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台灣準提院
市長:圓志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其他【台灣準提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補充資料]不空三藏傳記彙編
 瀏覽2,486|回應3推薦1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黃金覺羅

大辨正大廣智三藏和尚表制集卷第三

上都長安西明寺沙門釋圓照集

三藏和上遺書一首

 吾普告四眾弟子等。大教總特浩汗深廣。瑜伽祕密誰測其源。吾自髫齓出家。依師學業。討尋梵夾二十餘年。晝夜精勤。伏膺諮稟。方授瑜伽四千頌法。奈何積釁深重。先師壽終。栖託無依。憑何進業。是以遠遊天竺。涉海乘危。遍學瑜伽。親禮聖跡。得十萬頌法藏印可相傳。來歸帝鄉。福地行化。然一朝供奉為三代帝師。人主盡授瑜伽密傳法契。爰自今聖弘教。最深十八會瑜伽盡皆建立。三十七聖眾一一修行。每入道場。依時念誦。九重萬乘恒觀五智之心。闕庭百寮盡持三密之印。

 吾當代灌頂三十餘年。入壇授法弟子頗多。五部琢磨成立八箇。淪亡相次。唯有六人。其誰得之。則有金閣含光.新羅慧超.青龍慧果.崇福慧朗.保壽元皎.覺超。後學有疑。汝等開示。法燈不絕。以報吾恩。

 況吾年登七十。氣力漸衰。汝等幼稚者多。故先遺囑當院僧弟子慧勝等。少小事吾。恭謹無怠。勤勞歲久。實可矝憐。雖五部未霑。並一尊精熟修持成佛足可有餘。各自策勵如吾在日。必須和睦同共住持。若有害群。吾不祐汝。

 吾受持金剛鈴杵并銀盤子菩提子念珠水精念珠并合子。並進供奉 聖人請入內。及保壽化度興善諸寺弟子等。吾在之日。汝等依吾。吾護念汝。吾百年後。汝等依國。於國須忠。努力虔誠為國持念。國安人泰。吾願滿焉。

 青龍曇貞。大法真言吾先授與。至於契印渠未得之。汝等為吾轉為授印。

 俗弟子功德使李開府。依吾受法三十餘年。勤勞精誠。孝心厚深。河西南海問道往來。淨影鴻臚躬親供養。瑜伽五部先以授之。十七五身更增祕密。吾銀道具五股金剛杵三股獨股鈴並留與開府。作念受持速證悉地。院中師僧開府往來撿挍如吾在日。務須安存。上下和睦。

 監使李大夫自監吾已來無少違意。往來進奏皆契聖心。不但輔佐 國家。亦為護法菩薩。普賢祕密尋以受持。踵襲大乘必當剋證。吾銀羯磨金剛杵四箇并輪留與。受持為念取證菩提。佛法護持如吾在日。

 賢者趙遷。吾為翻經有時執筆。諸餘鈔寫亦有其功。若愛出家為與聞奏。樂之處俗汝亦安存。吾後翻得文殊經一卷。寶樓閣念誦法一卷。如來藏經一卷。翻譯雖終未及進奉。勾當寫出為吾進都。

 寶金剛事吾日深。小心孝順。至於念誦倍更精勤。留在院中同住供養。院內行者童子。上從賢德下至汝奴。汝仕大夫為奏與度。其蘇但那野奢並放為良任從所適。樂在院中亦任本意。其庭秀為老親見在南海欲得侍奉。亦語開府放去養親令喬為是家人。久以[*]承隨吾入內。聖人亦識。每偏驅使辛勤最多。使李大夫與奏出家。

 莊上有牛兩頭。可准錢物拾餘貫。將陪常住。用充價直。收贖令喬院內應緣。道場所有幡華楨像諸功德等氈席毯耨銅器瓷器蠡盃。一切並捨入文殊閣下道場。永為供養。不得輒有零落出外借人。吾緣身衣並已捨盡有金八十七兩銀二百二十兩半。並將施入五臺山金閣玉華兩寺。裝修功德。所有家具什物漆器鐵器瓦器床廗氈褥床子耨子及諸雜一切物等。吾並捨與當院受用。子弟往來須有投寄。

 梵夾閣上藏中安置。其藏及經為是 勅賜鎮院安置。汝常為 國轉讀持念焚香供養守護。並不得零落損失。吾奏 聖人造閣。下置文殊菩薩。上安漢梵之經。為國福田永代供養。閣則大改已成。作家欠錢裝飾未了。軒廊門屋僧房亦未成立。所有搏零落殘方榑木。汝共大夫計會善為聞奏修崇了却。閣成已後奉為 國家置三七僧。轉經念誦。永資 聖壽。滿吾本願。

