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一心一意
市長:明心見性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一心一意】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六祖壇經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六祖壇經講記(99)
 瀏覽3,583|回應2推薦0

明心見性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見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時魔在舍   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  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自除三毒心   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  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  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   除淫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   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   忽悟自性見世尊
  若欲修行覓作佛   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   起心總是大癡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   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   不作此見大悠悠

師說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弔問,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
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復說偈曰:

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

師說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謂門人曰:吾行矣!奄然遷化。於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白,禽獸哀鳴。
十一月廣、韶、新三郡官僚,洎門人緇白,爭迎真身,莫決所之。乃焚香禱曰:香煙指處,師所歸焉。時香煙直貫曹溪。十一月十三日,遷神龕併所傳衣鉢而回。
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龕,弟子方辯以香泥上之。門人憶念取首之記,遂先以鐵葉漆布固護師頸入塔。忽於塔內白光出現,直上衝天,三日始散。韶州奏聞,奉敕立碑,紀師道行。
師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傳衣,三十九祝髮,說法利生三十七載。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數。
達磨所傳信衣,中宗賜磨衲寶鉢,及方辯塑師真相,并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永鎮寶林道場。流傳《壇經》,以顯宗旨,興隆三寶,普利群生者。

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這句話是出自《楞伽經》,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了。【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六祖大師慈悲,又要為我們講偈了。【偈曰: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請問,你是佛還是魔?佛跟魔都是自己,你要做佛是自己決定,要做魔也是自己決定。如果要請人家來幫我們伏妖、降魔,抓自己就好了,否則去哪裡抓?就像說我們要當個成功的人還是失敗的人,由你決定;要當一個驕傲的人或者謙卑的人,也是你自己決定。〔〕,如實面對自己,按照自己的本性來過人生就是佛。佛事實上是很容易替別人著想的。你有邪見,有錯誤的思想、錯誤的人生觀,自然就會起貪瞋癡,貪要比別人多;縱使別人沒有惹你,你還是會生起瞋恨的心;不該做的去做,該做的不做,就是愚癡。佛跟魔已經很清楚了,是心的問題。【邪迷之時魔在舍,】〔〕見就是〔〕,觀念錯誤就是魔。講你是魔頭,頭就是心,看話頭,就是看心。【正見之時佛在堂。】〔正見〕就是〔〕。我們上《壇經》強調正見,你正見一生起,煩惱就消除;正見一消失,就是邪見。不是邪見就是正見。【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邪見〕是把假的當真的,把虛幻的當真實的,把無常當常,把妄心當真心。【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正見〕就是知道什麼是真,知道什麼是假,亦不執著那個真。知道什麼是真,知道什麼是妄,知道虛實,又不執著那個實相。這裡面的〔除三毒〕,是語言文字的陷阱,不是你做個動作去把它除掉,這個〔〕的意思,是說你知道它是虛幻不實的,就在那一刹那就消失的意思。