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掌舵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富士康科技集團,正遭遇著接踵而至的麻煩:數億美元對夏普的投資陷入泥潭、富士康創上市以來最大虧損、500萬部iPhone手機遭蘋果退貨、鄭州廠區兩工人跳樓身亡。。。
如果說上述事件只能讓郭台銘徒增一些煩惱的話,那麼蘋果訂單被競爭對手搶走的消息,足以讓郭台銘心碎了。這家以代工為主業的巨無霸企業,眼下正面臨著訂單難尋的“飢餓”困境。
富士康丟單
上周富士康科技集團發布的一季度財報數據,讓外界看到了富士康與蘋果這對合作夥伴曾經親密無間的關係,正在遭遇著一些不和諧因素的挑戰和考驗。
富士康的財報顯示,其當季營收為8090億新台幣(約合270億美元),同比下滑19%,創近十年來最大跌幅。富士康科技發言人邢治平對外此做出的解釋是“營收出現同比下降,主要是因為產能利用率下滑。”
這種模棱兩可的解釋顯然不會讓分析師感到滿意。在分析師看來,導致富士康的業績慘淡的原因是來自蘋果的訂單正在減少。“目前蘋果的訂單已經占到富士康業務的60%-70%,是集團的最大單一客戶。同時來自蘋果的收入占到其總營收的40%。”
而其在財報中的表述也印證了蘋果訂單下降的事實:由於提高了相關組裝費用,抵消了蘋果產品需求下滑導致的負面影響,並使得該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長9.6%。
一位分析師稱,富士康用漲價來抵消訂單下滑的做法,顯然會讓蘋果感到不爽。因為蘋果一季度的淨利潤也出現了10年來的首次下滑,並且調低了對下一季度業績預期。
蘋果也的確在用實際行動對鴻海的提價行為做出反擊。因為除了富士康,還有一大批代工企業在用更低的價格渴求蘋果的大訂單。最新的消息是,富士康的同行和碩在獲得iPadMINI訂單後,可能又獲得了蘋果全部的平價iPhone訂單。
總部同樣設在台灣地區的和碩在規模上遠遠難以和富士康相比,富士康擁有100多萬工人,和碩僅僅只有十幾萬人。雙方的營收規模也不在一個重量級,從第一季度財報來看,和碩的營收只有富士康的四分之一,不過其增長率卻高達31%。業內人士表示,從和碩財報看,其當季營業利潤率僅為0.8%,利潤率遠低於富士康,這讓它對蘋果的要價更具競爭力。
事實上,蘋果不斷調高和碩的重要性,目前和碩已經拿下了蘋果筆記本MacBookAir今年訂單的18%,其手中握有的iPadMINI訂單也超過了全部訂單的五成。
雖然和碩方面對於是否已經拿到iPhone訂單不作評論,但其卻在上周宣布,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將其在中國大陸的工人數量增加40%,以滿足新品發布的需求。有評論認為,下半年的擴招計劃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訂單量的增加。
蘋果憂慮
從2007年蘋果第一款iPhone上市開始,富士康就一直是蘋果iPhone和iPad的獨家代工生產企業,但如今和碩聯合科技已經搶走了部分iPhone的代工生產訂單。
蘋果不再單純的依賴於富士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要確保經常處於缺貨狀態的iPhone能夠穩定供應,這光靠富士康的生產能力已無法滿足需求,iPhone4以後的機型供應鏈問題頻出。
有分析師稱,讓蘋果下決心開始尋找第二個供應商的原因,是2010年以後富士康相繼發生的多起群體事件和員工跳樓事故,這些原因讓蘋果對富士康能否保證產品供應產生了疑慮。
2010年的富士康員工“十一連跳”引爆了全球輿論對蘋果產品的討伐。消費者發現,在自己盡情享受iPhone、iPad帶來的歡愉時,這個精美的產品背後竟然隱藏著中國製造工人的血汗心酸。
蘋果在中國的供應鏈中問題也被暴露出來,從蘋果代工廠員工遭受有毒溶劑正己烷的毒害,到毒蘋果對中國造成的嚴重的環境污染。蘋果因為富士康的“過失”背上了道義上的指責。全球勞工組織和環保組織紛紛對蘋果代工廠展開調查,美國輿論甚至掀起了抵制“血汗”蘋果產品的運動,逼得蘋果CEO飛到中國向郭台銘施壓,並花巨資邀請國際勞工組織入駐富士康監督調查。