 東京 和上塔所師僧院舍莊園。汝亦為吾勾當成立。其車牛鄠縣汝南莊并新買地及御宿川貼得稻地街南菜園。吾並捨留當院文殊閣下道場。轉念師僧永充糧用香油炭火等供養。並不得出院破用。外人一切不得遮蘭及有侵奪。其祥谷紫莊將倍常住。其莊文契並付寺家。

 吾重告諸弟子。汝等須知。人代無常誰免此也。師資之道以法義情親不同骨肉。與俗全別。汝等若依吾語是吾法子。若違吾命則非法緣。吾壽終後。並不得著服及有哭泣攀慕。憶吾即勤加念誦。是報吾恩。亦不得枉破錢財威儀葬送。亦莫置其塋域虛棄人功。唯持一床。盡須念誦。送至郊外。依法荼毘。取灰加持。便即散却。亦不得立其靈机圖寫吾形。儒生七十二子尚有心喪。吾教灌頂相傳都不然也。

 汝等諸子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即同普賢身。行普賢行。住普賢心。圓明廓周。五智齊現。修行如此。是契吾心。何勞驅驅營營非法不益之事。吾所告焉。汝等須依吾此處分。恐後無憑。仍請三綱直歲徒眾等署名為記。鄔波馱耶告。

大曆九年歲次甲寅五月己亥朔七日乙巳

直歲慧達

典座明彥

都維那法高

寺主道遇

上座潛真

(大正52p844a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58052
 回應文章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宋高僧傳卷第一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賜紫沙門贊寧等奉 敕撰

 

唐京兆大興善寺不空傳(慧朗)

 釋不空。梵名阿目佉跋折羅。華言不空金剛。止行二字略也。本北天竺婆羅門族。幼失所天。隨叔父觀光東國。

 年十五師事金剛智三藏。初導以梵本悉曇章及聲明論。浹旬已通徹矣。師大異之。與受菩薩戒。引入金剛界大曼荼羅。驗以擲花。知後大興教法。

 洎登具戒善解一切有部。諳異國書語。師之翻經常令共譯。凡學聲明論。一紀之功六月而畢。誦文殊普賢行願。一年之限再夕而終。其敏利皆此類也。

 欲求學新瑜伽五部三密法。涉于三載。師未教詔。空擬迴天竺。師夢京城諸寺佛菩薩像皆東行。寐寤乃知空是真法器。遂允所求。授與五部灌頂護摩阿闍梨法及毘盧遮那經蘇悉地軌則等。盡傳付之。

 厥後師往洛陽。隨侍之際遇其示滅。即開元二十年矣。影堂既成。追諡已畢。曾奉遺旨令往五天并師子國。遂議遐征。初至南海郡。採訪使劉巨鄰懇請灌頂。乃於法性寺相次度人百千萬眾。空自對本尊祈請旬日。感文殊現身。及將登舟。採訪使召誡番禺界蕃客大首領伊習賓等曰。今三藏往南天竺師子國。宜約束船主好將三藏并弟子含光慧辯等三七人國信等達彼無令疏失。

 二十九年十二月。附崑崙舶離南海。至訶陵國界遇大黑風。眾商惶怖各作本國法。禳之無驗。皆膜拜求哀。乞加救護。慧辯等亦慟哭。空曰。吾今有法。汝等勿憂。遂右手執五股菩提心杵。左手持般若佛母經夾。作法誦大隨求一遍。即時風偃海澄。又遇大鯨出水。噴浪若山。甚於前患。眾商甘心委命。空同前作法。令慧辯誦娑竭龍王經。逡巡眾難俱息。

 既達師子國。王遣使迎之。將入城步騎羽衛駢羅衢路。王見空禮足。請住宮中七日供養。日以黃金斛滿盛香水。王為空躬自洗浴。次太子后妃輔佐。如王之禮焉。空始見普賢阿闍梨。遂奉獻金寶錦繡之屬。請開十八會金剛頂瑜伽法門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壇法。并許含光慧辯等。同受五部灌頂。空自爾學無常師。廣求密藏。及諸經論五百餘部。本三昧耶。諸尊密印儀形色像壇法[*]幟。文義性相無不盡源。

 一日王作調象戲。人皆登高望之無敢近者。空口誦手印作於慈定。當衢而立。狂象數頭頓皆踢跌。舉國奇之。次遊五印度境。屢彰瑞應。

 至天寶五載還京。進師子國王尸羅迷伽表。及金寶瓔珞般若梵夾雜珠白[*] 等。奉敕權止鴻臚續詔入內立壇為帝灌頂。

 後移居淨影寺。是歲終夏愆陽。詔令祈雨。制曰。時不得賒雨不得暴。空奏立孔雀王壇。未盡三日雨已浹洽。帝大悅。自持寶箱賜紫袈裟一副。親為披擐。仍賜絹二百匹。後因一日大風卒起。詔空禳止。請銀缾一枚作法加持。須臾戢靜。忽因池鵝誤觸缾傾。其風又作急暴過前。敕令再止。隨止隨效。帝乃賜號曰智藏焉。

