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志道,廣州南海人也,請益曰:學人自出家,覽《涅槃經》十載有餘,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師曰:汝何處未明?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於此疑惑。
師曰:汝作麼生疑?曰:一切眾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經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者,不審何身寂滅?何身受樂?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樂。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生則從體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若不聽更生,則永歸寂滅,同於無情之物。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樂之有?
這個公案很重要,你要是懂,你會有很深的體悟。【僧志道,廣州南海人也,請益曰:學人自出家,覽《涅槃經》十載有餘,】《六祖壇經》裡面有關禪師的公案,幾乎每個禪師都專門研究一部經,不是讀了三千遍就是研究了十幾年。你們就是不甘願只讀一部經,胡亂讀。人家是這樣讀的,這個〔覽〕就是閱讀,這跟你們念經不太一樣,念經比較偏向於定,閱讀比較偏向於慧,去思維,思維它到底在講什麼。原則上我是建議兩者都要,我常常跟同學說:「你要研讀這本經典,可以每天念一遍,然後再從頭到尾好好地閱讀。」當然,這要看份量,份量多的每天可以讀一章一卷,讀完再研究它。要這樣用功,沒有訣竅啦,老實就好了,老實地去做,就會有功夫。《涅槃經》我們有在教,大不了五六年就教完了。之後,同學就認為上完了。就像我們預定十二月把《六祖壇經》講完,你就以為《六祖壇經》學完了。學完了是什麼意思?那才是開始而已啦,好好用功,好好地去體悟。人家研讀了十幾年都不懂,他並不是客氣,沒有開悟就是不懂,沒有開悟不要說你懂。剛才有人問我:「師父,您要不要收徒弟?」我說不收。你就說:「師父,你執著你不收。」如果說我要收,你就說:「師父,你執著要收。」我說:「好啦,我為了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我要收,但是有條件,條件就是等你開悟了才收。」歷史上有這樣的事。【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師曰:汝何處未明?】六祖回答問題很清楚,直接問。【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於此疑惑。】這是《涅槃經》裡很重要的一首偈。釋迦牟尼佛曾經為了這首偈,只要有人肯告訴他這首偈的後面一半,他願意犧牲他的生命。因為釋迦牟尼佛沒有成道之前,就在深山修行,他聽到有人講這句話前面的〔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他覺得講得太好了。他本來在打坐。一聽到就起來,說:「是哪位仁者在講這句偈?」結果那是一位天神所變的羅刹鬼,他就跟釋迦牟尼佛說:「你要聽下面那八個字可以,但是我已經餓很久了。」釋迦牟尼佛說:「如果你願意把下面半句跟我講,我願意以我的肉身供養你。」你看,佛經好像天方夜譚。當你對這首偈還沒有領悟之前,應該去悟到人家的道心,人家那種求道的心,真是讓我們感動。所以,這首偈在《涅槃經》很重要,大家要慢慢地去思維,有一天說不定你會懂。
