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農民建立直接銷售管道
盡量避免中間商介入
這樣對生產者與消費者才有利
這麼簡單的事
政府卻長期作不到
可見中間商的勢力有多大了
新聞眼/農漁產銷陸 民間先行 地方樂見
2019-01-20 00:46聯合報 本報記者
楊濡嘉
大陸福建的台商和當地企業界向高雄農漁民採購五百噸農漁產品,昨天由首航「高雄─平潭」的台北快輪運送出港。 記者楊濡嘉/攝影
面對藍營十五縣市喊出兩岸城市交流拚經濟,民進黨政府在九合一後就定調「兩岸事務是中央權力」,綠營批評者則一貫以「買辦」質疑兩岸交流紅利沒有落實到農漁民手裡。昨天五百噸高雄農漁產品以首航快輪送到對岸,讓高雄農漁民看到「貨出去」的未來希望,訴求政治零、經濟一百的韓國瑜,如何不讓「拚經濟」的兩岸交流被汙名化?韓國瑜昨天說的話,或許就是答案。
韓國瑜說,未來高雄市政府的角色非常小,但會是企業家和農漁民的好朋友,從旁協助大家,市府絕對不會擺出衙門心態。
農漁產品能不能賣出去,要看有沒有消費端的買家,這也是韓國瑜一再強調「沒有圍牆、只有道路」的思維,不談政治,希望營造兩岸友善的交流氣氛,先讓對岸的企業、人民有購買高雄農漁產品的意願和行動。
不過,當對岸採購農漁產品的意願提升,也開始行動,韓國瑜不只要避免被綠營扣上「買辦」的大帽子,基層農漁民能否真正自兩岸城市交流獲利,更是這條新路是否繼續走得通的關鍵。
昨天這五百噸農漁產,買家是跨兩岸企業家「嵐台企聯會」;韓國瑜更要求高雄農漁產品對外銷售,要盡量透過農會,或請消費端直接向農漁民下訂單,不要經過中間商人。因為曾任北農總經理的韓國瑜知道,這是照顧農漁民較實在的做法,相對於中間商為了多獲利潤,農漁會更能保障到農漁民的收入。
可以想見的是,高雄市府未來在「銷陸」過程中,會盡量淡化官方角色,但不是把自己「做小」矮化,而是先幫忙友善搭橋再盡力提供協助,由民間先行、主導交易;這樣的作法,相信地方也會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