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奇跡
市長:景寔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其他【奇跡】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地理采風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下坑村采風行
 瀏覽991|回應0推薦0

景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下坑村,位於嘉義縣番路鄉西北部,東鄰番路村,南鄰新福村,西鄰江西村,北鄰竹崎鄉昇平村、紫雲村、灣橋村。全村面積5.081平方公里,人口2,239(201012月底統計),人口密度:441/Km²

清代嘉義縣嘉義東堡蕃仔路區菜公庄、下坑庄、頂坑庄、北勢仔庄,1901嘉義廳中埔支廳蕃仔路區下坑庄,192010月臺南州嘉義郡蕃路庄下坑(大字)菜公店、下坑、頂坑、北勢(小字)1946年設立番路鄉下坑村。下坑村聚落有菜公店(坑仔內)(菜公庄)、下坑(下坑庄)、頂坑、三姓、菁仔宅、竹圍仔、中站、十字路(頂坑庄)、北勢(北勢仔庄)

1940年番路庄役場遷移到菜公店,此地成為番路的行政中心,1946年番路鄉公所亦設立於此,還有農會、中小學校以及郵局、分駐所。現在下坑村已是番路鄉最繁華的地方,商店林立。 

菜公店位於下坑村東部,在清朝時有位吃素的阿伯在此開家小店,販賣食品,因而取名菜公店。菜公店後有座小山為菜公山,山頂上有個祠堂叫菜堂頂。菜公店是下坑村最大聚落,以及鄉公所所在,菜公店以張姓族人居多。村民經濟活動以開店經商及耕農為主。 

頂坑,因位於下坑村的上半段,所以稱為頂坑,村民以種植葡萄柚、柳橙等果樹為主,仍住在三合院舊宅。 

三姓,位於下坑村中段,在縣道159線北端與頂坑相對,因清代時期有鍾、張、盧三姓族人在此聚居開墾,所以稱為三姓。居民生活以種植果樹為主。現仍存有當年以石刻三姓公小廟。 

菁仔宅,位於下坑村中段,因是番路鄉最先種植檳榔的地方,因此稱為菁仔宅。菁仔是日據時很有值錢的農作物,連紙鈔皆印有有菁仔欉圖案。但菁仔宅目前經濟作物以果類為主。

竹圍仔,位於下坑村中段,在清代為防禦外人的搶劫,於四週種植竹子為籬笆而稱為竹圍仔。現在居民以林姓族人為主,經濟作物以果樹為主。 

下坑,位於下坑村西部。清朝末年未開墾時,僅是位於兩山夾縫中的小坑道,所以叫做窄坑,後來改為下坑。現處於台3線與縣道159線的交叉處,交通便利。

北勢,因位居下坑村北端與竹崎鄉內埔村交界而叫北勢,此地住家不多,居民以種水果為生。 

坑仔內,位居下坑村西北端,因處於兩山之間山坑內,故稱之。坑仔內是下坑村與竹崎鄉鹿滿村交界,居民仍以種植果樹為生。 

嘉義縣番路鄉民和國民小學,位於下坑村菜公店。創於1920年3月,原名中埔公學校菜公店分校。192510月,獨立為番路公學校。19464月,設立公田分校。19474月,更名為番路鄉民和國民學校,並設立大湖分校,1950年設立內甕分教室。1942年設立觸口分班。1968年改名為嘉義縣民和國民小學。民和國小教學歷史悠久,是番路鄉的其他小學的母校。

嘉義縣立民和國民中學,位於下坑村菜公店。創於19667月,原名為嘉義縣立蘭潭初級中學番路分部。196612月獨立設校,原名為嘉義縣立番路初級中學,後改定名為嘉義縣立民和初級中學。1968年因施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更為現名。1994年設慈輝分校於頂坑,招收補校學生。

下坑村的交通,省道台3線,北往竹崎鄉紫雲村,南經新福村往中埔鄉。縣道159線甲,東往番路村,西往江西村。嘉126線,由菜公店,經新福村,往內甕村仁義潭東環路。台3線與縣道159線甲下坑交叉,成十字街。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745&aid=463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