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葉紅還是忘川的好朋友 , 難怪忘川也是多才多藝的人
我們都不是醫生, 對於概憂鬱症也不曾仔細研究
在目前這個壓力過大的時代 , 就藉著個機會認識一下憂鬱症也好
我在網路上搜尋到下列資料 ,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也不知正確嗎?
不過城邦裡有幾個好友是醫生 , 也可以請教她們!
甚麼原因引致憂鬱呢?下面的五個因素可以協助我們了解憂鬱情緒的來源(注4):
1. 情境(Situational factors)
某些情境會增加憂鬱情緒的機會,那狀況稱為壓力,如時間的壓力、人際的衝突與張力、嗓音與擁擠、財務掛慮、身體疾病、工作或社交上的評估等。
2. 思考型態(Thought patterns)
有五類的思考型態較為容易落在情緒低落中。(1)負面的自我評語(negative self-statement):如「我真是沒用」、「沒有人愛我,接納我」等。(2)不合邏輯和非理性的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就是一些絕對化的言語,如「應該」、「一定」,例如「我一定要考上某大學、某科系,不然我將來找不到好工作,我就是沒有出息的人。」當事情不如所想的成就,壓力加上負面的想法,那麼很容易陷於憂谷中。(3)選擇性專心及回憶(selective attention and memory):一些人只聽見別人給自己的批評,只想到過去的失敗,卻沒有客觀的看自己合乎中道。別人可能說了五件的讚賞,卻沒有聽進去;發現自己一個小瑕疵就被打倒了。(4)悲觀:只想到事情太難、不可能、無望等充滿了腦袋。有無助和無望感是憂鬱者的通病。(5)內疚:合宜的內疚使我們產生悔意、認錯及被寬恕等,但有些卻不斷自我控告,因不合宜內疚導致憂鬱。
3. 身體、生理原因(Organic causes)
在變態心理學教科書中,詳細描述這方面的因由,而藥物是有效的治療因身體/生理所造成的憂鬱。
4. 生活方式及行為(Behavioral and lifestyles factors)
一些人缺乏社交技巧,在人際互動上比較被動,遇到衝突時有退縮傾向,對事情容易產生焦慮,這樣的方式,比較容易導致憂鬱。
5. 行為所帶來的社交後果(Social consequences of behavior)
就是如何看別人對我的行為之反應,有些人對任何事情都處之泰然,但有些人卻反應過烈。同一件事,兩個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反應。
不同的人,對於以上五點有不一樣的反應。有些人只有上述一類的原因就已陷於情緒低潮中,但有些人處於多種壓力和因素的情況下,並且支撐了一段日子,才顯出些微憂愁。萬一落在低落情緒時,我們可以反省在內心有沒有一些傷痛、怒氣和報復心理(注5),是還沒處理的。
在結束這短文時,以兩段舊約經文作勉勵。在尼希米記8:10中記載,「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有神的喜樂在心中就有生活的力量。箴言17:22也提醒我們:「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其中一個從憂谷跳出來的方法:就是常存喜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