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一心一意
市長:明心見性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一心一意】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六祖壇經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六祖壇經講記(60)
 瀏覽390|回應0推薦0

明心見性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傳香懺悔第五

六祖大師要傳給各位「自性五分法身香」,把這品講完之後,事實上《六祖壇經》已經談完了。為什麼在這一品六祖大師要談懺悔呢?學佛,不知道懺悔你學不了佛,懺悔就是認錯,為什麼學佛跟認錯有關係呢?學佛就是學覺悟,覺悟的人必然能夠首先察覺到自己的錯,不然你覺悟什麼?!你從過去就覺得:「我又沒有錯,為什麼人家這樣對待我?」「我又沒有錯,為什麼一生這麼坎坷?」「我又沒有錯,為什麼不如意的事都發生在我身上?」「我又沒有錯,為什麼會生重大的疾病?」「我又沒有錯,為什麼子女不孝順我?」你繼續抱怨吧,不認錯的人必然就是抱怨別人。佛法的概念,假設它有一萬個,你隨便懂一個,你的人生就徹底改變了,問題是現在大家聽佛法已經聽得很多,但對任何一個概念都完全不深入。比如說,佛法說的「無常」,你們會否認嗎?既然不否認,就不應該有執著了。既然你們承認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無常,執著的心根本不成立,這個概念是很直接了當的,為什麼還要講那麼久呢?就代表大家概念中的那個「無常」根本就是隨便聽一聽,根本沒有領悟到無常;你領悟到的話,你的執著就消失了。我們今天執著就是認為它是真實的、永恆不變的,你明白了,執著就不見了。第二,學佛的誰不知道「因果」?你真的信因果嗎?你真的信因果,心中的愛恨情仇當下就消失了。為什麼?有果必有因,有因必然招來果報,有什麼好抱怨的!佛法像這樣的觀念很多,隨便一個觀念,就可以讓你大徹大悟。所以我才會講,一個概念真的弄懂,然後去印證,徹徹底底去相信,你的問題在那一刹那就消失了。你知道學佛法有四個次第,「信解行證」,你只要是真「信」,你的問題幾乎消失百分之八十。不要小看這個信,也不要誤會學佛法你就信佛,如果信因果,你必然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管有沒有受過戒,並不是說受了戒之後,就那麼死板地守那幾條戒,釋迦牟尼佛忘記規定的,你就鑽法律漏洞。釋迦牟尼佛什麼都得規定,他就得做立法院院長,一條一條地立法。

你真懂,那叫「解」,就是開悟,解就是心開悟解,就是開悟的人,但是開悟一直到你成佛還需要一段長時間。開悟就像是一個建築師,已經畫好一幢五十二層高樓的藍圖,但畫好之後,樓層要一層一層地蓋起來,蓋到第五十二層,這段過程就叫修道。修「行」是什麼意思呢?你的藍圖雖然已經畫好了,但蓋高樓的過程你需要不斷地修正,修行就是修正嘛!當五十二個樓層蓋好的時候,就叫做成佛,那五十二個就叫菩薩的五十二個位階,很清楚。成佛之後呢?你辛辛苦苦把一幢五十二層的高樓蓋好後,你要請爆破小組,在高樓裡面裝炸彈,把五十二個樓層全部炸掉。說到這裡你們就亂掉了,我好不容易修到成佛,好不容易把五十二層高樓蓋起來,要全部把它摧毀掉,之後,再重新蓋五十二層樓起來。蓋好之後,再摧毀掉…。「師父,你說什麼?我完全聽不懂。」第一次把五十二樓蓋起來,叫成佛。成佛為什麼要摧毀掉?釋迦牟尼佛如果覺得他是成佛,他就不叫釋迦牟尼佛,摧毀掉就是說這個概念在他的內在不執著。為什麼蓋起來之後要把它摧毀掉呢?摧毀掉之後為什麼要重新建呢?我舉一個例子,觀世音菩薩過去有沒有成佛?有。他為什麼現在又重新來呢?

