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Paddy Republic
市長:Pharos  副市長: Stupid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Paddy Republic】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學習妥協
 瀏覽4,351|回應0推薦2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貓喵XD
舞天晴

學習妥協 : 溫柔 只對愛妥協

 

當愛情來臨,出於害怕冒險的天性,我們直覺起身,離開。 可是最終誰也逃不掉的。不是在逃避中爆發,就是避無可避,象磁石一樣,只好貼合,磨平,然後相守。
生活中的是與非,黑與白,都是相對而言的,執著於是,未必就是;執著於非,未必就非。
人生一定要學會妥協,而不是其他。放棄和堅持,都是不可取的。你可以很堅持,但是你要懂得在堅持的過程中,學會捨棄。有舍才會有得。當然,妥協是要講究學問的,不能拿原則去交換。
愛是一種能力。有些人被愛著,卻並不知道;有些人相愛著,卻並不珍惜;有些人,像是追尋著,像是轉角遇到愛。愛情來臨,不知所措,怕受傷害,為了保護自己,拒絕愛情,可是在心底深處又渴望愛,徘徊猶豫,最後錯失愛情。

生活是把雙刃劍,傷了對方也同時傷了自己,學會在愛情中主動妥協,是愛的一種境界,放下面子,並不是認輸,而是對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彼此的感情。愛情需要這種退步,但需要兩個人一起去學習,當一方退一步時,另一方不能得寸進尺,才不會讓彼此在愛情的困境中越陷越深。

愛情是永遠存在的,那不是肥皂泡;世界總是可以用公式表達的,所有的人生都很簡單。你知道那是欺騙,但是沒人能拒絕美麗的謊言。
誰都要妥協,每天都會有妥協,必須在妥協中求生存,必須在妥協中堅持某一種存在。沒有抱著改造之心,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對方。這樣的改變,是如此心甘情願,毫無辛苦可言。
妥協就是不較勁,不亂鑽牛角尖,不跟自己過不去;妥協就是懂得在緊張的生活中發現點滴的樂趣,就是知道舉重若輕,就是無趣的日子裏的靈光一現。

 
有一種智慧叫妥協:誰都要妥協,每天都會有妥協,必須在妥協中求生存,必須在妥協中堅持某一種存在。

與魔鬼搏鬥的人,應當留心這個過程中自己不要變成魔鬼;但你長久注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正在注視著你。當你考慮別人時候,別人也同樣在考慮著你。要想獲得愛情,我們必須放棄傲睨萬物的架子,低首下心,把自己看成下人,去侍侯別人,溫暖別人,使別人以同樣的方式向你妥協。
妥協並不是喪失原則,而是輕輕降低一下自己的優越感,以一顆平和感恩的心去對待別人,結果就有許多意想不到收穫,讓你欣然所願。

人之一生,要不斷調整自己學會妥協。工作是一種妥協,為了生存;婚姻也是一種妥協,為了所愛的人們,維持好家庭。學會了一些妥協,學會了一些圓滑世故,但是仍有掙扎,骨子裏還有一些倔強的影子。妥協不是消極的退卻,而是一種智慧的守護。

懂得智慧妥協,即使我們的生活做不到昂揚,但至少會更活潑一些,更有滋味一些。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妥協,但智者必定是善用妥協之人。妥協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時的雲卷雲舒;是人生的風雨衝刺後留下的鵝卵石;是歲月的河流在人生河床上沉澱出的金沙,是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後的良辰美景。妥協是互諒互慰。妥協是互補互惠,能妥協是一種美德。會妥協是一種智慧。。
妥協是一種難得的清醒。生活中不只有燦爛的陽光,溫暖的笑臉,還有不如意、苦難、醜陋、不公……妥協就是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盡人意,泰然處之,既不呼天搶地,也不怨天尤人。
妥協是幸福婚姻的訣竅。婚姻的殿堂裏沒有絕對的是是非非,更多的是雞毛蒜皮,柴米油鹽,唯有妥協才能讓相愛的人相扶到老。
妥協是原諒朋友無心的傷害。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妥協不是退縮,不是放棄,而是更加執著的堅持,是一種智者的選擇,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學習的生存智慧。

妥協與對抗一樣,是解決矛盾衝突的一種方法
其實,世間的大多數事情,沒有什麼是不可能調和的,只要懂得妥協的道理,一切矛盾和爭端,都可以化解。對抗可能會遇挫,而妥協則往往會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你爭其多,我嫌其少;你嗓門高,我比你更高……如此這般,沒事變成了有事,小事變成了大事,而大事則變得不可開交。


