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涓涓清泉
市長:泉雨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涓涓清泉】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ECFA討論專區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英文暫簡稱:ECFA) 辯論 debate
 瀏覽1,197|回應0推薦3

泉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風雨政論評
泉雨
選人不選黨

引用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A9%E5%B2%B8%E7%B6%93%E6%BF%9F%E5%8D%94%E8%AD%B0&oldid=13169436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英文暫簡稱: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1]

,原稱為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或稱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英文簡稱CEC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是中華民國政府2009年提出並極力推動的經濟協議或條約。此協定名稱中的「兩岸」,係指台灣海峽兩岸的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1月6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宣布ECFA正名為兩岸經濟協議[2]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及前行政院長劉兆玄視為重要加強台灣經濟發展政策的該協定,並宣稱「簽訂方式及實值內容都將廣徵台灣國民整體意見並尋求該國的內部社會共識,而該協定名稱為暫定且可以加以修改討論。」,然而其實際內容並未被詳細公佈。

2009年10月止,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政府積極運作的該協定仍未定案;並遭到泛綠陣營兼在野政黨民主進步黨以及台灣團結聯盟反對。

目錄

[隱藏]

[編輯] 緣起

2010年,條約內容涵蓋東南亞國協十個國家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國大韓民國的《東協十加三經濟合作協定》將生效。協定內涵蓋的該等國家,將依照條約內容,漸進互相實施免關稅的經濟策略。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打壓讓中華民國無法加入東南亞國協[3][4],部分中華民國政經人士認為東南亞國協加三將邊緣化中華民國並危及中華民國整體經濟。

2008年年初,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於競選政綱中,即提到當選後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互惠兩岸的經貿協定。同年3月,中國國民黨擊敗民主進步黨第二次執政,中華人民共和國(包含港澳地區)與台灣的經濟活動增加,惟台灣經濟情勢受到金融風暴影響,進入歷史新低的衰退期。

2009年1月,中華民國之執政黨中國國民黨台灣內多個工商團體開始呼籲執政政府儘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簡稱「CECA」的綜合性經濟協約。贊成此協定的政府官員及團體成員認為,應盡早協商簽署該兩岸經貿合作協定,才可以於《東協加三經濟合作協定》實施後,避免台灣遭到被邊緣化的經濟危機。他們認為:台灣出口將近四成輸出至中國大陸,若《東協十加三經濟合作協定》簽訂導致的東協國家貨品免稅進入中國大陸,將讓該四成出口大幅減少。透過台北與北京簽訂暫定名《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的陸、台經貿合作協議,才能避免此情形發生。

[編輯] 內涵

雖然中華民國政府宣稱《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內容尚未確定,但主要內容是兩岸將約定關稅減免。也就是兩岸達成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在細項上,若比照2010年實施的東協加三協議,關稅免稅部份將包含了台灣輸往中國大陸的石化機械紡織品及汽車零組件業等經濟產業。


[編輯] 邁向全球化

馬總統強調,政府的做法是同時和兩岸與國際進行談判,政府走的路是全方位,不是只跟大陸,而且跟其他國家協商,並且希望 開創全球局面,壯大台灣、連結亞太、佈局全球,並批判民進黨的全球化,是一個沒有大陸下的全球化

[編輯] 東亞戰略影響

馬總統強調政府對於ECFA及其所帶來的戰略和政治效應已經有非常的清楚分析,不是臨時匆匆忙忙地決定。而民進黨執政已經耽擱八年,亞洲FTA數量已經成長19倍[5],其他亞洲國家都起跑了,台灣還在原地打轉,還說時機未到,這不應該是一個負責任政府所持有的態度。

[編輯] 簽ECFA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馬總統強調簽署ECFA有其必要性及迫切性,但一定會循序漸進,保持彈性,不會一步到位,一定會步步為營,確切保障台灣的權益。

