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亓官氏之起源
據先父傳承自家族的說法,亓官氏是殷商朝時掌理祭典的官吏,
後來即以官職為姓,且本是複姓,「亓」字在古代本與「其」字通用,
「亓」字上的一橫代表祭品,「其」字上的甘字則代表鍋鼎之形。
亓官氏家族累世為殷代官宦之家,因此是忠於紂王的一族。記得我們年幼時,先父教訓我們要知恩圖報,他常說的口頭禪之一就是:「吃紂王、喝紂王、還駡紂王無道。」以反諷忘恩負義之人。
在周武王滅殷之後,亓官氏家族就隨著紂王庶兄微子啓,全部被遷居到宋國(在今河南省),亓官氏故鄉即在河南夏邑縣。孔子的祖先也是宋人,所以孔子自稱殷商後代,後來孔子家族遷居山東省曲阜縣。亓氏家族也遷居今之山東萊蕪,即魯國都城曲阜附近,亦聚居眾多亓官氏後代,甚至今天的山東省,沿著高速公路,尚可看到「亓官莊」的路標。
孔子曾回到老家河南夏邑十年,學習夏朝禮儀,而傳授其夏禮的,
即是掌禮的亓官氏家族。
因為習禮之親與同鄉之誼而與亓官氏之女結婚,必然是當時的美事一樁。
然而,漢代以後,由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地位日益崇高,
聖化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人物。
由於「為聖者諱」的觀念,和孔子離婚的亓官氏,似乎成為憑空消失的人物。甚至「亓」字成為中國姓氏中的罕見字,有些<<百家姓>>版本雖在複姓中記載「亓官、司寇」,卻寫成「丌官」。照理說,宋代追封亓官氏為「鄆國夫人」,宋代版本的<<百家姓>>應當很清楚孔子夫人是誰,列入<<百家姓>>也是當然之事。
但是為何在正史、學術界、一般民間,大家都絕口不提孔子夫人,彷彿罹患了集體失憶症。
顯然,這和「孔子休妻」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