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新聞極短評
市長:人民戰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新聞極短評】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新聞評論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李登輝當年希望中共如何善意回應
 瀏覽157|回應0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走統一路線時期的李登輝
密使殷勤穿梭
希望中共如何善意回應
應該是很多人想知道的
難道是想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主席或是台灣特區長官嗎

李登輝在蔣經國與司馬遼太郎之間的反覆
 
【聯合報╱社論】 2011.04.30 03:03 am 
 
明天是終止動員戡亂二十周年,李登輝系統的「群策會」今日舉行紀念活動。二十年前終止「動員戡亂時期」的李登輝,現今卻儼然是聲稱「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的台獨旗手;這樣的歷史翻轉與弔詭,令人低迴玩味。

動員戡亂四字,「動員」即是限制憲政民主,「戡亂」即是將對岸視為「叛亂團體」而欲將之戡平。動員戡亂時期之終止,是蔣經國「開放黨禁報禁」及「開放赴大陸探親」的必然結論;因為,開放黨禁報禁即是廢止「動員體制」,開放兩岸交流則是不再視對岸為「叛亂團體」。以當年的情勢論,倘若沒有蔣經國開這個頭,任何人皆不易作成「終止動員戡亂」的決策;但既有了蔣經國開這個頭,當年即使不是李登輝繼任總統,任何人也必會順著蔣經國的安排,終止「動員戡亂」。

在二十年後的今天看國家大勢及兩岸關係,可說皆在蔣經國所安排的架構之下演進。這個架構就是:國內民主(終止動員),兩岸和平(終止戡亂)。國內若不民主,就不能節制兩岸關係,維持兩岸和平;而兩岸若不和平,相互敵對仇視,台灣的民主政經體制也就動盪不安。北京的鷹派,因台灣的民主而修正其路線,改採「和平發展」;台灣的獨派,則因台灣人民欲維持兩岸和平交流,而知「台獨是自欺欺人」。因而,二十年來的國家大勢及兩岸關係雖經跌宕起伏,但在大方向上始終是在蔣經國所安排的架構下演進,北京及台灣的主政者皆不可能逾此。亦即:民主使兩岸皆知必須和平相待,和平則使台灣的民主更趨成熟穩健。

李登輝是啣著蔣經國給他的金湯匙就任總統的,在蔣經國「憲政民主/兩岸開放」的大架構下,李登輝以第一位台籍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繼任,儼然是處於點石成金的歷史機遇之中。回顧二十年前台灣社會對李登輝的殷切支持,即可印證此言不虛。而李登輝早期建構國統會、海基會、陸委會,及頒布《國統綱領》與制定《兩岸關係條例》等作法,又以密使與北京中樞私會,在在皆顯示他曾欲努力實踐「蔣經國路線」。然而,應是緣於目前尚未知悉的原因,李登輝突然從自稱「蔣經國學校的學生」,搖身一變成了「司馬遼太郎的同路人」,整個歷史發展就頓然改變了方向。

李登輝的轉向,重要的原因之一據稱是北京對他沒有「善意回應」;而北京沒有「善意回應」的原因之一,是對李登輝不信任。李登輝在司馬遼太郎面前,毫無保留地回復了他岩里政男的皇民身分,而「戒急用忍」又顯現了他傾獨的政策轉向,再加上他與民進黨的「政黨外遇」,皆使李登輝「蔣經國學生」的角色必趨破滅,而展現了他的「司馬遼太郎意識」。

所謂終止動員戡亂,終止「動員」即是回歸憲政,終止「戡亂」即是營造兩岸和平;但李登輝後來非但以修憲毀了憲政的權責架構,自己甚至成了台獨旗手,宣稱「中華民國已不存在」,又豈是「回歸憲政」?至於營造兩岸和平,則李登輝的戒急用忍錯失了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契機,更從《國統綱領》轉向了《兩國論》,使兩岸關係全盤惡化。尚不僅此,李登輝在二○○○年輸掉了國民黨政權,遂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擺明了扮演台獨教主,以台聯黨挾持陳水扁,使陳水扁難以走上「新中間路線」,至今仍欲挾持蔡英文等,繼續玩弄他的「對內主張台獨,兩岸主張敵對」的路線,這卻已與「終止動員(回歸憲政)戡亂(主張兩岸和平)」完全背道而馳。

群策會紀念終止動員戡亂二十年。若從「蔣經國學校學生」的角色評價李登輝,他是叛徒;若從「司馬遼太郎同路人」的身分評價李登輝,他也注定是一個失敗者。

本報社論在評論歷史事件時,常以「勇敢渡河,勿上錯岸」為臧否月旦之標準。蔣經國是勇敢渡河者,李登輝則是上錯岸的人。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5396&aid=461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