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一心一意
市長:明心見性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一心一意】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心靈語錄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觀禪
 瀏覽1,098|回應0推薦0

然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觀」意指「明見」、「勝見」或「殊勝的洞見」,此時所見的即是自心本性,也就是平常心的本性,亦即我們無遮的覺性。由此可知,「觀」指的是直接了悟自心本性的洞見,有時也被稱為「洞徹空性」;且這個殊勝的了悟,與自、他的空性,亦即人無我和法無我兩者,是息息相關的。

因此,「觀」之禪修的關鍵即是覺性。何謂覺性?這純粹是一種不逸離當下時刻的心之狀態。當我們讓心安住於自地原處,安住於其本性中而毫不散亂時,就是處於當下時刻的覺醒狀態。不管我們外在環境或內在心境如何,我們若是處在當下此刻的這個體驗中、若是全然體驗著這個時刻,就是不散亂,就是覺性,就是禪定。因此,覺性、不散亂和禪定是同一且相同的

金剛乘中所謂的觀禪,起始於空性禪修。從這個觀點來進行修持時,我們所專注的對境就是心性本身,亦即其明空的面向。然而,為了能用這種方式安住自心,我們必須先倚賴止的基礎,也就是止禪,也可稱為「安止或止定的禪修」,正如第二章所述。我們若能熟習止禪,就能把自心安放在任何對境上,無論是一顆是石頭、一張佛陀的畫像或是天空,我們的心都能不動搖的安住其上。由此可知,止定的心有兩個面向:它不止是安靜或平靜的,同時也能安住或定於任何所置之處。我們一旦開展出這個技巧,也將會有能力將自心安住在空性的狀態中。空性中,沒有任何實質的所緣對境。

若沒有止的功夫,就不可能開展出觀的勝見;然而,我們若不接續開展出觀的功夫,那麼我們的止禪也幫不了大忙,儘管止禪能使我們的心靜下來,但不能究竟斬斷、根除我們的煩惱。只有觀的勝見能做到這點。有一個傳統比喻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止」好比池塘,「觀」則是長在池塘裡、美化池塘的花朵。

偉大的瑜伽士密勒日巴曾說:

不執著於止之池   觀之花朵願綻放

竹慶本樂仁波切著《離死之心》第137頁

http://blog.udn.com/panda07/21335942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941&aid=529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