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Paddy Republic
市長:Pharos  副市長: Stupid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Paddy Republic】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pharos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德國人全程拍攝慈禧出殯場景
 瀏覽4,907|回應4推薦7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山下阿哥
拙斌
star42
露那伊
weiba
龍女CHANG, HSIU-FEN
Pharos

 
 愛看熱鬧的來噢 !!!
 老先生講古喽 !!!
 
德國人全程拍攝慈禧出殯場景
 罕見老照片:德國人全程拍攝慈禧出殯場景(組圖) (1908)
 
 
 
 
 
 
鏈接>>外國人拍攝的慈禧葬禮全程>>


慈禧太後葬禮的禮儀沿用的是幾千年來中國的古老禮儀,按理說陪葬品也應該很中國化才對,但被焚燒的紙糊的新軍士兵卻是穿着現代歐洲軍裝的 士兵們,被燒掉的也並非中國世代流傳的中式轎子,而是一輛優雅的歐式布魯厄姆車,即一種馭者坐在車廂外的四輪馬車,還有兩匹身材高大,有灰色花斑的歐洲 馬,輪胎和歐式油燈等,很是令人費解。

慈禧的陵墓位於河北省遵化的清東陵。北京到清東陵有75英裏的路程,這75英裏,早在慈禧在世時就開始了修建,到慈禧去世,這條路雖然已比較平整,但給慈禧太後送葬的隊伍在這條道路上,還是要走整整五天。


1908
119日,慈禧太後蓋着金黃色柩布的靈柩被緩緩地抬過了北京灰色的土丘,一名名叫亨利·博雷爾的荷蘭目擊了慈禧太後葬禮的整 個過程。據亨利·博雷爾說,當時清朝外務部的官員們在北京東直門外的一個小土丘上,搭建了一個帶頂棚的看台,專門提供給各國公使館所介紹的在京外國人。另 外還在東直門內附近,修建了一個單獨的亭子,也是為各國外交官、尊貴的商業權貴,以及報界記者們所搭建的,為的是可以讓他們很方便地觀看到慈禧太後的送葬 隊伍。另外,送葬行列中的在京外國人代表,一般走到東直門附近也就不再往前走了,可以在此小憩一會。但這些看台是不可以隨便進去的。必須得到清朝外務部發 放的入場券,才會被容許進去觀看。

慈禧太後的送葬要經過東直門附近那天,街上人山人海,極度擁擠。清朝外務部一些會說英語的官員們,神情嚴肅地接待客人和收取入場券。


1908
119日的十點三分,慈禧太後的送葬隊伍到達東直門附近。亨利·博雷爾後來在《晚清映象》一書中詳細地記載了這場超級豪華的葬禮。

亨利·博雷爾在記錄慈禧太後送葬的隊伍的陣容時,寫到:打頭的是一隊穿着現代軍裝的長矛輕騎兵,裝束齊整,舉止得體;接下來是由仆役們用手牽着,成一列縱隊的小矮馬;再後麵就是一大群身穿猩紅色綢緞衣服,帽子上插着黃色羽毛的仆役,大約有幾百人,他們輪換着抬靈柩。


緊接着又是另一隊長矛輕騎兵,在他們的長矛上飄揚着紅色長條旗,後麵跟着馬槍騎兵。他們屬於皇家禁衛軍,身穿有紅鑲邊的灰色軍衣。後麵又 有一排排穿着紅衣服的仆役,舉着綠、紅、紫、黃等各種顏色的旌旗和低垂的綢緞條幅。那些舉着鮮豔旌旗的仆役行列沒完沒了,似乎他們把皇宮裏的旌旗全都搬出 來給已故太後送葬了。

再往後是一個奇異而莊重的場景,三匹排成一列縱隊的白色小矮馬分別拖着三個裝置在四輪輕便馬車上的轎子。在我身後有 人解釋說,這些是慈禧太後最喜歡的轎子,那些白馬也是她的寵物。後麵跟隨的其他白馬身上都有黃色綢緞飾物。這個由小矮馬組成的隊列行進時緩慢而又悲愴,此 情此景令人為之動容。