〔三毒〕本來就不是真實的,所以無明本來沒有,菩提本來有。所以〔〕的意思就是你知道之後它就消失了。比如說,做夢不用除那個夢,知道在做夢就好了。【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法身〕是體,〔報身〕是相,〔化身〕是用,不要把它當成三個。〔法身〕代表清淨,〔報身〕代表智慧,〔化身〕代表慈悲。一個有正見的人,他心是清淨的,他充滿了智慧和慈悲,願意為眾生付出。【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面對自己的本心,假設你能夠看見、照見的話,就是我們在《壇經》所講的見性成佛。談修行,有的人是頓悟、頓證、頓修,一下子圓滿,但大部分的人都是悟後起修,所以說〔即是成佛菩提因〕。當你照見才是真正的起修,是起步。有一天當你福慧具足了,就成菩提果,就證成正果了。【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化身〕是用。清淨的本性就是體,用不離體。〔淨性〕是體,〔常在化身中〕是用,這是體不離用,就是《心經》所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兩個互相不離。你不要以為體跟用,化身跟法身是分開的,它們是體用不離的。【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圓滿〕就是報身。清淨的本性,讓我們去展現,化身就是展現,展現什麼?行正道。我們談修行,在《無相誦》裡面有個很清楚的定義,修是修什麼?行是行什麼?「行正即是道」,就是〔行正道〕。「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修就是「修己過」,行就是〔行正道〕,這就是修行。《六祖壇經》的修行解釋得最清楚。我們一般人解釋修行,就是說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觀念、行為,但是並沒有談到〔行正道〕這個部分。這六個字是重點,有憑有據,《六祖壇經》裡面說的。我們從自性展現出來的應該去行正道,透過這樣的行正道,未來你福慧具足了,就〔圓滿真無窮〕。這四句話就是把化身、法身、報身作一個整理。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前面那一句話是因,後面這句話是果。〔淫性〕就是我們所講的污垢、污穢。我們今天為什麼會輪迴?因為每個人都有淫性,淫性表面上是污垢,清淨的性表面上是清淨,你不要以為它們兩個不一樣。為什麼?淫性是本能,淨性也是本能,它同樣都是成佛的因,意思就是真心跟妄心同樣是那顆心,那是一樣的。這樣說是對,但是如果你展現出來的是淫性,你就是眾生;如果你展現出來的是清淨,你就是佛。〔除淫〕,這個除不是刻意去除,就是知道它是虛妄不實,你就自然不會貪愛了。你說:「有可能嗎?」連不是修行的人都有可能。男女的情欲雖然是很誘人,但是它抵不過毒品。你問吸毒的人:「吸毒跟情欲,你要選擇哪一個?」他會選擇毒品。有沒有什麼勝過毒品?就是清淨。所以,叫你修行大家都臉苦苦的,你都不知道修行有多麼快樂。我們不知道不明白,如果明白了,自然你就可以恢復清淨的本性。【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我們自心為什麼能夠離開〔五欲〕六塵?因為我們知道它如夢幻泡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沒有見性是沒有辦法離開的,也沒有辦法看清它的。這不是能刻意節制的,這節制不了,這一定建立在理性上,因為你看到了、知道了,自然就離開了,自然就不沾染了。所以修行不是硬修的,硬修一定出問題,假設沒有正見的人,胡亂修行,有時候很可怕。要多看《六祖壇經》,把正見建立起來,〔見性刹那即是真〕,讓你看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做真,這個〔〕就是不生不滅,假就是有生有滅。你現在都是活在有生有滅的世界,你沒有辦法見到那個不生不滅,真如本性就是不生不滅。【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我們何期有幸,今生遇到〔頓教〕法門。假設你真的能夠領悟頓教法門,就在刹那之間,你就能夠見到自己的佛性。這個〔世尊〕就是你自己的佛性。【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想要修行見性成佛,如果不從你的心下手,你到哪裡去尋求你的真如本性呢?!【若能心中自見真,】不要到哪裡求,從內心去觀察,從內心去看,看到你心的真相。你的心是動盪不安的,就像你到海邊去看海浪,你看到的是海浪,不是大海的真相,你不要以為你看到海浪,就以為看完了,你真的把大海看盡了嗎?你看到的只是海浪而已,你根本不瞭解大海是什麼。你的內心跟海浪很像嘛,你看到那些海浪,你的頭就會暈;你繼續看,它是平靜的;你再繼續看,它是穩定的;你再接著看,大海是很豐富的。海裡面的東西,跟陸地上的東西哪一個比較豐富?哪一個面積比較廣?當然是海。你說它沒有,它又有那麼多資源;你說它有,但是你要開發出來啊,不然它有在哪裡呢?!【有真即是成佛因。】假設沒有那個〔〕如本性,你怎麼〔成佛〕呢?!【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不從〔自性〕下手,你真的是〔大癡〕人,愚昧的人。【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自己修吧,自己悟吧,六祖說自悟自修自證佛道。【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六祖大師很慈悲跟大眾講:大家真的想要〔學道〕修道悟道,就應該從自性下手;否則,諸生累劫都是空過。

