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HelloLED World
市長:
HelloLED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不分類
/
不分類
/
【HelloLED World】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1)
討論區
/
不分版
字體:
小
中
大
杨银波:今非昔比的韩寒现象zz
瀏覽
183
|回應
0
|
推薦
0
HelloLED
等級:5
留言
|
加入好友
http://1.th9th.com/thread-16748-1-1.html
本文2009年10月8日首发于《中国人权》双周刊,所发表者,乃原稿删节一半左右的版本。以下为原稿,言论尺度非常一般,题材本身亦无甚敏感。适才获悉一些网友留言、纸条,盼我寄送原稿,我应承了,不如就放在博客里。此外,我解释一下为何我复出后极少更新博客。我9月28日复出,此前“深度失眠”了十四个月,一复出就如洪水劲流,沉入写作。我也在考虑,是否一个月发一次,编成电子书供下载?目前主要是写,只因那种压抑已久的表达冲动,已经无限制地奔出来了,至于如何去传播,我已无暇多想。很对不起大陆的读者,他们往往只有通过搜索乃至翻墙,才能看到我极不完整的零散篇目。而事实上,我可能是倪匡式的奋起者之一。这些局面,估计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无论是封锁还是创作。——杨银波 2009年10月17日凌晨 按
韩寒混出点头了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这是韩寒十年前在目视一个纸团放入水杯的瞬间,写下的《杯中窥人》的第一段话。这篇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决赛补考文章,摘取桂冠,轰动一时,王蒙、赵长天、曹文轩等作家亦纷纷评论,直言“惊异”。大多数人第一次知道“中国有个韩寒”,也是因此之故。放在十年前,众人所言的韩寒现象,还仅仅停留于:一个具备传奇色彩的文学少年,同时竟是应试教育的埋没者、失败者和挑战者,他有着与谢霆锋几分神似的五官,讽刺入骨地呐喊出了人话,摈弃专制教育那仅有的出头之路,退了学,开始了一个人浪迹江湖的闯荡。
十年前的韩寒,拿出自己在课堂上偷偷写就的模仿钱钟书《围城》的《三重门》,在经过对敏感言辞的一番过滤后,交给作家出版社编辑袁敏。这本小说,至今销售数百万册——这还不把大量的盗版品种计算于内。有人估计,自1949年以来,除当年人人“强行必备”的《毛泽东选集》外,普及程度如此密集的,唯有韩寒一人而已。十年前,央视《对话》节目的摄影记者将镜头对准沉默在出租房里从不抬头、一脸冷酷的韩寒,及至到了节目现场,各文化精英及现场观众更以看西洋把戏的眼神,分析他的出路,同情他的低谷。他低着头,头发盖住眼睛,一般都是用一句话来回答那不情愿回答的诸多质疑。鄙视、刁难、看不惯,洋溢于整场节目。
但韩寒偏偏就混了出来,“这么多年混过来也该混出点头了”(崔健摇滚乐《混子》)。韩寒不同于太多“先有媒体,后有其人”的包装产品,他的确有一举成名的文字实力,犀利,冷酷,早熟,黑色幽默。他反专制教育,在当时也仅就某些教育领域的现象而言,而未捅破那“党化教育”的实质。他所看不惯的,实在也是太多苦闷学子的心声。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二十世纪末,各报刊争相辩论这教育问题与韩寒之间,究竟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网上亦组建有多个“韩寒现象”专题。作为批判当代教育弊症的具备文力的少年,在他以后,乃有不少人也曾进入过公众视线,如胡坚、春树、李怀尧等等。去年我供职于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时,总编辑即是一位在大学一年级愤而退学,并走上图书出版之路的80后才子。宁可自由迸发,也不接受奴化教育,类似韩寒者,实在多见。
批判专制教育,手段及代价各有不一。当年蒋多多甚至借助高考作文,以早熟文字进攻此项,通篇批判,媒体曝光后,面对众多记者的“猎奇”镜头,却只见她的逃避不语。多少才华横溢的人,当初昙花一现,火光一闪,随即就在社会机器的猛烈揉打之中,消失无迹。边缘者,有改为其后服从规则的,棱角不在,光芒褪去;也有继续边缘的,继续漂泊流浪,甚至只在乎那孤独迷茫的幻觉,没有了道义担当、公民力度;还有坚持异端,走上持不同政见道路的,追求民主,介入维权,更是危险重重。韩寒在这批不满教育黑洞的叛逆者中,杀出了一条与太多人不一样的血路。无论小说或杂文,都极尽瓦解权威之能事,到了后期,更是讽刺时政,切入实际,非仅世道人心之谈,更有不少异见可视为“公民不服从”的标志。他在当局可容忍程度内,确实做了一些有骨气的事。
