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鉤吻鮭不僅是台灣的國寶魚,也是世界重要孑遺物種,鮭魚是溫帶的魚類,必須生長在水溫攝氏16度以下的溪流,只有在1500公尺以上河川上游,才能找到平均溫攝氏16度以下,而台灣是屬於亞熱帶的氣候,本來就不適合鮭魚生存,但是櫻花鉤吻鮭,為何會出現在大甲溪上游呢?
根據科學家及地質學家研究,古代中國與台灣是連接在一起的,那時候大甲溪,很可能是一條寬廣的河流,有充沛的水流,可供鮭魚洄游,後來台灣經過多次的板塊運動,和河川變遷,使原來的地形變的面目全非,每年經過大甲溪,來回大海一趟的鮭魚,就被困在大甲溪裡,而成為陸封性的鮭魚,也使台灣成為溫帶鮭科魚類,分布最南端的亞熱帶國家。
大甲溪諸多支流中,以上游的七家灣溪最長,流過武陵農場時,流水淙淙,清澈見底,河床也大為寬闊,此地是櫻花鉤吻鮭的故鄉,但真正臨溪俯瞰,想在溪水中看到櫻花鉤吻鮭的身影,恐怕要失望了,因60年代,保育觀念尚未啟蒙,隨著道路的開通,山地開墾農作,興建水壩等,使生態環境破壞,使得櫻花鉤吻鮭數量大減,還一度面臨滅絕危機。
1992年雪霸國家公園成立後,爲保護台灣國寶魚,推出了多項保育政策,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台灣鮭魚族群數量已經穩定,並逐漸成長,雪霸國家公園並於2007年成立「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擔任環境教育、研究工作及種源保存,生態中心養殖場將鮭魚苗養成幼魚,通過測試後,才將牠們野放回到七家灣溪中。
該中心最大的任務是,擴展台灣櫻花鉤吻鮭生存的空間,讓牠們游出七家灣溪,因此每年都會放流,養殖族群數百到數千尾,至歷史上牠們曾經出現的溪流,希望這些鮭魚能在那裡產卵繁殖,並不斷向四周拓展生長,讓民眾到七家灣溪以外的溪流,也能看到我們的國寶魚,自在地在清澈的流水中優游,那該是多麼令人振奮的畫面。
以上是阿量轉錄的圖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