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台灣準提院
市長:圓志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其他【台灣準提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補充資料]善無畏三藏傳記彙編
 瀏覽2,278|回應5推薦1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黃金覺羅

開元釋教錄卷第九

庚午歳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沙門輸波迦羅小傳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 第七一卷是念誦法 

蘇婆呼童子經三卷 唐云妙臂童子亦云蘇婆呼律或二卷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 唐云妙成就法此與蘇婆呼並是呪毘奈耶不曾入大曼荼羅不合輒讀同未受具人盜聽戒律便成盜法  

虚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 出梵本金剛頂經成就一切義品略譯少分 

 右四部一十四卷其本並在

 沙門輸波迦羅。唐言善無畏。中印度人。釋迦之苗裔。風儀爽俊聰叡超群。解究五乘行該三學。總持禪觀妙達其源。藝術異能無不諳曉。加以弘法爲務豈憚艱危。遂發跡中天來遊東夏。

 塗至北印度境。聲譽已達帝京。今上搜集賢良。發使迎接。以開元四年丙辰。大齎梵本來達長安。初於興福寺南院安置。次後有勅令住西明。

 至五年丁巳於菩提院譯虚空藏求聞持法一卷。沙門悉達譯語。沙門無著綴文筆受。其無畏所將梵本有勅並令進内。縁此未得廣譯諸經。

 曩時沙門無行西遊天竺學畢言歸迴。至北天不幸而卒。所將梵本有勅迎歸。比在西京華嚴寺收掌。無畏與沙門一行。於彼簡得數本梵經 並總持妙門。先未曾譯。至十二年隨駕入洛。於大福先寺安置。遂爲沙門一行譯大毘盧遮那經。其經具足梵本有十萬頌。今所出者撮其要耳。沙門寶月譯語。沙門一行筆受承旨兼刪綴詞理。文質相半妙諧深趣。又出蘇婆呼蘇悉地二經。

 無畏性愛恬簡靜慮怡神。時開禪觀奬勸初學。慈悲作念接誘無虧。人或問疑剖析無滯。

(大正55p571c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64785
 回應文章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宋高僧傳卷第二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賜紫沙門賛寧等奉 勅撰

唐洛京聖善寺善無畏傳(達摩掬多) 

 釋善無畏。本中印度人也。釋迦如來季父甘露飯王之後。梵名戍婆掲羅僧訶。華言淨師子。義翻爲善無畏。一云輸波迦羅。此名無畏。亦義翻也。

 其先自中天竺。因國難分王烏荼。父曰佛手王。以畏生有神姿宿齎徳藝故歴試焉。十歳統戎。十三嗣位。得軍民之情。昆弟嫉能稱兵構亂。鬩牆斯甚。薄伐臨戎。流矢及身掉輪傷頂。天倫既敗軍法宜誅。大義滅親忍而曲赦。乃抆涙白母。及告群臣曰。向者親征恩已斷矣。今欲讓國全其義焉。因致位於兄固求入道。母哀許之。密與傳國寶珠。猶諸侯之分器也。

 南至海濱。遇殊勝招提得法華三昧。聚沙爲塔。僅一萬所。黒蛇傷指。而無退息。復寄身商船往遊諸國。密修禪誦口放白光。無風三日舟行萬里。屬商人遇盜危於併命。畏恤其徒侶默諷眞言。七倶胝尊全現身相。群盜果爲他寇所殲。寇乃露罪歸依指蹤夷險。

 尋越窮荒。又逾毒水纔至中天竺境。即遇其王。王之夫人乃畏之女兄也。因問捨位之由。稱歎不足。是日携手同歸。慈雲布陰一境丕變。

 畏風儀爽俊聰叡超群。解究五乘道該三學。總持禪觀妙達其源。藝術伎能悉聞精練。初詣那爛陀寺。此云施無厭也。像法之泉源衆聖之會府。畏乃捨傳國寶珠瑩于大像之額。晝如月魄夜若曦輪焉。寺有達摩掬多者。掌定門之祕鑰。佩如來之密印。顏如四十許。其實八百歳也。玄奘三藏昔曾見之。畏投身接足。奉爲本師。

