------------------------------------------------------------------------
前面提到一家財神廟撰聯云:
頗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到底給誰是好。
不作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怎樣教我開銷。
此聯就是通過這樣一問一答,一針見血地揭露了那些財迷心竅者的醜惡面目。
--------------------------------------------------------------------------------
這種「問答法」,不但反映在社會矛盾上面,而且還反映在描寫自然景物上面。杭州飛來峰有一副對聯: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
江西省石釧山坡仙樓有一副對聯:
嶺上梅子熟未?
座中木樨香乎?
這兩聯同上述兩聯不同的,就是上下兩句都是問,答案是通過遊人的感受中找尋,更為有味。
--------------------------------------------------------------------------------
四、襯托法
東海望澎台,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
南天留祠宇,雄圖雖渺,稱名則婦孺皆知。
這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祠有一副對聯,作者并不正面敘述鄭成功當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複台灣的事跡,只是用「澎台風景」作示,接著以「不殊」和「之異」作對立面,襯托上句。如此,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這位民族英雄當年的光輝偉績來。
對聯寫作的襯托法,通常有兩種。一是側面襯托;一是反面襯托。所謂側面襯托,對主題不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旁邊的有關事物顯示出來,使主題思想含蓄,引人尋味。
--------------------------------------------------------------------------------
五、對比法
運用「對比法」來寫對聯,亦算常見。例如郭沫若少年時戲對:
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
他年攀桂,登月宮必定有我。
它說明不同的時代,將有不同的作為。事物的好與壞,是事物矛盾的兩個對立面,這是客觀存在的。但要使人們取得正確的認識,或加深人們的認識,就要凸出事物之間的矛盾所在。這樣,就最好是運用「對比法」。
--------------------------------------------------------------------------------
六、集句法
集句,是對聯寫作的手法之一。古今以來,集句成聯的範圍很廣,如集詩句、詞句、貼句、俗語、成語、格言等等。在古代對聯中,集句聯占著很大的分量,這樣的「集句法」,它的特點是:用現成的句語,按照對聯的形式格調湊,這裡只略舉數例。
好雨好山兼好客;
宜煙宜雨複宜晴。
這是用於廣東惠州西湖晴雨亭的對聯,都是集自唐句。既切合亭名,又適宜於描繪亭榭風光。
--------------------------------------------------------------------------------
江西省九江瑟瑟亭有一聯:
燈影幢幢,凄絕暗風吹夜雨;
獲花瑟瑟,魂銷明月繞船時。
上聯是采自唐代元稹詩句中詞意,概括詩人廳到白居易被貶謫時的心情;下聯是采自白居易《瑟瑟行》詩句中的詞句,描述白居易送客潯陽江頭,聽得瑟瑟聲那時的景象。而九江的瑟瑟亭正是後人為追記此古跡而建,自然顯得貼切。有些集句聯,不是完全集自原句,而是帶有借意性質的。
………………………
複字複詞格: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還居孔子上
眉先生須後生後生更比先生強
此聯同時還運用了雙關、借義、頂針的手法。究其上下聯平仄搭配,雖然有三仄尾、三平尾問題存在,仍然不失整體的平衡感。此聯還有一個妙處是輕聲字的存在,使得同一個字讀起來字音也有變化,靈動而不呆板。幾乎完全消除了呆板的三仄尾、三平尾的生硬感。
並非所有的複字聯都出律,以下幾個例子仍然是“二四六分明”:
魚釣釣魚魚駭釣
馬鞭鞭馬馬驚鞭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碧天連水水連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輝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樓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這是有名的今人對古對。但是細究平仄,對句 印月井、印月影 三連仄和上聯協調並不好。如單純追求平仄協調,將“印”改爲“觀”更好:
觀月井觀月影觀月井邊觀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能讓上下聯平仄字字相反,畢竟是件美事。)
2、疊字疊詞格
此格也有不少合律的佳作:
綠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杭州西湖聯)
馬籠籠馬馬籠松籠松馬跑
雞罩罩雞雞罩破罩破雞飛
九州萬馬躍千山山山壯麗
一夜三更分兩歲歲歲平安
(大陸央視2002春節征聯一等獎。標準的“二四六分明”。在聯格分類時,只要有一個字疊用也可以權且歸入疊字格)
不合律的例子: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樣
(寫於十年動亂)
此聯聯腳上平下仄,下聯除“一”外全仄,十分罕見。但是因寫於特殊的年代,意義非常,聯意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平仄的協調。
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清
“朝”分讀cháo、zhāo,“長”分讀zhǎng、cháng,根據不同讀音,可有不同斷句。但是怎麽斷都不是嚴格的馬蹄韻。這裏只討論兩種讀法(換一個字來表示):
朝潮 朝朝潮 朝潮朝落
長漲 長長漲 長漲長清
朝朝潮 朝朝潮 朝朝落
長長漲 長長漲 長長清
雖然不是嚴格的馬蹄韻,但是整體平仄搭配仍然不失基本原則。上聯好歹還有陰平、陽平的變化,不至於一個音調一讀到底,那就更呆板了。
---------------------------------摘自網路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