接下來是來自戈壁灘的高大駱駝,滿身絨毛,體格壯碩,就像是遠古時期的怪物。它們成二列縱隊,行走在道路的兩旁。它們背負着用黃綢包裹的 搭帳篷必需品,因為這個送葬行列在到達清東陵之前要走整整五天的路程。這一隊行列是多麼具有東方色彩!首先是披着黃綢、色彩鮮豔的轎子,然後是白色小矮 馬,而現在則是高大而威嚴的駱駝。

當然,陣容肯定不僅僅這麼一點大,後人揭謎她陵墓裏的陪葬珠寶價值高達億兩白銀,由此可見陣容應該是 相當巨大的,果然,接着一排排的騎兵向我們走來;更多的黃色轎子自上而下地過來,在這些轎子的後麵,閃爍着一團耀眼的金黃色火焰,體積大得嚇人,而且離 地麵很高。慈禧太後的靈柩非常緩慢地向前挪動着,方形的靈柩上頂着一個偌大的金球,而且是用一塊邊幅很寬的織錦罩起來了。它被一百多個轎夫用長長的竹杠抬 着,高高地聳立在他們的頭頂上,以威嚴而莊重的方式向前移動。早在一個半小時之前,太陽就已經升起,使得那個靈柩上的黃色綢緞就像是天上的一道燃燒着火焰 的金色河流。


接着來了一大群身穿飄逸的長袍和帽子上插着黃色羽毛的仆役。他們的後麵是一批身穿紫紅色長袍,上麵有象征長命百歲,用金線刺繡的字。這些人也手持黃旗。到處都是一片黃色的海洋,有無數方形或圓形,上麵繡滿了龍鳳的黃、綠、紅、藍等各色旌旗。在其他浩瀚如雲的轎子、小矮馬、旌旗和喪 旗的後麵還跟着一大批身穿深黃色袈裟的喇嘛和尚,他們分別來自西藏和蒙古。


最後一大批清朝的高官走上前來。他們身上隻穿着黑色的喪服。他們的官帽上摘掉了表示官銜的飾物,即紅珊瑚和藍寶石頂子,以及孔雀羽毛。 他們是大清王國最高層的官員,其中包括了親王、禦史和大臣。所有的人都帶着哀悼的神情從我們麵前經過,衣着質樸,就像老百姓那樣,身邊都未帶隨從。


龐大的靈柩現在已經離我們很近,距離地麵很高,這個用黃色織錦覆蓋着的龐然大物像一團火似地燃燒,閃耀,發光,釋放出明亮的金黃色。這 是我從未見過的,代表中國皇族和隻有皇帝才配穿戴的黃顏色,任何人如果僭越違規是要殺頭的。它由一百多個轎夫抬着,緩慢地向前移動。它前進的行程是如此的 困難和複雜,恰似這黃澄澄的靈柩是一沉重的純金塊,其柩衣也好像是用金屬,而非織錦製成。在陽光下,它顯得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在這個皇家的金黃色靈柩中 居住着一個以藍鳳凰與紅花為象征的造物。沿路的士兵們全都持槍致敬,外國公使的警衛們也都向靈柩敬禮。

不得不承認,慈禧從來都不是個簡單的女人,你看,連死了也如此地不甘於寂寞,把一場葬禮都弄得如此的耀人眼目,轟轟烈烈,不知道讓人該驚歎還是該批判。
 
 
 
 
 
 
 
