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涓涓清泉
市長:泉雨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涓涓清泉】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老宋披掛,橘軍再起.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宋楚瑜-----為何老是與惡質派系糾纏不清???
2011/02/15 06:19 瀏覽2,110|回應3推薦2

泉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吧啦
Hash

常有人說宋楚瑜被人妖魔化,

跟他亦正亦邪的行事作風有關,

他攏絡本省族群的方法------竟是結交地方上的惡質派系.

以雲林來說----上次縣長選舉----馬不提名張麗善,刻意輸給蘇治芬,----以司法扣罪張碩文----就是要拔掉張榮味的勢力,也就是要排宋,-----這個作法非常對.

張氏這班人-----在雲林包山包海,沿路撈油水.====以致雲林到現在毫無建設---只多了令人痛恨的六輕和焚化爐,------請問宋楚瑜交結張榮味.曾蔡美佐,這幫人----不會引起雲林鄉親的痛恨嗎???

地制法讓政府二級化,----集權中央-----消滅地方地鄉鎮長惡勢力,好不容易擺脫地方派系把持,----讓國家正常化.

這次親民黨又要提名張碩文,-----不禁令人擔心------親民黨是否要讓派系復辟?????

親民黨四處招兵 國民黨腹背受敵

自由時報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今年是選舉年,泛藍勢力除了新黨宣布要搶攻政黨票、爭取不分區立委席次外,三年前與國民黨合作,未投入立委選戰的親民黨也開始招兵佈陣,打算放手一搏,讓國民黨腹背受敵。

傳將楊秋興、周錫瑋等 列不分區

最近泛藍陣營傳聞橘營有一份不分區規劃名單,其中包括前高雄縣長楊秋興與前台北縣長周錫瑋,親民黨方面還曾力邀前台中縣長黃仲生一起納入不分區,但黃已婉拒。

據悉,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希望目前掛國民黨籍的幾位子弟兵立委,都能繼續留在立法院,也尊重這些人先爭取獲得國民黨提名,因此現階段親民黨尚未與這幾位立委洽談,將等國民黨正式展開立委提名作業後,視情況再來處理;部分由橘投藍的立委,若未獲國民黨「善待」,不排除改披橘袍或以無黨籍身分一戰。

勸進張碩文、劉文雄等 重披戰袍

據確知,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春節前已和前國民黨立委張碩文接觸,原本親民黨希望張碩文投入雲林旅外同鄉眾多的新北市三重區,但張碩文與當地的前藍委朱俊曉友好,親民黨轉而建議他角逐藍軍沒有人選,但同樣也是雲林同鄉聚集的蘆洲區。

一位泛藍人士指出,親民黨還勸進一些頗具知名度的前任立委,包括劉文雄、李桐豪、殷乃平等人參選台北市各選區,另外前彰化縣副縣長謝章捷、前彰化縣立委陳朝容也都是規劃人選。

這位人士還表示,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同意前秘書長金溥聰對宋提起告訴,讓宋至今氣憤難平之外,當初親民黨為顧全大局,放棄第七屆立委選舉,卻換得國民黨高姿態以對,也讓橘營吞不下去;既然已經什麼都沒有,「赤腳尬伊拚落去」,五五波的地方都考慮推人參選。

司馬觀點:笑罵由人的黃仲生(江春男)

蘋果日報

五都之戰成為媒體追逐焦點,但是很少人關心縣市升格對台灣社會經濟造成多大的負面效果。台中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縣長黃仲生赴日旅遊只是意外的小風波

任期平白多出一年

黃仲生的政績甚差有目共睹,在所有評比中皆敬陪末座。去年縣議會私下做民調,結果是全票對零票,不分藍綠均認為他不適任,創議會史上的紀錄。不過,黃仲生待人溫和,自己很少發脾氣,別人拿他沒皮條,因此顯得「政通人和」。
台中縣市合併,對台中縣是一大噩夢,但對黃仲生卻是一大解脫。首先,他已經任滿八年,現在平白多出一年,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其次,五都別的縣長都你爭我搶,互不相讓,唯獨黃仲生心甘情願地把台中縣交給胡志強,他積極快樂地配合胡志強演出。一位是功高震主的諸侯,一位是敬陪末座的小縣令,胡志強對他稱兄道弟,說兩人要作君子之爭云云,好像老大吃細漢的豆腐,黃縣長笑逐顏開,許多縣民看得吐血。
台中縣有海線、有山線,山區十分遼闊。縣市合併後如無全盤規劃,不只山城更乏人照顧,縣府所在地的豐原市更勢必日趨邊緣化,淪為大台中市第一波祭品。依胡志強的體力,要跑完台中縣行程,對他是不必要的冒險。但此事與黃仲生無關,他那美好的仗已打完了,到日本考察溫泉,對他身心是有幫助的。

