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決定視界
視界決定作法
馬英九的格局從屢屢要中共讓利
可以想見
新聞分析-彼岸在控球
2010-12-22 工商時報 【劉馥瑜、康彰榮】
當外界還聚焦「兩岸投資保障協議」觸礁的同時,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昨(21)日在江陳會談上,再拋出文化、教育、科技等議題,搶佔議題主導權。反觀我方,不但無力主導議題方向,還有意把每年兩次的制度性協商做調整,此種駝鳥心態突顯我方缺戰略高度。
談判猶如戰爭,從戰略和戰術的佈局可以論成敗。以戰爭來說,戰術猶如兵器,關乎技術層次的方法;戰略則站在制高點佈局全盤,指導大規模、全方位的長期行動計畫。
再來觀察兩岸的談判,從2008年恢復制度化協商至今,大陸對台工作從來都不是「戰術」的選擇,而是「戰略」的考量。台灣呢?正好相反。
在兩岸投保協議協商過程中,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乃至於國台辦發言人都曾「明示」或「暗示」,希望進一步促進陸資來台。表面上看來,大陸做到對台「讓利」,但實際上陸方不斷挑戰台灣對大陸開放門戶的尺度。
職掌兩岸事務的陸委會,在兩岸協商當中,本應扮演策略指導角色,積極為我方爭取主導權,但從目前的交手看來,我方多處被動接收與因應的角色,充其量只能守,而無力布局進攻。而陸方則屢次能在現有議題之上,拋出下一個階段的新議題,並且有節奏地一步一步,透過大陸各官方部門,在各式各樣的場合,對台喊話。
兩岸交流與兩協商攸關執政黨後年總統大選成敗。大陸對台「讓」,某種程度是一種「進」,摸不清大陸「以退為進」的陸委會,看來只能被動的接受這種缺乏戰略利益的小利。
可以預期的是,中國官方此前定調的「讓利」,未來力度只會更強,手法也更加綿密,觸角由北至南、從城市延伸至農村,直到滲透每一個街頭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