 天寶八載許迴本國。乘驛騎五匹至南海郡。有敕再留十二載。敕令赴河隴。節度使哥舒翰所請。十三載至武威住開元寺。節度使洎賓從皆願受灌頂。士庶數千人咸登道場。弟子含光等亦受五部法。別為功德使開府李元琮受法。并授金剛界大曼荼羅。是日道場地震。空曰。群心之至也。

 十五載詔還京住大興善寺。至德初鑾駕在靈武鳳翔。空常密奉表起居。肅宗亦密遣使者求祕密法。洎收京反正之日。事如所料。乾元中帝請入內。建道場護摩法。為帝受轉輪王位七寶灌頂。上元末帝不豫。空以大隨求真言祓除至七過。翼日乃瘳。帝愈加殊禮焉。

 空表請入山。李輔國宣敕令於終南山智炬寺修功德。念誦之夕感大樂薩埵舒毫發光以相證驗位鄰悉地。空曰。眾生未度吾安自度耶。肅宗厭代。代宗即位。恩渥彌厚。譯密嚴仁王二經畢。帝為序焉。頒行之日慶雲俄現。舉朝表賀。永泰元年十一月一日。制授特進試鴻臚卿。加號大廣智三藏。

 大曆三年於興善寺立道場。敕賜錦繡褥十二領繡羅幡三十二首。又賜道場僧二七日齋糧。敕近侍大臣諸禁軍使。並入灌頂。四年冬。空奏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薩為上座。制許之。此蓋慊憍陳如是小乘教中始度故也。五年夏有詔。請空往五臺山修功德。于時彗星出焉。法事告終星亦隨沒。秋空至自五臺。帝以師子驄并御鞍轡遣中使出城迎入。賜沿道供帳。

 六年十月二日。帝誕節進所譯之經。表云。爰自幼年承事先師三藏十有四載。稟受瑜伽法門。復遊五印度。求所未授者并諸經論。計五百餘部。天寶五載卻至上都。上皇詔入內立灌頂道場。所齎梵經盡許翻度。肅宗於內立護摩及灌頂法。累奉二聖。令鳩聚先代外國梵文。或絛索脫落者修。未譯者譯。陛下恭遵遺旨。再使翻傳利濟群品。起于天寶迄今大曆六年凡一百二十餘卷。七十七部。并目錄。及筆受等僧俗名字。兼略出念誦儀軌寫畢遇誕節。謹具進上。敕付中外並編入一切經目錄中。李憲誠宣敕賜空錦綵絹八百匹。同翻經十大德。各賜三十匹。沙門潛真表謝。僧俗弟子賜物有差。

 又以京師春夏不雨。詔空祈請。如三日內雨。是和尚法力。三日已往而霈然者。非法力也。空受敕立壇。至第二日大雨云足。帝賜紫羅衣并雜綵百匹。弟子衣七副。設千僧齋。以報功也。

 空進表。請造文殊閣。敕允奏。貴妃韓王華陽公主同成之。捨內庫錢約三千萬計。復翻孽路荼王經。宣賜相繼旁午道路。至九年自春抵夏。宣揚妙法誡勗門人。每語及普賢願行出生無邊法門經。勸令誦持。再三歎息。其先受法者偏令屬意觀菩提心本尊大印。直詮阿字了法不生證大覺身。若指諸掌重重囑累。

 一夜命弟子趙遷持筆硯來。吾略出涅槃茶毘儀軌以貽後代。使準此送終。遷稽首三請。幸乞慈悲久住。不然眾生何所依乎。空笑而已。俄而示疾。上表告辭。敕使勞問賜醫藥。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戶。固讓不俞。空甚不悅。且曰。聖眾儼如舒手相慰。白月圓滿吾當逝矣。奈何臨終更竊名位。乃以五股金剛鈴杵先師所傳者并銀盤子菩提子水精數珠。留別附中使李憲誠進。