師說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弔問,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六祖大師要弟子們珍重,好好地照顧自己的心,好好地修行。他現在世緣已盡,大家不要跟一般人一樣哭哭啼啼的。「如果你們跟一般人一樣,就不是我的弟子。因為你們沒有正知正見,這樣是不如法的。」【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如果有一天真的見到你的佛性,人家會問你:「你看到什麼?」如果你看到的狀況跟經典的不吻合,你就是沒有看到。讀經典有什麼好處?就是要悟道,再看看跟經典描述的一不一樣。沒有人給你印證,就拿經典來印證,你見到的境界是不是這種境界,是,就印證,不是,好好用功。【無動無靜,】你是不是看到你的自性〔無動無靜〕呢?它不是動態的也不是靜態的。【無生無滅,】你現在看到的是生滅。【無去無來,】你等一下想東,等一下想西,自性不是這種狀態。【無是無非,】它沒有你所講的善跟惡的概念,也沒有是是非非,它完全沒有對立的概念。【無住無往。】它不是停留在那裡,也不是到處跑來跑去。這些東西不用解釋,解釋也沒有用。你修行見到的是不是這種狀態,自己去印證。佛經有的部分可以講,有的部分你不要多此一舉,不要講,那是去印證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你今天是佛弟子,或說是師父、老師的弟子,憑什麼說你是他的弟子?不是憑你說,而是憑你有沒有在修。你有這樣在修,你才是他的弟子,如果你只用一張嘴巴,你不是弟子。【復說偈曰:兀兀不修善,】他現在描寫的是自性。〔兀兀〕就是不動的意思,自性是如如不動的,是圓滿具足一切的。〔不修善〕,就是你不需要想東想西想怎麼樣,它本來就具足一切了。所以,你不要緊張,不要以為你的知識不高,不要以為你書讀太少,也不要認為你做很多惡事已經沒有救了。自性是具足一切,只要你能夠見性,它什麼都有,什麼都具足,你不要想再增加它什麼,這叫〔不修善〕。【騰騰不造惡。】〔騰騰〕是自在的意思。我們常講騰雲駕霧,那是自在的意思。見到自性的人,他不但不造作,他就像行雲流水,這就是我們所講的隨緣,隨緣自在,隨緣度日,隨遇而安。隨順一切的變化,他都能夠很自在。但是在這當中,又不會〔造惡〕,因為他心中沒有貪瞋癡。【寂寂斷見聞,】〔寂寂〕,就是清淨,我們所講的涅槃寂淨,清清淨淨。在紅塵當中,卻不染紅塵。在世間當中,不被世間人所轉,又能夠去覺悟世間所有的人,這種清淨才是真正的清淨,這就叫寂寂。〔斷見聞〕:就是知道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狀況,但是他不會被境界所轉,這叫做斷見聞。他清淨,他不被境界所轉,所以他不斷自斷。不斷,這樣就不會落入斷見,自斷,就不會落入常見,所以他離開這兩邊。【蕩蕩心無著。】〔蕩蕩〕,就是流水的動態,自性雖然是清淨的,但它充滿了作用,充滿了生命力。你注意看山上的水流到大海的過程,它充滿了生命力,它遇止則止,它遇曲則曲,但是它一定不會留在那裡。它止也無礙,曲也無礙,它遇到岸,不會久留在岸邊。自性的作用也是一樣,自性起作用,但是又不會執著。如果你不能夠領悟這種道理,你就觀察流水就好了,它既有生命力,但是它又不執著,這是自性起用的狀態。這四句就直接跟你講自性,跟你講一個見性的人就是這個樣子:他的生命是活活潑潑的,但是他也是安然自在的;他什麼都知道,但是他卻是清清淨淨的。他作用,但是他卻是完全不執著的。

師說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謂門人曰:吾行矣!奄然遷化。】講完他就走了,是何等的自在,這真的是生死自在。我們學佛不是求個好生,要求個好死。你們知道好死是多難嗎?它不是沒有原因,不是沒有條件的。你也可以這個樣子,你願意從現在開始,就知道怎麼好死,因為本來就沒有生死,那你就真的很好死,悟道的人就是這個樣子。有人跟我說:「師父,我不怕死,我是怕死不了。」所以才有一句話:生不如死。【於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這不是神話。一則喜,六祖走了為什麼異香滿室?這代表說諸佛菩薩來接他。天空出現彩虹,遍滿了大地,這代表瑞相。【林木變白,禽獸哀鳴。】一則憂。憂的是六祖大師走了,長夜漫漫,眾生怎麼辦?!眾生還有那麼多人沒有開悟,沒有度盡。林木是無情,禽獸是有情,無情有情,同圓種智。〔林木〕會忽然〔變白〕,它本來是青綠,這樹應該是枯死了,意思就是說連無情的草木都會悲痛。〔禽獸哀鳴〕,不是只有人道的眾生才能感覺,其他道的也能感受。事實上能證明,我們養一條忠狗,主人走了,狗都會哭泣,馬和牛都會流淚,所以這真的是聖人。一代的聖人走了,所以感動這些眾生。

