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新聞極短評
市長:人民戰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新聞極短評】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新聞評論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顛覆聯合報的杯子理論
 瀏覽281|回應0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杯子外還有杯子
水就不回流失了

北京如何解讀五都選舉
 
【聯合報╱社論】 2010.12.03 01:44 am 
 
前天社論說,台灣的選舉,藍的是在選政府,綠的卻是在選國家。因而,重要的選舉可直接影響國家定位及兩岸政策。此次五都選舉,國民黨有驚無險,兩岸關係不致遽變,大概連北京也鬆了一口氣。

民進黨原本大力抨擊ECFA,但到了選季卻偃旗息鼓,根本不敢碰這個題目;可見馬政府直航、陸客來台、ECFA等一路下來的兩岸新政,在大體上是正確的。否則,見縫就插針的民進黨豈會平白放過,竟反而是避談之猶恐不及。

然而,民意雖對馬政府兩年半來的兩岸政策表現大體上滿意,但對迄今仍在國家定位及兩岸政策抱持異議的民進黨之支持度亦相對上升。這顯示台灣的主政者未必能憑正確有效的兩岸政策即穩住政權;一旦選舉變天、政黨輪替,國家定位及兩岸政策即可能再受衝擊,再生震盪。

無論就台灣內政的安定而言,或就兩岸關係的穩健而言,台灣皆須設法使選舉回歸到「選政府」,而不再是「選國家」。也就是說,選舉若不再陷於國家定位及憲政認同的鬥爭,只是對「政府」的選擇,兩岸關係亦只是政策的辯論,那麼台灣的民主憲政始可能正常化,而兩岸關係也不致陰晴吉凶不定。

關鍵在於「中華民國的定位問題」。前天社論談到台獨存在的因由,除了國民黨與台灣民間的歷史恩怨外,主要是因中華民國未能抵擋大陸的威脅,及中華民國的國際人格遭受屈辱。中華民國愈受大陸打壓,民間台獨的意識就愈升高;即使馬政府的兩岸新政改善了台灣的內外處境,但有許多人依然覺得民進黨的台獨路線仍有作為安全瓣的作用。

北京過去的「砍頭論」(消滅中華民國),造成了台獨的「換頭論」(建立台灣國)。我們曾屢次指出,北京的兩岸政策,應從「消滅中華民國」轉到「維護中華民國」。其實,這已是現在進行式,但力度還不夠。例如,在選舉期間,國民黨還在打「國旗在哪裡就在那裡」的電視廣告,試想,一個當陸客來訪時連在國境內可否掛國旗也成了爭議的政府,如何教國民有認同感與光榮感?而這種屈辱與悲憤,又如何能使台獨意識不受同情(即使不同意)?

在選舉期間,江平事件及楊淑君事件,皆是牽動台灣人心緒的事件;北京國台辦在第一時間說江平事件「是我們不願看到的」,又說楊淑君件事件「不是兩岸(官方)摩擦」,反應迅速,可見不願見兩岸因素影響選情。再者,對歐盟通過台灣免簽證待遇,表示「不持異議」,態度亦甚友善;至於傳出薩爾瓦多將與北京建交的消息,國台辦的立即反應是「絕無此事,從未聽說,絕無可能發生」,這種幾近是救火般緊迫的口吻,更可謂是聞所未聞,透露出北京對台灣選情的敏銳感觸。

若欲使台灣的選舉成為「選政府」,而不是「選國家」;台灣朝野均有極大的努力空間。北京可以做的,就是更進一步在「維護中華民國」上著力。唯有使護守「一中憲法」及「一中各表」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人民中建立認同感、光榮感及使命感,台獨意識始有可能化解;亦唯有使台灣人覺得「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此說與「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不同),始有可能使台灣人認同自己為「中國人」。

選舉期間,北京對江平事件、楊淑君事件、歐盟免簽證,及薩爾瓦多建交傳聞的處理,皆可視為朝向正確的方向進行;期望這一方面的努力可有日積月累的效果,而在不日以馬英九總統與胡錦濤國家主席以官式職銜會面為目標。

不欲使台灣的選舉存有顛覆國家及兩岸翻臉的風險,本報主張的「杯子理論」可供思考: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5396&aid=430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