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成敗 關鍵在首長決心
【聯合報╱周錫瑋/台北縣長(北縣板橋)】 2010.09.25 03:45 am
洪水不分藍綠,也不會二八拆帳,水患後打口水仗毫無意義。我們先要認清:整治整治,水,「你不治它,它就整你」。
大家現在經常聽到「淡水河現在水質是三十年來最好」,各位可知這背後有多少人的汗水?
淡水河流域橫跨五縣市,整治工作從民國五十二年到九十四年,花了約二千億。到我上任時,工廠最多的台北縣,仍是淡水河最大的汙染源。
我們立即整治縣內十九條縣管河川、七十二條區域排水,力圖做到「不淹、不淤、不臭」。整治中港大排,讓新莊不淹水;板橋的湳仔溝併同特二號道路興建進行整治及綠化;整治鴨母港溝,在蘆洲地區做了兩個抽水站,以解決長期水患。碧潭與瑠公圳的整治美化,不但處理了髒臭淤積,還變成熱門景點。
在都市化地區,我們大力推動汙水下水道接管,將工廠廢水截流淨化後再行排放。然後沿著大漢溪、新店溪,設置一連串人工濕地,將都市廢水引導到人工濕地淨化後再放流,這樣既淨化了水質,又保持了河道水量,更增加了許多生態公園。
區域排水是縣府的責任,溪流、大排容水量夠不夠?會不會髒臭?雨水下水道夠不夠長?有沒有通暢?抽水機、抽水站有無防護?…這都是縣府的任務。
妥善維護更是不可忽視的細活。舉例來說:清通雨水下水道幹管的工作被稱為「縱走」,這需要有人爬進口徑一點二米的幹管內,把堵塞物清出來。總共多長呢?五五九公里。
不要以為這些事很簡單,光九八、九九年兩個年度,用在建置、清理雨水下水道的經費就達廿五點七億,其中廿四億全由縣府編列。我們每年用在水利方面的經費約八十億,差不多占掉縣府一年總預算的十分之一。
在我們努力下,原本新莊、蘆洲、汐止等十幾個易淹水區域,減少到兩個,現在仍進行一系列整治工程,希望把易淹水的區域降到零。
面對氣候異常,我們更建立了一套洪水預警系統,和以「早預警,少損傷,零死亡」為目標的危機處理標準作業程序。水利局有人廿四小時輪班,盯緊氣象局降雨模式預報,一有暴雨就通知災修單位待命。遇颱風開設一級防災中心時,台大教授還會協助研判雨勢與洪峰走向,決定何處預先抽水?何處應堆沙包?那邊要先撤離?救難單位應在何處待命?以便立刻馳援。
最後,我想要分享幾點心得:
一、自助才有人助。地方要主動提出規劃及需求,爭取中央協助,不論人力、經費、統籌協調皆是如此。
二、要做對事,先要找對人,還要放對位置。四年來台北縣能夠把水治好,最要感謝我的前任副縣長李鴻源,以及水利、工務等局處的同仁。水利人才要站上足以統籌全局的位階,才能統合單位,發揮專業能力。
三、要治好水,中央與地方必須有「流域管理」的概念,「共同治理,地方管理」,跨縣市、跨部會的配套施作。
四、最後,治水成敗的真正關鍵,在於首長的決心和魄力,優先順序更關係總體成敗。今天多花錢治水,明天少花錢重建,這種買賣,絕對值得!
【2010/09/25 聯合報】@ http://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