[編輯] 絕不開放農產品

馬總統強調絕對保護農民權益,不會讓大陸農產品傾銷到台灣。民進黨執政期間開放了936項農產品,而他執政到目前一項都沒有開放,簽署ECFA時會排除農產品的協商,因此不會有新的大陸農產品項目開放。

[編輯] 不違反WTO

WTO規範而論,除了可以透過特殊商品保障機制保証不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之外,目前台灣農產品尚未開放項目只佔全部商品不到8%的比例,並不會違反WTO規定。

[編輯] 有前執政黨佐證

在政府執行方面,蔡英文主席談到民進黨從2005年到政黨輪替就沒有再開放新的農產品項目從大陸進口,而2008年迄今,馬總統沒有開放任何一項農產品從大陸進口,顯示不論是民進黨或是國民黨執政,都有能力不再讓新的農產品項目從大陸進來,因此執行面上是完全可行的。

[編輯] 兩岸無意擴大農產品出入口

就意願上來說,馬英九總統已經說過多次不再多開放大陸農產品進來,而大陸國台辦王毅主任也表明大陸無意擴大對台灣的農產品出口[6],在兩岸雙方都表明無意擴大農產品來台的狀況下,政府有把握不會再擴大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

[編輯] 政府的配套措施

  • 馬總統強調簽署ECFA不是一步到位[7],讓台灣弱勢產業有調適的機會與時間,就像當年參加WTO作法一樣。經濟部已列出17個弱勢傳統產業,並開始與其工會接觸,將運用950億元[8]進行採取振興輔導、體質調整、損害救濟等三大措施,其中365億元幫助勞工轉型、再教育、再訓練與失業救濟等等。
  • 馬英九更鄭重宣示:「如果ECFA談判不能使台灣整體經濟獲益,我不能接受,我們寧可破局,也在所不惜」[9]

[編輯] 評價與爭議

  • ECFA自由貿易協定好處不會像國民黨說的那麼好,也不會像民進黨說的那麼悽慘,整體而言只能說對台灣外銷貿易和經濟是有利的,但衝擊到台灣基礎傳統產業那卻也是難免的,別灰心才好。
  • 簽署ECFA自由貿易協定一定要取得一個雙方都互有一定利益的平衡點!
  • 台灣在ECFA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加入後,政府也應加強對於基礎傳統產業的協助或輔導轉型,避免台灣嚴重衝擊擴大趨勢。