 一日侍食之次。旁有一僧。震旦人也。畏見其鉢中見油餌尚溫粟飯猶暖。愕而歎曰。東國去此十萬餘里。是彼朝熟而返也。掬多曰。汝能不言眞可學焉。後乃授畏總持瑜伽三密教也。龍神圍遶森在目前。其諸印契一時頓受。即日灌頂爲人天師。稱曰三藏。夫三藏之義者。則内爲戒定慧。外爲經律論。以陀羅尼。總攝之也。陀羅尼者。是菩提速疾之輪。解脱吉祥之海。三世諸佛生於此門。慧照所傳一燈而已。根殊性異燈亦無邊。由是有百億釋迦微塵三昧。菩薩以綱總攝於諸定。頓升階位隣於大覺。此其旨也。

 于時畏周行大荒遍禮聖迹。不憚艱險。凡所履處皆三返焉。又入雞足山爲迦葉剃頭。受觀音摩頂。甞結夏於靈鷲。有猛獸前導。深入山穴。穴明如晝見牟尼像。左右侍者如生焉。時中印度大旱。請畏求雨。俄見觀音在日輪中手執軍持注水於地。時衆欣感得未曾有。復鍛金如貝葉寫大般若經。鎔中金爲窣覩波。等佛身量焉。母以畏遊方日久。謂爲已歿。旦夕泣涙而喪其明。洎附信問安。朗然如故。

 五天之境自佛滅後外道崢嶸。九十六宗各專其見。畏皆隨所執破滯析疑。解邪縛於心門。捨迷津於覺路。法雲大小而均澤。定水方圓而任器。仆異學之旗鼓。建心王之勝幢。使彼以念制狂即身觀佛。掬多曰。善男子。汝與震旦有縁。今可行矣。畏乃頂辭而去。

 至迦濕彌羅國。薄暮次河。而無橋梁。畏浮空以濟。一日受請於長者家。俄有羅漢。降曰。我小乘之人。大徳是登地菩薩。乃讓席推尊。畏施之以名衣。升空而去。畏復至烏萇國。有白鼠馴遶日獻金錢。講毘盧於突厥之庭。安禪定於可敦之樹。法爲金字列在空中。時突厥宮人以手按乳。乳爲三道飛注畏口。畏乃合掌端容曰。我前生之母也。又途中遭寇擧刃三斫而肢體無傷。揮劍者唯聞銅聲而已。

 前登雪山大池。畏不悆。掬多自空而至曰。菩薩身同世間不捨生死。汝久離相寧有病耶。言訖沖天。畏洗然而愈。路出吐蕃。與商旅同次。胡人貪貨率衆合圍。畏密運心印而蕃豪請罪。至大唐西境夜有神人曰。此東非弟子界也。文殊師利實護神州。禮足而滅。此亦猶迦毘羅神送連眉也。

 畏以駝負經至西州渉于河。龍陷駝足沒于泉下。畏亦入泉三日。止住龍宮宣揚法化。開悟甚衆。及牽駝出岸。經無沾濕焉。

 初畏途過北印度境。而聲譽已達中國。睿宗乃詔若那及將軍史獻。出玉門塞表以候來儀。開元初。玄宗夢與眞僧相見。姿状非常。躬御丹青寫之殿壁。及畏至此與夢合符。帝悦有縁。飾内道場尊爲教主。自寧薛王已降皆跪席捧器焉。賓大士於天宮。接梵於帝座。禮國師以廣成之道。致人主於如來之乘。巍巍法門於斯爲盛。