公民韩寒的独立
韩寒有“十二不”: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剪彩,不出席时尚聚会,不参加颁奖典礼,不参加演出,原则上不接受当面采访,不写约稿,不写剧本,不演电视剧,不给别人写序。这“十二不”,若放弃任何一个“不”,他都可能获取巨大收益。他的收入,几乎全是来自版税,这版税又多投入到赛车运动。外人说他巨富,实际情况却是曾经几度让家里揭不开锅。出版韩寒的作品颇具风险,一般的小文化公司无那实力。他的书,首印至少几十万册,版税亦高。最让书商们头痛不已却让读者受益良多的是,韩寒对自己作品的定价一般都很低,不是那种一心谋求暴利的写手。有位图书公司总经理对我说:“你即使约到了韩寒的书稿,我们这条小河也装不下他那条大龙。”
十年前那个韩寒,就开始了拒绝。他拒绝一切大学的统战之路,拒绝诸多媒体的重金约稿。犹如一个声望远播的民间维权者不愿进入体制为官一样,他只在江湖,江湖上一直有他的传说。诸多80后作家纷纷加入苏联色彩的中国作家协会时,他不加入,直言“解散作协”;有人推荐他主演好莱坞作品《痛经》,他不演,直言“不符形象”;至于更多的发个言、剪个彩、露个脸、唱首歌就有一大叠人民币的机会,他都统统放弃。这还谈不上什么硬骨,最硬骨的是这两年左右的韩寒,突然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正如韩寒评价十年前的《杯中窥人》尚且做作堆砌,十年前他是一颗子弹,十年后至少已是炮弹,他已愈发成熟。他的人气,固然有一大批路金波这样的书商及众多媒体或明或暗或正或反的推波助澜所致,也有他本人文字及人生的奇特所在。
韩寒文风犀利而幽默,对于强权与盲动、媚俗之流的彪悍与日俱增。相较于韩寒的独立而言,不用说多少御用文人毫无骨气,就是眼下一大批关注时政的著名写手,也不得不钦佩于韩寒竟几无投稿的习惯。他将自己随心所写的文字,放在中国第一流量(接近三亿)的个人博客上,这早已暴露且被大量转载的文字,竟也能结集出版,也是首印数十万册。最近这两年,韩寒屡屡介入社会事件及维权个案的关注,直到韩寒在敢言网站《牛博网》建立博客,其文被《1510部落》、《凯迪》、《天涯》转载,无数人视其为“牛人”之时,一个被标着“新右派”甚至“反政府”标签的韩寒,才更深层次地被众人所知。
当余世存将韩寒与知名异见作家余杰做一番对比,当推动民主、法治和社会正义的公民组织“公盟”为韩寒颁奖,当记者及网民追问韩寒“你是不是也经常翻墙浏览境外网站”,当易大旗(即六四事件后流亡境外的前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孔捷生)等异见作家屡屡引用韩寒言论,这时的韩寒现象早已今非昔比。当前的韩寒现象,是“公民”及“独立知识分子”意义上的抱打不平、监督权力的批判现象。即使站在国家安全保卫局的层面来思考韩寒的质变,也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一个知道利害,不伤筋动骨,无政治后援背景,却能为政府巧妙地找到问题的会提意见的公民。这可能也是韩寒本人的底线。
韩寒的文字,纵然被诸多境外异见媒体屡屡转载,但他并非投稿人,暂时也不可能在境外首发自己的文章,不可能接受境外媒体追问“你如何看待中共”、“如何评价六四事件”之类的问题,他曾说:“面对暴力机器,面对无数剥夺人们各种自由的政府力量,面对迫害欺凌千千万万无权无势者的权贵们,我沉默了。”他的诸多粉丝,除少数人仍仅仅迷恋于他的特立独行外,更多人早已看穿他被推到时代前台的诸多无奈,因此许多网民提倡“勿将韩寒政治化”。更有人着手于韩寒的安全问题,不提倡将韩寒推动到持不同政见的那条特殊道路。在一些关注民主前途的人对韩寒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有人担心韩寒可能力有不逮,身不由己。
不做奴才是底线
这种复杂的期待与恐惧,自韩寒于2009年“五·一”劳动节宣布要办一份文艺复兴色彩的独立知识分子杂志起,被一点点加剧。此时已是2009年十月,在这五个月中,多少人欣喜于终于可以有一个阵地战斗一番的同时,也悲哀地看到韩寒这份杂志被当局审查者警惕防范,甚至连《文艺复兴》这样的杂志名字也不能通过,至于刊号究竟何时才能批得下来,韩寒虽从“夏天结束前”说到“九月”、“十月”,但这种事情实在不由他说了算。这拖了又拖的情形,引起无数网民猜疑:“韩寒,你是不是已经被请去‘喝咖啡’了?”韩寒否认。
这应该是还没到“喝咖啡”的时机。虽然韩寒关注过闽籍敢言作家廖祖笙之子廖梦君的离奇死亡,对民族主义愤青说“我不奉旨爱国”,斥责成龙等辈为善于揣摩圣意的奴才,就杭州飚车案等公众关注的影响力案件提出己见,甚至已有黑色幽默的网文《逮捕韩寒吧》于两年前传出“韩寒是个坏人,我瞧你一直不爽,你一直发布不良言论,误导青少年,在社会上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然而,这还仅仅是一般言论范畴,未及制度颠覆层面,甚至连韩寒也认为自己并非反共,那一系列的定罪帽子全是由他人所戴,与自己无关。
