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涓涓清泉
市長:泉雨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涓涓清泉】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老宋披掛,橘軍再起.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火牛破燕 千古垂名-宋楚瑜應仿田單復國,在新北市佈下火牛陣
2010/08/01 12:42 瀏覽817|回應0推薦7

泉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大國民
bella38
選人不選黨
Wish MJ happy
愛鄉人
風雨政論評
泉雨

宋楚瑜應仿田單復國在新北市佈下火牛陣

馬英九ECFA簽成這樣,2012是無望了,要他打開心結接納老宋做行政院長不可能,他又夥著連江金吳朱,幹不了一件好事.

眼下新北市兩弱,周錫瑋話又講死不敢選,如果老宋參選新北以新北為莒,佈下火牛陣2012傳位周錫瑋,自己再選總統大位,臺灣才能解套.老宋該以兩千三百萬人家計為念,不要推辭.

火牛破燕 千古垂名-

時間:22/02/2008 17:14來源: 作者:

 

  田單,戰國末期齊都臨淄人。他是田齊時期一位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傳奇將領;是齊國瀕臨亡國之時湧現的複國英雄;是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為齊國一代名將賢相。史籍記載他的輝煌功業和高尚品德,是自公元前284年,樂毅伐齊開始,至公元前264年任趙相止,此前後的事蹟史書失載,故田單生卒年代不詳。其主要活動於齊湣王后期和齊襄王時期。
司馬遷在《史記·田單列傳》所說:“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湣王時,單為臨淄市掾,不見知。”田單是齊國田氏的遠房親屬。湣王時,田單曾任齊都臨淄的市掾,是一位資歷淺、爵位低、名氣微的管理街市貿易與治安的小官吏。但是,他善於學習,頗愛兵法,對戰略戰術精心鑽研,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後在燕齊戰爭中,大顯身手,從而一舉成名。
齊湣王末年,由於連年對外用兵,致使齊國國力十分空虛。又加上齊湣王剛愎自用、驕傲狂妄,國際上諸侯視齊若仇敵,國內則怨聲載道。在這種內外交困、民勞兵疲的情況下,燕昭王為報齊趁子之變亂而侵燕之仇,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任樂毅為上將軍,統帥全國的精
銳部隊,並聯合趙、秦、韓、魏四國共同伐齊。當時齊湣王調動了全國的軍隊抵抗燕趙等盟軍,在濟西(今聊城、德州一帶)展開會戰,五國聯軍旗開得勝,齊軍大敗。趙、秦、韓、魏四國軍隊至此都退兵回國,而樂毅則率燕兵長驅直入,攻占了臨淄。數月之內攻下了齊國70餘城,使齊國的絕大多數都置郡縣都歸屬了燕國。齊國處於生死危亡的關鍵時刻。
在齊燕之戰中,田單先是逃到了臨淄以東的安平小城,密切關注戰事發展,他分析到燕軍攻占臨淄後不會退兵,一定要乘勝東進,又考慮到難民逃亡時的混亂和擁擠,於是,他命令他的全部宗族弟子都把車子的車軸末端截去,又在車軸頭上包上鐵皮,此即《史記》所記“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目的是便於車輛在混亂中行進而不被掛扯牽製或撞壞。果然,不久燕軍進攻安平,因城小無力抵擋,齊人爭相逃走,道路上難民擁擠,車輛阻塞,由於撞斷車軸而不能行進的車輛不計其數。田單及其宗人因車子提前採取了應急措施而順利退到了東邊的即墨城,此事在東逃的齊人中紛紛傳開,大家都稱讚田單有遠見卓識,對他的聰明才智都非常敬佩。
這時齊國祇有兩城未被燕軍攻克,一是莒,二是即墨。當初臨淄城破,湣王出逃,先到衛,次到鄒,再到魯,尋求避難。但這些國家都因為湣王的狂妄自大而拒絕收留。最後湣王退保莒,結果被楚將淖齒殺害。 “淖齒既殺湣王於莒,固堅守,距燕軍,數年不下。”“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出於戰,敗死。城中相與推田單,立以為將軍,以即墨拒燕。”如《史記·樂毅列傳》中所說:“樂毅留徇齊五歲,下齊七十餘城,皆為郡縣以屬燕,唯獨莒、即墨未服。 ”
足智多謀的田單臨危受命,並沒有因暫時的失利而氣餒,他表示不負眾托,光復齊國。他細心分析戰爭發展變化的形勢,充分利用燕昭王病死、惠王即位的天賜良機,連施四個反間計,使燕王命騎劫代樂毅,從而瓦解了敵人。他還利用計謀激勵齊軍的鬥志,使即墨軍民義憤填膺,同仇敵愾,眾志成城。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田單就組織精兵壯士五千餘人,將城內千餘頭牛,雙角裝上鋒利的匕首,牛身上披上畫有龍紋圖案的五彩繒衣,牛尾上系上蘸滿脂油的蘆葦,布下了火牛陣。當夜深人靜、燕兵酣睡之時,即墨城頭鑼鼓齊鳴,火燒牛尾,千條火牛從鑿開的十餘處城牆洞口竄出,直奔燕營而去。壯士在吶喊聲中,隨牛衝殺。燕軍頓時大亂、落荒而逃。統帥騎劫也被殺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火牛陣破燕”。之後,田單率齊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齊國北面的界河上,很快收復了所有失地。