 時有術士。握鬼神之契。參變化之功。承詔御前角其神異。畏恬然不動。而術者手足無所施矣。開元四年丙辰。齎梵夾始屆長安。勅於興福寺南院安置。續宣住西明寺。問勞重疊錫貺異常。

 至五年丁巳。奉詔於菩提院翻譯。畏奏請名僧同參華梵。開題先譯虚空藏求聞持法一卷。沙門悉達譯語。無著筆受綴文。繕寫進内。帝深加賞歎。有勅畏所將到梵本並令進上。

 昔有沙門無行西遊天竺。學畢言歸。方及北印不幸而卒。其所獲夾葉悉在京都華嚴寺中。畏與一行禪師。於彼選得數本。並總持妙門。先所未譯。十二年隨駕入洛。復奉詔於福先寺譯大毘盧遮那經。其經具足梵文有十萬頌。畏所出者撮其要耳。曰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沙門寶月譯語。一行筆受刪綴辭理。文質相半。妙諧深趣。上符佛意下契根縁。利益要門斯文爲最。又出蘇婆呼童子經三卷。蘇悉地掲羅經三卷。二經具足呪毘柰耶也。即祕密禁戒焉。若未曾入曼荼羅者。不合輒讀誦。猶未受具人盜聽戒律也。所出虚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即金剛頂梵本經成就一切義圖略譯少分耳。

 畏性愛恬簡靜慮怡神。時開禪觀奬勸初學。奉儀形者蓮華敷於眼界。禀言説者甘露潤於心田。超然覺明日有人矣。法侶請謁。唯尊奉長老寶思惟三藏而已。此外皆行門人之禮焉。一行禪師者。帝王宗重時賢所歸。定慧之餘陰陽之妙。有所未決亦咨禀而後行。

 畏甞於本院鑄銅爲塔。手成模範。妙出人天。寺衆以銷治至廣庭除深隘。慮風至火盛災延寶坊。畏笑曰。無苦自當知也。鼓鑄之日。果大雪蔽空。霧塔出罏瑞花飄席。衆皆稱歎焉。

 又屬暑天亢旱。帝遣中官高力士。疾召畏祈雨。畏曰。今旱數當然也。若苦召龍致雨。必暴適足所損。不可爲也。帝強之曰。人苦暑病矣。雖風雷亦足快意。辭不獲已。有司爲陳請雨具。幡幢螺鈸備焉。畏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急撤之。乃盛一鉢水以小刀攪之。梵言數百。呪之須臾有物如龍。其大如指。赤色矯首瞰水面復潜于鉢底。畏且攪且呪。頃之有白氣自鉢而興。逕上數尺。稍稍引去。畏謂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馳去。迴顧見白氣疾旋自講堂而西。若一匹素翻空而上。既而昏霾大風震電。力士纔及天津橋。風雨隨馬而驟。街中大樹多拔焉。力士入奏。而衣盡霑濕矣。帝稽首迎畏。再三致謝。

 又邙山有巨蛇畏見之歎曰。欲決瀦洛陽城耶。以天竺語呪數百聲。不日蛇死。乃安祿山陷洛陽之兆也。一説畏曾寓西明道宣律師房。示爲麁相。宣頗嫌鄙之。至中夜宣捫蝨投于地。畏連呼律師撲死佛子。宣方知是大菩薩。詰旦攝衣作禮焉。若觀此説。宣滅至開元中僅五十載矣。如畏出沒無常。非人之所測也。

 二十年求還西域。優詔不許。二十三年乙亥十月七日。右脅累足奄然而化。享齡九十九。僧臘八十。法侶淒涼皇心震悼。贈鴻臚卿。遣鴻臚丞李現具威儀。賓律師護喪事。二十八年十月三日。葬於龍門西山廣化寺之庭焉。定慧所熏全身不壞。會葬之日涕泗傾都。山川變色。僧俗弟子寶畏禪師明畏禪師滎陽鄭氏琅邪王氏痛其安仰如喪考妣焉。

