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台灣準提院
市長:圓志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其他【台灣準提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補充資料]金剛智三藏傳記彙編
 瀏覽2,155|回應4推薦1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黃金覺羅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第十四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沙門跋日羅菩(上聲)(地之反上聲)。唐云金剛智。南印度摩賴耶國人(此云光明國其國近觀音宮殿補陀落山)婆羅門種。

 幼而出家遊諸印度。雖內外博達而偏善總持。於此一門罕有其匹。隨緣遊化隨處利生。

 聞大支那佛法崇盛。遂汎舶東逝達于海隅。間八年中方屆京邑。於是廣弘祕教建曼荼羅。依法作成皆感靈瑞。沙門一行欽斯祕法。數就諮詢。智一一指陳。復為立壇灌頂。一行敬受斯法請譯流通。以十一年癸亥於資聖寺。為譯瑜伽念誦法及七俱胝陀羅尼。東印度婆羅門大首領直中書伊舍羅譯語。嵩岳沙門溫古筆受。

 至十八年庚午於大薦福寺。出曼殊室利五字心及觀自在瑜伽要。沙門智藏譯語。又於舊隨求中更續新咒。智執總持契所至皆驗。祕教流傳寔斯人矣。

(大正55p875a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51090
 回應文章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唐洛陽廣福寺金剛智傳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賜紫沙門贊寧等奉 

 釋跋日羅菩提。華言金剛智。南印度摩賴國人也。華言光明。其國境近觀音宮殿補陀落伽山。父婆羅門善五明論。為建支王師。

 智生數歲日誦萬言。目覽心傳終身無忘。年十六開悟佛理。不樂習尼揵子諸論。乃削染出家。蓋宿殖之力也。後隨師往中印度那爛陀寺。學修多羅阿毘達磨等。洎登戒法遍聽十八部律。又詣西印度學小乘諸論及瑜伽三密陀羅尼門。十餘年全通三藏。次復遊師子國登楞伽山。東行佛誓裸人等二十餘國。聞脂那佛法崇盛。泛舶而來。以多難故累歲方至。

 開元己未歲達于廣府。迎就慈恩寺。尋徙薦福寺。所住之剎必建大曼拏羅灌頂道場度於四眾。大智大慧二禪師。不空三藏。皆行弟子之禮焉。

 後隨駕洛陽。其年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嶽瀆靈祠禱之無應。乃詔智結壇祈請。於是用不空鉤依菩薩法。在所住處起壇。深四肘。躬繪七俱胝菩薩像。立期以開光明日定降雨焉。帝使一行禪師謹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氣爞爞天無浮翳。午後方開眉眼。即時西北風生。飛瓦拔樹崩雲泄雨。遠近驚駭。而結壇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場。質明京城士庶皆云。智獲一龍穿屋飛去。求觀其處日千萬人。斯乃壇法之神驗也。

 于時帝留心玄牝。未重空門。所司希旨奏。外國蕃僧遣令歸國。行有日矣。侍者聞智。智曰。吾是梵僧且非蕃胡。不干明終不去。數日忽乘傳將之雁門奉辭。帝大驚。下手詔留住。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鍾其愛。久疾不救。移臥於咸宜外館。閉目不語已經旬朔。有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終。故有是命。智詣彼擇取宮中七歲二女子。以緋繒纏其面目臥於地。使牛仙童寫一紙焚於他所。智以密語之。二女冥然誦得不遺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議力令二女持詣琰摩王。食頃間王令公主亡保母劉氏護送公主魂隨二女至。於是公主起坐開目言語如常。帝聞之不俟仗衛。馳騎往于外館。公主奏曰。冥數難移。今王遣迴略覲聖顏而已。可半日間然後長逝。自爾帝方加歸仰焉。武貴妃寵異六宮。薦施寶玩。智勸貴妃急造金剛壽命菩薩像。又勸河東郡王於毘盧遮那塔中繪像。謂門人曰。此二人者壽非久矣。經數月皆如其言。凡先覺多此類也。