田單複國後,把襄王從莒城接回臨淄,襄王嘉其功,任田單為相國,封於安平邑,號曰安平君。

田單墓位於安平故城中,今皇城鎮皇城營村東南約700米,石槽村西約500米處。墓高約7米,南北長約26米,東西長約25米。因農民種田,劈為方形。墓前有1988年臨淄區人民政府所立“田單之墓”石碑,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據民國九年《臨淄縣志》記載,掘井者曾於墓東得銅器甚多。 1972年,當地群眾在該墓東側整地時,距地表深約1.5米處,發現石槨,並間有大量卵石,疑即單墓室,遂復蓋,有待於考證。


從公元前284年六國攻齊到公元前279年田單複國,前後達五年之久。齊國經過這次打擊,國力大衰。為了振興齊國,田單竭力協助齊襄王治國,愛撫百姓。田單為相任人唯賢,不從個人恩怨出發。例如,貉勃常誹謗田單是小人,田單卻把他推薦給了齊襄王。後來,田單與貉勃還成了莫逆之交。雖然身居高位,卻不倚仗官大自居,仍處處替民著想,問民疾苦。至今流傳著田單為民解裘的故事。
田單雖然盡心盡力地治理齊國,卻遭到小人的中傷謀算。當時,齊襄王有九個寵幸的侍臣,都想謀害田單。於是,他們想法讓襄王派貉勃出使楚國。貉勃還沒有回來,這九個人又說貉勃敢於遲遲不歸,是依仗有田單的勢力;接著又說田單不講君臣之禮,籠絡人心,企圖謀反。齊襄王被說得將信將疑,因此對田單十分無禮。貉勃從楚國回來後,齊襄王請他飲酒,酒酣時竟高喊:“叫田單馬上來!”貉勃離席叩頭說:“大王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呢? ”接著又問襄王比周文王、齊桓公如何?襄王自感不如。貉勃說:“既然如此,周文王得到姜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仲尊為仲父,如今大王得到安平君卻偏偏直呼其名,這是多麼不應該啊!”貉勃又歷數了田單在齊國生死存亡時的功績,感慨萬分地說:“在那個時候,如果安平君關閉城陽自稱為王,城陽和天下的人誰能去製止?然而,安平君考慮到君臣之道,本著浩然正氣,認為不能這樣幹,才修建棧道木閣到城陽山中去迎接大王,大王才得以返回故國。如今國事己經安定,人民也已安生,大王卻直呼其名,就是孩子,也不會這樣做。請大王趕快殺掉這九個人,向安平君謝罪吧!不然國家就危險了。”襄王恍然大悟,立即以誣陷罪嚴厲懲罰了那九個寵臣,封賞了田單,君臣重新和好。從此,田單更加愛護百姓,加緊整訓軍隊,採取措施振興經濟,使齊國日漸強盛。



本文於 2010/12/21 03:04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540&aid=409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