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休妻事件真相
的歷史意義
記得那年,我正就讀高中。先父已退休在家,有一天,他為我解說論語,忽然提到:「你知道孔子是亓家的什麼人嗎?應該是亓家的姑爺。」
當時先父轉述先祖父交代的話:「 孔夫子休妻是亓家的奇恥大辱,
你將來千萬勿與孔家結親, 這家人頭難剃。」
一 前言
孔子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儒家思想透過他的弘揚,
成為中華文化的基調,影響東亞文化圈兩千餘年,孔氏後代一直受當權者的禮重,孔氏家族的族譜也成為中國族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例。從孔子誕生至今2560年,他的後世子孫遍於海內外,據大陸有關部門統計,現有400多萬人,在曲阜定居的有11萬人。
令人好奇的是孔子夫人卻彷彿是隱形人,甚至連她的姓氏為何,
不但一般人毫不知曉,即使在學者群中也引起爭議。
二 孔夫子夫人究竟姓什麼?
依照《曲阜縣志》記載,孔子「十九歲娶於宋亓官氏之女 」。
<<孔子家語、本姓解>>,也提到「至十九,娶於宋之亓官氏,一歲而生伯魚」
孔夫子的夫人是亓官氏之女,這是沒有疑義的事實。後代皇帝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封她為「鄆國夫人」,元文宗至順三年(西元1332)封她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明世宗嘉靖八年(西元1529)封她為「至聖先師夫人」。亓氏家譜中也稱她為聖妃,正史(如<<史記>>)卻未留下任何事跡記載,連專記載女性的史書,特別是劉向著的<<列女傳>>,收錄了遠古至西漢111位女性的史料,包含孟母、孟子妻,卻獨缺孔子夫人亓官氏。
東漢桓帝永壽二年(西元156年)立《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明白記載當時禮遇亓官氏及顏氏(孔子母為顏氏之女)兩家族,可免稅、免徭役。但因禮器碑上的「亓」字,略有漫漶,有人遂認為應該是「並官氏」,包括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及目前臺灣一些著名的文字學家。近代大陸學者又有人簡寫為「开官氏」,
回復繁體字後變成「開官氏」。
有人據此認為,「並官氏」難以解釋,認為替王后梳理頭髮的女官應該是姓「笄官氏」,於是孔子夫人的姓氏有上述不同的文字記錄。近代學者有人以為「亓」本字為「丌」,所以又將孔子夫人書寫為「丌官氏」。
其實,東漢永壽二年(西元156年)所立的<<禮器碑>>上的字體是隸書體,而隸書體的作者為求字體平衡與美觀,常會任意增加筆劃,何況<<禮器碑>>的原刻石,年久失修,出現許多裂紋,干擾字形,其實後人已無法分辨;何況,「笄官」既然是為王后梳理頭髮的女官,本來就非可資榮耀的職業,何況女性在周朝宗法制度下,已成男性附屬品,怎可能會傳下姓氏?即使如武丁之后----婦好,這樣戰績輝煌的女性,也沒有傳下姓氏,可見「並官氏」與「笄官氏」兩種說法,均站不住腳。
亓官氏的正確考據史料,其實就在孔府。尤其,孔廟後殿祭祀孔子夫人的寢宮說明碑上,堂堂印著亓官氏,《曲阜縣志》經過兩千五百年的傳抄,也正確記載著亓官氏,這些最直接有力的證據不予採信,卻去做漫無邊際的考據,豈不是可笑之舉?
其實孔子夫人的娘家家族-----亓官氏,一直綿衍至今,目前山東省萊蕪(夾谷之會的遺址) ,尚有眾多亓官氏家族存在。
亓官氏保存的家譜,雖不如孔府那麼完整,然而亓官氏家族綿延不斷,迄今猶存,則是事實。不過 ,亓官氏今天尚能見及的家譜,係自元末明初山東萊蕪一支始修,其後陸續增修,至民國19年已第六次修譜。西元2002年,大陸的亓氏宗親會第七次續修家譜,印行<<亓氏族譜>>六卷(共1996頁),收錄約十三萬名亓氏族人,散居在大陸的山東、安徽、河南、山西、黑龍江、江蘇、河北、遼寧、浙江、陝西、吉林、北京、上海、天津等及台灣、香港、澳門、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
尤其亓官氏聚居較眾的山東萊蕪,至文革初期仍保持建築宏偉的祠堂,
不幸於文革時期全面遭破壞,幸而祠堂中保存的清代家譜迄今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