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下載; http://www.edubridge.com/docs/risingredsun.pdf
作者簡介;(維基)
高華(1954年5月12日-2011年12月26日),江蘇南京人,歷史學家。因中國共產黨黨史研究而知名。《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一書揭示了中共式思想改造的緣起與模式,尤為學界所重。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兼職教授。
1971年到1978年曾做過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學位。後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史、民國史、中國左翼文化史及當代中國史的研究。2007年罹患肝癌[1],2011年12月26日22時15分在南京病逝,享年57歲[2],後葬於南京普覺寺墓園。
高華為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歷史學博士,1954年生,長期從事中共黨史、民國史、中國現代史研究,發表過〈毛澤東為發動延安整風運動所作的準備〉、〈「肅AB團」事件的歷史考察〉、〈北京政爭與地方〉、〈大躍進運動與國家權力的擴張〉等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作品;
生平;
父母均不是知識分子。父親很小就在電鍍廠做童工,初中文化,但喜讀歷史書。後被打成右派。[3]
「文革」期間,曾做過8年工人。
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大學畢業後,在南京大學工作。
1995—1996年,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做訪問學者。
2004年2-7月,在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擔任客座教授。
2006年1-6月,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任客座教授。
中國大陸著名學者、歷史學家高華於星期一深夜因肺癌病逝,享年僅57歲。南京大學歷史系在微博證實了此消息,並公佈了周五上午8點的追悼地點。高華去世的消息星期二傳遍網絡,不少學者以及他的學生,紛紛在微博和推特中懷念他,也有的發表悼念文章。 高華的妻子劉女士星期三向本台表示:“高華他是優秀的學者,他是我的丈夫,也是我的良友,他教育的學生是桃李滿天下,盡心盡責,他永遠活在我們家人和親朋好友的心中。” 高華出生於1954年,江蘇南京人,1987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之後獲得該系碩士及博士等學位,著有《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身份和差異:1949-1965年中國社會的政治分層》,《在歷史的風陵渡口》,《革命年代》等。其中《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被認為是中共黨史著作的經典,該書在香港出版後成為禁書,至今仍無法在中國大陸出版。高華深入研究中國黨史受到外界肯定。 歷史學家程巢父告訴本台記者:“他是研究共產黨的歷史,是最誠實的人,他 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把毛澤東在黨內如何利用權勢陰謀,一步一步登到最高的位置。中國大陸各高等院校,各級黨校研究中共歷史的人多的很,但像他這樣忠於學術,誠實的書寫歷史的人是鳳毛麟角,中共這樣的一個政黨他是一個邪惡的組織,零七年還是零八年我們在南京曾經去過他家看過他,他在生病期間,社會上有很多公益人士為了搶救他的生命曾經向他捐助過。” 高華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當八年工人,於1995至1996年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當訪問學者,2004年在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也在2006年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歷史系客席教授。香港支聯會已故主席司徒華在幾次公開場合中建議民眾若想了解共產黨及毛澤東思想必須讀高華的著作不可。 高華對中共黨史的研究之透徹,作家劉瑜說,“高華老師是中共黨史以及蘇聯黨史的'活字典',他的去世太可惜了。” 不過他的死訊也引來另一極的反應,極左派網站《烏有之鄉》週二刊出不少抨擊挖苦他的帖子,其中一個罵他為“史學界反毛的急先鋒。”並針鋒相對的說,“一本《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注定了此人必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遠不得脫身。” 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在《懷念高華》一文中說,“高華是個富有才華的史學家,用他的才華求富貴一點都不難。但是,他卻選擇了一條守著貧寒做主流的道路。這樣的路,到處都是荊棘,隨時準備挨刺和白眼。” 四川作家冉雲飛星期二在推特上說,“我與高華先生只通過幾次電話,沒有見過面,但不能忘記讀《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帶給我的震撼。” 高華的追悼會將於本週五在南京舉行,其友人陸明霞告訴本台記者:“大概到10點,在南京市石子崗殯儀館,這個追悼會是南京大學組織的,就是一個正常的追悼儀式,熟識的朋友下午可能會有一個追思會,學校本身就有一個追悼會了,但還是有一些私人的朋友需要接待。” 和高華見過面探討過問題的資深媒體人安替在推特上表示:“我哭高華,我哭中國一代代英才被浪費,被捲進殘酷的政治絞殺和捧殺中,空望歐美精英在人類歷史上閃光已百年。我,和我的同伴,每天要和政治壓迫和審查做內耗,無望貢獻於世界。哭完得繼續,這個中國還需要大家堅持到底。我們這一代得認真做出成績,才不愧對他對晚生的期待。而總有一天我也要離世,希望那時孩子們爭的是民主如何深化,而 不是類似今天愚蠢的討論。我會堅定走下去,哪怕聽不到迴聲。”
http://blog.udn.com/pharos01/article
本文於 2015/05/03 15:58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