妥協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博大的情懷。與他人達成妥協,使自己與他人都受益,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高尚的道德觀、念。它不僅體現著人性的仁愛,更體現著一種智慧的技巧。

在家庭生活中,妥協更是必不可少的智慧之一,夫妻就好比一對兒擠在一起的刺蝟,不被對方刺傷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只有擠在一起才有溫暖。所以,在刺傷對方或被對方刺傷的時候,妥協就發生效力了,它成了愛的潤滑劑,於是出現床頭打架床尾和的有趣現象。在音樂界享有詞壇泰斗美譽的喬羽老先生偕夫人佟琦在一次做客中央電視臺《夫妻劇場》時,主持人問喬老與夫人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的秘訣,喬老笑答:一個字——忍!夫人馬上搶答:我是四個字——一忍再忍!兩人說得詼諧幽默,但寓意深刻。其實,夫妻之間的,就是互相妥協。不要小看妥協,妥協之中蘊涵著理智、諒解和寬容,妥協之中深藏著對愛情的凝重和積澱,妥協也是維繫婚姻美滿的一種智慧和藝術。
在生活中不懂妥協的人,往往也是生活品質極差的人。不僅是夫妻之間,父母跟孩子之間,兄弟跟姐妹之間,親朋好友之間,鄰里之間,同事之間,也會發生不和的情況,要處理這些不和諧,少不了妥協。
這樣的事情生活中絕不罕見,要知道,妥協不是軟弱,不是退卻,更不是背叛。妥協是有限度的忍讓,是以退為進的策略,是求同存異,是解決矛盾與衝突的良策。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中沒有大是大非,沒有大不了的原則,有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常常會化干戈為玉帛。只要擁有寬容的心,有什麼事是需要寸步不讓、非要爭個頭破血流呢?

笑到最後的笑才是真笑,堅持到最後的堅持才是真正的堅持。妥協惟其能承受,能忍耐,能避讓,才能夠最終促成大事。

妥協是一種素質、一種能力
傳統觀點都認為堅持不懈地努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可是事實上,大多數事情在堅持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妥協,有時甚至主要是通過妥協來完成最終的堅持。由此可見,妥協是一種素質,一種能力。
妥協並不是一味地讓步,更不意味著放棄原則,而是一種素質,是一種能力。有時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可以作出適當的讓步。這種妥協並不是完全放棄原則,而是以退為進,通過適當的妥協來確保重大目標的基本實現。
妥協表示著不僅考慮到自己的利益,還尊重了他人的利益,這就意味著將對方的利益看得和自身利益同樣重要。

學習愛、學習和平

愛需要學習

以人去愛人:這也許是給與我們的最艱難、最重大的事,是最後的試驗與考試,是最高的工作,別的工作都不過是為此而做的準備。

所以一切正在開始的青年們還不能愛;他們必須學習。他們必須用他們整個的生命、用一切的力量,集聚他們寂寞、痛苦和向上激動的心去學習愛。

是寬容的環境造就了人們寬容的文化習慣和文化品性,是和平的氛圍造就了人們和平的文化態度和文化氣質。

一個人只有在受到尊重的環境裏才能學會尊重別人。對於我們這些在備受淩辱和掠奪的環境裏成長起來並按照鬥爭邏輯和掠奪邏輯安排自己的生活的人來說,從來意識不到尊重和寬容是什麼東西。即使我們某一天忽生頓悟,立志要學習寬容,學習和平,我們又能到哪里去學習呢?

其實寬容與和平一點也不神秘,它不過是一種文化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養成的習慣。我們無從養成這樣的習慣,只好求之于道德,企圖以道德的力量實現寬容。可是,道德的力量比文化習慣的力量要小得多。中國人對於道德的指望太多,所以總是落空。
耶穌說:我給你們說地上的事情你們都不相信,我給你們說天上的事情,你們怎麼會相信呢?

不敢相信的東西並不是思維達不到的東西,當然也不是想像力包容不了的東西。信仰從來不是考據和實證,甚至也不是閱歷和經驗,信仰是對一種價值的持守和踐履,是持守和踐履一種價值的人格自律和靈魂力量。

魯迅說: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裏,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裏,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裏,我不願去。

對於天堂和地獄以及未來的黃金世界的拒絕,都不是基於邏輯推理或經驗實證(天堂、地獄、將來都是永遠不可實證的事物),而是出於對一切既有價值的懷疑與否定,表現了魯迅要在虛無之中重新創造一種全新價值的文化理想和超邏輯超實證超經驗的精神信念。

  這就是想像力,也叫文化想像力。

克爾凱郭爾說:信仰就是激情。同樣可以說,想像力就是內在的道德生命,也就是激情。將這兩個等式合起來就是:想像力就是信仰。凡是自己不願意想像的事情,都是自己不願意信仰也不願意踐履的事情。