【師曰:汝作麼生疑?】這首偈寫得很清楚,你到底哪裡有問題?【曰:一切眾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你的想法是不是這樣?沒有學佛的人也知道〔色身〕,說是肉體,〔法身〕說是靈魂。我們學佛的人也掉入同樣的陷阱,你也認為「我有色身,也有法身。」那個法身就是我們常講的佛性和空性,所以你常常想要捨棄色身,而悟到法身。這樣的概念是陷阱,因為你認為有兩個身。那前面講過三身如果你又當成有三個身,那就更亂了,很多學佛學很久的人就是有這種概念。【色身無常,有生有滅;】這句話事實上是一般人的概念。〔色身〕,我們常講諸行〔無常〕,只要是色相界的東西必然是無常,〔有生有滅〕就是生滅,生滅就是〔無常〕。這句話沒錯,它本來是無常的現象。【法身有常,無知無覺。】這句話就有明顯的錯誤,錯在〔無知無覺〕。如果他說〔法身有常〕,有知有覺,還可以騙外行人。但這個連外行人都覺得不對,他就是對〔法身〕不瞭解,他以為〔法身〕就是性空,空就是沒有的意思,所以才說〔無知無覺〕。你要知道,禪師雖然用功讀了《涅槃經》十幾年,但是一個觀念可以錯一輩子都不知道,除非有人點醒你,但這時候還是要靠你自己的福德善根,因為有人點醒你,還要你能接受才有用。【經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者,不審何身寂滅?何身受樂?】他的認知就是有個色身和一個法身,所以他在思維不知道是色身還是法身〔寂滅〕。【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樂。】〔色身〕是地水火風〔四大〕,當我們要死亡的時候,我們作個譬喻,這個譬喻叫相似,但要你自己死過才知道怎麼苦,就好像將烏龜脫殼,好像把人脫掉一層皮一樣,這叫〔四大〕分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四大〕分離是這麼苦,假設是以〔色身〕為寂滅,〔色身〕這麼苦,〔不可〕以〔言樂〕。【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他以為〔法身寂滅〕就是空,因為他前面講無知無覺,所以他這裡講如果〔同草木瓦石〕,因為沒有覺知,所以〔誰當受樂〕?有的人觀念錯誤,他可以分析一番道理給你聽,聽不懂的人會覺得他很有道理,所以你不要聽人家講話講得有道理,就覺得人家講對,你真的聽不懂。所以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不要以為人家引經據典就對了。還是要自己去用功,你才會有分辨的能力。你聽法師講,自己也要看,才知道他講對了沒有。你說:「師父,我看不懂。」那至少自己先預習也不錯。
【又法性是生滅之體,】〔法性〕就是法身。他現在說這個自性、法性、空性是〔生滅〕的本〔體〕,是無常的本體。【五蘊是生滅之用,】相。這樣的分析不可以說是錯,但他已經掉入分別,他認為色身跟法身是不一樣的,不一樣就是不平等。【一體五用,】[一]指法性。[五]指五蘊。【生滅是常。】生命是一種〔常〕態。【生則從體起用,】〔生〕,實無生,緣生。【滅則攝用歸體。】〔滅〕,實無滅,這叫究竟。他現在所講的是一種推理,事實上你看不出破綻,這是他自己觀察的現象。現象就是我們所講的緣起,緣起當下的體就是空,不是它消失它生起才是空,說消失說生起原則上是一場夢。《金剛經》分明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若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常見。〔聽〕就是允許的意思,也就是所有的有情的生命,假設能夠允許它不斷地重生,所以叫〔不斷不滅〕,這叫常見。【若不聽更生,】意思是說死了就沒有了,也就是說死了就不會再生。【則永歸寂滅,】事實上這位禪師對〔寂滅〕的解釋就有問題,很多人把〔寂滅〕當成死亡。【同於無情之物。】斷見。也就是說他的理論不是掉入常見就是斷見。【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這句話很嚴重,他把〔涅槃〕當成死亡,也就是說這世間所有的一切,無論有情無情,到最後一定要死亡。這就是我們人生哲理常談的問題,好像死亡是一個魔咒,是一個黑洞,到最後一定要進入這個黑洞,被它所框住。這個概念是我們一般人講不出來的問題,他今天講出來了,但這個問題也是陷阱,因為他對佛法不入道。他讀《涅槃經》,這本經是佛臨〔涅槃〕時講的,但他對〔涅槃〕真正的意思沒有領悟到,他一直認為〔涅槃〕就是一個最終的目的,甚至膚淺的認為是死亡。【尚不得生,何樂之有?】每個人到最後都會被這個魔咒所困,就好像也不能再生了,那這樣怎麼會寂滅為樂呢?簡單地講,我們在請法沒有這麼厲害。你請法問的問題,跟人家請法問的問題,根本就落差很大,你有修才講得出來,有修行才能夠明白它在講什麼。
