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之校長家屬曾經感受到的溫暖
〈吳墉祥日記〉記錄下當年營救的過程:
當摯友張敏之校長因澎湖七一三事件遭難時,他為了營救張敏之校長四處奔走,也尋求同鄉故舊對張家施以援手。
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五日,煙台聯合中學校長張敏之帶領山東流亡學生從廣州乘濟和輪來到澎湖;張敏之太太王培五與子女也一起同行。七月十三日,澎湖軍方強制將流亡學生編入部隊,引發師生反抗,導致了所謂的「七一三澎湖事件」。校長張敏之為了維護學生權益而出面交涉,後來有人密報軍方,張敏之被誣指為「匪諜」,身陷囹圄。
張敏之校長在澎湖被捕的消息傳出後,吳墉祥相當震驚。他和張敏之同為山東人,關係密切,既是先志中學的同學,又一同加入國民黨,抗戰與戰後復原期間多有聯絡。於是,吳墉祥趕緊向在台的山東同鄉求援,積極拯救張敏之。九月二十二日,他與山東大老崔唯吾、叢芳山等人聚集商討如何營救,決定聯繫山東籍國大代表宋志先、立法委員楊寶琳、國大代表石鍾琇、立法委員王雋英等人,聯名保釋張敏之。
十月二十二日,崔唯吾與保安司令部督察處長陳仙洲商談,陳表示此案情內容複雜,不能立即交保。吳墉祥與同鄉友人仍不放棄,到處打聽羈押張敏之的確切地點,以及營救方法。與此同時,張敏之的太太王培五也從澎湖趕到台北,但她在台灣舉目無親,只能四處奔走拜訪先生的同鄉故舊,懇求幫忙救援。二十七日吳墉祥與叢芳山收到張敏之由獄中送出的求救信,拜託二人代為聯絡山東大老救他出去,還提到在馬公時被屈打成招,但到台北已翻供,也告知羈押地點為保安司令部情報處看守所。
三十日,吳墉祥送鹹魚與鹹菜至保安司令部情報處看守所給張敏之,遭到吳姓衛兵攔阻,衛兵向內部清查冊子,卻查無自馬公來的張敏之。吳墉祥堅持有張敏之這個人,但衛兵態度強硬,表示只能做到如此,無法再查了。吳墉祥只好姿態放軟,低聲拜託衛兵他把食物放在這裡,請衛兵再查明後幫忙轉交,如果真的沒這個人,改天他再來取回。但是衛兵不肯照辦,只能無功而返。看到衛兵態度如此強硬,吳墉祥感到很納悶,難道案情太過嚴重,所以不能讓外界知道嗎?他直覺地認為情勢嚴峻,似乎超乎他原先的想像。
十二月十一日,同鄉石鍾琇急忙來通知一個壞消息,張敏之已轉移看押地點,可能凶多吉少了。那天是星期日,理應不會執行槍決,要擔心的是隔天,於是山東同鄉再次聚集商討營救張敏之的策略,得知山東省主席兼國防部次長秦紹文(秦德純)昨天已經由四川來台時,他們決定一同前往,盡到最後的努力。不料秦主席出不在,於是他們商定等到午後秦主席午睡時間再前往。不幸的是,下午石鍾琇就告知他們噩耗,當天上午十一時張敏之已遭執行死刑,因而立即聯繫張敏之的太太王培五,商量治喪方式。決定採用火葬後,又陪同王培五至極樂殯儀館看張敏之遺體。翌日隨即火化,隔日舉辦喪禮。
同一天《中央日報》刊登〈你們逃不掉的昨續槍決匪諜七名〉的一篇報導,此乃保安司令部所發出的消息,竭盡所能地抹黑,虛構一九四六年張敏之在青島時由劉次簫介紹加入共產黨工作,然時間、人事都與事實不符,漏洞百出,令山東同鄉義憤填膺。
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一月四日,吳墉祥到信義路拜訪立法委員張金鑑,途中遇到曾任山東省參議會議長裴鳴宇。裴氏認為張敏之遭槍決是一大冤案,山東人絕對不能默息此事。一月二十日,吳墉祥與石鍾琇商討如何幫張敏之遺孀王培五安插工作,最後決定聽從尹樹生建議,請黨校同學中擔任校長的溫子瑞、許蓮溪聘請王培五擔任教職,於是陸續邀請黨校同學聯名簽署推薦信。