 乾元之初唐風再振。二禪師刻偈。諸信士營龕。弟子舍于旁。有同孔墓之戀。

 今觀畏之遺形漸加縮小。黒皮隱隱骨其露焉。累朝旱澇皆就祈請。徴驗隨生且多檀施。錦繍巾帊覆之如偃息耳。毎一出龕置于低榻香汁浴之。洛中豪右爭施彈帊淨巾澡豆以資浴事。上禳禱多遣使臣往加供施。必稱心願焉

(大正50p714b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64917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卷上

零妙寺僧釋不可思議撰

 

 昔在中天竺國王有四子者。其王臨命終之時。王后請問大王。若崩以後何子當爲嗣位。王即答曰。小子可能繼位也。於是父王崩後。大臣百寮皆悉來集請問遺制。王后即答如王終言。是時王后及諸兄并大臣等奉請小子將繼王位。小子答曰。我有誓願。出家學道望濟群品。不堪繼位也。母后等再三重請如父王遺言。小子亦如前辭謝。母后等再三請已後強令繼位。小子不敢違逆。遂即王位之後更亦思惟。我住此國不得出家。我之阿姨隣國爲后。宜以投託必能出家。方便逃出奔赴其國。

 到彼國境即有鎭將問曰。汝何人也。小子即答曰。我是中天竺國之王也。鎭將曰。若是國主何以獨來也。答曰。我本冀望出家學道。若久住本國必不得出家。深冀出家學道禮拜。遣使聞奏。王后聞之使人來迎。小子見王后胡跪説志願。王后聞説悲泣流涙哀愍傷心。良久曰。汝姓是刹帝利。淨飯王子孫釋迦如來遠從姪也。我聞釋迦捨太子位。出城入道乃成正覺。天下難捨唯棄寶位。汝同釋迦捨國王位發大誓願。必得成佛哉。今日以後隨百姓門。持鉢乞食麁飯持齋。可以悲傷矣。雖然大丈夫所冀至心誓願。無可奈何。便許出家。

 爲請境内高徳法師。爲作弟子出家學問。小子禀姓明慧。一聞便領妙宗。二問比知千百。雖學不多年。所學者盡達。於是其法師辭曰。我之所解盡矣。更無所以演説。吾聞其國賢聖大徳。宜到彼所而學也。小子奉教禮謝而退。往至賢師之所。修學如前。乃至經歴五十餘國。

 乃至北天竺。乃有一城名乾陀羅。其國之王仰憑和上受法念誦。其經文廣義深。不能尋遂供養次第。求請和尚供養方法。和上受請。於金粟王所造塔邊求聖加被。此供養法忽現空中。金字炳然。和上一遍略讀分明記著。仰空云。誰所造也。云我所造也。云誰我也。云我是文殊師利也。即喚書人遂便寫取。即與其王一本。自寫一本隨行將行流通四方也。所謂小子者。厥號善無畏三藏和上。即是小僧不可思議多幸。面諮和上所聞法要隨分抄記。

(大正39p790a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64853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唐東都大聖善寺故中天竺國善無畏三藏和尚碑銘并序

弟子前左補闕趙郡李華撰

恒府長慶寺沙門戒成書 

當寺沙門恒秀篆額   

 惟和尚輪王梵嫡。號善無畏。蓋釋迦如來季父。甘露飯王之後。其先自中天竺。分王烏荼。父曰佛手王。以和上生有聖姿。早兼徳藝。故歴試焉。

 十歳統戎。十三嗣位。諸兄擧兵搆亂。不得已而征之。接刃中體。捍輪傷頂。軍以順勝。兄以愛全。乃白母后。告群臣曰。向者新征。義斷恩也。今已國讓。行其志也。因置位於兄。固求入道。太后哀許。賜以傳國寶珠。