師曰:汝是釋子!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據汝所說,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於寂滅;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用,斯乃執吝生死,耽著世樂。汝今當知!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迴,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
【師曰:汝是釋子!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先罵他一頓,跟他說:「你的思想就是〔外道〕,你掉入生則永生,這叫〔常〕見;滅則永滅,這叫〔斷〕見。」我們一般認知就是觀察不透徹,常常以為自己觀察的是對。這裡的〔最上乘法〕就是《涅槃經》。【據汝所說,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於寂滅;】〔寂滅〕就是不生不滅。答案出現了!簡單地講,〔色身〕跟〔法身〕是對待的,有生有滅跟不生不滅是對待的,這叫分別。我們眾生不能開悟就是因為你對真理、對生命都把它們分離得支離破碎,你不明白生命是整體,你不明白真相本身是平等的,是我們的妄心妄加揣測,而生起很多對待、相應的概念,這是讓你迷失最主要的關鍵。你今天不能開悟,就是因為腦袋的分別執著妄想一直在障礙你。你認為〔色身〕跟〔法身〕不一樣,你認為有生有滅跟不生不滅不一樣。有生有滅就是相,不生不滅就是性,你認為性跟相不一樣;有生有滅就是緣起,不生不滅就是性空,你認為緣起跟性空不一樣;有生有滅就是有,不生不滅就是空,你認為空跟有不一樣;有生有滅是五蘊,不生不滅是法身,你認為這兩個不一樣。以此類推,你內在的苦是永遠都無法止息的。這是學佛法的人,他創造很多的名詞產生矛盾。沒有學佛法的人,他創造了苦跟樂,所以他一定要占一邊,占樂那一邊。比如說順利跟不順利,你一定想要順利;健康跟生病你一定要健康;尊重和不尊重,你一定要尊重。世間人不明白真理,你根本沒有辦法講。哪裡平等?真相本來就平等。哪裡不平等?你的心認為它不平等。糟糕了,前面六祖大師說一句話,「法無四等,人心自有等差。」這句話也是很明顯。法的意思不是指佛法,沒有那麼狹隘。法就是世間所有的一切,它統稱叫做一切法。它本來就平等,但是我們的心就硬生生去把它創造出不平等,這下完蛋了。你現在研究什麼?研究不平等的東西。比如說你創造苦樂,接著你再研究什麼叫苦什麼叫樂;你創造了善跟惡的概念,接著你再研究什麼叫善什麼叫惡;你創造了天堂跟地獄;你創造了迷跟悟;你甚至創造了眾生跟佛,你的心怎麼會寧靜?你的心沒有打破那些概念,你豈能清淨呢?這個問題並不是只有智道禪師的問題,這是所有迷的人共同的問題,只是他現在問的名詞不一樣而已,但他真正的陷阱就是把它拆開對待分別,然後再加以解釋他所分別的名詞。你學佛法假設不能夠這樣學,你就不能夠一網打盡,你就會學得很累,你要研究到什麼時候!現在我們會掉入一個陷阱,認為色身以外有個法身,你就可能會不管你的〔色身〕,想要急於追求那個〔法身〕。