即將卸任全部放空

出身於農會的黃仲生,在紅黑兩派妥協下出任縣長,他的能力不忍卒睹,但在派系的支持下,2005年時仍以60%的歷史紀錄打敗民進黨才俊邱太山,但他到底留下什麼政績呢?恐怕很少人想得起。
黃仲生即將卸任,他已經全部放空,笑罵由人,現在不玩白不玩,接下來還要出國考察,再多的丙等考績也奈何不了他了。

 
自由時報放消息未必屬實

若有其事

如果我記得沒錯,----黃仲生還虧空縣庫一千多億.

有意服務選民的人很多,不用爭取這麼"有名"的廢物,----簡直在污辱選民的智慧.

派系不僅要去惡存善,----更要連根拔除.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白話解:孟子說:「像從前離婁那樣精明的眼睛,公輸般那樣的巧匠,如果不使用圓規、曲尺等工具,就不能製成圓形與方正的器具;還有像師曠耳朵那樣的靈敏,假使不用六律的音符做標準,就不能訂正宮、商、角、征、羽等五個音;因此以堯、舜那樣賢明的君主,他們治理人民,如果不以仁政為準繩,也不能平定天下。」

2.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光有善心---不足以為政,----必須兼行善法.

人治之外------必須還要有法治.

 

 



本文於 2011/02/19 09:11 修改第 9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540&aid=4509109
 回應文章
搶收編地方派系----將成太平天國.
2011/02/22 18:04 推薦3


泉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hito77
螞蟻男
吧啦

如果為了反馬爭權,------去收編被馬驅逐的地方派系,祇會落個收破爛不義之師的名號----不具正當性.

第三勢力是要成為關鍵少數,-----社會良知良能的法碼,-----不需要比人多勢眾,收編這些社鼠------祇會讓人唾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540&aid=4529183
國民黨是怎樣下台的
2011/02/18 17:45 推薦3


泉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可樂好喝
螞蟻男
吧啦

http://news.ourzg.com/bbs/simple/?t81275_2.html

由於本文太長,----詳細內容請點上列捷徑進入

国民党是怎样下台的

詳細內容請點以上捷徑進入  

以下為引言

第八部分:权力腐败阳光下的金权交易场(1) 

    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尤其是李登辉上台后,台湾政治腐败日趋严重,权势阶层不仅进行各种幕后的金钱利益交换,甚至以手中的权力公然牟取私利,台湾官场种种腐败丑行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国民党曾因腐败而失去大陆,也因腐败失去了在台湾长达50余年的执政权。     Frq^,"I  
    台湾社会金权交易盛行,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作为台湾最高民意机构的“立法院”,掌握着预算审查与各项法案的否决大权,却变成金权交易场,就格外受外界关注。     MLOfCL.,  
    台湾“立法院”缺乏一套规范政商往来的游戏规则,“立法委员”在利益的驱使下,便各显神通,大肆进行金权交易,牟取私利。于是,这些活跃于“国会”舞台的“立委”(“立法委员”也简称“立委”)被称为“利委”。     q o3SUM :  
    “立法院”金权交易的方式多种多样。台湾知名记者王铭义曾依据“立法委员”建立政商关系的活动特性、互动方式、交易手法等,将“立法院”金权交易分为“承包工程型”、“掮客买办型”、“利益护航型”、“共存共荣型”、“人头租用型”、“五鬼搬运型”、“声东击西型”及“暗度陈仓型”等八大类。其实,金权交易方式远不至此,这里仅介绍十大交易方式,以窥其貌。  

..................................................................

地方派系就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的区域性经济政治联盟,它依靠庞大的社会关系网,控制了地方重要权力机构与经济社会资源,在选举中进行政治动员,在经济上进行利益交换与分配,甚至与黑社会势力勾结,形成地方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一个县市一般有两个以上的地方派系,每个派系有一个或多个派系领袖。派系领袖基本上当选过县市长或县市议会正、副议长。每个派系都有自己的一批政治人物或地方实力派人士,如“立法委员”、县市议员及议长、县市长、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县市及乡镇市农会理事长或总干事、水利会会长等。目前。除了台北市外,其他省属县市及“行政院”直属高雄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地方派系存在。     01ZiZ]  
    1

本文於 2011/02/18 23:01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540&aid=4518712
政治力對金融體系的干預:台灣本土型金融風暴與重建
2011/02/18 15:46 推薦3