 南至海濱。得殊勝招提。入法華三昧。聚沙建塔。誓一萬區。黑蛇傷指而不退。息身寄商舶。往中印度。密修禪誦。口放白光。無風三日。而舟行萬里。與商人同遇群賊。阽於棄命。乃慰怗徒侶。默誦眞言。七倶胝尊。全現身相。賊果爲他寇所殲。寇乃露罪歸誠。指蹤夷險。越窮荒。踰毒水。至中天境上。乃遇其王。王之夫人 和上姉也 和上服同凡品。而徒侶以君禮奉之。王問獲其由。嗟稱不足。菩提眷屬。是日同歸。慈雲布陰。一境誠變。

 於是發三乘之藏。究諸部之宗。品偈章句。誦無遺者。説龍宮之義理。得師子之頻申。名震五天。尊爲稱首。

 那爛陀寺。像法之泉源。衆聖之都會也。乃拾寶珠。瑩大像額端。晝如月魄。夜則光耀。僧寶有達磨鞠多。唐云法護。掌定門之祕鑰。佩如來之密印。顏如四十。已八百年也。乃頭禮兩足。奉爲本師 和上見本師鉢中。非其國食。示一禪僧。禪僧華人也。見油餌尚温。粟飯餘暖。愕而歎曰。中國去此十萬八千里。是彼朝熟而午時至。此何神速也。會中盡駭。唯 和上默然。本師密謂 和上曰。中國白馬寺。重閣新成。吾適受供而返。汝能不言。眞可學也。

 乃授以總持尊教。龍神圍繞。森在目前。無量印契。一時頓受。即日灌頂。爲天人師。稱曰三藏。三藏有六義。内爲定戒慧。外爲經律論。以陀羅尼而總攝之。惟陀羅尼者。速疾之輪。解脱吉祥之海。三世諸佛。生於此門。夫惠照所傳。一燈而已。根殊性異。燈亦無邊。由是有百億釋迦。微塵三昧。菩薩以金剛。總攝於諸定。白月玄同於法身。頓昇階位。隣於大覺。此其相也。

 和上遍禮聖跡。脩環大荒。不悔艱難。毎所三至。爲迦葉剃髮。受觀音摩頂。甞結夏於靈鷲山。有猛獸前路。深入穴。穴明如晝。見牟尼立像。左右侍者。色相如生。中印土大旱。求 和上請雨。觀音大聖。在月輪中。手執軍持。注水於地中。感咽於雙樹之下。問往昔於佛世之人爲者不言。十聞其一。鍛金如貝葉。寫大般若。鎔銀起堵波。等佛身相。母后謂 和上已沒。涙竭喪明。及寄疏問安。朗然如故。

 大雄滅後。外道如林。九十六宗。各專其見 和上隨其所執。垂諭破疑。解邪縛於空門。返迷津於覺路。法雲大小而均澤。定水方圓而滿器。仆異學之旗鼓。建心王之勝幢。使其以念制狂。即身觀佛。

 本師喜曰。善男子。中國有縁可以行矣。遂頂辭東下。歴迦濕彌羅國中。夜次過河。河無舟梁。浮空以濟。受請於長者。有羅漢降曰。我小乘之聖。大徳是登地菩薩。乃讓席推尊 和上贈以名衣。遂昇空而去。

 至烏場國。有白鼠旋繞。日獻金錢。講毘尼於突厥之庭。而可敦請法。乃安禪樹下。法爲金字。列在空中。突厥宮人。有以手按其乳。乳爲三道飛注 和上口中。乃合掌端容曰。此我前生母也。或誤擧刃三斫。支體無傷。斫者唯聞銅聲而已。

 至雪山下大池。而 和上不愈。本師自空而至曰。菩薩身同世間。不捨生死。汝久離諸相。寧有病耶。言畢冲天。則洗然而愈矣。

 路出吐蕃。與商旅同次。夷人貪貨。率衆合圍。乃密爲心印。而蕃豪請罪。

 到中國西境。夜有神見曰。此東非弟子界也。文殊師利。保護中州。禮足而滅。以駝負經。至西洲渡河。龍陷駝足。沒於泉下。乃和尚入泉三日。止龍宮而化之。牽駝出岸。經無露濕 睿宗道尊徳盛。玄契無方 詔僧若那。及將軍史憲。出玉門塞表以候來儀。