如果有一個人跟中國人眾說,我們應該實行民主政治,人眾中的闊人和窄人會異口同聲地說這不可能。他們都會覺得這是不可想像的。可是,以一人之寡而主宰全國人眾之命運生死,如此艱難而又荒謬絕倫的事情卻是中國人個個都能想像並樂於踐履的,就因為中國人個個都對此懷著理想和嚮往。闊人不可想像民主政治是因為不願意失去利益,窄人不可想像民主政治是因為不願意承擔責任。由此一例即可知道,想像力是跟人們的文化理想、價值信念和靈魂力量連在一起的。

21
世紀是一個尋找信仰的世紀。

學 習 妥 協

提起妥協,常常會讓我們想到軟弱,吃虧,沒有原則。所以,從本心眼講,百分之百的人都不喜歡妥協。因為假如我們妥協了,就意味著我們不能恣意妄為,不能想怎樣就怎樣,就不夠自由,就受制了,就沒有面子,就很吃虧。

以前,我也不喜歡妥協,在某些事情上,總認為自己對,寧折不彎,不肯低頭,所以總是不能與環境和諧相處,總是不夠順利,甚至還曾因為死不悔改而受到孤立和排擠。

在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在不得不讓步,不得不一而再的妥協之後,我認識到,不懂得妥協的人,說得好聽點是堅持原則,剛直不阿;說得難聽點,就是不懂變通,不通曉人情世故,是一種做人上的不成熟。

所謂工作,我覺得就是許多人在一起做一個蛋糕。這個蛋糕是屬於大家的,如何做、怎樣分,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有權力發表看法,不論這個人水準有多窪,人品有多差,他都在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參與其中,影響著蛋糕的制做過程。

也許我們的水準一流棒,也許我們的看法很超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把蛋糕做大做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可能事事我們說了算,我們想怎樣就怎樣。在許多事情面前,在某些關係到生存的問題上,我們只能選擇妥協。

其實,妥協並非認輸,而是一種更為高深的智慧,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略。

妥協不是目的,妥協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適當的妥協是一種能力,需要不斷學習。

隨著從被動妥協向主動妥協的轉變,我們那種收放自如應付人生的能力也在增強,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掀開新的一頁。

生活就是學習妥協
其實,即使在和平年代,生活也是學習妥協。

從小到大,不斷地調整自己適應人群,適應社會需求,不斷地妥協,不斷地磨礪自己的棱角和個性,很多人的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

工作是一種妥協。大多數人做一份工作,不過為了謀生,每天按時上下班,月底領一份薪水維持家用,如此而已,跟興趣愛好沾不上邊,沒有複雜的人事糾紛已經謝天謝地。

  婚姻也是一種妥協。亦舒說:人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是另一些人。多麼唏噓。

其實我相信很多人還是跟自己深愛的人結婚的,但是,結婚之後,如果要好好維繫家庭,增進情感,雙方肯定要學習犧牲自己的一些個人愛好:他喜歡抽煙,她討厭煙味,他每次抽煙就得跑到陽臺呆著;她中意泡吧,他反對老婆流連夜店,她就要乖乖呆在家裏看電視……

這麼多年妥協下來,有一天,突然發現,原來那個純情的、倔強的、青澀的、充滿激情的女孩子不見了,現在這個成熟的女人,學會了一些妥協,學會了一些圓滑世故,但是一顆心仍然有困惑,仍然有掙扎,骨子裏,還能看見那個倔強孩子的影子。

也許生活還有更重要的一面,是學習在什麼時候不妥協,學習什麼時候該堅持自我,堅持一些理想和信念。

知道什麼時候該妥協,什麼時候不該妥協。 

讓孩子學習協商和妥協

幫助孩子學習協商和妥協,首先要佈置一些基本的工作,就是要跟孩子解釋妥協的重要性是什麼,然後給出一些怎樣進行妥協的具體的例子。

跟孩子談談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同伴們的社交成本。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你可以給他讀保莉特*布儒瓦(PauletteBourgeois)的圖畫書《霸道的弗蘭克林》(Franklin Is Bossy)。霸道的行為讓別的孩子怨恨,即使你是正確的。如果你的孩子不考慮別的孩子的想法,他們會用拒絕再聽你孩子的話來進行報復。而且,即使你的孩子能夠使他們跟隨自己的計畫,但這樣的短期獲勝有時可能產生長期的問題。孩子們可能會向那些講話快、大聲吼或堅持得時間長的人投降,但是他們之後會不喜歡並嘗試避開這樣的孩子。