你看到《心經》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境界,你就說:「這是我所要的境界。」可是我們明明活在有生有滅的世界啊!所以你一直想要不生不滅,真是累,你怎麼能開悟?《心經》早就跟你說過,「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一句話就說完了。它沒有說色空是拆開的。沒有色,空是不能成立的;沒有空,色是不能展現的。所以,簡單地講,因為有那個空,空就是他現在所講的〔法身〕、法性,因空顯出那個色。所以叫做妙有;色當下即空,所以叫做妙有不有。你明白這樣的概念,所有的概念以此類推。我再解釋一下,空性、法性、法身,有時候這些名詞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解釋,但現在所講的是同樣意思。因那個空,來顯出那個色,這就叫做性空緣起,因為性空而緣起,所以我們說它為妙有。但是,妙有你不要掉入陷阱,有,真實是不有,或叫做幻有。這個色,或我們統稱叫五蘊,這樣比較廣,或統稱現象,就是你所講的有生有滅,概念是一樣的。你一直認為它有,但它真實是不有。接著,你說:「我知道色了,但是這個空怎麼展現?」你怎麼知道有空的存在?就是要借這個色來悟這個空,所以叫悟空。你要悟空,你要像孫悟空,要在這個世間悟,就是在一切的現象中去悟。藉這個色來悟這個空,所以我們說這個空就叫真空。但你不要抓住這個空不放,因為這個空事實上是不空的。所以你不可以說這是兩句話,我現在是講話給你聽,但事實上它是同時的,沒有先後順序,不可以說先緣起後有性空,也不可以說先性空後緣起,在佛學裡面這就叫中道。佛學的中道不是折中的意思,事實上是平等。你現在所認知的概念都是不平等,所以你的心沒有辦法平靜,沒有辦法平常。中道就是平等,平等就是一如,就是一體。你不是要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嗎?它就叫實相,這才叫真相,真正明白體悟到,才叫悟道。悟道的人,他的內在衝突、矛盾、分別、對待、兩難全部消失,那就是解脫了。你今天的問題,你的心事,你的苦,你只要稍微觀察一下,一定是對應的。表面上,我們在為人家解釋,可以解釋什麼叫空什麼叫有,你的認知當中不要硬生生把這兩個概念拆開。你常常掉入這個陷阱,有就是空,空就是有,套一句《心經》的話,這個有就是色,事實上這個色廣泛來講就是五蘊,這個五蘊沒有空不能成立,這個空沒有五蘊也不能夠悟到。修行在哪裡修?就是在面對一切境界的時候悟道,所以不惡六塵,不惡就是說不要排斥外面的世界,你就能夠悟道了。但是當你排斥外面的世界,想要追求一個清淨的地方,你是悟不了道的,所以六祖大師一開始就點出他的問題。
【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用,】你認為一定有一個什麼東西在受〔樂〕。【斯乃執吝生死,耽著世樂。】那還不是跟凡夫一樣?在你的潛意識當中,無論你用什麼名詞,是色身還是法身,你的心態還是跟凡夫一樣,抓一個你不知道的概念,那個概念就是執著,你的潛意識一定會有執著,所以才會問:「到底是哪個身在涅槃,哪個身在受樂,又哪一個身在輪迴生死呢?」我們讀佛經不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看,而是需要瞭解它在講什麼?前面六祖大師的回答先點出他的錯誤,點出他的分別心,這是很清楚的。現在,六祖大師要告訴他真相:【汝今當知,佛為一切迷人】佛很慈悲又很有智慧,因為眾生的腦袋是分別的,所以佛才用眾生的想法講給眾生聽,他們才聽得懂。〔迷人〕就是我們,我們哪裡迷?【認五蘊和合】認為是我們的身心。【為自體相,】就是《金剛經》所講的我相,就是「我」。【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接著分別。就是《金剛經》所講的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以外的東西就是外面的世界。這樣就糟糕了,他已經把「我」跟外面的世界分離了。眾生就是有這樣的概念,所以眾生自私我們百分之百能夠諒解,你自私我不生氣,為什麼?