我直接了當的講,你按照你的程度去瞭解,你真信,你的問題就消失了一大半了,這是真話,我沒有騙你。你就是不信,你的心才會不斷地投機取巧,你就是不信,你才入不了道,進不了門。比如說,你要泡一杯桔茶,泡一杯好喝的桔茶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除了金桔、檸檬、酸梅、水和糖或蜂蜜,你只要知道泡一杯好喝的桔茶需要具足五個條件,泡出來一定好喝。怎麼樣才能夠形成一張桌子?你只要研究具備什麼因素才能夠形成桌子,只要符合這個條件,它一定形成這個樣子。你要是明白,你就不會講:「師父,你叫我修行我沒有信心。」你也不會講:「師父,我這一輩子有沒有可能開悟?」假設一個成功的人需要三個要素,你只要具備了,一定能夠成功,否則就代表這三個要素是有問題的。那開悟需要什麼條件?你具足了「戒、定、慧」這三個條件你一定開悟,是肯定跟你講,這才叫真信。原則上你修行,或你這一輩子到底有沒有機會開悟?或到底以後可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需要「信、願、行」三個條件,你具備就一定能去。無論你做任何事情,只要條件具足,它一定形成,道理沒有很複雜。所以這個信心不是用嘴巴講的,只要清楚它,具足它,當然就沒有問題!不是你學佛才要有這個概念,人生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脫離這個概念,但是有的人摸索一輩子都不懂,或到書局到圖書館看了好幾千本書還是不懂,那就代表自己沒有好好地靜下來,沒有看到重點,沒有提綱契領,所以他常常有「信心不足」的問題。比如說你的孩子,很沒有信心,當母親的要思考一下,信心需要哪些條件?你就跟你的孩子講:「親愛的孩子,你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你才會有信心。」一樣的道理,你的朋友不會講話、不懂得管理…,也都能夠適用。我所講的三個條件是假設,它不一定是三個,它有可能是四個、五個,我已經把世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跟你講了。

把問題拉回來,你要學佛,你就要懺悔,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學佛,懺悔是第一步。但是大家卻不明白懺悔的真實義,只會去寺院參加拜懺,去拜懺又不真的懺悔。「師父,有啊,我邊拜邊哭啊!」哭完之後呢?回家之後還不是原形畢露!你不要騙自己。我不是說不要去拜懺,我是說你要真的懺悔,不然的話就是欺騙自己。你要騙自己騙到什麼時候?你要明白欺騙這兩個字,欺就是欺負別人,騙就是騙自己,欺人騙己。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升座告眾曰:來!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陞座告眾曰:來!】你要注意這個字〔〕,我敲門,你會講「請進」或「進來」。你現在聽我的課,你有沒有進來了?進哪裡?進來你的心。走進你的心,你就可以見你自性的如來。不要小看這個字,禪宗任何一個字,都妙不可言。【善知識!此事】就是他現在要為在座的各位傳自性法身香,或三歸依,但是廣義的講,〔此事〕是一切事,狹義的講就是:「你們今天來,我要幫你們受戒歸依。」【須從自性中起,】一切的事都要從自性中起。為什麼?當六祖大師大徹大悟的時候,他講:「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請問,你的同修是誰?她有沒有離開你的自性?你是將你的太太放在自性內還是自性外?自性內嘛!我們的同學在你的自性內還是自性外?高雄在你的自性內還是自性外?地球和宇宙在你的自性內還是自性外?所以我們就是你的什麼人?自己人?講自己人,你的領悟力已經很好了,但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們都是一家人,你我他,比如說我的先生、太太、兄弟,但還是有彼此,講得更圓滿一點,原來這些眾生就是我,不是這些眾生都是一家人,這一切都是我,所以才有一句話:「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宇宙在哪裡?「我的心就是宇宙,你們就在宇宙裡面,當然就是我。」我講這個概念,你能領悟就領悟,不能就放下,這叫一真法界,就是《壇經》裡說的「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用一句比較簡單的概念,我們中國人講「天人合一」,但這個境界還沒有「一真法界」徹底。假設你說:「我還沒有經驗過。」那你們會開車的,曾經有過人車一體的經驗嗎?曾經有。你會感覺人跟車是一體的,當開車開到這個樣子開車真是太舒服了。如果感覺到跟大自然是一體的,那感覺就更棒!如果能夠感受到「宇宙就是我,我就是宇宙。」接著我還有什麼問題?!我的左手一定不會嫉妒我的右手,我的鼻子一定不會貪愛我的眼睛,因為就是我嘛,我不會產生貪愛,也不會產生嫉妒,貪瞋盡消失。六祖大師在前面講般若時說:「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它不純粹是理論,如果你沒有去證明,就沒有辦法體悟,就不能夠開悟,因為你的心抓著「我」,所以才有自私的概念。人類只要有自私,必然就痛苦。一個人要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尋他痛苦的原因,把它們一件件消除,就會邁向覺悟。假設我們不是上根利智一聽就開悟的,就用這個方法,是最實際最受用的。你只要願意思考,你就開始生起智慧了。