當領袖型的孩子發現自己努力試圖說服別的孩子的時候,就說明他需要停下來喘口氣並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這麼心切?這樣做值得嗎?有時,領袖型的孩子只是習慣于和別人爭論。他們需要提醒自己並牢記,建立和維護友誼比贏得一個無足輕重的辯論要重要得多。領袖型的孩子常常為了宣傳自己的觀點而不知不覺中踐踏別人的感受。他們覺得夥伴們的意見就像是對自己的阻礙而不是合法的觀點。要想和別的孩子相處得好,你的孩子需要敞開心懷,為了全組的利益而有風度地妥協或讓步。

領袖型的孩子需要記住,成功的協商是指結果皆大歡喜。他們需要傾聽和理解別人的觀點並真心地加以考慮。儘量關注共同的目標和一致性方面,不僅時常要問自己;我想要什麼?而且要問,我願意做出什麼讓步?”他們可以選擇堅持那些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問題,但是他們也要做出上些有意義的讓步。不然的話,他們就要付出社交的代價。練習以下列出的幾項爭論的場景。跟孩子解釋創造一個皆大歡喜的狀況的重要性。幫助孩子針對每一種情形都想出一些可能做出的讓步。問孩子你怎麼做才能對每個人公平?”並且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想辦法向你或他的兄弟姐妹讓步。

妥協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

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古今中外皆如此。主張民主的人有所謂數人頭好過砍人頭的說法,意思是民主政治善於文明地協商,不需要通過暴力解決利益分配的問題。其實任何政治都需要妥協,之所以發生砍人頭的現象,是因為一方的實力強過另一方太多,減輕了暴力解決爭端的成本;在勢均力敵或一方無法吞掉另一方的時候,雙方還是需要達致某種妥協。民主把妥協常態化和制度化,而且也保護少數/弱勢一方的基本權利,並讓政治生活不必那麼血腥暴力。

政治之所以需要訴諸暴力,也與贏者全拿的心態息息相關。中國的政治歷史似乎相對缺乏妥協的傳統,周天子與諸侯共存的政治格局,在秦漢後便被天無二日的大一統思想取代,使得隔江而治在中國歷史上一貫被視為不正常,加上缺乏協商的思想資源和制度保障,讓中國政治長期無法擺脫刀光血影。毛澤東在國共內戰前夕,于延安會見黃炎培時,認為中共已經找到脫離中國歷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迴圈宿命。毛澤東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當然,如果少了協商的集體心態與基本的社會共識,民主制度也不一定能保證社會的少數及弱勢群體的權利。臺灣的民主亂象和最近泰國的政治動盪,都是經常被人拿來作為反面教材的例子。雖然兩者的對立派系採用的動員顏色不同,臺灣的藍綠之爭與泰國的紅黃之亂,明顯有兩個共同點:缺乏基本共識的你死我活心態,以及訴諸民粹情緒,不講是非對錯的不文明做法。

簡略地說,臺灣社會經歷國民黨專制統治40多年,異議分子在高壓下日益激進,最終在開放黨禁報禁後噴發的政治浪潮,異化為政客操弄族群意識,挑撥民粹情緒,甚至徹底質疑國家定位的政治亂流;民主淪為簡單的選舉,選舉成為最高的價值,社會公平正義乃至基本的道德對錯,都可以借選舉之名而棄如敝屣。泰國則因為階級利益造成的對立,導致精英階層不顧民主規則,非法推翻了民選政府,引發了後續一系列的政治和社會動盪,而且越演越烈,幾乎到了要撕破社會底線的地步。兩地的政治出路,端視乎民眾會否認識到妥協的重要性了。由於泰國與臺灣還是具備了一定的民主學習經歷,前景也並非全然那麼悲觀。

妥協意味著對話、傾聽,尊重異議,意味著顧及少數及弱勢群體的權利,自然也意味著決策效率低緩,更因為需要平衡不同甚至對立的要求,而不容易大刀闊斧地做事情。在不同利益的博弈過程中,很難取得雙贏的局面,一方的贏本來就是另一方的輸,所謂雙贏,只是少輸當贏而已。妥協的精神可以保證社會不同群體的利益,最低限度弱者不會因為贏者全拿而感到朝不保夕。這種安定感,其實也有助於社會建立基本的共識和集體認同——平時可以為爭取一己的利益吵鬧不休,但當社會面臨大挑戰時也容易團結一致。

