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編譯中心北京10日電】
MSNBC網站報導,西方媒體大談中國在政治、外交、經濟領域崛起,美國則日趨式微。這種中美之爭現在更擴及文化層面。
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Amy Chua)8日為「全球媽咪戰爭」開了第一砲,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中國母親何以更優越」一文,表示「中國父母可以命令孩子功課全部拿A,西方父母只能要求孩子盡力」。
這篇文章摘自蔡美兒11日出版的新書「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iger Mother)。她在文中試圖說明中國家庭何以能夠教養出這麼多數學、小提琴或鋼琴奇才,順利進入長春藤或其他頂尖名校。
這篇文章很快就成為「華爾街日報」網站的大熱門,到10日已吸引超過1770篇評論,還有8萬5000人把它與臉書連結。
文中指出中國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質: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堅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文中說,中國父母可能做出西方人無法想像的事情。例如,蔡美兒就不准兩個女兒外宿、和朋友出去玩、看電視或玩電動遊戲、自己選擇課外活動、有任何功課拿不到A、學習鋼琴或小提琴以外的樂器等等。
這篇文章讓西方讀者覺得不可思議,甚至以為這是諷刺文章。但是,許多人對文中的許多觀點感受深刻,尤其是美國華人。
有個來自大陸的華人說:「我看過很多對子女非常嚴厲的父母。像我自己,如果有功課沒拿到A,會被母親罰跪或賞以『爆栗子』(用指關節敲腦袋)。」
蔡美兒寫道:「中國父母要求孩子拿滿分,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到。」所謂的平庸或失敗並不存在,除非孩子是故意的。
另一個華人說:「我只記得青少年時期整天提心吊膽,怕母親發現我迷上一個男孩,怕考試考不好,怕她發現我撒謊。」
蔡美兒描述的中國父母的三大特質,或許造就出一些成功人物,可是也有許多人表示不以為然。
原在美國一家大公司服務的Ping Mong,曾協助從台灣招募人才。這些人大多來自最好的大學,很會讀書做研究,可是要他們從事團隊計畫卻有問題。他說:「他們只會讀書,缺少當眾做報告、談判和人際關係技巧。」
他表示教育當然很重要,可是也不能忽略完整的人性發展。許多人認為這正是中國式教養的缺點。
在中國社會,尤其是老一輩,父母很少表露感情。但是,在一見面就互相擁抱的美國社會成長,很快就會注意到父母從不抱你或親吻你。在注重積極鼓勵的社會成長,也可能令人懷疑父母為什麼只注意你的缺點和功課不夠好。
一個在美國出生的華人說,猶太母親與中國母親一樣,對孩子期望很高,也一樣注重功課,不過猶太社會至少接受心理治療。
接受心理治療就像失敗一樣,被許多華人視為見不得人的弱點,經常導致不幸後果。衛生福利部說,在各族群中,美國15歲到24歲的亞裔婦女自殺率最高,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求功課好的壓力太大。
事實上,蔡美兒未必表示她教養子女的方式比較好。文中說,本文理應是談論中國父母的教養方式優於西方父母,其實這是關於苦澀的文化衝突。
許多人認為中西教養方式不必對立,父母大可集兩者之優點。
【2011-01-11/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