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我們到底要怎麼修行?要修什麼?這是一個核心,我們最主要是要修到讓自己的心清淨,但這也只是方便說。你的心清淨不是修出來的,而是你本來心就清淨。你要注意,「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只是假名「你要修到自己清淨。」這是個方便的說法,否則你不會願意去修行。但到達那個程度之後,你會得到一個答案:「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這叫本來面目,清淨的心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修行就是讓你恢復本來面目,不是修到最後讓你得到清淨的心。所以不可以講得,也不可以講失。你要注意一句話:〔自淨其心〕,我們一般是講「自淨其意」,如何自淨其意?前面兩句話就出來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接著才會「自淨其意」。沒有前面那兩句話,第三句話不會出來。所以大家思考一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所有的宗教共同的,佛教跟其他的宗教、跟其他世間法哪裡不同?你不要講:「世間的宗教都一樣,都是勸人為善的。」那你信別的教就好了。我們講很多話都很籠統,似是而非。你要很明確地講出來,佛教跟別的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般若智慧,一般的哲學思想沒有這麼究竟,唯有般若智慧,你才能夠自淨其意,或是自淨其心。為什麼?因為唯有般若智慧,你才可以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說它不是修來的,而是:「我看清楚了,我終於明白了,我終於見到了。」也就是:「我終於見性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就是「一切法畢竟空」。你慢慢地去體悟,如果沒有領悟到,你的心是不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如果還有一點點一絲絲,那你就還有一點點障礙和煩惱。明白了,〔念念自淨其心〕,就叫悟,〔念念〕就是你時時刻刻要去體悟到你自心清淨的意思。

自修自行,】悟後當起修。【見自己法身,】證悟清淨法身佛。【見自心佛,】見到「原來我就是佛。因為我是佛,所以眾生也是佛,因為眾生就是我。」理論貫通就容易懂。既然我是佛,眾生也是佛。【自度自戒,】所以要自己度。戒的意思就是讓你清淨。【始得不假到此。】假設你不明白,你來這邊就浪費,明白了你就沒有白來了。【既從遠來一會於此,】你們希不希望親自見到六祖?六祖在哪裡?六祖就在《壇經》裡啦!六祖已經化成《壇經》了,你今天來讀《六祖壇經》,就是【皆共有緣。】,你進來了,不要入寶山空手而還。求法只有一個重點,一分恭敬一分成就,【今可各各胡跪,】跪不下來就是不恭敬。不恭敬,法傳給你,你也聽不懂,因為你的傲慢障礙了法。【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從哪裡出?從自性。五種功德可以成就你的佛身,這就是〔自性五分法身〕。〔〕,你們現在供佛有點香,你們都拿打火機來點。點香不是這樣點的,〔〕要從自性點,火就是般若,以般若的火來點自性的香,以智慧的火來點自性的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修行有個口訣,就是勤修戒定慧,才能夠熄滅貪瞋癡。前面三香就是「戒定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941&aid=4887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