 六月十五日。香水澡沐東首倚臥。北面瞻望闕庭。以大印身定中而寂。享年七十。僧臘五十。
 弟子慧朗次紹灌頂之位。餘知法者數人。帝聞輟視朝三日。賜絹布雜物錢四十萬。造塔錢二百餘萬。敕功德使李元琮知護喪事。空未終前諸僧夢。千仞寶臺摧。文殊新閣頹。金剛杵飛上天。又興善寺後池無故而涸。林竹生實庭花變萎。七月六日荼毘。帝詔高品劉僊鶴。就寺置祭。贈司空。諡曰大辯廣正智三藏。火滅收舍利數百粒。八十粒進內。其頂骨不然。中有舍利一顆。半隱半現。敕於本院別起塔焉。

 空之行化利物居多。於總持門最彰殊勝。測其忍位莫定高卑。始者玄宗尤推重焉。嘗因歲旱。敕空祈雨。空曰。過某日可禱之。或強得之其暴可怪。敕請本師金剛智設壇。果風雨不止。坊市有漂溺者。樹木有拔仆者。遽詔空止之。空於寺庭中捏泥媼五六。溜水作梵言罵之。有頃開霽矣。

 玄宗召術士羅公遠。與空捔法。同在便殿。空時時反手搔背。羅曰。借尊師如意。時殿上有華石。空揮如意擊碎於其前。羅再三取如意不得。帝欲起取。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乃舉手示羅。如意復完然在手。

 又北邙山有巨蛇。樵采者往往見之。矯首若丘陵。夜常承吸露氣。見空人語曰。弟子惡報。和尚如何見度。每欲翻河水陷洛陽城以快所懷也。空為其受歸戒說因果且曰。汝以瞋心故受。今那復恚恨乎。吾力何及。當思吾言此身必捨矣。後樵子見蛇死澗下。臭聞數里。

 空凡應詔祈雨無他軌則。但設一繡座。手簸旋數寸木神子。念咒擲之。當其自立於座上。已伺其吻角。牙出目瞬則雨至矣。
 又天寶中西蕃大石康三國帥兵圍西涼府。詔空入。帝御于道場。空秉香罏誦仁王密語二七遍。帝見神兵可五百員在于殿庭。驚問空。空曰。毘沙門天王子領兵救安西。請急設食發遣。四月二十日果奏云。二月十一日。城東北三十許里。雲霧間見神兵長偉。鼓角諠鳴山地崩震。蕃部驚潰。彼營壘中有鼠金色。咋弓弩弦皆絕。城北門樓有光明天王。怒視蕃帥大奔。帝覽奏謝空。因敕諸道城樓置天王像。此其始也。

 空既終三朝所賜墨制一皆進納。生榮死哀。西域傳法僧至此今古少類矣。嗣其法位慧朗師也。御史大夫嚴郢為碑。徐浩書之樹於本院焉。

 系曰。傳教令輪者。東夏以金剛智為始祖。不空為二祖。慧朗為三祖。已下宗承所損益可知也。自後岐分派別。咸曰。傳瑜伽大教。多則多矣。而少驗者何。亦猶羽嘉生應龍。應龍生鳳皇。凰皇已降生庶鳥矣。欲無變革。其可得乎。

(大正50p712a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58058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唐故大德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行狀

 

前試左領軍衛兵曹參軍輸林待詔臣趙遷

 

 皇帝灌頂大師法號不空。以普賢行願。傳大菩提心金剛智印。奉佛教令。拔濟群品。持大法寶。為時而來。翼贊三朝。近三十載。

 大師本西良府。北天竺之波羅門族也。先門早逝。育于舅氏。便隨母姓。初母康氏之未娠也。有善相者言曰。爾後畢生菩提薩埵。言訖不見。大奇之。遂沐浴換衣。斷語持念。未經三日。坐而假寐。夢佛微笑。雙目光流。入母人頂。忽而驚寤。遍體流汗。因覺有身。香燈已後。夜室如晝。十二月而生。生而能言。風神出凡。精氣殊眾。六波羅密。四無量心。宛若生知。非關師授。唯佛與佛。乃能究焉。

 昔者婆伽梵毘盧遮那。以金剛頂瑜伽祕密教王真言法印。付屬金剛手菩薩。垂近千載。傳龍猛菩薩。數百年後。龍猛傳龍智阿遮梨耶。後數百年。龍智傳金剛智阿遮利耶。金剛智傳今之大師。雖源一流派分。蓋數十人而已。家嫡相繼。我師承其六焉。

 初大師隨外氏觀風大國。生年十歲。周遊巡歷武威太原。十三事大弘教。祖師道悉談章波羅門語論。輒背文而諷誦。剋日而洞悟。祖師大奇。他日與授菩提心戒。引入金剛界大曼茶羅。驗之擲花。知有後矣。

