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新聞極短評
市長:人民戰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新聞極短評】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華社認了三峽大壩變形 水利專家:不能「包打天下」
2020/07/21 19:02 瀏覽297|回應0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華社認了三峽大壩變形 水利專家:不能「包打天下」~
面對極端反常的氣候,三峽大壩及所有水利人員,已經盡其可能的做到最好,以減輕上下游的災損。
旁觀的人,如果不能協助減災,起碼也可以少說幾句風涼話,以激勵防災人員的士氣。

新華社認了三峽大壩變形 水利專家:不能「包打天下」

2020-07-20 13:26 水庫
中國南方暴雨成災,三峽水庫的入庫流量已達今年入汛以來最高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受到質疑。 新華社

中國南方暴雨成災,三峽水庫的入庫流量已達今年入汛以來最高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受到質疑。而官媒新華社18日在報導中罕見首度承認,「大壩有位移、滲流、變形等情形,但主要參數均在正常範圍內,大壩擋水建築物各項安全指標穩定。」

新華社18日報導,三峽樞紐運行部門監測紀錄顯示,三峽大壩有發生位移、滲流、變形等情形,但沒有具體透露各項的詳細數據,僅透露「主要參數均在正常範圍內」、並強調「大壩擋水建築物各項安全指標穩定」。另外,該報導也提到,此輪洪水18日達到頂峰後就漸漸退去,21日則可能就會迎來新一輪洪水。

嚴峻汛情這段時間成為媒體關注焦點,引發公眾對號稱可防「萬年一遇」洪水的三峽大壩作用的質疑。有些人甚至質疑三峽水庫是否加劇重慶、武漢等上下游的洪災。但中國官媒援引專家學者表示,如果沒有三峽大壩,長江流域的洪水問題會更加嚴重。

對此,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三峽工程本身有明確的防洪任務,不能「包打天下」,有了三峽工程並不意味長江中下游防汛可以高枕無憂。

陳桂亞表示,今年以來,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750毫米,比過去偏多近2成。而在進入7、8月的主汛期後,長江流域共發生9次明顯降雨,且幾乎沒有間歇期,導致整個長江流域降雨量比往年偏多4成,長江中下游更是較常年偏多6成,排名1961年以來首位。

面對外界對三峽大壩功能的質疑,陳桂亞提到,三峽工程主要的防洪任務是提高城陵磯附近地區的防洪能力,減少分蓄洪量。此外,多年來,汛期長江上游水量平均有3000億立方公尺,而三峽工程只能容納221.5億立方公尺的洪水。

據報導,依照水庫水位超過汛限水位量計算,截至18日下午6時,三峽水庫已攔蓄洪水近100億立方公尺,等同超過700座西湖的水量。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也曾表示,三峽水庫只能保長江中下游主流河道的防洪安全,不能解決支流洪水的問題,支流的洪水只能靠支流上的水庫來調控。此外,長江中下游很多地區的嚴重內澇,暴露出自身的排澇系統跟不上,不能歸咎於三峽大壩。

此外,陳桂亞也提到,由於長江流域將進入「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期,預計此波洪水退去後,三峽水庫將承受另一波來水,因此攔蓄洪水的同時,需視時機洩洪,以便應付來自長江上游的另一波更大洪水。「七下八上」是指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華北、東北地區降水最為集中的一段時期。

中國南方暴雨成災,三峽水庫的入庫流量已達今年入汛以來最高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受到質疑。 新華社中國南方暴雨成災,三峽水庫的入庫流量已達今年入汛以來最高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受到質疑。 新華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5396&aid=707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