 智理無不通事無不驗。經論戒律祕餘書。隨問剖陳如鐘受。有登其門者。智一覿其面永不忘焉。至於語默興居凝然不改。喜怒逆順無有異容。瞻禮者莫知津涯自然率服矣。

 自開元七年始屆番禺。漸來神甸。廣敷密藏。建曼拏羅依法製成。皆感靈瑞。沙門一行欽尚斯教。數就諮詢。智一一指授曾無遺隱。一行自立壇灌頂。遵受斯法。既知利物請譯流通。十一年奉於資聖出瑜伽念誦法二卷七俱胝陀羅尼二卷。東印度婆羅門大首領直中書伊舍羅譯語。嵩岳沙門溫古筆受。十八年於大薦福寺出曼殊室利五字心陀羅尼觀自在瑜伽法要各一卷。沙門智藏譯語。一行筆受刪綴成文。復觀舊隨求本中有闕章句。加之滿足。智所譯總持印契凡至皆驗。祕密流行為其最也。兩京稟學濟度殊多。在家出家傳之相繼。

 二十年壬申八月既望。於洛陽廣福寺命門人曰。白月圓時吾當去矣。遂禮毘盧遮那佛。旋繞七匝。退歸本院焚香發願。頂戴梵夾。并新譯教法付囑訖。寂然而化。壽七十一。臘五十一。其年十一月七日。葬於龍門南伊川之右建塔旌表。傳教弟子不空奏舉。國師之號。灌頂弟子中書侍郎杜鴻漸。素所歸奉。述碑紀德焉。

 系曰。五部曼拏羅法。攝取鬼物必附麗童男處女。去疾除祅也絕易。近世之人用是圖身口之利。乃寡徵驗。率為時所慢。吁正法醨薄一至於此。

《宋高僧傳》卷第一譯經篇第一之一(大正50p711b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51095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續古今譯經圖紀一卷

 

開元庚午歲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沙門跋曰羅菩(上聲)(地之上聲)唐云金剛智。南印度摩賴耶國人(此云光明國其國近觀音宮殿補陀落山)婆羅門種。幼而出家遊諸印度。雖內外博達而偏善總持。於此一門罕有其匹。隨緣遊化隨處利生。

 聞大支那佛法崇盛。遂汎舶東逝達于海隅。開元八年中方屆京邑。於是廣弘祕教建曼荼羅。依法作成皆感靈瑞。沙門一行欽斯祕法數就諮詢。智一指陳。復為立壇灌頂。一行敬受斯法請譯流通。以十一年癸亥於資聖寺。為譯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法一部(四卷)。七俱胝佛母准泥大明陀羅尼經(一卷)。東印度婆羅門大首領直中書伊舍羅譯語。嵩岳沙門溫古筆受至十八年庚午於大薦福寺。又譯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一卷)。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一卷)。沙門智藏譯語。凡四部合七卷。又於舊隨求中更續新咒。

 智執總持契所至皆驗。祕教流傳寔斯人矣(前紀所載依舊錄編中間乖殊未曾刪補若欲題壁請依開元釋教錄除此方撰集外餘為實錄矣)

 

(大正55p372b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51094
Re:
推薦0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第十四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大唐東京大廣福寺故金剛三藏。塔銘并序詞)

 時有逸人混倫翁。撰文書題云。大唐東京大廣福寺故金剛三藏。塔銘并序詞曰。
 至道幽深玄宗湛邃。百靈間出大聖時遊。
 化滿三千位超十地。真言遂闡像設斯行。
 金剛三藏者中天竺國剎利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以開元七年南天竺國因節度使將軍米准那表薦入朝。遂稱南天竺人焉。誕育靈奇幼有神異。懇請於父求之入道。年甫十歲於那爛陀寺。依寂靜智出家學聲明論兼九十四書。尤工祕術妙閑粉繪。

 大師號菩提跋析羅。當其開濟遊方為務。往詣南天於龍智處契陀羅尼藏便會宿心。請建道場散藏五部經于七載。每至時飲食從空而下。金剛薩埵常現於前。又陟楞伽山頂觀如來腳跡。燒以酥燈。其燈明徹其跡微茫。當起少疑便現。深相靈契也若是。

 時南天竺有尼拘陀樹久而枯悴。大師繞樹行道七日斯須花葉如故。其真應也如是。大師從南天持大菩薩教本二十萬言兼瑜伽梵夾而至矣。其靈感也若斯。因屆。唐國建毘盧遮那塔。規摸意表思銳毫端代為希有。其工異也如是。帝甚嘉之額出。天書縑仍恩錫。以今方古未之有也。嘗登前佛壇受法王寶。號金剛智三藏。王公士庶無不宗仰。