 十五初落髮。二十進具戒。善一切有部律。曉諸國語。識異國書。先翻經常使譯語。對唐梵之輕重。酌文義之精華。討習聲論十二年功六月而畢。誦文殊願。一載之限。再夕而終。後於祖師處。哀祈瑜伽五部三密。求之三載。未遂夙心。為法之故。欲歸天竺。是日宿于新豐逆旅。祖師此夜偶然而夢。京城諸寺佛菩薩像。悉皆東行。忽而驚悟。令疾命還。及聞迴至。祖師大喜。我之法藏。盡將付汝。次於他晨。為與傳授五部之法。灌頂護摩阿闍梨教。大日經悉地儀軌。諸佛頂部眾真言行。一一傳持。皆盡其妙。

 後數年。祖師奉詔歸國。大師隨侍。至河南府。祖師示疾而終。是時開元二十九年仲秋矣。影塔既成。以先奉先師遺言。令往師子國。

 至天寶初。到南海郡。信舶未至。採訪劉巨鱗。三請大師。哀求灌頂。我師許之。權於法性寺。建立道場。因劉公也。四眾咸賴。度人億千。大師之未往也。入曼荼羅。對本尊像。金剛三密以加持。念誦經行。未踰旬日。文殊師利現身。

 因誠大願不孤。夙心已遂。便率門人含光惠辯僧俗三七。杖錫登舟。採訪已下。舉州士庶大會。陳設香花。遍于海浦。蠡梵栝于天涯。奉送大師。凡數百里。初至訶陵國界。遇大黑風。眾商惶怖。作本天法。[-+(/)]之無效稽首膜拜。哀求大師。惠辯小師。亦隨慟叫。大師告曰。今吾有法。爾等勿憂。遂右執五智菩提心杵。左持般若佛母經。申作法加持。誦大隨求。纔經一遍。惠辯亦怪之。風優海澄。師之力也。後又遇疾風。大鯨出海。噴浪若山。有甚前患。商人之輩。甘心輸命。大師哀愍。如舊念持。亦令惠辯。誦娑竭羅龍王經。未移時剋。眾難俱弭。

 次達海口城。師子國王。遣使迎之。大師見王。王大悅。便請大師住宮。七日供養。每日常以真金浴斛。滿貯香水。王為大師。躬自澡浴。次及太子后妃輔相。如王禮大師。他日尋普賢阿闍梨等。奉獻金寶錦繡之屬。請開十八會金剛頂瑜伽法門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壇法。并許門人含光惠辯。同授五部灌頂。大師自爾。覺無常師。遍更討尋諸真言教。并諸經論五百餘部。本三昧諸尊密印。儀形色像。壇法標幟。文義性相。無不盡源。

 他日王作調象戲。以示國人。登高望之。無敢近目。大師密誦佛眼真言。并結大印。住於慈定。當衢而立。狂象十餘。數步之內。頓倒忙走。舉國奇之。又遊五天。巡歷諸國。事跡數繁。闕而不記。

 天寶五載。還歸上京。進師子國王尸羅迷伽表。及金瓔珞。般若梵甲。諸寶白[*]等。奉敕令權住鴻臚寺。他日有詔。請大師入內。建立曼荼羅。為玄宗皇帝。五部灌頂。是年移住淨影寺。是歲也終夏愆陽。帝請大師入內祈雨。制日時不得賒。雨不得暴。大師奏大孔雀明王經壇法。未盡三日。膏澤彌洽。皇帝大悅。自持寶箱。賜大師紫袈裟。帝為披擐。并賜絹二百疋。後有大風卒起。敕令大師止風。大師請一銀瓶。作加持法。須臾風止。帝殊器重。後有池鵝。誤觸瓶倒。風擊如前。敕令再止。隨止隨效。帝倍加敬。恩命號為智藏。

 八載恩旨。許歸本國。垂驛騎之五疋。到南海郡。後敕令且住。十二載。 敕令赴河瀧節度御史大夫哥舒翰所請。十三載。到武威。住開元寺。節度已下。至于一命。皆授灌頂。士庶之類。數千人眾。咸登道場。與僧弟子含光。授五部法。次與今之功德使開府李元琮。授五部灌頂。并授金剛界大曼茶羅。是日也道場地大動。大師感而謂曰。此即汝心之誠所致也。

 十五載夏。奉詔還京。住大興善寺。至德中。鑾駕在靈武風翔。大師常密使人問道。奉表起居。又頻論剋復之策。肅宗皇帝。亦頻密諜使者。到大師處。求祕密法。并定收京之日。果如所料。乾元中。帝請大師。於內建立道場。及護摩法。帝授轉輪王七寶灌頂。上元末。皇帝聖躬不康。請大師。以大隨求真言。拂除七遍。聖躬萬福。帝特加殊禮。