 開元繼興。重光大化 聖皇夢與高僧相見。姿狀非常。躬御丹青。圖之殿壁。洎 和尚至止。與夢合符 天子光靈。而敬悦之。飾内道場。尊爲教主。自寧薩以降。皆跪席捧器焉。賓大士於 天宮。接梵筵於帝座。禮國師以廣成之道。致 人主於如來之乘。巍巍法門。於此爲盛。

 有術者握鬼神之契。參變化之功。承 詔御前。効其神異 和上恬然不動。而術者手足無施矣。其餘祕密。代莫聞也。累請居外 勅諸寺遞迎。隨駕至洛京 詔於聖善寺安置。

 自出内之後。道俗瞻禮。奔起華夷 和上臨之。貴賤如一。奉儀形者。蓮華開於眼界。禀言説者。甘露降於心源。超然自悟曰。有其人矣。法侶高標。唯尊奉長老寶思惟。其餘皆接以門人之禮。禪師一行者。定惠之餘。術窮天地。有所未達。咨而後行。 

 和上質粹神邁。氣和言簡。不捨律儀。而身心自在。下離宴坐。而願力倶圓。有來則應。觸境無礙。故衆妙愁解。藝能兼於百工。大悲普薫。草木同於一子。不知其極也。於本院。鑄金銅靈塔云。以此功徳。應縁護世。手爲模範。妙極人天。寺衆銷冶至廣。庭際深隘。盧恐風至火盛。災延寶坊。笑而言曰。無可爲憂。自當有驗。及鼓鑄之日。大雪蔽空。靈塔既成。瑞花飄席。前後奉 詔。穰旱致雨。滅火反風。昭昭然遍諸耳目矣。從容止請。大庇緇林。正法之興。繋於龍象信也。

 表求還國。優詔不許。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右脇累足。涅槃於禪室。享齡九十九。僧夏八十。法界悽涼。天心震悼。贈鴻臚卿。遣鴻臚丞李峴。威儀僧定賓律師。監護葬於龍門西山。涕慕傾都。山川變色。弟子僧寶思。戸部尚書榮陽鄭公。善果曾孫也。弟子僧明思。瑯琊王氏。並高族上才。超然自覺。自心言爲樂説之辨。妙用即禪那之宗。入和上之室。惟茲二人而已。

 乾元歳。再造天維。大君心證無縁之慈。躬行不遺之孝。於是梵釋扈蹕。天龍濟師。凶穢掃除。人祇清淨。位光付囑。教大興一行。二禪師爰以偈頌。刻之金石。法離文字。道不可名。以慰門人感慕之心。有同顏子。喟然之歎。其文曰

 釋宮尊種 龍扶出池 捨位成道 爲人天師 

 度微塵衆 行甘露慈 風清熱惱 月破昏疑 

 法本不生 我今無得 隨方演教 聿來中國

 帝后承迎 天花滿裓 歡喜園中 唯聞瞻蔔 

 百千萬億 調伏其心 灌頂自昔 聲聞現今 

 山王高妙 海月圓深 示滅非滅 空悲鶴林

 伊水西山 冥冥石室 金棺已閉 式瞻元日 

 雙寶紹明 教尊言密 歸我法者 因權悟實

    本云 貞元十一年。歳次乙亥。四月戊戌朔。十七日甲寅建。乾元元年。郭令公奏。塔院爲廣化寺。專撿校。當寺弟子上座僧。善義寺主僧光秀 都維那僧志滿弟子前上座惠照 曇眞 寺主如璋。堅固典座。道岌