 二十四年隨駕入長安。至二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天恩放還本國。至東京廣福寺乃現疾。嗟有身之患坐而遷化。弟子僧智藏等請留遺教。頃間復還囑付畢曰。西國涅槃盡無坐法。隨師返寂右脅而眠。即師子王經所載也。悟身非有蟬蛻遐舉。其年八月十五日證果矣。春生現滅哀傷於此。帝坐悲惜感於士心。其年九月五日敕令東京龍門安置。

 至天寶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於奉先寺西崗起塔。其塔來也是漏盡阿羅漢建立。一名卒堵波。二名偷婆。憑巒據川皆能面伊審高卑以合制。籌廣狹以中規。甃散排牙洩餘雨之瀸漏。牧危撮頂積流雲之奔影。掩乎石扇閉以金鎖。林松簫瑟峰碑岌峨。千齡之前川谷推移。百代之後人神莫知。乃為銘曰。
 峨峨法岫 滔滔智田 為道之始 則人之先 

 名揚中國 業善南天 示曉示喻 三千大千 

 浮圖亞跡 摩騰比肩 真寂有境 生死無邊

 釋迦示現 迦葉求緣 無來無去 何後何前

 猗歟叡哲 運謝時賢 風摧道樹 浪沒慈船 

 層塔虛設 寶鐸空懸 柏吟宵吹 松生暮煙

 人世移易 陵谷推遷 唯餘石誄 千年萬年  

 

     (大正55p876b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51093
Re:
推薦1


圓志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黃金覺羅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第十四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呂向‧故金剛智三藏行記)
 復有灌頂弟子正議大夫行中書舍人侍皇太子諸王文章集賢院學士呂向。敬師三藏因而紀之曰。

 和上本中天竺國剎利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也。後因南天國王將軍米准那薦聞。遂稱南天竺人也。

 年始十歲於那爛陀寺出家。依寂靜智師學聲明論。年十五往西天竺國。經四年學法稱論。卻迴於那爛陀寺。年二十受具戒。六年學大小乘律。又學南宗般若燈論百論十二門論。年二十八於迦毘羅衛城。就勝賢論師學瑜伽論唯識論辯中邊論。

 經三年至三十一往南天竺。於龍樹菩薩弟子龍智年七百歲今猶見在。經七年承事供養。受學金剛頂瑜伽經及毘盧遮那總持陀羅尼法門諸大乘經典并五明論。受五部灌頂諸佛祕要之藏無不通達。

 遂辭師龍智卻還中天。尋禮如來八相靈塔。其後南天三年亢旱。其王捺羅僧伽補多靺摩遣使迎請和上。於自宮中建灌頂道場請雨。其時甘澤流澍王臣欣慶。遂為和上造寺安置。

 經餘三載。國南近海有觀自在菩薩寺。門側有尼枸陀樹。先已枯悴。和上七日斷食行道。樹再滋茂。菩薩應現而作是言。汝之所學今已成就。可往師子國瞻禮佛牙。登楞伽山禮拜佛跡。迴來可往中國禮謁文殊師利菩薩。彼國於汝有緣。宜往傳教濟度群生。聞是語已不勝忻慰。僧徒咸聞其語。寺眾乃曰。若菩薩降臨尼拘陀樹枝葉滋榮。去即枯悴。以此為侯經三七日。卻迴辭其國王。將領弟子道俗八人。往師子國至楞伽城。王臣四眾以諸香花迎禮和上。至其宮側復往無畏王寺頂禮佛牙。持諸香花精誠供養。遂感佛牙放光空中成蓋普現。大眾咸睹斯瑞。便住其寺半年供養遂詣東南往楞伽山。逕中路禮佛眼塔。其時行道一日一夜。無願不果。

 次至七寶山城。次行至嚕呵那國國管寶山。其山土地足多羅樹。國王先信小乘。聞和上至出城遠迎。就王宮殿廣陳供養。經一月餘日和上為說大乘理性。便能悟入信受欣喜。即廣施雜寶和上不受云。本來意者頂禮佛跡非為珍寶。遠來至此願示其路。王即遣人持輿令和上乘。上送至山下。其山多諸猛獸師子毒龍野人羅剎。黑風苦霧常守護此山上珍寶。非是禮聖跡人。不可昇上得入此山。

