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奇跡
市長:景寔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其他【奇跡】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地理采風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內甕村采風行
 瀏覽3,388|回應0推薦0

景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內甕村,位於嘉義縣番路鄉西南部,東鄰新福村,南鄰中埔鄉義仁村、金蘭村,西鄰嘉義市東區盧厝里、鹿寮里,北鄰江西村。全村面積8.102平方公里,人口508(201012月底統計),人口密度:63/Km²

清代嘉義縣嘉義東堡內甕庄、外甕庄、竹山庄,1901嘉義廳中埔支廳蕃仔路區內甕庄,192010月臺南州嘉義郡蕃路庄內甕(大字)內甕外甕、竹山(小字)1946年設立番路鄉內甕(另內甕的姜母寮於1946年劃歸嘉義市盧厝里)。內甕地區原有聚落有口甕、甕底、過山仔、黃目子腳(以上屬內甕庄,已是水庫淹沒區內)瓦厝仔、仁義新村(屬外甕)竹山、過溪仔、後坑仔、山腳(竹山庄)

內甕因該地兩旁地勢高,而中間地凹、形狀如甕可盛水故取名之。本村的土壤肥沃,適於種植稻米,多為兩收,故有番路鄉米谷之倉之稱。1979年始建水庫,村民遷移他處,致本村人口為番路鄉最少者,口甕、甕底、過山仔、黃目子腳等聚落,已在淹沒區內。

過溪仔,位於內甕村南部,地處八掌溪南側,及其支流小溪,欲返此聚落須涉溪而過,故取名為過溪仔。聚落是內甕村的偏遠地段,因與村里中心隔著八掌溪,往返須涉水而過,如遇雨季就不易通行,因此過溪仔與其南部的中埔鄉交易關係更為密切。鄉公所因於1981年間正式建橋,方便聚落居民與內甕其他聚落居民相動交流。

竹山,位於內甕村東南部,鄰近水庫。在清朝末年,蕭、黃、江姓先民到此開墾,因防禦搶劫,在住屋四周種植刺竹為籬,因而取名竹山。此聚落是唯一未被徵收的大村落,居民繼續過著農耕生活,住著舊式三合院,以及擁有貯存稻米的「古鐘笨」。

仁義潭水庫,位於內甕村中北部,居八掌溪上游,屬於離槽式土石埧水庫。水庫於1980年興建,19876月完成開始蓄水,水源以引用八掌溪水,經沈澱池導入水庫,其取水口在台三線吳鳳橋下游附近,設有一攔水壩,經一公里半的引水道導入水庫。與蘭潭水庫串聯運用,以供應大嘉義地區50萬人口民生用水。水庫除供應著整個嘉義縣市飲用水,附近湖光水色,景緻宜人,潭畔並有一條堤防步道,適合休閒觀光

義德寺,創於民國初年,主祀釋迦牟尼佛,屬於臨濟宗。原位於嘉義市,1971年遷此現址,寺境四季清風徐徐,涼爽宜人,因稱為「清涼山」。

嘉義縣番路鄉內甕國民小學,創立於195010月,初為民和國民學校分班,1953年改為內甕分校,1959年獨立為內甕國民學校,19689月改為現名。原校址在仁義潭水庫淹沒區,1979遷校至凸湖,新校地占地寬廣,學生活動空間廣闊。校址為番路鄉內甕村凸湖1-1號。

內甕村的交通道路,126線,東往菜公店(接縣道159線甲),西至仁義潭東環路;仁義潭特區4號公路,連接縣道159線甲及台3線道路。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745&aid=460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