因為你的腦袋是這樣認知,已經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你的人生中,一切人事時地物都被你拆開,你的內在都在挑你喜歡的。那個喜歡,那個討厭,就是從你多生累劫的習氣而來,那叫好惡。為什麼你從小就有好惡的心?好就是貪,惡就是瞋,一個人被好惡所困就是愚癡,就是因為有分別所以才有選擇,若是沒有分別,你哪有這個問題?海闊天空,無論任何時間、空間,無論任何的有情、無情,你跟誰都好。有時候說得很簡單:「師父,什麼是開悟的人?」跟誰都好的人就是開悟的人,而你和自己都處不好。也不是沒有辦法印證這個人開不開悟,有時候也不用講那麼深奧,講那麼深奧讓人聽不懂。怎麼樣學?學到跟人家都處得好。「師父,我學到跟人都處得好,但是我還害怕鬼。」那你就學跟鬼處好。我一說你就要以此類推,我的意思就是你徹底地接受,為什麼?因為你明白,而且這樣的接受一點委屈、一點強迫、一點心不甘情不願都沒有,多麼自然!如果你不能徹底明白,你一定要忍耐、要偽裝、要壓抑,有一天你會抓狂。我說「有一天」是方便說,以真實義來說,你本來就是那樣子,我們內在就是那樣子。
【好生惡死,】這就是好惡,你在〔好〕當中會生起貪,〔惡〕時生起瞋。【念念遷流,】你的概念不斷地分別。你可以和自己和解嗎?為什麼要和解?因為你創造了糾紛,但是和解完了,你馬上又創造了對應。人真是夠無聊,說起來是說不完。人為什麼不能夠饒過自己呢?【不知夢幻】非真。【虛假,】非實。體悟一下,一句就好,不用學那麼久。但是你不能夠說:「師父,我沒有學佛法以前我早就知道,人生是一場夢。」你已經學到麻木了,這下子真理讓你看到也沒有什麼。各位,真的不一樣。你早先是只知其字不知其義,字就是說「人生是一場夢」這句話你懂,意義你不懂,不要誤會說懂。我們迷人不知道〔夢幻〕。請問,現在有一個人做夢,他在夢中走來走去,這個人到底有沒有走來走去?夢中走來走去,明明就是有生有滅,明明就是諸行無常,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那就明明有啊!你跟我說沒有?到底是有還是沒有?有和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一樣的。夢中的事實你是走來走去,以真實義來講根本就是一場夢。你所講的有生有滅就是我講的不生不滅,你所講的不生不滅就是有生有滅。如果你希望我講有生有滅你才聽得懂,我會講有生有滅給你聽;如果你希望我講不生不滅給你聽,心才會安,我就說不生不滅。但有生有滅和不生不滅對一個悟道的人沒有意義,對沒有悟道的人有意義。有意義,用得好,可以修行,用得不好就麻煩。如果你說那個人在做夢,在夢中跑來跑去,這樣講也對。如果你說那個人根本沒有跑來跑去,因為是一場夢,這樣也對。所以你們也不用爭。有的人你就跟他說:「你看,我們就是跑來跑去。」為什麼?因為他在做夢就是這樣子。但是有人不喜歡這樣跑來跑去,他覺得很累,你就跟他說:「原來是一場夢。」他的問題當下就解決了。
眾生不知道自己在做〔夢〕,在一個〔虛假〕的夢中。為什麼虛假?因為這些都是你創造的,無論是創造或是被創造,它是對應的,這些概念都是從我們的心產生出來的。比如說,我可以說你是好人,也有人說你是壞人,有人說你有時好、有時壞,有人說你好的比壞的多,有人說你壞的比好的多,有人說你根本就不是人,那這些概念是真的還是假的?你能夠悟到佛法的概念嗎?為什麼說唯心所造?事實上是你活在你的內心世界。你的內心世界現在在煎熬受苦,那也是真實的,是你創造的。我說它不是真實的也可以,因為一念之間就讓它消失。有人說:「你又不是我,所以你說沒有事。」他如果說有事,我們就跟他說有事是什麼意思;如果他說沒有事,我們就跟他說沒有事是什麼意思。你都要懂,這就叫「色空不異,不即不離。」你現在已經知道,你要開悟就是要悟空,悟到空性、法性、佛性都好,名詞不一樣,意思是一樣。你要在紅塵當中悟,在眾生當中悟,因為沒有眾生你悟不了道,就像蓮花一定要長在污泥中,污泥就是我們所講的五濁惡世。接著看,蓮花長在污泥,它漸漸會離開污泥,而且會浮出水面。污泥叫濁,水叫清,它不但不執著濁,也不執著清,這才是蓮花,就是一個開悟的人。說清說濁還不是分別!說迷說悟還不是對待!說凡夫說聖人還不是自心起分別!