 
 

http://blog.udn.com/pharos01/article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275&aid=4872550
 回應文章
中國近代
推薦0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由於中國近代都是亂世, 政權更替大都是政治軍事劇變, 全缺乏完整文件及御史官方紀錄,  所以研究近代史必須參考國外資料作為追溯考証 ... 可憐的中國 連南京大屠殺 都是美國神父 拍的照片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275&aid=4872769
@_@
推薦0


weib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粉珍貴ㄉ歷史照片喔 

竟然素德國人拍攝ㄉ得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275&aid=4872723
補照
推薦2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露那伊
60年前後,天上人間,中華民國魂回來了

image

慈禧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死後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白銀高達億兩。1928年6月,外號孫大麻子的河南軍閥孫殿英以剿匪為名,深夜時直奔清東陵。工兵爆破墓室,炸開慈禧太后明樓下洞門裏的金剛墻,打通了進入地宮的通道,撞開石門後進入墓室。  
  
  慈禧棺內底部鋪金絲織寶珠錦褥,厚七寸,下面綴大小珍珠一萬多粒,紅光寶石八十五塊,白玉二百多塊,錦褥上有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上鋪五分重的珍珠二千四百粒。慈禧屍體上蓋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明黃緞底,捻金織成,織有漢字陀羅尼經文二萬五千字,綴有八百多粒珍珠。頭上的鳳冠由無數珍珠寶石嵌成,其中僅一顆珍珠就價值白銀約一千至二千萬兩。  
  
  屍體周圍的大件珍寶有:九玲瓏寶塔、翠玉佛、翡翠西瓜、蟈蟈白菜、紅藍寶石、祖母綠寶石、玉石、紅珊瑚樹、墨玉荸芥等不計其數,均去向不明。慈禧太后的牙被撬開,口中所含的夜明珠,分開時是兩塊透明無光的珍珠,合攏時就是一個圓珠,射出一道綠色寒光,夜晚百步之內可以照見人頭,十分清晰。

盜陵案被報道後,舉世震驚,各地各界人士紛紛通電譴責,要求嚴懲兇首孫殿英,追回珍寶。蔣介石下令閻錫山查辦盜陵案。孫殿英將乾隆頸項朝珠中最大的兩顆朱紅朝珠送給戴笠,再托戴笠將一柄九龍寶劍送給國民政府領袖蔣介石;又將翡翠西瓜送給宋子文;將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給宋美齡,宋美齡將夜明珠綴在了繡花鞋上。

 

 

 


http://blog.udn.com/pharos01/article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275&aid=4872655
慈禧太后
推薦2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拙斌
露那伊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父系家族的身世說法不一,自民國後很多學者都認定是葉赫部貝勒金台吉的後裔。[1]據自稱慈禧太后弟弟桂祥曾孫的那根正之說法,慈禧是葉赫部後裔納蘭性德的子孫,但這種說法受到清史學家馮其利的駁斥,馮其利同時強烈質疑那根正的身分[2]。而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收藏的《德賀訥世管佐領接襲家譜》所記載,慈禧祖先喀山是蘇完那拉氏,在天命四年葉赫部未滅之前就歸附了努爾哈赤[1]

慈禧的父親惠徵,原為吏部筆帖式咸豐二年(慈禧選秀入宮之年)昇為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道員(四品)。咸豐六年,懿嬪生下咸豐帝長子載淳,亦是咸豐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兒子,當日晉懿。後晉封懿貴妃。咸豐帝逝世於避暑山莊後,治喪期間,大行皇帝皇后鈕祜祿氏煙波致爽殿的東暖閣,那拉氏則以新皇帝生母「聖母皇太后」的身分住西暖閣,故得「西太后」之稱謂,同時她也是清朝最有權勢的人,人稱清朝「無冕女皇」。

正面評價分析

慈禧是帝制時代中國史上,少數長期篡權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往往將自身的權力置於大清之前。

慈禧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雖難以挽回清朝頹敗之勢,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並不比古中國眾末代帝王做得差。為因應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鴻章張之洞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繫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也有極為少數學者猜測,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實可能比較高明,相對於百日維新改革速度過快,根本只是一場鬧劇,不可能成功。