 大師表請入山。李輔國敕令終南山智矩寺修功德。念誦之夕。大樂薩埵。舒毫發光。以相驗之。位鄰悉地。大師又曰。眾生未度。吾安自度之。遂已先聖登遐。今皇御宇。渥恩日甚。錫賚便繁。今略述而已。

 仁王密嚴二經。皇帝特製經序。敕命頒行之日。慶雲大現。舉朝表賀。編之國史。永泰元年十一月一日。制授大師特進試鴻臚卿。號大廣智三藏。大曆三年。大師於興善寺立道場。賜瑞錦褥十二領。繡羅幡三十二口。價直千萬。又賜二七日入道場大眾齋糧。近侍大臣諸禁軍使。敕令入灌頂道場。道俗之流。別有五千餘眾。

 四年冬。大師奏。天下寺食堂中。特置文殊師利為上座。恩制許之。須宣宇內。五年夏五月。詔請大師。往太原臺山修功德。是歲也有彗出焉。法事告終。妖星自伏。季秋屆于京師。皇上以所乘師子。聽并御鞍轡。遣中使出城迎大師。大師固辭。恩命不許。乃乘之入對。皇上大悅。并僧俗弟子。咸賜內殿齋飯。錫賚束帛甚厚。

 六年春玉二月。 敕賜大師道場繡羅幡二十四口。繡縵天一。并繡額一。十月聖誕日。大師進前後所譯經。有敕宣示中外。編入一切經目籙。并僧俗弟子等。都賜物五百一十疋。七年春。敕賜絹一百疋。是歲春夏旱。有詔。請大師祈雨。中使李憲誠。奉宣恩旨。若三日內雨足。是和上功。非過三日關和尚事。大師受制。建立道場。一日已終。及依法祈請。亦不過限。大雨豐足。皇帝大悅。設千僧齋。并僧弟子衣七副。以報功也。冬大師奏。造文殊閣。聖上自為閣主。貴妃韓王。華陽公主贊之。凡出正庫財。約三千萬數。特為修崇。

 八年春。賜大師絹二百疋。充乳藥。五月奉敕。譯薩路荼王經一卷。賜絹二百二十疋。冬十二月十四日。上文殊閣梁。一切費用。皆是恩旨。別有錫賚。相望道路。九年春正月。賜綵六十疋。夏四月。賜絹三百疋。充衣缽。

 六月十一日。有詔。就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戶。餘如故。累讓不許。諸弟子相次馳賀。大師不悅曰。聖眾儼如。舒手相慰。白月圓滿。吾之去時。柰何臨終。更竊名位。附令懇讓。大師自去。冬臘中夜。命弟子趙遷。持筆硯。吾欲略一涅槃荼毘儀軌。使爾後代。准此送終。遷稽首三請。伏乞慈悲。且久住世。大師笑而不許。

 自春及夏。停飧輟寢。宣揚妙法。誡勗門人。每語乃普賢行願出生無邊門經。勸令誦持。再三歎息。其先受法者。偏使屬意觀菩提心本尊大印真詮阿字。了法不生證大覺身。若指諸掌。慰誨勤勤悲喜交集。汝等於法。宜踰身命。是所聞者斯不易焉。吾思往日。涉險冒危。為法委身。窮歷拜國。周遊往返。十餘萬里。爾等當思此意。速此修行。無殉利以辱身。勿為名而喪道奉我臨終之誠。成爾書紳之勗。

 以大曆九年六月十五日午時。浴香水。換新服。端居正容。命草辭表。北面瞻望。東首倚臥。住大印身定中便去。神雖往而容貌如舊。氣將盡而色澤逾鮮。斯法力之加。豈死相而能壞。行年七十。僧臘五十。

 僧弟子惠朗。次承灌頂之位。餘知法者。蓋數十人而已。聖上哀悼。輟朝三日。念師資之啟沃。觀遺跡而惻愴。絹三百匹布二百端。米麵四百石。油七石。柴十五車。炭三車。賜錢四十萬。又賜造塔錢二百餘萬。齋七供養。仍別支給。日日中使予慰存問。敕功德使李元琮知喪事。

 初大師之將終。眾相先現。諸僧夢千仞寶幢。無故摧倒。文殊新閣。忽然崩壞。大振院宇。比至驚悟。聲猶在耳。金剛智杵飛空上。大興善寺後。池水盡枯涸。林竹生實。庭花變色。諸事異相。近數十條今略序之。餘皆不錄。昔者如來滅度。雙林改白。文宣歿世。泗水逆流。雖古今之有殊。驗徵應之不異也。七月六日。就塔所。具荼毘之禮。隨喜者億千萬數。是日有詔。使高品[-+]仙鶴就致祭。并贈司空諡曰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尊其德也。荼毘火滅。於餘燼中。凡得舍利數百粒。八十粒進入內。又於頂骨中。有一粒。半隱半現。後有敕。令於大興善寺舊住院中。起舍利塔。特賜造塔錢萬餘貫。承後諸弟子在院者。聖恩愛及如大師在日。