談修行不可掉入一個陷阱,說:「我想離苦得樂。」你不可以說:「我的心很亂。」所以一天到晚想要心很淨。什麼叫清淨?就是:「我不害怕心亂,我也不貪愛心淨。」這才叫做超越,這才叫作:「我不被好跟壞所影響。」這個才叫做修行。你明白我所講的話,事實上當下就可以好好修行,二十四小時都可以修,因為二十四小時都有人願意陪你修行,你們要感謝他們,因為他們都不需要你付錢,你如果要逃開就折磨你,對你囉嗦。你們都想要逃開逆境,其實你們還要感謝它,你們都不知道這個福,這樣的修法就是六祖大師教的。〔不知夢幻虛假,〕就是你沒有正見,知道夢幻虛假就是大乘佛法的真見,就是緣起性空的意思。《金剛經》最後才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是這個意思。
【枉受輪迴,】有沒有〔輪迴〕?也是一場夢。你夢到下十八層地獄,夢到下油鍋,然後夢到你往生極樂世界,醒了。為什麼說心淨即佛土淨?為什麼說何處不是淨土?所謂淨土的意思不是說那個地方叫淨土,淨土是「我的心再也不會被影響了。」當一個人沒有辦法達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事實上現象是不斷地影響他的,所以你還是要往生極樂世界。你要不要都在你啦!你說:「師父,下地獄下油鍋也是一樣,反正是一場夢。」我講的是事實,但是你能夠達得到嗎?不要說下油鍋啦,有人糟蹋你,你知道是一場夢,這樣學就好了。但是我糟蹋你,你就抓狂了。【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常樂涅槃〕就是解脫的意思。這個〔常樂〕怎麼解釋它都是不對的,〔常樂〕是一個境界,是一個解脫的人他自己親證的境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是用文字來表現它叫〔常樂〕我淨。但是智道禪師誤會《涅槃經》所講的〔常樂〕我淨就是涅槃的意思,他認為涅槃是每個人最終要走的一條路—死亡,所以他認為每個人再怎麼修,也沒有辦法離開它,它就像一個牢籠一樣,所以他認為它是苦。【終日馳求。】終日追求。六祖大師講的真相,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我們的心起分別。接下來六祖大師要解釋《涅槃經》那道偈的意思:【佛湣此故,】佛悲憫眾生。眾生總是需要人家給一個方向,就像極樂世界是一個方向,說你到最後修到「常樂我淨」事實上也是個方向。不然,你叫他修行,那修行到最後是什麼樣子,你一定要講出來。這就是一個指導,用這樣的方式來引導眾生。【乃示涅槃真樂,】離一切分別對待。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到最後要涅槃之前,才講《涅槃經》,講一天一夜,這叫示現。離一切分別、對待你才能夠契入。【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就是不生不滅。但是我們總是認為有生不滅。生滅是對待,只要是對待的名詞你應該一併掃除。有的同學就聽不懂,比如說,這毛巾這樣丟上去,明明有這個樣子,怎麼可以說它沒有呢?但是我用圖表畫你就比較容易懂。假設我這樣點點點點,你看起來是現象,但事實上每一點當下就是空。假如我點一萬點,它們本身當下就是空,所以叫做不生不滅,所以叫無生法忍。【更無生滅可滅,】既然刹那沒有生相,所以更沒有這個現象可以滅。【是則寂滅現前。】當你可以滅到這裡的時候,也就是你的妄心止息啦,真心就現前了。那一刹那,什麼叫明心見性,什麼叫真心,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怎麼講都講不清。當你徹底領悟到這個樣子,是你徹底地止息。止息就是止息你的妄心,也就是分別的心,你分別的心亦是執著、妄想,這些都止息了就叫做寂滅現前。【當現前時,】當你見到了,成為一個開悟的人,你也不可以執著,因為說開悟亦是假。因為你迷的時候,我告訴你要悟是一個方向,當你悟的時候,就說迷跟悟是為眾生講的,你不要抓著那一點不放。【亦無現前之量,】即不可以執著。【乃謂常樂。】六祖大師也沒有辦法跟你講常樂是什麼,他只是跟你講一個名詞。一個徹徹底底已經從現象界當中去體悟到不生不滅的人,他當下即是,就能夠悟道。【此樂無有受者,】假設如果有一個人在受,他還是沒有開悟,他內在還抓一個東西不放。【亦無不受者,】但你說沒有一個人在受,那你就不用修了,那叫斷滅,你這樣說也不對。所以才會說「佛曰不可說」,這個意思你不要揣測,你只要不執著就好,只要徹底不執著,徹底地放下,自然會知道你是什麼人。你沒有放下,談論你是什麼,自欺欺人。所以才說「迷人口說,智者心行。」【豈有一體五用之名?】這些都是假名而已,為了權巧方便講,問題是你不要亂用。當佛在講權巧方便,你不要認為是真實,就好像你借助一條船過河,但是那條船不是目的地。佛講的名詞,或是六祖所講的體性、法性、法相這些名詞主要是幫你悟道而已,你不要抓那個概念不放。【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如果你明白這樣的概念,還要起一個所謂的涅槃,所謂的涅槃就是所謂的生死,所謂的生死綁著一個人。你這樣講就誹謗了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