在庚子年一場八國聯軍的大禍之後,慈禧皇太后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所謂的「祖宗成法」,乃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庚子後新政牽涉多端,其中犖犖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舉以新式教育,甚至君主立憲準備。

有學者認為慈禧執政四十八年中,對於政務掌握相當嚴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一直勉力維繫並且牢牢掌控著中央集權帝國的局面,但中國仍陷入各地民亂與割據亂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襲「承恩公」一虛爵外,並無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對當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歪風,慈禧於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負面評價

慈禧七十大壽的著色照

個人的人格方面,從宮廷鬥爭中奪得政權。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後,已篡奪取得皇太后名分的那拉氏,聯合恭親王奕訢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以皇室遠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為首,實際以能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得政權,並將其中三位(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後為建立及維繫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后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帝,以及繼位者光緒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極為高壓嚴峻,臨終前甚至密令以砒霜毒死光緒皇帝,以防自己死後被新黨清算。

從廣泛角度研究,慈禧當政的結果確實極多數得到負面評價。主要是中法戰爭後在許多清流文人眼中獲得了勝利卻仍要簽訂放棄越南的天津條約,以及甲午戰爭失敗後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皇太后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慈禧皇太后雖然在當時專制政治體制上非常幹練,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維繫本身對中國的統治。以上列舉的數次喪權辱國的戰爭結果,並非一定如此,其中鎮南關大捷後的乙酉清法戰爭以及中日甲午戰爭都是繼續戰爭比接受議和的恥辱條件要更加有利,但繼續戰爭的結果雖然有可能會在甲午時拖垮當時國力即將窮盡的日本,從而有可能使中華民族避免二十世紀初期遭受極多苦難與大量中國人民死亡的歷史,卻由於當時慈禧執政中期之後內宮花費糜爛不足以同時支撐戰爭與慈禧生活費,同時很可能會讓滿族政府因為持久戰亂而國力窮竭並且因此失去權威而垮台。特別是中法戰爭如果繼續,會耗盡清漪園(即後來的頤和園)所急需的銀兩,因此受到了恭親王、李鴻章等維新派人物的反對。此外慈禧個人於早年當政之初尚知節儉與勵精圖治,但後來即日漸奢靡。舉凡重修圓明園(後為恭親王等大臣所阻)、清漪園與籌辦萬徇壽誕等均耗費大量銀錢。上述之事雖非均由慈禧之意而興,但對於皇帝及臣工等對其進行討好之作為,慈禧並不加以勸止卻反而多有縱容。甚至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丑和約的巨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見明顯收斂,無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敝。

甲午戰敗之源

在「同治中興」的太平表象下,慈禧皇太后的病態性鋪張浪費,以及對於國際時局缺乏認識,輕視事情重要性,允稱導致甲午戰爭戰敗的主因之一。其中最顯著的事例為花費巨資擴建頤和園用以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給包含海軍軍費在內的國家財政帶來無建設性的負擔。修建頤和園是光緒帝為討好慈禧所為,有部分原因是讓慈禧頤養天年還政於光緒。所用款項和海軍軍費衝突,導致北洋海軍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前的連續數年經費嚴重不足。1882年,日本海軍還只是魚雷艇和二千噸以下的近海鐵甲艦為主,無大型鐵甲巡洋艦。1885年,日本提出十年的擴軍計劃,意圖超過北洋海軍。1886年,法國海軍工程師白勞易(Louis-Émile Bertin)受雇建造4700噸級大型鐵甲巡洋艦「松島號」和「厳島號」。1890年時,中國北洋艦隊的總排水量為27000噸,而日本海軍的總排水量在17000噸以上。到了1894年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艦隊總排水量為72000噸,並且多有配置速射炮的新式艦艇。相反,北洋艦隊自1888年正式成立後,再未添加任何船隻。1891年後,又停購槍炮彈藥,後來海軍軍費挪用修了慈禧的頤和園。甚至在戰敗簽約、割地賠款之後,1895年,又大興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個工程長達13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重修的慈禧陵雖成為清代最豪華獨特的皇家陵寢,然而耗資巨大,放在清季國事日非的歷史脈絡下加以檢視,更突顯出慈禧皇太后重視個人虛榮以及清廷威儀甚於國家興衰的心態令全中華民族可嘆與可恨。