二月三日,溫子瑞傳來安排王培五擔任教職的回覆,稱他所任職的學校目前沒有空缺,他可以再問問台南的學校。據說台南縣長是中央政校的同學,希望再聯名致函台南縣長薛人仰,詳情尚未得知。吳墉祥不斷打聽可以安排王培五的去處,後來找到陳粵人,他和吳墉祥、張敏之都是中央黨校的同學,現在是屏東市立第三初級中學(今萬丹國中)的校長,正需要一位英文老師。
二月六日,吳墉祥寫信給陳粵人介紹王培五,同時也讓王培五親自到屏東接洽教職。陳粵人與王培五見面後,同意讓王培五到該校任教。
五月十日,在山東籍立法委員崔唯吾、國大代表張志安的奔走及串聯下,立法院、監察院內山東籍委員及代表們隔天要到國民黨中央黨部提交請願書,向中常會出席委員陳情張敏之冤案的真相,希望能獲得平反。吳墉祥在請願書中就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台灣新生報》所刊登的槍決張敏之判決書,一一指出犯罪事實的錯誤之處,並修改請願書中的文字。與此同時,王培五也拜託吳墉祥擔任女兒張磊就讀台北高級醫事職業學校的保證人,該校規定保證人必須親自到校塡表,並當場查驗身分證。吳墉祥應允後,即前往學校塡寫保證書。
山東同鄉如火如荼地為張敏之平反,十月五日,崔唯吾轉述日前行政院院長陳誠做施政報告時,曾提及肅清匪諜的工作實況,拘役者六萬人、處刑者三千人,死刑者三千人,其中的錯誤率為萬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於是,崔氏提出可以就此誤差,質詢政府當局並要求答覆,他還囑咐吳墉祥代為草擬約四五百字的質詢內容。下午崔氏再來時,吳墉祥出示草稿,斟酌修改後,認為言詞沒有太尖銳之處。崔氏回去後,又派人送來立法院信紙,囑咐吳墉祥重新謄寫。
十月二十六日,從崔唯吾那邊得知,擬由立法院提出質詢案的張敏之冤獄一案,經與其他立委討論後,認為此動作未必有正面效果,反而將不利於同案在押、尚未判刑的關係人,以至後來未能提出。
張敏之的平反受限於戒嚴時期軍法體制、審判程序及承審人員的內部掣肘,可惜事與願違,一直要等到一九九九年才由「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予以補償,算是遲來的平反。
王鼎鈞在〈談山東學生匪諜案〉文中所言:
「說到平反,冤案發生時,山東省主席秦德純貴為國防部次長,鄒鑑的親戚張厲生是國民黨中樞要員,都不敢出面過問,保安司令部「最後審判」時,同意兩位山東籍的立法委員聽審觀察,兩立委不敢出席。人人都怕那個「自下而上」的辦案方式,軍法當局可以運用這個方式「禍延」任何跟他作對的人。獨有一位老先生裴鳴宇,他是山東籍國大代表,曾經是山東省參議會的議長,他老人家始終奔走陳情,提出二十六項對被告有利的證據,指出判決書十四項錯誤,雖然案子還是這樣判定了,還是執行了,還是多虧裴老的努力留下重要的文獻,使天下後世知道冤案之所以為冤,也給最後遲來的平反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裴老是山東的好父老,孫中山先生的好信徒。」
顯然都是出於臆測之詞,台北保安司令部對本案是採取秘密審判,家人、親友都不知張敏之校長羈押在何處,山東省主席兼國防部次長秦紹文(秦德純)也是十二月十日,剛由四川搭機來台,更沒有膽小不願出面營救校長一事。
王鼎鈞以文學家的筆觸月旦歷史人物,卻罔顧當時事實真相,
不禁讓我們感嘆,王鼎鈞雖秉如椽巨筆,卻讓更多好人蒙冤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