 皇上據四海之圖籍。十有三年矣。所賜大師手詔數十首。皆聖人密旨。並卻進奉。遠自先朝。至今聖代。所有黑制卷軸盈篋。錫賚束帛。不知其數。累年繫月。積若岳。未嘗言貯畜。輒不謀於生計。今並不書。每在中禁。建立道場。頗積年歲。傳授法印。加持護摩。殄除災異。增益吉祥。祕密之事。大師未曾輒有宣爾。今並不列於行狀。諸類事跡。其徒寔繁。蓋存於別傳。付法弟子。輸誠國家。則在於遺書進奉。陳博情蓋題於辭表。大師自開元。至今大曆。翻譯經法。凡一百二十餘卷。諸佛示權。摧魔護國。非臣下堪聞者。緘在於天宮。普賢行門。菩提般若。是瑜伽修行者。須宣於人代。大師據灌頂師位。四十餘年。入壇弟子。授法門人。三朝宰臣。五京大德。緇素士流。方牧岳主。農商庶類。蓋億萬計。其登戒壇。二千弟子。一切有部。獨為宗師。嗚呼大師。訓人之道。其徒不一。泯合二諦。適于眾因。先觀性以示方。非妄投而虛力。以大海之法寶。隨所受而適心。以雪山之妙藥。故應病而令服。是以有蘇悉地毘盧遮那金剛頂經諸真言部。若戒定慧。頓漸半滿。大師之教也。如是大師。其存也三朝帝師。其歿也萬人哀痛。教法懸於日月。生死霑於雨露。二七僧人。常入天宮之會。三千門士。猶承聖上之恩。且佛教東來。向近二千載。傳勝法。沐光榮。實未有與大師同年而語者也。諸弟子等所痛。夜室光沈。釋門喪寶。天柱中折。濟舟忽覆。氾氾苦海。將何所依。淚盡繼血。心摧魄喪。

 小子遷執巾棒錫九載于茲。握筆持硯八年而已。叨居翻譯之次。竊承祕奧之躅。大師所有行化之由。會親稟受。平生之日。命令序述。在於侍奉。未暇修纂。況乃奉臨終遺言。固辭不獲。臨之氣盡。悲淚難裁。乩諸故事。十無在一。謹狀。

(大正50p292b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58057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辨正大廣智三藏和尚表制集卷第四

上都長安西明寺沙門釋圓照集

 

大唐故大德開府儀同三司試鴻臚卿肅國公大興善寺大廣智三藏和上之碑

勅撿挍千福安國兩塔院法華道場沙門飛錫撰

 

 一月飛空。萬流不閟。五天垂象。三藏降生。曷其謂焉。我大師矣。

 大師法諱不空。北天竺婆羅門子也。初母氏遇相者曰。爾汝必當生菩提薩埵也。已便失。數日之後。果夢佛微笑眼光灌頂。既寐猶覺。室明如晝。因而孕焉。

 早喪所天。十歲隨舅氏至武威郡。十三遊太原府。尋入長安。以求出要。見大弘教金剛三藏以為真吾師。初試教悉曇章。令誦梵經。梵言賒切。一聞無墜。便許入壇。授發菩提心戒。

 年甫十五與出家焉。弱冠從有部進具成大苾芻。律相洞閑。知而不住。將欲學聲明論窮瑜伽宗。以白先師。師未之許。夜夢佛菩薩像悉皆來行。乃曰。我之所夢法藏有付矣。遂授以三密。談於五智。十二年功六月而就。

 至開元二十九年秋。先師厭代入塔之後。有詔令齎國信使師子國。白波連山。巨鱗橫海。洪濤淘湧。猛風振激。凡諸難起。奮金剛杵。諷隨求章。辟災靜然。船達彼國矣。弟子僧含光.慧辯皆目擊焉。

 師子國王郊迎宮中七日供養。以真金器沐浴大師。肘步問安以存梵禮。王諸眷屬宰輔大臣備盡虔敬。其國有普賢阿遮梨[7]聖者。位隣聖地。德為時尊。從而問津。無展乃誠。奉獻金貝寶曰。吾所寶者心也。非此寶也。尋即授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并毘盧遮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頂真言秘典經論梵夾五百餘部。僉以為得其所傳也。

 他日王作調象戲以試大師。大師結佛眼印。住慈心定。誦真言門以却之。其象顛仆不能前進。王甚敬異。與夫指降醉象有何殊哉。則知七葉之花本無香氣。五陰之舍豈有我人。三摩地中示其能慧。

