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臺灣人民福利促進協助會
市長:電小旺  副市長: 昕弘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臺灣人民福利促進協助會】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 669 號
 瀏覽139|回應0推薦0

Prophets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 669 號

發文單位:司法院

解釋字號:釋 字第 669 號
解釋日期:民國 98 年 12 月 25 日
資料來源:司法院
相關法條:中華民國憲法 第 8、23 條(36.01.01)
中華民國刑法 第 59、61、66、74、101、185-1、185-2、186、187、187-1
     、191-1、221、247、271、272、278、328、333 條(98.06.10)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第 3 條(85.12.11)
刑事訴訟法 第 76、101 條(98.07.08)
少年事件處理法 第 27 條(94.05.18)
自衛槍枝管理條例 第 6 條(91.06.26)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第 7、8 條(98.05.27)
警察職權行使法 第 11 條(92.06.25)
解 釋 文: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八條第一項規定:「未經許可,製造、販賣
或運輸鋼筆槍、瓦斯槍、麻醉槍、獵槍、空氣槍或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所
定其他可發射金屬或子彈具有殺傷力之各式槍砲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
上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其中以未經許可製造、販
賣、運輸具殺傷力之空氣槍為處罰要件部分,不論行為人犯罪情節之輕重
,均以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度自由刑相繩,對違法情節輕微
、顯可憫恕之個案,法院縱適用刑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酌減其刑,最低刑度
仍達二年六月以上之有期徒刑,無從具體考量行為人所應負責任之輕微,
為易科罰金或緩刑之宣告,尚嫌情輕法重,致罪責與處罰不相對應。首揭
規定有關空氣槍部分,對犯該罪而情節輕微者,未併為得減輕其刑或另為
適當刑度之規定,對人民受憲法第八條保障人身自由權所為之限制,有違
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比例原則,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至遲於一年屆滿時,
失其效力。

理 由 書: 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憲法第八條定有明文。鑑於限制人身自由
之刑罰,嚴重限制人民之基本權利,係屬不得已之最後手段。立法機關如
為保護合乎憲法價值之特定重要法益,並認施以刑罰有助於目的之達成,
又別無其他相同有效達成目的而侵害較小之手段可資運用,雖得以刑罰規
範限制人民身體之自由,惟刑罰對人身自由之限制與其所欲維護之法益,
仍須合乎比例之關係,尤其法定刑度之高低應與行為所生之危害、行為人
責任之輕重相符,始符合罪刑相當原則,而與憲法第二十三條比例原則無
違(本院釋字第六四六號、第五五一號、第五四四號解釋參照)。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八條第一項規定:「未經許可,製造、販賣
或運輸鋼筆槍、瓦斯槍、麻醉槍、獵槍、空氣槍或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所
定其他可發射金屬或子彈具有殺傷力之各式槍砲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
上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係為防止暴力犯罪,以保
障人民生命、身體、自由及財產等之安全,立法目的符合重要之憲法價值
。其中關於空氣槍之規定部分(下稱系爭規定),由於空氣槍之取得、使
用、改造較為便利,且具有物理上之危險性,容易成為犯罪之工具,是製
造、運輸、販賣具有殺傷力空氣槍之行為,雖對一般民眾之生命、身體、
自由及財產等法益尚未構成直接之侵害,但立法機關認前述行為已足造成
高度危險,為保護上開重要法益,乃採取刑罰之一般預防功能予以管制,
可認係有助於重要公益目的之達成。此外,因別無其他與上開刑罰規定相
同有效,但侵害較小之替代手段可資採用,是該刑罰手段亦具有必要性。
惟系爭規定所禁止製造、運輸、販賣之客體相對廣泛,一部分殺傷力
較低之空氣槍,亦在處罰範圍內。基於預防犯罪之考量,立法機關雖得以
特別刑法設置較高之法定刑,但其對構成要件該當者,不論行為人犯罪情
節之輕重,均以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度自由刑相繩,未能具
體考量行為人違法行為之惡害程度,對違法情節輕微、顯可憫恕之個案,
可能構成顯然過苛之處罰,而無從兼顧實質正義。按不具殺傷力且無危害
安全之虞之空氣槍係合法而容易取得之休閒娛樂商品,而改造此類空氣槍
,所需零件易於取得,亦無須高度之技術。倘人民僅出於休閒、娛樂等動
機而改造合法之空氣槍,雖已達殺傷力標準,但若其殺傷力甚微,對他人
生命、身體、自由、財產等法益之危險甚低,或有其他犯罪情節輕微情況
,法院縱適用刑法第五十九條規定酌減其刑,最低刑度仍達二年六月以上
之有期徒刑,無從具體考量行為人所應負責任之輕微,而為易科罰金或緩
刑之宣告,尚嫌情輕法重,致罪責與處罰不相對應。系爭規定對犯該罪而
情節輕微者,未併為得減輕其刑或另為適當刑度之規定,對人民受憲法第
八條保障人身自由權所為之限制,有違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比例原則。
國家以法律限制人民自由權利者,法律規定所使用之概念,其意義依
法條文義及立法目的,為受規範者所得預見,並可經由司法審查加以確認
,即與法律明確性原則無違,迭經本院解釋在案。系爭規定所謂之殺傷力
,依據一般人民日常生活與語言經驗,應能理解係指彈丸擊中人體可對皮
膚造成穿透性傷害。而揆諸現行司法審判實務,亦係以其在最具威力之適
當距離,以彈丸可穿入人體皮肉層之動能為槍械具殺傷力之基準(本院秘
書長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秘台廳(二)字第○六九八五號函參照
)。法院於具體個案中,並審酌專業鑑定機關對槍砲發射動能之鑑定報告
,據以認定槍砲是否具有殺傷力。是系爭規定以是否具有殺傷力為構成要
件,其意義為受規範者所得預見,亦得經司法審查予以確認,尚與法律明
確性原則無違。
有關機關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一年內,依本解釋之意旨檢討修正槍
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八條第一項有關空氣槍之規定,以兼顧國家刑罰權
之妥善運作及保障人民之人身自由,逾期未為修正者,該部分規定失其效
力。

大法官會議主席 大法官 賴英照
大法官 謝在全
林子儀
許宗力
許玉秀
林錫堯
池啟明
李震山
蔡清遊
黃茂榮
陳 敏
葉百修
陳春生
陳新民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意見書詳如附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983&aid=403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