泉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anycall
可樂好喝
螞蟻男

政治力對金融體系的干預:
台灣本土型金融風暴與重建
吳 親 恩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摘 要
民主化後金融體系受到執政黨與地方派系及內需財團的選舉結盟影響,
使得特權貸款氾濫以及金檢無法落實,是本土金融風暴發生的重要背景之
一,危機發生後的重建過程也同樣受到政治力的干預,拖延了重建法案的提
出、通過與執行。金融重建包括處理問題金融機構與壞帳、強化銀行競爭力
以及強化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從台灣金融重建的經驗中得知,政府推動經
濟改革的決心與能力受到了幾項政治因素的制約。首先是政黨與地方派系與
內需財團之間的關係,兩者在政治獻金、選舉動員與政策優惠上的互賴,使
得前後任的執政黨不敢落實金融監理與即時推動金改。國民黨執政時期,地
方派系與財團甚至參與政府中央層級的決策,使得金融監理強化更受到抑
制,也讓金融危機發生後的重建工程無法推展。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雖然
地方派系沒有再盤據中央政府的決策層級,但是因為民進黨政府是少數政
府,與地方派系親近的在野黨仍可封鎖改革基層金融機構的法案。
政治限制
使得前後任執政黨都持續對問題企業進行紓困,並拖延問題銀行的處理,等
到銀行壞帳與虧損金額不斷升高,才迫使政府開始推動打銷呆帳與加緊清算
問題銀行。反過來,金融體系的變化也對民主政治參與者產生影響,金融危
機與金融重建的結果讓許多企業金融機構退出舞台,也使許多地方派系與內
需財團背景政治人物的生存空間受到壓縮。經過金融風暴與重建,近年來逾
放比已經大為改善,各種特權貸款也已經減少,但隨著銀行的合併造成了集
中化的大型金融機構,產生金融監理新的難題。
二、金權政治
由上一節的說明可以知道,台灣金融體系的問題與民主化後金權政治的盛行密切
相關,這裡加以進一步說明。民主化後金權政治在台灣的基本樣貌是執政黨與地方派
系及內需財團彼此結盟,出現一種互賴的關係,炓執政黨在選舉中依賴組織戰,特別是在非都市地區,依靠地方派系與內需財團的社會網絡來集票、買票與動員。地方派則獲得區域獨佔經濟的特權,包括客運業、農漁會信用部、信用合作社與中小企業銀
行的經營等等
,炆這之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地方金融機構,這些藉由獨佔經濟所獲得的資金維持了派系參與選舉時的資金需求。當1990 年代初期中央民代全面改選之際,國黨開始面臨政權持續的壓力,這時候國民黨決定與地方派系及內需財團進行更全面
的結合,提名參選人中具地方派系背景的比例在1980 年代驟升之後,就一直居高不
下。炄而且隨著國會的全面改選以及地方派系所經營事業的成長,地方派系與內需財團開始參與全國政治,在國會與政黨高層決策機制中直接影響政策制訂。選舉的勝利維持了執政權的繼續,反過來執政黨則以公營或黨營銀行的優惠貸款,金檢上給予地方派系及內需財團擁有的金融機構通融,此外並給予工程款補助、土地開發上的協助以及司法偵辦與審判上給予放寬,來拉攏地方派系與內需財團,同時也維持了其經濟基礎,以進行選舉動員。金權政治的盛行造成金融體系體質的傷害,終至引發1998 年開始的本土金融風暴,以及為期數年的金融重建工程,同時也因為民眾普遍對金權政治的反感,間接促成了稍後政黨的輪替。
地方派系與地方性財團的經濟基礎,主要在內需產業,包括營建、運輸與金融機
構等,因此相對來說比較需要經營政商關係來獲取特許經營權、貸款取得與公共工程
的承包等的協助,地方派系與內需財團參與政治的方式與強度不一,有的直接參選,
有的參與政黨黨務與事業,也有經營與執政高層的關係。高層的定義對每任政府來說
不太一樣,概括來說可以包括總統府正副秘書長以上的官員、黨營事業負責人、總統
家人及其他與總統親近的人員。相對來說,大型出口產業,生存最重要的基礎在國際
市場,而不在國內特許權的取得,且相對有能力在資本市場直接籌資,所以沒有太大
意願經營政商關係。至於中小企業,既無能力經營政商關係,銀行團也不會積極爭取
放款,相對來說只能依賴自有或非正式金融機構的資金,面對的是硬預算的限制。
1990 年代隨著股市的繁榮、房地產景氣繁榮以及金融體系的開放,地方派系與地
方性內需財團事業經營的範圍變廣,使得證券投資、土地開發與建築類融資大幅的增
