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締造台灣經濟奇蹟的過程,比喻成馬拉松式的接力賽跑,那麼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人無疑是關鍵又重要的一棒。然而,在台灣經濟發展超過半世紀後,下一個接棒者將交付給誰?答案竟然顯得很糢糊。
二○一二年五月,副總統蕭萬長光榮地卸任副總統,二○○八年他與馬總統搭檔競選時,被馬總統譽為「重振台灣經濟戰略的總設計師」。如今,「經濟總設計師」卸任,誰將接下他的「經濟總舵手」重任,各界也開始關注,更驚覺台灣的財經政務人才,正面臨「群龍無首」的問題。
從基層稅務、金融歷練出來的行政院長陳冲,具有財經、法律專業,所領導的內閣原就被視為是「財經內閣」,他自是當仁不讓;可是,他在美牛風暴、油電價格取消凍漲及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等連串政策上的舉棋不定,已大大折損其財經專業威信。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一路引領台灣走過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海嘯等危機,更擁有國際金融雜誌給予八次A級總裁的美譽,但迄今仍限於貨幣、金融政策領域的能力展現;再如具備跨部會整合角色的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也是一路從經濟部體系往上走,工業局長、經濟部長的經歷讓他充分了解台灣產業發展的現況,更曾為馬總統訂出「活力經濟」的架構,但或因初任現職,尚未展現統理財經的氣勢;至於頂著中央研究院院士專業桂冠的政務委員管中閔、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目前是被看好的兩大明星,但行政資歷畢竟還不夠厚實。
企業界不想品評人事,但多數認為馬總統需要一個「經濟總舵手」,才能把持住方向,不致被個別的問題牽著走,也不會發生現在這種「專家很多,成事不多」的情況。
許多與台灣經濟一起成長的企業主提起一九七○年代的景況,當時台灣遭遇退出聯合國、外匯短缺等連串衝擊,但政府整個財經團隊在專業、無私的奉獻下,獲得領導人和全民的全力相挺。
以現今時空背景,台灣的經濟現況、人才、政治體制均已和當年不同,不可能複製過去造就台灣經濟奇蹟的經驗,但對照當年蔣經國總統「為了國家好,專業問題,你們放手做;政治問題,我來解決」的氣魄,現今還有誰能提供這般可靠的肩膀,挺住強勢輿論和民粹壓力?在這樣的惡質環境下,又如何期待培養出什麼令人尊敬的經濟領航者?
|
圖/聯合報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