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一定強?
只是把燙手的蕃薯丟掉而已
不能管好桃園機場
卻能管好全國交通
恐怕只有馬英九會相信
乾脆交通部也委託民營算了
冷眼集/交部是這樣搞飛機的!?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特稿】 2010.10.18 02:56 pm
桃園國際機場最近一年諸事不順,交通部成立的機場改善小組,提出100多項待改善缺失,但專家才完成全面體檢,上周又發生行李輸送帶大當機,民眾難免要問:「什麼時候機場國門能讓國人感到驕傲?」
桃園機場一航廈已經35年,對照近年來國際新建的機場,就像百病叢生的老人,不但外觀老舊不堪,內部人事、管理也狀況一堆。要改善國人對桃園機場的觀感,何必等到公司成立?能馬上改、立刻做的,就要盡早!
政府要發展桃園航空城,桃園機場是關鍵核心;沒有像樣、有效率的機場,如何吸引國際企業來台投資?
交通部把桃園機場的改善,寄望在11月成立的機場公司。但機場公司除了找來一名業界總經理,招考一小部分新成員,預算執行比較有彈性,但絕大部分人員,還是現有的航空站的人員。
桃園機場能否因為改制公司,就真的全面改頭換面,提升競爭力,還有待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