加,派系與財團型民代利用審查行庫預算或質詢,取得低利或超額貸款,炑隨著這類融資的增加,大大的增加了銀行體系的風險。不當信款依照提供融資之金融機構的性質可以進一步分成三類。首先是內需型財團所屬銀行向關係企業貸款,這類內需型財團系大多同時擁有銀行以及生產或營建事業,銀行包括新成立的銀行與部分信合社改制成的銀行,包括力霸集團的中華銀行、長億集團的泛亞銀行與高雄王家的中興銀行等。
這一類新銀行的競爭力普遍不如舊銀行,先天上就生存困難,且這些銀行內部對授信
缺乏有效內控與稽核,不當放款頻頻出現,資本適足率常未達標準。綜觀15 家新銀行
的背景,大多是既有企業集團所開設,注定了企業集團的內部放貸的浮濫與風險管理
的困難。而且新銀行的主要負責人,大多都擁有良好的政商關係,負責人或具有地方
財團的背景,例如亞太、泛亞、聯邦、大眾與中興銀行,或是身兼執政黨中常委,例
如中華銀行,炖形成了金融監理的困難。另外兩類是第三類是民代向受其監督的公營金融機構貸款,這包括省屬與國營行庫,地方派系型政治人物向其掌握的基層金融機構借款,包括信用合作社以及農漁會信用部。後兩類分別說明如下。
在公營銀行方面,特權貸款主要發生在省議員與立法委員這兩個層級。民主化之
前,公營行庫負責人都由央行與財政部決定,且業務受到議員干預的情況較少,但民
主化之後銀行的人事與預算都受到民代的監督,公營行庫的特權貸款開始層出不窮,
這又以省議員向省屬行庫的借貸最著名。省長以及省議員對省屬行庫董事長的任命有
很大的決定權,使得行庫經營階層不敢輕易得罪議員。加上省議員的背景中地方派系
的比例更高,特別是在開放省長民選之後,省府高層積極拉攏樁腳,自然不願積極處
理特權貸款的問題。此外,省政府的監督能力與意願較中央政府弱,因為銀行一旦出
事,還有中央政府可以擔著。在這幾個因素下,省屬行庫對於省議員的超貸需求基本
上沒有太大的抵抗。使特權貸款層出不窮,而且還款意願低落,這類借款一旦投資失
敗,不是要求政府出資買回該投資就是成為呆帳,所以省屬行庫的逾放比逐年上升。
為了不讓這隻肥羊跑掉,省議會甚至以決議的方式阻撓省屬三商銀的民營化,這是金
融自由化過程中,公營銀行民營化的進展落後新銀行開放的原因之一。
省屬行庫的逾放情形可以從表1 中看出,相較於中央所屬的交通銀行與中國國際
商銀,省屬行庫的問題相對較為嚴重,省屬三商銀的第一、華南與彰化銀行以及台灣
中小企業銀行的逾放情形,相較於中央直轄的交通與中國國際商銀嚴重許多。
表1 的
時點是2001 年,為省屬行庫剛轉為國營行庫不久,正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炂此外,
表1 也呈現銀行的資本適足率,省屬行庫普遍來說同樣是遜於中央所屬行庫。當然儘
管國營銀行的逾放比相對較低,但是也無法避免立委的信貸干預,特別是許多地方派
系與內需財團參與立法院後,執政黨基於拉攏地方派系的合作,仍然出現許多特權融
資或要求公營銀行參與投資內需財團推動的計畫。此外,在精省之後,省屬銀行陸續
轉為民營,但是仍維持公股居相對多數的型態,也無法完全避免這類問題。這一類公股主導的民營銀行以及純公營的銀行,一般統稱之為公股銀行。
表1 公股銀行資產品質評估表(2001 年12 月31 日)
銀行名稱 逾放比(%) 自有資本/風險性資產(%)
臺灣銀行 3.58 16.33
臺灣土地銀行 7.37 9.65
合作金庫銀行 7.63 9.39
第一商業銀行 8.72 9.28
華南商業銀行 8.27 9.89
彰化商業銀行 8.98 9.1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 9.97 10
交通銀行 4.36 14.71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 3.75 11.69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九十一年十二月底」(2001 年),http://www.cbc.gov.tw/bankexam/
data/UBPR/history/9112/publish_06_9112.asp。
在基層金融機構方面,包括信用合作社與農漁會信用部,先天上就因為規模過
小,不能跨區經營,無法與大型商業銀行競爭,加上許多基層金融機構本身是地方派
系的禁臠,特權超貸嚴重,所以整體的逾放比例更是嚴重,
在民主化之前,基層金融
機構的獲利與逾放比都能維持不錯的水準,但進入1990 年代之後,整體情形就開始惡
化,平均逾放比節節高昇。除少數經營績效較佳的信合社得以改制成銀行之外,許多
信合社都被銀行併購或面臨危機。加上基層金融機構的監督更少,超貸事件層出不