雖然富士康在員工關懷、薪資、食宿上進行了改善,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跳樓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暫時挽回了蘋果的顏面。但這個100萬人的巨無霸工廠,意外事件發生的頻率令郭台銘苦不堪言,以至於讓他發出“每天管理100萬員工讓我頭痛得要死”的感慨。
在2012年9月末至10月初,短短半月時間內,富士康兩家工廠發生群體事件。9月23日晚至24日凌晨,富士康(太原)工業園區發生員工鬥毆事件,大約有2000名員工參與,富士康園區內的超市被砸,所有大門被砸,車間全部封閉,廠房多處受損。10月5日富士康鄭州工廠工人因對富士康產品質量檢驗制度不滿罷工抗議,共有3000-4000人參加,導致工廠停產,而鄭州工廠正是iPhone5的主要生產基地。
而真正讓蘋果感到惱火的是,富士康的產品不良率已經超出了蘋果的忍耐極限。據內部人士透露,近來富士康生產的iPhone產品良率僅為70%,根本達不到蘋果的合約要求。
最近就有消息稱蘋果將富士康為其代工的500萬部iPhone手機退回,要求富士康重新返工,原因就是產品外觀不符合標準以及功能不良。據業內估算,富士康需要為每台返工蘋果支付200元的額外成本,500萬部手機的新增成本高達10億元,考慮到富士康每年代工iPhone的利潤僅為15億-20億元,這就意味著60%的利潤將打水漂。
富士康的諸多不穩定因素帶來的供應鏈風險,讓蘋果開始考慮發展新的代工商,構建供應鏈防火牆。
郭台銘心病
在蘋果抽身將訂單投向競爭對手的時候,被譽為“代工皇帝”的郭台銘,也在反思與蘋果的緊密捆綁模式給富士康帶來的風險。
因為從財報上看,富士康科技集團已經陷入了“成也蘋果,敗也蘋果”的境地。過度依賴蘋果使鴻海精密將面臨較大市場風險。富士康也承認,目前為自己的最大單一客戶蘋果代工帶來的營收,已經占到了集團營收比重的四到五成左右。
分析師表示,富士康目前已陷入著內憂外困的窘境。一方面歐洲國家採取緊縮措施應對全球經濟衰退,加上新服務/應用程序為主導的業務模式興起以及手機市場的整合,對手機生態系統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導致其部分主要客戶的需求下降。包括亞馬遜等客戶的訂單量低於預期,諾基亞、黑莓等傳統大客戶的訂單也在縮水。而來自內地的智能手機廠商的訂單低、利潤率小,規模化不夠的話,接單後反而會出現虧損。另一方面,三星、和碩、比亞迪在市場份額和訂單搶奪上,屢佔上風,成為郭台銘的心病。
雖然富士康急切需要新的訂單來彌補產能空缺。但按照富士康規模化的生產方式,小的手機訂單不僅會造成生產成本過高,客戶響應速度也會低於市場反應速度,這也是富士康拓展新客戶時最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在訂單壓力下,郭台銘放下了身段親自去找跑單,並上門拜訪了國產手機廠商小米。雖然富士康沒有發布合作結果,但此後有消息稱富士康2013年在中國中低價智能手機的接單量預計高達2億部,其中包括小米手機。
一些科技界新貴也已經被郭台銘圈在潛在訂單客戶中進行重點公關。此前在富士康與樂視TV的合作儀式中,郭台銘就派出兒子郭守正出席,後者是富士康未來的接班人。
三星全面超越蘋果,也是郭台銘的一個心結。早在2012年第三季度,三星智能手機就以31.3%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第一,而與此同時,蘋果iPhone的市場份額卻從2012年第一季度的24.2%逐步下滑至15%。不僅僅是手機終端市場,擁有全產業鏈的三星幾乎在整條產業鏈上都與蘋果和鴻海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在分析師看來,作為全產業鏈佈局的企業,三星不僅不會委託任何企業為自己代工,還會為其他企業提供芯片等零部件。“鴻海不僅賺不到三星一分錢,三星每搶到一分市場,富士康和蘋果就失去一分。”