 至天寶六載。自師子國還 玄宗延入建壇。親授灌頂。住淨影寺。于時愆亢納慮於隍。大師結壇應期。油雲四起。霈然洪澍。遂內出寶箱。賜紫袈裟一副絹二百匹。以旌神用。或大風拔樹之災。祆星失度之沴。舉心默念如影響焉。

 至十三載。有 勅令往武威趣節度使哥舒翰請。立大道場。與梵僧含光并俗弟子開府李元琮等授五部灌頂金剛界大曼荼羅法。時道場地為之大動。有業障者散花不下。上著子蓋。猶如群蜂味之香蘂。不能却之。事訖方墜。何神之若此耶。

 十桂紫眼月 勅還京住大興善寺。洎至德中。肅宗皇帝行在靈武。大師密進不動尊八方神旗經。并定收京之日如符印焉。

 乾元中。延入內殿建護摩。親授灌頂。渥恩荐至。有殊恒禮。尋令於智炬寺念誦。感本尊玉毫劃然大明照徹巖谷。

 及 我寶應臨朝金輪馭歷。聖滕彌積。師事道尊。授特進試鴻臚卿。加大廣智之號。躬稟秘妙。吉祥至止。或普賢瀉神光於紫殿。六宮作禮。或文殊呈瑞相於金閣。萬乘修崇。或翻密嚴護國之梵文。雲飛五色。或譯虛空庫藏之貝偈。霧擁千僧。大師銜 命而陟彼清涼。承恩而旋歸 帝邑。凡諸應驗。差難備陳。方悟夫虛空之花體無生滅。真如之用豈有去來。

 前後奉 詔所譯諸經總八十三部計一百二十卷。並已頒行入藏目錄。兼奏天下諸寺以文殊為上座。仍置院立像。保釐 國界。申殷敬焉。至大曆八年有 進止。於興善本院又造文殊金閣。禁財內出。工人子來。寶傘自九霄而懸。御香亦一人所錫。微塵之眾如從地涌。鈞天之樂若在空臨。

 至九年六月十一日。制加大師開府儀同三司。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戶。餘如故。榮問優洽。寵光便繁。降北極之尊為師宗之禮。幡像之惠。玉帛之施 勅書盈篋。中使相望。前古已來未有如我皇之清信也。吾師之丹誠也。

 大師爰自二十歲迄于從心五十餘年。每日四時道場念誦。上升 御殿。下至几榻。剎那之頃曾無間焉。萬嶺寒松歷嚴霜而黛色者。有以見之於直操矣。矧夫入朱門如蓽戶。五載三若鶉衣。雖馳于騏驎。常在九禪之清淨。獨立不及。同夫大通眾色摩尼本無定彩。彩止自彼。於我何為。寔謂真言之玄匠。法王之大寶者也。

 於戲菩薩應見成不住心。如來堅林度有情輩。示以微疾。自知去辰。以其月十五日爰命弟子進表上辭。囑以後事。削髮湯沐。右脇累足。泊焉薨逝。春秋七十。法臘五十。時驟雨滂注。小方天開。哀悼九重。輟朝三日。贈絹三百匹布二百端錢三十萬米麵共四百石香油薪炭及諸齋七外支給。又賜錢二百二十五萬。建以靈塔。宇內式瞻。又 勅高品李憲誠勾當及功德使開府儀同三司李元琮監護。即以七月六日法葬于鳳之南少陵原。其日中書門下勅牒贈司空。諡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又遣內給事劉仙鶴。宣冊致祭。內出香木。焚之靈棺。具荼毘之禮也。

 寺池涸而華萎者告終之象。夢幢傾而閣倒者驚誡之期。則雙林變白之徵。洞水逆流之感。豈昔時也。宰臣百辟曾受法印者罔不哀慟。門人 勅常修功德使撿校殿中監大興善寺沙門大濟等四部弟子凡數萬人。痛大夜之還昏悲慧燈之永滅。不以才拙令紀芳猷。飛錫謬接羅什之筵。叨承秦帝之會。想高柴之泣哭。盡同奢花之血見。式揚無說之說。以頌龍中之龍。其詞曰。

 文字解說即真言兮  天生我師貝葉翻兮

 龍宮閭闔了本源兮  象駕透迆仙樂繁兮

 所作已辦吾將滅兮  空留梵夾與花鬘兮

 冕旒增悼合會葬兮  人慟地振聲何諠兮

 金剛之杵夢西土兮  以表吾師安養國兮

 法王之子驚牛軒兮  永度生死破魔怨兮

大曆九年歲甲寅七月六日丁酉建

(大正52p848b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5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