   扶風馬瞻河東屈賁刻字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64798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玄宗朝翻經三藏善無畏贈鴻臚卿行状

弟子李華撰

 

 三藏沙門輸婆迦羅者。具足梵音。應云戍婆誐羅僧賀。唐音正翻云。淨師子。以義譯之。名善無畏。中印度摩伽陀國人。住王舍城那爛陀寺。本刹利種姓。

 刹帝利捨俗榮貴。依佛出家。神氣清虚。道業恢著。精通禪慧。妙達總持三藏門。一心遊入五天諸國。久播芳名。大悲利生。

 有縁東漸。塗至北印度境。響震摩賀支那。我 皇搜集賢良。發使迎接。以開元四年丙辰。大齎梵夾。來達長安。初於興福寺南塔院安置。

 次後五年丁巳歳。於菩提寺。譯虚空藏菩薩經。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沙門悉達譯語。沙門無著綴文筆受。其和上所將梵夾。有 勅並令進入内。縁此未得廣譯諸經。

 曩時無行和上。行遊天竺。學畢。言歸迴至北天。不幸而卒。所將梵夾。有勅迎還。比在西京華嚴寺收掌。無畏和上。與沙門一行。於彼簡得數本梵夾經。並是總持之教。沙門一行。先未曾譯者至。

 十二年隨駕入洛。於大福先寺安置。沙門一行。請三藏和尚。譯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一部七卷。其經具足梵文。有十萬頌。今所出者。撮其要耳。沙門寶月譯語。一行筆受承旨。兼刪綴詞理。文質相半。妙諧深趣。又譯出蘇婆呼童子經三卷。蘇悉地羯羅經三卷。

 三藏性愛怡簡。靜慮怗神。時開禪觀。奬勸初學。慈悲作念。接誘無虧。人或問疑。剖析無滯。諸有水旱祈止。藝能大庇緇林。廣如別記。

 後有表求歸國。有 詔止之。洎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右脇累足。寂於禪室。春秋九十九。僧夏八十。法界凄涼。天心震悼。贈鴻臚卿。葬干龍門西山。鴻臚亟李峴。與釋門威儀定賓律師。監護喪事。以八月八日。葬于龍門西山。涕慕傾都。山川變色。

(大正50290a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64794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續古今譯經圖紀一卷 

開元庚午歳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沙門戍婆掲羅僧訶小傳

 沙門戍婆掲羅僧訶。唐音正翻云淨師子。以義譯之名善無畏。中印度摩伽陀國人。住王舍城那爛陀寺。姓刹帝利。貴族出家神氣清虚道業恢著。精通禪慧妙達總持。三藏教門一心遊入。五天諸國久播芳名。大悲利生有縁東漸。

 塗至北印度境響震摩訶支那。我皇搜集賢良發使迎接。以開元四年丙辰大齎梵本來屆長安。初於興福寺南院安置。次後有勅令住西明。

 至五年丁巳於菩提院。譯虚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一卷。沙門悉達譯語。沙門無著綴文筆受。其無畏所將梵本有勅並令進内。縁此未得廣譯諸經。

 曩時沙門無行西遊天竺學畢東歸。迴至北天不幸而卒。所將梵本有勅迎還。比在西京華嚴寺收掌。無畏與沙門一行於彼簡得數本梵經。並總持妙門先未曾譯。至十二年隨駕入洛。於大福先寺安置。遂爲沙門一行譯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一部 七卷。其經具足梵本有十萬頌。今所出者撮其要耳。

 又譯蘇婆呼童子經一部 三卷。蘇悉地羯羅經一部 三卷。沙門寶月譯語。沙門一行筆受承旨。兼刪綴詞理。文質相半妙諧深趣。前後總出四部一十四卷。

 無畏性愛恬簡。靜慮怡神。時開禪觀奬勸初學。慈悲作念接誘無虧。人或問疑剖析無滯。

(大正50p292b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6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