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戰鬥個裝異常缺裝,108-109年至今,國軍新進官兵就沒有領到新式頭盔、戰術防彈背心與防彈抗板,有投訴宣稱此事背後有大陸抗彈布料透過新加坡第三國轉進軍備局兵工廠製造國軍防彈盔,且軍備局製程浪費材料與公帑的內幕。國防部軍備局今天表示,戰鬥個裝現已滿足國軍各單位約80%需求,今(110)年會續依軍種需求陸續製繳撥發,而國防部也否認防彈彈盔有大陸原料,強調原料來自歐美。
有匿名檢舉信函向本報投訴,國軍近期招標抗彈板所需抗彈布纖維7.6億、防護頭盔金額9.6億元,遭控疑涉入大陸山寨版布料,但軍方內部仍履行交貨。
投訴者出示大陸中新網報導,內容指稱山東愛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宣稱與新加坡某公司達成重要戰略合作,該公司聚乙烯纖維產品,「成功拿下台灣軍事兵工廠原材料出口訂單」。內容還引述「靠北長官」貼文,指稱現行國軍所使用防彈頭盔與抗彈板的布料,疑由大陸公司透過新加坡第三國轉進台灣兵工廠。
投訴指稱,國軍所使用防彈頭盔,購進DSM Dyneema HB210纖維布,但頭盔驗測只注意能否遭子彈貫穿,卻未採取凹陷安全系數考量,無法避免官兵頭顱遭受重創。
投訴表示,軍備局106年起向特定廠商採購此種纖維布,至109年已採購近220萬米布料,金額高達25億元。據軍方律定7.35公尺可壓製一頂防彈頭盔,軍備局應可壓出23萬5000多頂頭盔,但國軍目前仍有許多官兵沒有新式防彈頭盔可使用。國軍戰鬥個裝異常缺裝,108-109年至今,國軍新進官兵就沒有領到新式頭盔、戰術防彈背心與防彈抗板。
投訴指控,軍備局採購高達300多噸布料,每頂以1650g壓出800克不到的頭盔,以53M乘以53M的裁布去壓製,耗損率近55-60%,其它以所謂「製程浪費」名之,有超過一半的布料遭丟棄,浪費國家鉅額公帑。而如今軍備局又要花9.6億元採購同款布料。
但國防部軍備局反駁,國防部採購的抗彈纖維布,產地為和我國有貿易往來的歐美國家,並非中國大陸。而布料製成抗彈板或防護頭盔後,均經第三公正單位測試合格,安全無虞。
至於軍備局現今使用DSM Dyneema HB210布品壓製頭盔,據悉該布料均無凹陷安全係數的考量,且不符合美軍在2007年頒布測規,軍備局表示,205廠生產的「頭盔」,是依美司法協會規範完成驗測程序並合格,已符合安全規範。至於所謂製程損耗,軍備局說106至109年布料使用率達90%以上,部分製程與測試消耗均屬正常耗損。
至於戰鬥個裝目前是否仍有缺裝情形,軍備局表示,戰鬥個裝是依國內產能及軍種任務優序逐年分批製繳,現已滿足各單位約80%需求,110年續依軍種需求陸續製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