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生
更進一步
就是互利共生
大家互相照顧提攜
呂秀蓮:願赴陸「敦親睦鄰」
【聯合報╱記者林河名、鄭宏斌、蔡佳妤、林保光/連線報導】 2011.03.14 04:33 am
呂秀蓮:中華民國有兩種 / 蔡佳妤 民進黨總統初選,兩岸政策之爭浮上檯面。率先宣布參選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將發表「台─中關係正常化」的政見,宣示無須再「反共仇中」,兩岸應「敦親睦鄰、和平共生」。
呂秀蓮接受本報專訪時說,非常願意親自赴陸「敦親睦鄰」,只是現在時機點不適合,北京當局也不會讓總統候選人過去,她強調,若當選或選舉告一階段,有機會一定親自訪問中國。
呂秀蓮說,當年蔣家父子要台灣人「反共仇中」,搞得現在連獨派都「中毒」了,逢中必反。為強調不「反中」,她在最新的兩岸政見文宣中,還特地放入一張廿年前她站在北京紫禁城前的照片,「但也沒人會懷疑我賣台!」
呂秀蓮強調,她若當選後全盤接受兩岸經濟協議(ECFA),綠營支持者會說「選你幹什麼?」但是ECFA很專業,應根據條文的約定先實施一陣子,檢討對哪些產業好或不好,「等客觀評估出來,可以修訂,也可以終止」。
對於馬英九總統日前提出與對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呂秀蓮表示,「互不承認主權」背離國際現實,對中國無傷,對台灣有害;民進黨作為守護台灣的政黨,有責任為馬政府「盲人騎瞎馬」的傾中政策踩煞車,為台灣開創新活路。
呂秀蓮認為,雖無須「反中仇共」,但也不必「親中媚共」,馬英九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善待民進黨,還把民進黨當做寇讎,「跟北京的距離,比北平東路(民進黨中央黨部)還近!」
她批評馬英九過度親中,使得美國為遏止中國在海洋戰略上的擴張,不得不修補戰略破洞,「馬英九其實已是另一種型態的trouble maker(麻煩製造者)」。
呂秀蓮主張,撇開歷史恩怨,台灣與中國關係最貼切的形容是遠親近鄰,藉「遠親」表達兩岸人民具有相同血緣與文化背景,以「近鄰」彰顯兩岸地緣戰略關係、政經互補;「敦親睦鄰、和平共生」,應是台灣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最高指標。
呂秀蓮昨天和台中鄉親座談時,主張兩岸關係應建立「九六共識」,維持「四生共榮」;她並提出「稅制改革」政見,讓富人多繳稅金,用來補貼窮人。
呂秀蓮說,馬英九總統要大家慶祝中華民國一百年,她認為「中華民國有兩種」,大陸的中華民國早在一九四九年就被中共推翻,台灣的中華民國在一九九六年才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