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華人茶會的故事 兼論現代華人僑團發展之路《三》
文:夏威夷華人茶會–會長牛先民
文化是靈魂
是華人團結之根,也是海外華人与祖國生息相系的無形臍帶。文化提升僑團檔次,
丰富僑團內涵。如此眾多群眾,來自世界東西南北中、性格、年齡、習慣.經歷、信
仰各异,何以凝聚? 唯有文化!文化靜悄俏,涓涓汩汩流淌在每個華人的血液中,
無聲無息,無影無蹤,然而,無論何時何地,遠离万里,天涯海角處,忽地一首山歌,一曲民樂,一首古詩,一簇舞蹈,几筆書法水墨,一段京胡,立即從記憶中喚起你的綿綿情愫,勾起游子的鄉愁与期盼,心潮起伏,甚致“今夜無人能眠!”
這就是海外華人,特別是知識分子們精神世界里時常噴發的經歷。被群眾稱作文化
及時雨的“文史哲与健康講座”,已舉辦了五十八期。是華人茶會覆蓋面最廣,特
有影響力的文化傳播陣地。
夏威夷大學終身教授、十三部元曲著作、世界著名漢學家、新加坡國家佛學顧問、
胡适的也是台灣的第一位文學博士羅綿堂教授,祖籍甘肅。六年來為華人茶會作的
一次又一次歷史文學藝術講座如《禪宗解析》《体會論語》《胡适与中國婚姻文化》等等,意境高雅,廣證博引,侃侃道來,次次座無虛席。
講后還要向茶會捐款,于是听講者也跟著解囊。沈彥醫生來自台灣.祖籍無錫,五六
十年代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保健醫師,醫學精湛,德高望眾,華人尊稱‘御醫’。
華人茶會會員們對這位醫學健康顧問講課評价是:“听沈大夫的講座,是一次醫學
文學与藝術的文化佳肴,很享受”。几年前太太患病須悉照顧,他轉而坐陣家中,
將精力放在网絡上,發E-mail,宣傳介紹中國音樂、文學、詩詞、藝術、建筑文化,受眾的面比以前更廣闊了。
來自台灣的孫威先生,在一次國慶中秋和茶會周年慶大會有一段發言:“一九四八
年全家隨父由大陸到了台灣,讀書工作多年,但當地人總說我們是大陸人。來美留
學、工作、入籍,但人家打心里并不真正承認我們是美國人。
開放改革后回到大陸旅游,投資置業,可又說我是台灣人。一种莫明的飄泊感總是拂
之不去。自從加入了華人茶會,乒乓桌前拍子一揮就知是同胞兄弟;水墨一潑填了
鴻溝;太极一幌准是老鄉;京胡一響心馳神揚;祭祖旅游回來倍思鄉,祖國一日千里神話般發展,讓你淚水縱橫喜淚汪汪。濃濃的中華文化氛圍一掃漂泊之感,有了‘回家’的感覺”。
二○○八年,慶祝國慶与華人茶會四周年聯歡會上,一位來自廣州的郭曉蓮女士,
捧著一個沉甸旬箱子,走上講台,緩緩地打開箱子,揭去朱紅綿緞,端出一個高寬
約一尺,烏黑閃亮如心狀的石頭,上面刻著“華人茶字”四個篆体字,端放在一個
貼著紅色絲絨的底座上。
她向台下的几百位觀眾說:我是一個中國研究生,在夏威夷成家立業者的媽媽,在
報紙電視上看到又親眼目睹了華人茶會。被几十多位茶會干部,為弘揚中華文化做
出的貢獻深深地打動。
于是回國,找到遠在甘肅蘭州的弟弟,他是一位黃河石收藏与雕刻家,請他專門找
了這塊,在中華母親河里滋潤了千百年的黃河石,刻上“華人茶會”這四個字,錦
緞和底座是我老伴同孫子用了好几天時間做的,抱來夏威夷獻給華人茶會,集聚人
气,身在海外永遠是黃河子孫。她的講話獲得全場陣陣掌聲,也成為僑界流傳的佳
話。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