而郭台銘則毫不吝嗇表達對三星的看法,“只要它做的,我一定聯合大家來對抗,我一定要打它一棒。”在一場晚宴上,郭台銘振臂疾呼,號召台灣知名的IT及家電企業家們加入他的“打狼”行動,而這隻狼就是三星。
富士康的老冤家比亞迪,則搶奪到了三星和華為的大訂單,有接近比亞迪人士表示,三星和華為的業務成為比亞迪去年增長的重要引擎。而去年華為手機銷量大幅上漲,這本應是富士康最應爭取的客戶。
轉型陰影
將成吉思汗作為偶像的郭台銘,並不甘心做一個受客戶牽制的“代工皇帝”。最近幾年,他一邊小心翼翼地服侍蘋果這個最大客戶,一邊領導著富士康謀劃轉型之路。但大多數的轉型嘗試,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據富士康內部人士透露,郭台銘這些年一直有一個理想,就是將“製造的富士康”發展成為“科技的富士康”和“商貿的富士康”。眼下“科技富士康”的目標已經初見成效,郭台銘也希望能將影響力延伸至終端零售,完成從加工至零售巨頭的夢想。
應該說,郭台銘也的確在零售業態切入上費了心思。富士康從2001年入主賽博數碼廣場起,先後在2007年推出3C店中店敢創數碼、2009年啟動小型電器連鎖超市萬馬奔騰、2011年聯手麥德龍在中國發展消費電子零售專 賣店萬得城。並且趕上了電子商務時髦,於2010年投資飛虎樂購,請來業界風雲人物微軟中國首任總裁、思科前中國總裁杜家濱空降出任飛虎樂購的董事長。
不過,富士康零售道路上的耕耘,遠非代工那麼簡單。今年初,上述幾大業務相繼傳出關閉消息,因為運營艱難,賽博數碼撤出了上海和台灣市場;與德國麥德龍合資的萬得城電器也宣布退出中國大陸市場。而飛虎樂購也走到了面臨清算的地步。郭台銘對飛虎樂購的戰略設想是一家3C產品垂直電商網站,但缺乏電商操槃經驗的杜家濱並沒有清晰運營思路,導致飛虎樂購多次失去發展機遇,陷入困境。
除了在零售業務上的佈局,富士康還意圖通過投資佈局新興產業實現升級轉型。近兩年富士康科技集團已經在光伏產業、LED、鋰電池、雲計算和物聯網等朝陽產業上投入上千億資金,但截至目前這些投資都還沒有得到理想回報。
但這並沒有阻止郭台銘的投資胃口,目前富士康已經開始著手設計和生產自家的高分辨率液晶電視,並斥巨資開發更多的自有產權產品。另外郭台銘還有意參與台灣4G設備的競標,目前已經從電信和有線電視運營商延攬人才操盤。富士康發言人也證實了富士康科技“正在積極評估4G牌照”,稱4G佈局是富士康戰略的重要一環。
在分析人士看來,轉型路上的屢戰屢敗並沒有讓郭台銘死心。郭台銘從沒打算吊死在一棵“蘋果”樹上,他一方面執著於對富士康供應鏈追求,在新興產業上不計盈虧地試錯,不放棄一個可以突破的機會;另一方面,他的投資染指著所有賺錢的行業,不論是房地產、物流還是醫院,只要賺錢,郭台銘就不放棄。
2006年,印度金奈廠開幕;
2007年,越南(北江/北寧)投資啟動;
2012年,擬投資10億美元在印尼設立工廠。
2004年,墨西哥華雷斯廠等基地開幕;
2009年,簽約收購日係大廠設在墨西哥蒂華納的液晶電視工廠;
2010年3月,富士康科技集團收購新力公司在斯洛伐克和墨西哥的兩家液晶電視生產工廠;
2011年7月,思科出售墨西哥工廠給富士康,思科還宣佈將把位於墨西哥的機頂盒生產設施售予富士康,該 業務相關的5000名員工也將在8月份隨產品線一同轉移;
2011年,富士康在巴西建廠用來組裝iPad和iPhone,預計巴西工廠的年產量將在未來5年達到4億台。今年9月,iPad mini 也將在巴西生產。
2002年,歐洲營運總部暨製造中心在捷克帕爾杜比採(Pardubice)成立;
2003年,收購芬蘭藝模及摩托羅拉奇瓦瓦廠;
2008年,惠普與富士康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動工興建一家佔地3.2萬平方米的工廠,準備在俄羅斯生產惠普的個人電腦;
2008年6月,得到歐盟授權自電子設備製造商Sanmina-SCI處購買兩家製造工廠,其中包括一家位於匈牙利Szekesfehervar市的工廠;
2010年,富士康從新力手中買下位於斯洛伐克西部尼特拉(Nitra)的LCD工廠。
http://blog.udn.com/pharos01/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