窮,擠兌風波也不斷爆發。農會信用部的主要問題不是農民借款,農民的農業借款都
是小額,且風險不大,農會幹部與非會員借款才是大問題,將資金借出去作為競選經
費,或投資房地產與股市,一旦房地產不景氣或股市下滑,很容易造成巨幅呆帳。這
一類地方派系的事業範圍也包括幾家中小型商業銀行,例如台中商銀、台東企銀與高
雄企銀等。在監理方面,因為基層金融機構是地方派系的禁臠,政府的監督與及時糾
正能力更低,超貸事件更是不斷出現。表2 清楚呈現1990 年代中期之後,各級金融機
構逾放比增加情形,整體金融機構逾放比在2001 年達到一個高峰,可以看出,基層農
漁會信用部的逾放高於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又高於本國銀行,外商銀行在台的逾
放則是最低的。
1995 年開始,地方金融機構就陸續發生擠兌情形,包括信合社與農漁會信用
部,即使1998 年政府強制要求金融機構加入存款保險,
但一直到2000 年,仍然持續
有擠兌情形發生,中央政府與國營行庫不斷扮演救火隊。除了景氣不佳造成的呆帳與
逾放比過高,違法超貸、冒貸與虧空的情形也是主因。炚這些發生擠兌的基層金融機
構,也支撐不了幾年,後來2001 年之後大部分都被金融重建基金(Resolution TrustCorporation,簡稱RTC)所接管。不過政府對基層金融機構的處理,一直是以個別事件處理之,雖有規劃,但是一直欠缺整體的方案,來改善逾放比過高及建立金融紀
律,政府的處理多是財務援助以平息擠兌,並派員進駐輔導,但農漁會信用部並非獨
立的法人,只是農漁會的一個部門,在接管與合併上有困難,這一直要等到金融機構
合併法通過才解決。
表2 民主化後各級金融機構逾放比
(1995-2007 年,單位:%)
年份 總體逾放比
本國銀行(含信
託投資公司)
本國銀行
外國銀行在台
分行
信用合作社 農漁會信用部
1995 3.00 2.88 2.85 0.82 3.12 5.07
1996 4.15 3.74 3.70 1.00 6.13 8.24
1997 4.18 3.74 3.71 1.07 6.19 10.68
1998 4.93 4.41 4.37 1.65 7.55 13.10
1999 5.67 4.96 4.88 3.20 10.54 16.03
2000 6.20 5.47 5.34 3.22 12.45 17.90
2001 8.16 7.70 7.48 3.53 11.66 19.33
2002 6.84 6.39 6.12 2.36 10.34 18.62
2003 5.00 4.57 4.33 1.51 6.91 17.57
2004 3.28 2.95 2.78 1.03 3.17 14.46
2005 2.19 - 2.24 0.75 2.09 10.92
2006 2.08 - 2.13 0.69 1.13 8.13
2007 2.26 - 2.32 0.61 1.55 7.77
資料來源:金管會,「金融統計指標:金融機構逾放比率」(2007 年),http://www.banking.gov.tw/ct.asp?xItem=
87237&ctNode=1845&mp=7。
說明:1. 自2005 年起,除農漁會信用部及信託投資公司外,其他金融機構均採取與國際相同之廣義逾放標準。
2. 自2005 年起,總體逾放比率不含信託投資公司及農漁會信用部。
綜合來說,1998 到1999 年間本土金融風暴的形成,在短時間內發生許多公司倒
閉以及系統性金融危機。炃產生的原因包括台幣升值引發的資產價格上升,以及金融監理的強化速度趕不上金融自由化的開放。此外民主化後金權政治的盛行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特許壟斷與政治力介入,使大量社會資源移轉到內需財團、地方派系事業與黨營企業手中,產生出許多沒有效益的投資,黨營事業的部分下一節中進一步說
明。與此同時,也因為政治力的干預使得政府部門的金融監理和及時糾正措施,處處
受到掣肘。這樣的不當介入除了影響政黨競爭間的公平性、嚴重的傷害金融秩序之
外,更形成資源分配嚴重的錯置與浪費,造成之後幾年金融機構嚴重的呆帳問題,最
後政府必須以甚高的花費來解決問題金融機構,同時也造成銀行本身的借貸緊縮。



本文於 2011/02/18 16:24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540&aid=451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