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衛星
觀賞阿里山
既安全又環保
省了多少麻煩事
只是缺少了人擠人的樂趣
生態、老樹、小火車…不能承受之重
【聯合晚報╱記者柯永輝/特稿】 2011.04.28 02:46 pm
100年前由日本人建造的阿里山小火車,原本是一條深入山區、要把砍伐下來的珍貴木材運出的「反生態」列車,民國50年代改為客運與觀光用途,讓森林稍能休養生息;但隨著大批遊客湧入、開放陸客來台,阿里山神木線成為陸客黃金景點,昨天一根從天而降的樹幹,如當頭棒喝,提醒大眾思考如何在經濟和生態找到平衡點。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漫長歲月中,最嚴重的幾次死傷事故都發生在近10年,前年八八水災更造成全線停駛,直到去年6月,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裡面的3條支線才復駛,也是目前陸客到阿里山必搭的「黃金路線」。
陸客到台灣必遊阿里山、到阿里山一定要搭小火車,今年初還有陸客為了搶上車引爆衝突,林務局因此趕在3月櫻花季加掛車廂、加開班次應急,雖有效紓解小火車塞爆之怨,卻也造百年小火車負荷過重。
8年前的小火車翻車造成17人死亡,調查結果是人為疏失,3年前小火車在半個月內連續3次脫軌,理由雖不同,但都發出百年鐵道逐漸被歲月催老的警告!
這次翻車意外,初步研判可能是斷落樹幹肇事,更是嚴重警訊,有關單位拚觀光、商機、經濟,更要強化小火車的安全修護,尤其如何和大自然、生態和平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