掌握任何一門藝術都需要時間,前提是懷有正確的心態。

有時候妥協並不意味著退讓,更談不上屈辱,恰恰相反,與對手妥協並非全然是件壞事,甚至可以說,妥協的力量要遠比暴力強大得多,而且,妥協這個詞兒,也並不一定含有貶義,它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理性寬容。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政界雖然不乏爭權奪利、相互拆臺的情況出現,那些政客也經常會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吵得一塌糊塗,但最後卻總是歸於妥協,這絕非偶然,在妥協的背後,往往蘊涵著對共同達成的社會契約的尊重精神,制訂出一個遊戲規則,然後努力去遵守和維護它,把一切問題法律化,恰恰是美國政治穩定的關鍵。

妥協的力量

妥協原本是軟弱,服輸和缺乏鬥志的表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時時刻刻離不開它,在家庭中,妥協常會顯現出它積極的一面。
過去,曾經有過在夫妻之間高呼理解萬歲的歲月,便足以家中和諧,可在日新月異的當今還不夠,光是理解,還不一定能協調生活中的夫妻關係。這自然需要借用妥協的力量來化解。


夫妻是生活中最可靠,最可信賴的人,常體現出一種默契,但又常容易產生矛盾,一句無心的話,一件無意的事都可能會傷及對方。這會讓夫妻雙方從內心湧出食之無味,嚼之不爛,說不出來的感覺。於是,常要理解和體諒,最終妥協,演繹出許多動人的愛情故事。
夫妻是生活中朝夕相處的夥伴,更是事業中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同盟者,但在當今人類的激烈競爭中往往會有不經意的事態發生,會有可能風淡雲清的日子裏遭遇風暴。於是,夫妻需要相互支援,相互欣賞,一方可以用妥協的力量多交流溝通,用以調節失衡的心態。因為,為了共同的事業目標,既有可能是競爭的對手,也是合作的夥伴,這樣工作起來會更有趣,更充實,更充滿活力。

夫妻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命鳥,唇齒都會相擠,日久天長,夫妻之間難免口舌相爭,可是又在天上下雨隨處流,兩口子吵架不記仇的俗話中,品味出相互妥協的益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妥協的魅力無處不在。在家庭中更不例外,家庭本來就是社會的細胞,無數健康和諧的家庭自然構成和健康和諧的社會。

夫妻是人生中最親密的戰友,是共同創造人生精彩和承受生活中挫折的伴侶,在人生長河中,彼此保存和印記在對方的心靈之中,彼此豐富和溫馨對方的心房密室。但情感又往往會因一些不良的情緒而受傷害,誤解對方而各執一端,家庭因此遭受打擊,孩子變成無辜的受害者。於是,夫妻之間更需要妥協。妥協教會我們珍惜和呵護彼此的感情;妥協讓我們懂得分享快樂和分擔責任義務,用抒情詩一樣的熱情與戀人達成妥協吧,因為愛情不存在投降。妥協方可更見真情,時時可以讓戀愛時的溫情重現,使愛情時時得到創新,被創新過的愛情能與時俱進,自然更香甜。

家和萬事興,家永遠是溫馨的避風港。無論你漂泊到那裏,也無論你經歷過多少次無奈和痛苦煎熬,家永遠是你感動的地方,妥協散發出的光芒會讓港灣更堅固。人生無常,用妥協去尋找雨後見到彩虹的喜悅。

 堅持或者放棄,都沒有妥協來得有智慧。

人一定要有快樂的開關,去控制自己的方向。不要膚淺的快樂。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的快樂,人才會變得生動而有力量。快樂的含金量要高,比如在工作中,我情願沉寂在灰暗狀態的時間裏長一些,但我希望我獲得的成功後的快樂,是純粹的。

很多事是不能用金錢去衡量的。用心做的事情,才會使自己和別人感受到快樂。

給予和接受,本身就是快樂的,而和價值沒有直接聯繫。而貴重,意味著能割捨,也是一種感情在裏面。

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物質不會一直給對方帶來新奇感和力量。只有在生活中去積累點滴的溫馨記憶,隨著生活本身的積澱,互相的關係才會更加密切。

不妥協,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或者達到自己的既定目標,當然是令人求之不得和值得讚賞的。問題是,社會生活中,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可能事事完全意見一致。為了和諧與大局,勢必就要在不違背大原則的前提下,有勇於妥協的胸襟。而且,應當明白的是,這決不是無可奈何的軟弱退讓,而正是一種令人敬佩的力量之所在。

不事張揚之水,妥協是其富有力量的體現。在它流經的途中,時常會遇到一些阻礙,比如山;水,一旦知道跨越不過,就會主動妥協,改擇其他的道兒,繼續朝自己嚮往的目的地,默默地流去。

 


http://blog.udn.com/pharos01/article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275&aid=478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