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羅印?】 2010.10.17 03:17 am
國道六號工安意外導致多名非法外勞死亡,使政府下定決心,積極處理非法外勞沉痾。勞委會誓言全面追查全台逃逸外勞,並提高檢舉獎金,抓到一個賞五千元,「抓越多、賺越多」。不過,這種以「利誘」手段衝高查緝績效的作法,不僅本末倒置,更是不尊重人權。
吳揆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處理非法外勞問題,必須兼顧人道考量及依法行政,不能讓外勞受到不公不義的對待。正如朝野立委質疑的,追查非法外勞,怎可用「一個寶特瓶換兩塊錢」的粗暴方式,把外勞當成資源回收物。
勞委會的突發奇想,連藍營立委也看不下去。國民黨立院黨團舉行記者會質疑用「檢舉獎金」來抓人的作法。立委憂心,如果民眾聽到不同口音即打電話檢舉,可能因此波及合法外勞及外籍配偶,加深民族歧視,政府決策應更加謹慎。
台灣目前有卅七萬合法外勞、十四萬六千名外籍配偶,勞委會為追緝三萬多名非法外勞,祭出重賞政策;此舉,可能導致所有合法外勞與外籍配偶生活在遭人檢舉的陰影中。這種「頭痛醫頭」的政策,實不足取。
監委尹祚芊曾引述勞委會調查說,近半數外勞逃逸,是因為被其他外勞慫恿,或經轉介其他工作。事實上,許多外勞逃離雇主,介紹人就是原仲介。因此,取締不肖仲介公司,修訂相關法令配套,讓外勞得以自由選擇雇主,不受仲介欺壓與剝削,才是治本之道。
馬總統去年簽署兩項國際人權公約,宣示台灣人權保障將與國際接軌,指示法務部全面檢討現行法令是否與兩國際公約牴觸。勞委會決議提高檢舉獎金,將非法外勞視同寶特瓶之類的「回收品」,這實在羞辱了台灣對人權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