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普世價值
但是全球號稱民主的國家
並沒有統一的模式
英日等國甚至還有皇帝存在
所以雖然民主是普世價值
但是它也因時因地因國而異
中華民國立國百年
只不過目前比較民主而已
所以有點耐性
會看到大陸的普遍民主的
願兩岸人人皆能坐在自由民主的椅子上
【聯合報╱社論】 2011.01.03 05:00 am
十二月十日,二○一○年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禮堂中,出現一張空椅子,得獎人大陸民運人士劉曉波因身在錦州監獄而缺席了。
劉曉波獲獎的理由之一,是他領銜連署《零八憲章》;而《零八憲章》所主張者,不外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等理念。劉曉波只因主張這些,北京政府就不容他坐上諾貝爾獎禮堂的那張椅子;而如今中華民國二千三百萬人民,人人皆坐在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椅子上,誰能把椅子奪走?誰能把他們拉下來?
兩岸之間的主要糾葛在此。大陸不容劉曉波坐上諾貝爾獎禮堂的椅子,也形同不容十三億人坐上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椅子;而台灣卻已是人人有椅子可坐,《零八憲章》中所追求者,中華民國樣樣不缺。
十月間,奧斯陸方面宣布劉曉波獲獎時,本報曾經指出:北京當局或許可以認為,劉曉波的主張是在現階段「做不到的事」,但不宜認為這類主張是「犯罪」或「叛國」。因為,如果只認為是「做不到的事」,也許可有「國情不同」、「時機未到」等理由(台灣當年也用過這類理由),這尚只是「治理手段」的問題;但倘若根本否定了對於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追求,甚至將民間的此類追求打成「犯罪」「叛國」,那將形同徹底否棄了國家的理想、普世的價值與文明的真諦。
我們不認為這一代中共領導人,會昏庸到用「治理手段」來根本毀滅「普世價值」與「文明真諦」的地步。在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之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仍說要「保證人民選舉權、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並宣示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承諾是「風雨無阻,至死方休」。我們不認為溫家寶的思考與劉曉波的主張毫無交集,也不認為六四民運的追求與鄧小平的思維形同水火;其間容或有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在「治理手段」上的角色立場差異,但難道對國家理想與文明真諦的認知也是南轅北轍?甚至可說,六四民運的追求,正是「改革開放」的動力與方向。
民主是普世價值,中國共產黨不可否認這一點。每一時代,每一政府的「治理手段」千差萬別,但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則是人類文明的普世追求。今日中國大陸使用的「民主」二字,是人類幾千年血淚錘鍊的文明結晶,在中國亦是自辛亥革命即已定性的理念,也是與五四運動中的「德先生」同一傳承的理念;中共或許迄今仍然「做不到」,卻不可能變造出另一個「民主」的概念,更不可能使「民主」這個理念從地球上消失。因而,北京縱使可以主張「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從來不敢談「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因為,「民主」畢竟是普世價值,其「特色」沒有山寨版。
「治理的手段」是現實的,但對文明的理想與憧憬不可泯滅。北京政權在對國內的治理上,應當努力拉近「治理手段」與「國家理想/普世價值/文明真諦」之間的落差;溫家寶即承認,中共政權連自己在憲法上的承諾都做不到。其實,在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中,這類拉近落差的努力是看得見的,其績效也是舉世共睹的;只是畢竟仍有很長的里程要走,使得劉曉波還有獲獎的空間。有朝一日,當中國十三億人,人人皆穩穩當當、踏踏實實地坐上了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椅子上,也就形同將奧斯陸的那張空椅子也填實了。
同理,兩岸關係也要先確立一個「普世價值」與「文明真諦」;以使兩岸的「和平發展」,能朝正確的方向前進。這就是我們一再指出,兩岸的解決方案,應當同心共創「人類歷史的文明典範」之故。兩岸皆應認知:有些事情只是或許暫時「做不到」,卻絕非「不應該」;比如,中國大陸的民主化亦與兩岸關係密切相關,卻是迄仍「做不到」,而非「不應該」。倘能存此一念,則中國大陸內部的民主化與兩岸關係的整合化,即可能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反饋體系。目標是:使十三億人坐上椅子,而不是將二千三百萬人拉下椅子。
北京領導階層當知:普世價值及文明真諦,應當高於治理手段;更不可用一時的治理手段來泯滅永恆的普世價值及文明真諦。必須切記:中共政權前三十年的大失敗,正是以「治理手段」摧毀了文明準則所致。
在中華民國慶祝百年元旦之際,大陸各界亦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三民主義的「全民民主」優於「人民民主專政」或「無產階級專政」;孫中山的「天下為公」(誰來統治),優於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如何統治)。若能想通其中的道理,也就能找到中國大陸內部及兩岸之間的解決難題之鑰。
待兩岸人人皆能坐在自由民主的椅子上,兩岸問題即告自然解決;而兩岸問題之不易解決又仍應力求解決,正亦是為了使兩岸人人皆能坐在那張椅子上。
(系列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