十一月廣、韶、新三郡官僚,】三個月後,廣州、韶州、新州三個地方的官員開始要爭了。六祖在廣州的法性寺出家的,是印宗法師為他剃度的;六祖在韶州大梵寺說法;新州是國恩寺,他在他的故鄉圓寂。【洎門人緇白,】〔〕出家人。〔〕在家人。【爭迎真身,】他的肉身。【莫決所之。】日月潭有一個玄奘寺,就是放玄奘大師的頭骨蓋,當時因為蔣中正來臺灣,把它帶過來。【乃焚香禱曰:香煙指處,師所歸焉。時香煙直貫曹溪。】南華寺在韶州,現在的韶關。【十一月十三日,遷神龕】應該講佛龕。龕就像轎子,前面有一個門。【併所傳衣鉢而回。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龕,弟子方辯以香泥上之。】善於塑像的弟子〔方辯〕。【門人憶念取首之記,遂先以鐵葉漆布固護師頸入塔。】六祖大師之前講過有人要來取他的首,所以弟子做好防護措施。【忽於塔內白光出現,直上衝天,三日始散。】像這樣的事蹟,都是當時人所記載。有的人不相信,就像有的人說他有看到,有的人說他沒有看到。到底有沒有?這不要爭論。你說有看到就有看到,你說沒有看到就沒有看到。就好像現在有很多的高僧,當他們火化之後,有的人說:「我看到天上有蓮花。」有的人說:「我連地上一朵花都看不到。」你說這怎麼爭辯?看每個人的因緣吧。【韶州奏聞,奉敕立碑,紀師道行。】神會請王維撰六祖碑銘,記述六祖的道行。後人柳子厚、劉禹錫亦有碑銘。

師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傳衣,三十九祝髮,說法利生三十七載。】這是個事實,不是虛構的,最大的豐功偉業就在後面。【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得他的頓教法門的有四十三個人,這樣的資料很稀有,祖師大德除了釋迦牟尼佛之外,沒有一個人超過他。一般只要度一個人開悟,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數。】來跟六祖大師請法而開悟的人很多,不見得有記載。每次看到這段,我都是肅然起敬,認為很了不起。所以人家才會講六祖大師是佛。「何其嶺南有佛出世」。你不要誹謗《六祖壇經》,要好好地讀。【達磨所傳信衣,中宗賜磨衲寶鉢,及方辯塑師真相,並道具等,主塔侍者屍之,永鎮寶林道場。】〔寶林道場〕就是南華寺。〔〕有一個侍者專門在照顧。〔〕就是保管的意思。【流傳《壇經》,以顯宗旨,興隆三寶,普利群生者。】流傳《六祖壇經》以顯禪宗的頓悟法門,從此〔三寶〕更加的興盛,能夠依著《六祖壇經》來度更多的眾生。

《六祖壇經》兩年多來圓滿結束,總回向之前要感恩的人很多,首先感謝諸位給我機會學講;感謝瑞成書局提供教室讓我們一起學習;除了感謝別人,還要感謝你自己,感謝你多生累劫的因緣,今天才有機會薰習《六祖壇經》。從今之後,當依教奉行,不要辜負你的佛性,要自悟、自修、自見本性,亦要發願:"讓一切眾生,皆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以報佛恩及六祖大師教導之恩。最後祝福各位,早證菩提!阿彌陀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941&aid=4902151
 回應文章
六祖壇經
推薦0


明心見性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世間無一物能永恆不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941&aid=5065271
圓滿
推薦0


明心見性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圓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941&aid=497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