阻礙維新變法

按照傳統史學觀,許多批評者謂,慈禧皇太后對於李鴻章等漢臣的重用,以及對於洋務運動的接受和推動,均乃出於維繫清廷統治的現實需要,而非出於真心支持。還有人批評說,慈禧皇太后表面上雖讓光緒皇帝於1894年起親政,並容許皇帝及一班主張維新的臣僚在1898年實施變法,實際上對於政局的掌控及干涉卻從未放鬆。終於,帝后兩黨之間的矛盾衝突在一場帝黨方面倉皇籌劃的流產政變中爆發;皇太后大權在握,在守舊派親貴朝臣以及近畿軍權的支持下,順勢從皇帝手中收回政權,實際上等於后黨政變成功。於是,史稱百日維新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實驗,尚未及實施,即戛然中止;嗣後朝政愈趨保守,對於當時中國的近代化革新造成強大的阻力。然而有很多最新的歷史研究和歷史學論文指出,戊戌變法實際上是一次很不成熟的、過於急躁求成的、難以成功的政治改革。由於在極短的時間內改革幅度過大,激起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僚的激烈反對,甚至因此威脅到了清王朝統治,所以慈禧干涉新政,實際上是迫不得已的。

根據雷家聖《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5] 一書指出:戊戌變法期間,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國訪問。當時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向變法派領袖康有為建議,要求清朝方面聘請伊藤為顧問,甚至付以事權。[6] 於是變法派官員在伊藤抵華後,紛紛上書請求重用伊藤[7],引起不屬於變法派的官員們的警惕。保守派官員楊崇伊甚至密奏慈禧太后:「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將專政柄。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之天下,不啻拱手讓人。」[8] 這種激烈的言論,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八月初四)由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意欲瞭解光緒皇帝對伊藤有何看法。

不過,伊藤與李提摩太又向康有為提議「中美英日合邦」。於是,在康有為的授意下,變法派官員楊深秀於9月20日(八月初五)上書光緒皇帝:「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9] 另一變法派官員宋伯魯也於9月21日(八月初六)上書言道:「渠(李提摩太)之來也,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別練兵若干營,以資禦侮。…今擬請皇上速簡通達外務、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學士李鴻章者,往見該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與之商酌辦法。」[10] 儼然欲將中國軍事、財稅、外交的國家大權,交於外人之手。慈禧太后於9月19日(八月初四)返回紫禁城後,於9月20至21日獲知此事,驚覺事態嚴重,才當機立斷發動政變,重新訓政,結束了戊戌變法。此一新發現,打破了以往對戊戌政變的解釋,使得戊戌時期正反兩方人物的歷史評價,都有重新加以商榷討論之必要。

