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新聞極短評
市長:人民戰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新聞極短評】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消費環保評論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政府在追求居住正義嗎
2011/05/15 11:28 瀏覽255|回應0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優惠了亟待購屋的選民
又支撐了房價
看起來這正是政策目標
居住正義的說法
是用來欺騙單純的老百姓的
別信以為真

兩手策略得不到居住正義
 
【經濟日報╱社論】 2011.05.15 02:55 am 
 
政府最近提出多項和房屋相關的政策,但各政策間卻似缺乏一致的理念而廣受各界批評,我們亦曾具體指出政府的政策思維自相矛盾。然而,政府似仍未弄懂各界的批評,不只未檢討、改變爭議中的政策,還在12日把各項相關政策包裝在一起,公布為「居住正義多元安居措施」。對於政策被指為自相矛盾的問題,吳敦義院長說這是政府的兩大策略,期望能夠對房市恩威並濟,實現正義,但這樣的兩手策略卻可能弄巧成拙。

吳院長說政府的兩大策略是,一方面用奢侈稅等方法防止房價異常飆漲,另一方面則以提供低價住宅等方式,讓青年和弱勢買得起房子。這兩大策略單獨來看似乎都是合理的,但把它們擺在一起來看,策略的目標就是相互矛盾,而且方法也有矛盾。

政府兩手的目標分別是「房價不異常飆漲」,以及「居住正義」,但在過去兩年多房價已異常飆高的情況下,房價若不下跌,實在不算達成「居住正義」。因此,政府只以「房價不異常飆漲」為目標,而非以「房價下跌」為目標,即很可能和「居住正義」這個目標相矛盾;只讓房價不飆漲而非下跌,恐怕也不是多數民眾目前心中認為政府該追求的正確目標。

房價不下跌而要達成居住正義的方法,大概只有一種。馬總統在2008年競選時曾針對高房價問題說:「正確的做法……不是把房價壓低,而是增加民眾的所得。」只不過,這正確的做法並不容易做到。三年來,民眾所得增加很少,房價卻上漲很多,以致房價所得比愈來愈高,才會有那麼多民怨。政府現在避免再提以提高所得來對付高房價的政見,但已提出的其他方法在房價偏高的情況下,卻都無法達成居住正義。

政府各種支持青年和弱勢民眾購屋的政策,都是出自善意。但目前的高房價情勢,極有可能因不動產市場常見的景氣循環、國內外整體景氣的波動,以及奢侈稅等政策,而在不久之後下跌。因此,最近因政府策略鼓勵而購屋的人,就可能因購屋之後跌價而遭受損失,甚至因為利率節節上升、負擔過重而違約,反而轉成銀行的壞帳。如果政府政策蓄意讓房價維持在目前的高檔而不下跌,則買房子的人雖不會受到跌價損失,但絕大部分買不起房子的人還是買不起。優惠貸款的利息補貼其實只占房價的極小部分,民眾是拿一輩子的負債來換得高價的房屋,也很難符合居住正義。

社會住宅、合宜住宅、現代住宅等政策確實可能讓買到或租到的人獲益。但是,這些政策都只能小規模實施,多數人得不到其利益。這種只有少數人獲益的政策離居住正義也相當遙遠。尤其是得到這些政策優惠的條件相當寬鬆,當非弱勢者也能讓自己符合條件時,正義更將蕩然無存。

至於「現代住宅」等提供政府土地給企業興建住宅的做法,也難確保政府透過低價或免費土地所做的補貼能完全反映在房價上。房屋並非標準化產品,政府很難規範其價格,更難規範再轉售的價格。目前設定只賣出70年地上權的公有土地,也很可能因政治壓力或其他因素而在將來再延長其地上權,甚或低價賣給地上權人。因此,這類只有地上權的房屋存有很大調整空間,跟居住正義實在不太相干。

由此看來,不讓房價降低的政策很難達成居住正義。但由於政府幾項措施能增加的房屋供給甚少,優惠貸款卻可能增加更多需求,奢侈稅則等於要投資者持有房屋更久,而政府又說只是要「防止異常飆漲」而非「打房」,所以政府並沒有要房價下跌之意,「居住正義」也就可能只是宣傳上的「兩手策略」而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5396&aid=4626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