 和上於山下焚香頂禮發弘誓願。願見昔佛在世說法之時山神。發願已畢天開霧散猛獸潛藏。遂與弟子於山北面近東渡水。而上卻轉向西北又西南尋谷攀藤接葛。異種孤危至山中腰。近次北面有一泉水流出。其中總是紅頗梨瑟瑟金銀諸寶。又多寶性草及曼陀羅花優缽羅花。時逢龕崛皆是先靈修道之處。山中香花草木不可稱計。不停不滯七日攀緣方至山頂。尋求靈跡見一圓石。可高四五尺許方廣可有二丈。佛之右足隱在石上見有損缺。心即生疑謂之非是佛跡。仰天號泣憶昔如來。遂感五色雲現及有圓光佛跡相輪分明顯現。聞有聲言。此真佛跡。但為往代眾生將來業重留此跡耳。聞已歡喜香花供養。入定一日。從定出已七日旋遶。把石尋緣行道。其佛跡外石上有數石盞。亦中然燈。

 時有野人將甘蔗子椰子蕉子署藥等來施和上。時弟子見之四散奔走。和上言曰。此來供養非損汝輩。便取所施與授三歸戒。其野人將小石施佛跡上打碎取喫。何謂如是損其心上。云治心痛。從此驗知佛跡漸損。其上多風不可久住頂上四望去。其山下五六十里外周有山圍繞。狀如域壁。山上總是白雲。國人號名楞伽城山。山外西北連師子國界。餘是大海。當觀望之時。和上不覺失腳砌下臨崖便住。不損毫毛。當知是佛不思議力。弟子等驚喜不已。遂復道而還。所有靈跡重禮辭迴。

 來去經一年卻至南天竺國。具述上事聞於國王。王又請留宮中供養經一月日。和上白王。貧道先發誠願。彼支那國禮文殊師利并傳佛法。即日辭王。王曰。唐國途逕絕遠大海難渡不得可到。住此教化足獲利益。再三請住。和上宿志不移。王曰。必若去時差使相送兼進方物。遂遣將軍米准那奉大般若波羅蜜多梵夾。七寶繩床。七寶金釧。寶鈿耳璫。雜物衣甲。綵紲。沈水。龍腦。諸物香藥等。奉進唐國。願和上撿校加持得達彼國。發來之日王臣四眾。香花音樂送至海濱。和上東向遙禮文殊。西禮觀音菩薩。便與徒眾告別登舶入海。得好風便一日一夜渡海。卻到師子國勃支利津口。逢波斯舶三十五隻其國市易珍寶。諸商主見和上同心陪從。

 師子國王室哩室囉聞和上再至。又迎宮中一月供養。苦留不住。重禮佛牙便即進路。王使道俗香花音樂餞送海岸。和上至發行日。是諸商主並相隨渡海。經一月至佛逝國。佛逝國王將金傘蓋金床來迎和上。緣阻惡風停留五月。風定之後方得進發。經過諸國小小異物及以海難洪波雜沸不可具述。

 計去唐界二十日內。中間卒逢惡風忽發雲氣。叔闇毒龍鯨鯢之屬交頭出沒。是諸商舶三十餘隻。隨波流泛不知所在。唯和上一舶以持隨求得免斯難。又計海程十萬餘里逐波汎浪。約以三年緣歷異國種種艱辛。方始得至大唐聖境。行至廣府重遭暴雨。時節度使使二三千人乘小船數百隻。并以香花音樂海口遠迎。

 至開元八年中初到東都。親得對見所有事意一一奏聞。奉敕處分使令安置四事供養。僧徒請法王公問道。從是隨駕往復兩都。至十一年方事翻譯。於資聖寺薦福道場。所翻譯成四部七卷。時庚午歲開元十八年。已入開元釋教錄也。至十九年後又譯出。
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麼地法一卷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身咒本一卷
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咒本一卷
不動使者陀羅尼祕密法一卷 右四部四卷其本見在。南天竺國三藏沙門跋日羅(二合)菩提(唐言金剛智)譯。

 至二十四年隨駕西京。二十九年有敕放歸本國。行至東都現疾告終。天寶二年癸未之歲二月辛未朔二十七日丁酉龍門起塔。

(大正55p875a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174&aid=475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