辛丑和約之源

受到戊戌政變的影響,慈禧太后在此後一段時間內開始排斥維新派,並因此利用端王載漪剛毅等守舊親貴,甚至考慮撤換光緒皇帝[11][12];載漪之子溥儁因而被立為大阿哥,實同儲君,然因忌憚光緒皇帝為歐美日列強一致支持,不敢驟廢[13]。載漪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對「洋人」的嫉忌之心,極力離間帝后。順此,朝中形勢乃逐漸演變為非理性仇視「洋人」的守舊親貴,結合保守的清流派,對抗主張務實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當權親貴的縱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義起家的「義和拳」乃得以大舉進入直隸、進迫京師,形成一股「逼宮」的形勢。慈禧皇太后雖未必相信拳民「神力護體」之說,亦未必不能洞悉端王奪權的陰謀,但出於本身對於洋人反感的心理,認為「民氣可用」;而且當時號稱上百萬的義和團民已經在燕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擔心鎮壓義和團會促使其矛頭轉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嘗嚴令鎮壓拳民,終於釀成拳民大規模進入京畿,並且殘殺「教民」、攻擊外人、甚至殺死德國日本外交官等人員等事故,引起八國聯軍干涉之禍。慈禧皇太后又誤信各國欲迫其退位的假情報,負氣處死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大臣,並隨即對多國宣戰,至此大勢乃全無轉圜餘地。聯軍入京,禍及華北多數行省,帝后西逃,終以締結辛丑和約解決;和約規定懲辦禍首、謝罪賠款、使館區駐軍、軍備限制等,並造成日軍俄軍長駐滿洲的局面,中國的主權以及清廷的威望均蒙受重大損失。事件發展的過程中,慈禧皇太后諸般考量大多以個人權位為重,結果嚴重損害國家利權以及無辜人民生計,堪稱其主政期間最大的過失。締結辛丑和約後慈禧發布「罪已詔」,詔中對列強的「寬大」處理表示感激並表示反省:「今茲議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後追思,慚憤交集」、「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無拳匪之變,我中國能自強耶?」又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其中最後一句話成為後世指責其賣國之名言,然而說出這一句話在當時情境之下屬於被迫。

清末新政

《辛丑條約》簽訂以後,慈禧太后決定銳意進取,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希望因此能夠避免清王朝走向滅亡。在慈禧的支持和領導下,清末新政的改革的深度、廣度和實際效果都大大超過了戊戌變法,進行了官制改革、教育改革、稅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廢除了實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建立了新軍新式警察,在直隸等地試行了現代司法和刑獄管理制度,為此後中華民國的建立奠定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人才基礎。慈禧太后甚至宣布籌劃預備立憲,一度讓國民燃起了走向君主立憲制度的希望。然而隨著慈禧太后的病逝,清末改革由於缺乏精明有力的領導者而最終走向失敗,清王朝也在隨後被辛亥革命所推翻。

光緒之死

2009年前光緒之死因眾說紛紜,沒有歷史定論。對光緒遺骨及衣物經現代法醫技術鑒定後確認,光緒死於急性砒霜)中毒,兇手極有可能為慈禧。[14](主因是慈禧病重時,曾猶豫對光緒帝要如何處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給光緒帝知道,惟其近侍回報,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以免皇帝有再度親政、否定慈禧生前之佈局的可能)。但根據官方紀錄,他是自然病死[15],光緒自少身體就很虛弱,常有疾病,再加上慈禧太后在心理上對他有壓迫,其後又迫死了他最愛的珍妃,令他失去精神支柱、英年早逝。更有一說,是袁世凱親自進藥害死的[16],以避免日後光緒報他告密之仇,不過可能性極微。民國之後,據光緒帝的御醫透露,皇帝生前的確身體並不非常健康,主因是不見天日、身體欠運動,心情不佳,導致飲食不正常,但卻也無病重之跡象。

2008年11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清西陵文物管理處與中央電視台聯合召開記者會,發表「清光緒皇帝死因研究報告」,確定光緒是因為砒霜中毒而亡。至於對光緒下毒的兇手,當時條件有資格能進行殺死當朝皇帝手段的當為光緒之嫡親姨母慈禧,慈禧殺死光緒後再令醫正改為自然死亡。

情感傳言

傳說清末重臣榮祿少年時代,與選秀入宮前之葉赫納拉氏為情侶,故當葉赫納拉氏成為皇太后並掌權之後,對於榮祿大力提拔,寵信有加。此說,見於前清宮中女官裕德齡原以英文出版、亦發行有中文版之小說體作品《愛戀紫禁城:慈禧私秘感情生活》,亦為台灣中視電視連續劇戲說慈禧所採用。然而此說並無任何實際依據、與當時的社會常理相悖並且不符合邏輯。實際上榮祿為人非常能幹而且主張改革,所以為慈禧太后重用。


http://blog.udn.com/pharos01/article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275&aid=487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