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曾夜宿燕子樓,夢見關盼盼,因而作詞《永遇樂》?」
1985年,徐州市雲龍公園知春島上新建燕子樓,樓為雙層,上下回廊環繞,秀麗典雅,質樸美觀,富有古典風格。知春島上的燕子樓,水浮綠洲,洲聳瓊樓,四面臨水,就如同宋詩人陳薦《燕子樓》詩中「侍兒猶住水邊樓」所描述的情境。登樓矚目,近水遠山,花木扶疏,詩情畫意,有心曠神怡之感。樓內陳列著紅木傢俱,懸掛著白居易詠燕子樓的詩句,是書法家趙朴初為燕子樓寫的。
燕子樓始建於唐貞元年間(784-804),(原址在今銅山縣境內)是武甯軍節度使張愔鎮守徐州時,在其府第中為關盼盼所建的一座小樓,因其飛簷挑角,形如飛燕,且年年春日時南來燕子多棲息於此,故名。
關盼盼,唐代彭城 (今銅山縣)人,生於唐貞元元年(784),是一位工詩擅詞、能歌善舞、精通管弦的才女。她能舞唐代著名的《霓裳曲》,舞姿輕盈柔美,婀娜動人。她的歌喉圓潤,聲音清麗,詩人張仲素稱之為「歌塵」(她唱起歌來,音調抑揚跌宕,清脆激越,其勢可以阻遏天邊的流雲,衝擊起雕梁上的暗塵)。關盼盼選常與文人雅士交往,向他們習得詩詞歌賦,因能通曉韻律,成為一名女詩人。據傳有詩300首,名《燕子樓》集,但未能傳世。關盼盼不僅才貌出眾,對愛情忠貞不渝。與張愔相知相惜。愔死後,盼盼獨守燕子樓,了結孤獨的後半生。
唐貞元二十年(804年),張仲素與白居易的一組唱和詩《燕子樓》,讓「燕子樓」與「關盼盼」寫入詩話裡。時年三三歲的白居易客居彭城(徐州城),與仲素贈詩讚譽她。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張仲素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隻為一人長。」──白居易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佳人不在為樓中燕。
唐景福二年(西元893年),燕子樓在戰火中灰飛煙滅。
宋元豐元年(西元1078年),蘇東坡任職徐州,是年十月十五日夢登燕子樓,翌日往尋其地,而作《永遇樂》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歎。」
偉大的作品伴隨著生命思想的成熟,終於出現了。他開闊了自己獨特的作詞風格,詞不再僅是傷感調子,而是能歌頌自己的思想靈魂,從這首詞,我們看出他的人生境界。
但蘇東坡所見到的燕子樓,已非盼盼所住的,只是「古今如夢,何曾夢覺」。千百年來,燕子樓屢毀履建,歷經滄桑。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重修燕子樓於徐州城西北隅。清光緒九年(1883年),重建於城西南隅,樓上下兩間,飛簷拱角,四面皆窗。光緒十五年(1889年),又遷建於城西北隅。1928年徐州城牆被拆除,此樓亦消失在荒煙中。1932年又於西南隅重建,1940年又煙沒於戰火中。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燕子樓,和關盼盼所住的,白居易所唱頌,蘇東坡所夢見的,都已不同。但千百年以後,《燕子樓》依然存在,伴隨著盼盼的堅貞愛情和文人的詩賦名篇。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