当年鲁迅的身边,据说也是特务纠缠多矣,被认为“可能成为第二个鲁迅”的“青年领袖”的韩寒,今后也必难幸免。之于他的政治迫害,如果发生,必是亲者痛、仇者快。但强悍中带着精明与无奈的韩寒,已经早有准备。为避免自己成为这个时代被人利用或被人误解的异端,为避免自己不至于走到余杰那条至为孤独的道路,韩寒说: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个奴隶,只是个懦夫,我还是老老实实、一如既往地做我从出生以来一直在做的奴隶就够了,不过绝不做奴才,这是底线;“墙外”(境外异见媒体)无非那些事,“墙内”却经常出现很让人诧异的事情;我希望生活安稳……
有反抗能力的个人及组织,在中国每多挫折,而在境外却能广得援助,而这,也常常成为当局借机压制的原因。韩寒不需要这一切,他不缺钱,他有能力为自己找一条退路,也有能力继续他目前这种被容忍的敢言与讽刺。但不幸的是,远比韩寒更实际地介入政治及社会问题的人与组织,多在警戒线左右危险地行进。成都天网人权中心,不接受任何境外资助,一心为无权无钱无名的人维权,创办人黄琦也因所谓“非法持有国家机密罪”被捕。北京公盟法律研究中心,为避免在“接受境外资金”这一点上被人认为具有阴谋背景,因此只接受耶鲁大学法学院资助,当局抓住这一点,以“税务问题”为由,竟也取缔了公盟,拘捕创办人许志永(后释放)。这公盟,即是2008年12月27日为公民韩寒颁奖的公盟,却在2009年7月17日消失了。
通过这些事,我们不难发现,关注个案是有层次之分的,而后果也有轻有重。这个案本身的性质,个案背后得罪的具体人,切入个案究竟是靠语言文字还是靠双手双脚,是靠你一个人还是靠一群人……这里面差异巨大。类似韩寒这样放言时政,为弱势者仗义执言者不在少数,但能切实走进他们的冤屈与沉重,在行动上对抗强势的,风险尤大。如今的韩寒现象,虽然已比十年前大大升级,但它仍然只停留于言说阶段,是不平则鸣的发声时期,在拒绝洗脑的意识启蒙方面有所价值。无怪乎,在一些异议人士看来,韩寒的意义就是告诉你ABC的常识,而且他告诉你这常识的方法极为特殊,不是布道者式的灌输,也不是擂鼓阵阵的批判,他是那种插科打诨的周星驰式的幽默反骨。用他的自己的话说,就是“谁都别装逼”。
韩寒现象是中国一幸
韩寒成为现象,有人说是“时无英才,竖子成名”,非也。一言而为天下发的启蒙时代已成过去,换之为更多人站在公民个体的角度,来向自由与权利靠拢,抵御强势的隐瞒、谎言、毒手及统战,时代也就从精英时代逐渐向公民时代迈进。路金波所言的“你可能还不知道他在大陆究竟有多火”的韩寒,他处于现在这个江湖地位,面对多方利益的夹击围困,有尺度地发出锐利之声,及至如今聚拢两岸三地的知识分子,一起来形成一个久违的独立自由媒体,这种努力,无论如何都是要给予褒奖的。韩寒现象会带动更多人从奴性中解放,去为自己真正地活一把,同时又不失家国情怀,为那丧失“主人翁”感觉的众多民众立起一个鲜明的形象。
两年前,我曾于美国《民主论坛》发表万字长文《为同龄人韩寒加油》,如今我的话依然有效:“无论韩寒有没有在思想上卓有建树,有没有在社会事件中推波助澜,有没有具体为民众带去深刻启蒙或者警醒领悟,这些我都统统不在乎。我只在乎,韩寒,这样一个1982年9月23日出生的人,他那样早地介入社会,介入公众视野,活得那样真实而自由,并同样真实而自由地表达着激情、批判与无奈。这是一个原本出生于农村,后来搬到小镇的普通中国公民,他力所能及地活出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真实,炫耀出了一定的才华、一定的立场,那么就凭这一点,不必给他付诸沉重的责任、重大的使命,他就已经够格了。”
到目前为止,韩寒还没有高瞻远瞩的宏伟大论,没有经得起考量的惊世之作,没有西方独立知识分子的震撼批判,也没有当前国内异见作家的猛烈冲锋,但是,他作为一个敢言善说的27岁的当代公民,是够担当、够仗义的。一如他说:“我觉得我做得非常少,说明很多人做得更少。”一阅到此,多少人要在韩寒面前自惭形秽!他如此真实,又如此有趣,文字颇嚣张跋扈,为人却低调谦虚,是那种你以为他是哪一类却发现他根本不属于任何一类的可以多面发光的人。一个看似玩世不恭、幽默搞笑的“帅少”,实乃悲天悯人的热血青年,他重归人性常识,肩负社会公义,如此公民精神,传扬不灭,召唤激励一批入世心切的有志青年与失意少年,能成一大现象,实在是令人鼓舞赞叹的中国一幸。
我再次为韩寒喝彩,为韩寒加油!
宠 辱 不 惊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652&aid=392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