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顧賺錢
不顧安全
小心以後遊客不來了
勿使台灣成旅遊險境
【聯合晚報╱社論】 2011.04.29 02:30 pm
如果把台灣說成是旅遊的「危險地區」,也許有人覺得是危言聳聽。但從大陸客的角度來看,這次阿里山小火車意外,造成5死一百多人受傷;僅僅半年前的蘇花公路坍方,土石流捲走了連人帶車的19名陸客觀光團,台籍的司機和導遊也遇難;再往前看,還有2009年四月間的101大樓起重機吊臂掉落砸中遊覽車事件,造成大陸客3死2重傷;更往前,還有2006年大連旅遊團在新中橫公路發生遊覽車墜落山谷事件,造成6死十數人受傷。這些紀錄密集地連在一起,不足以嚇壞任何地方的觀光客嗎?
這幾起意外事故各有「禍首」,有天災也有人為疏失,也有台灣本地民眾一起受害。大陸客首當其衝,只能說近年陸客人數快速增加,出現在觀光景點的「密度」很高,以致於正好成為這些意外事件受害者之大宗。這些意外指向一個共通的問題:開放陸客觀光以來,台灣旅遊業膨脹快速,但不管是服務人力、交通設備、乃至觀光區的資源管理,都還沒跟上腳步,「質」的提供不足以應付「量」的增長;現在已經不只是旅遊品質夠不夠好的問題,而是連人命安全都顧不好了。台灣的觀光招牌蒙塵,作為地主的一般國民也覺臉上無光。
台灣發展觀光業有幾個基本問題,識者討論已久,政府管理卻始終敷衍了事。有些觀光景點和其聯外道路存在先天的限制,已達資源耗竭和過度開發的程度;有些是交通相關產業的問題,例如國民旅遊最常見的遊覽車意外事故,常有車輛老舊、改裝及駕駛資格不符等問題;有些根本是公共地區的基本建設不足;更不要說業者低價競爭,衍生出服務品質和基本安全的問題。以上這些,哪一項不是觀光業的老毛病?哪一項不曾被抱怨過、提醒過、檢討過?卻總是要等見了棺材才掉淚。
觀光業是行政院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之一,但至今台灣成為這麼多觀光客的斷魂地,實在令人不安。政府有責任徹底整飭,不要讓台灣被掛上「旅遊不安全」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