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推動「台灣嚇阻法案」,準備從2023年到2032年,每年透過補助貸款,提供20億美元融資,讓台灣購買更多美製武器。圖為愛國者3型防空飛彈。記者洪哲政/攝影
美國對俄中的戰略算盤,最近被解讀成有意延長戰爭拖垮俄羅斯,未來也將以類似手法用台灣來拖垮中共。
從最近一連串加碼軍售台灣、擴大美台軍事交流等政策,似乎能看到若干跡象。美國參院日前通過「2022年烏克蘭民主防衛租借法案」擴大軍援,藉持續戰爭消耗俄羅斯;現則推動「台灣嚇阻法案」,準備從2023年到2032年,每年透過補助貸款,提供20億美元融資,讓台灣購買更多美製武器。而近期對台防禦指導,則是注重不對稱武器與城鎮戰,強調消耗中共的能力。
這個分析有力之處,也在於長期而言,美陸對彼此實力消長的評估。簡單來說,就是中國大陸即將在經濟總量上超越美國。為了打斷這個趨勢,「大國政治的悲劇」即將上演。而烏克蘭戰事提供了消耗對手卻又不會出現核子大戰的新靈感。
只不過,如果美國真要在台海改採戰爭消耗政策,應該會評估配合條件是否充足。台美戰略家始終質疑,多少台人會在解放軍登陸時抗敵。就算最近民調顯示,有七成民眾願為保台而戰,但表態比採取行動容易,看延長兵役討論突然銷聲匿跡可一葉知秋。
此外,貿然把台灣拖進戰場,也不像是美國行政官僚會做的決策。不論從漸進決策途徑或政府政治模型的學理分析,乃至於實務上,美國在韓、越戰時很有實力卻謹慎對敵,都能看到官僚的保守理性。
比較合理的作法,應該是要維持台海高張力的和平:美國仍然需要兩岸和平,以便保有台灣這個戰略資產;而所謂高張力,意指兩岸關係最好像根繃緊的弦,這會引起過度擴軍,藉此拖垮中共財政。
以中共海軍為例,在蔡政府上台後,2017至2019年是中共海軍史上艦艇下水數量最多,被稱為是「下餃子」階段。雖在2020年左右開始放慢造艦速度,但據美國海軍情報局估算,解放軍海軍的軍艦數量已在2020年底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艦隊。
擁有這麼多軍備,絕對是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讓人聯想起1980年代美國靠星戰計畫拖垮蘇聯的往事。當然中共經濟實力比當年蘇聯強多了,因此更需要台灣維持高張力的政策。
美國的謀略需要台灣配合。民進黨政府看來是盡力陪演。例如最近推出審查「國家安全法」相關修正草案,增訂經濟間諜罪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之域外使用罪,管制高科技術與人力流入大陸;或者對兩岸強硬發言密集突兀,連本該扮演與對岸溝通角色的陸委會,也湊咖發言引起中共立馬回擊。
突兀之處則在中共對台政策有一貫性,但蔡政府進退之際,有時稱要基於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處理兩岸事務,或者希望兩岸交流春暖花開,此次卻在美國「施壓」中共後突然硬起來,在時機上耐人尋味。
如此看來,反對黨赴美溝通訪問之旅,則有不會盡如人意之慮。國民黨宣布主席朱立倫將訪美,並公開發表演講;民眾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則表示已著手規劃,該黨主席柯文哲會在2024總統大選前赴美面試。
據媒體轉述,朱主席的演說將訴求兩岸穩定。對於現狀,可以是「非常緊張但是沒有開打」,但藍營強調的是「低風險、有護欄的現狀」,必須維持兩岸互動、降低彼此敵意與台海風險。
而柯主席的訪美行程雖只聞樓梯響,但從他「兩岸一家親」的招牌,與向藍營搶票的政黨競爭策略看來,外界也很難相信他會去挑動兩岸敏感神經。
看朝野政黨競相表態,除了該懷疑台灣主體性是否存在之外,也好奇美國推動借款融資的台灣嚇阻法案,顯然已知台灣為發展軍備竭盡所有,在蔡政府經濟繼續倚賴對陸出口,又不面對能源、勞健保等諸多缺口的得過且過下,這種消耗戰打下去,最先倒下的會不會是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