[編輯] 支持

  • 首先要認清的是,台灣是外銷導向的國家,沒有對外貿易,經濟就會立刻崩潰。台灣的內銷市場小得可憐,不像大陸、美國,他們的內需就足以養活大部份廠商與人口。再者,台灣不像中國大陸還有許多礦產、稀有金屬等資源可用,如少了對外貿易,請問台灣要怎麼活呢?
  • ECFA自由貿易協定,就是要讓台灣廠商在外銷時,與其它國家同樣的站在競爭點上。單的說,如果台灣不加入ECFA自由貿易協定,以後台灣賣到大陸的產品,還是要被課徵平均20%左右的關稅,但那些簽了協定的國家,賣到大陸的產品都是以零關稅。試問,差了20%的關稅,台灣廠商要怎麼和別的國家競爭啊?再說,ECFA自由貿易協定影響的不只是大陸市場,台灣如果與大陸簽了自由貿易協定,對於其他國家要簽定類似的經濟條約協議那就比較簡單,尤其是美國
  • 不可否認的,ECFA自由貿易協定的確會對傳統產業造成衝擊,特別是那些十年如一日,完全不思考長進的傳統產業。問題是,台灣不可能為了這些不長進的傳統產業吧!而去犧牲真正會為台灣賺錢的外銷產業。如說,否則閉戶關起門來,台灣無法開展對外貿易,廠商待在台灣只能等死無法競爭。其結果是什麼?就是廠商加速外移大陸或其他國家,外商根本不想來(都差人家20%關稅,哪個外商還會來送死?),結果還不是大家一起等死。試問,台灣廠商沒賺錢或不在聘請員工,那台灣人民有錢賺嗎?
  • 工商業總會以石化產品為例表示,2010年開始,東協國家的相關石化產品經賣到中國大陸將為零關稅,若協定未及簽訂,該年台灣銷往中國大陸的石油產業相關貨品,則被北京政府課徵5%至19%的貨物關稅,至此,台灣產品勢必無法跟東協其他國家競爭。若協定不成,台灣整體經濟成長會掉1%。但是若兩岸簽了CECA,台灣的經濟成長將可以相對增加3%,兩者來回將差距4%。
  •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認為此協約為他競選政見之一,當選後必須要加以落實。但對於反對黨的「以公投決定協約內容」的提議,表示反對。他認為:該協約簽訂後由中華民國立法院通過就可。
  • 陸委會於2009年4月19日公布民調表示,有70%受訪民眾認為有必要與中國大陸簽訂此協議,處理兩岸經濟與貿易問題;半數以上民眾認為簽署不會矮化台灣主權。[10]
  •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2009年4月5日指出,台北與北京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會堅持「四保」,就是「保就業、保出口、保台商、保傳產」,同時也會堅持「三不」,就是「不矮化主權、不開放大陸勞工、不擴大農產品進口」;但是泛綠不信任此說法。[12]
  • 2009年2月22日,中華民國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責罵指稱反對的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為「混蛋」,不當言論立即引起台灣政壇風波。[13]
  • 2009年9月10日新任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依馬英九總統提出的「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並基於「國家需要」、「民眾支持」、「國會監督」條件,與北京進行協議。
  • 2010年5月3日中華民國經濟部長施顏祥說與很多國家接觸洽簽FTA時,都反映兩岸情勢和緩有助於兩國簽署 FTA,因此只要兩岸ECFA簽署完成,未來幾年內台灣一定可以與其他國家完成FTA簽署,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歐盟、日本以及泰國等,都是台灣希望洽簽FTA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央社 2010/05/03)

[編輯] 反對

民進黨為ECFA的主要反對政黨,但反對者不限左派或獨派人士,其中不乏自由貿易者支持者(例如蔡英文於2002年總統陳水扁時代推動台灣加入WTO)。自由貿易支持者反對ECFA的原因是認為ECFA資訊不透明、且只簽ECFA會提高台灣貿易對象單一化的風險,若有良好的ECFA條款不會反對;甚至出現支持自由貿易但與中國大陸例外的聲音。其反對原因為下:

[編輯] 政治風險極高

  • 經濟離不開政治是基本常識,ECFA可以跳過政治問題的宣傳是謊言;ECFA的政治風險極高,是台灣付不起的,走向一中是最明顯的風險。[14]國際媒體在報導國民黨親中政策時,經常指出其在政治經濟上,都有高昂而且不可逆的代價及風險。[15][16]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連動債來形容ECFA。
  • 蔡英文表示,ECFA對日韓也造成風險,日韓不太願意跟中國簽FTA。因為ECFA對台灣造成的衝擊、跟日韓與中國簽訂FTA將對日韓造成的衝擊,相當類似;但是ECFA會逼日韓為了保持出口中國的競爭力,跟中國簽FTA。這樣又會把東亞推向以中國為中心的情勢,這會讓中國以外的東亞國家心驚膽跳。林濁水則說,台灣可能會因為簽訂ECFA而得罪中國以外的整個東亞[17]

[編輯] 增加失業人口及貧富差距

  • 各種自由貿易協議經常伴隨必須開放進口、增加被傾銷機會,造成一些產業消失、失業率上升、薪資下降的後果;簽訂ECFA後台灣受害產業不限傳統產業(製鞋業、傢具業、寢具業、陶瓷業、農林魚牧業),服務業、資訊業都是高危險群,而且簽署ECFA會比不簽製造更多失業人口。[18]
  • 同樣的開放政策,對中國大陸就是會給台灣造成比較大的衝擊,因為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語言文字及距離相近:台灣人喜好的許多農產加工品,中國大陸也有生產、也可以以低廉運費運來,中國大陸也有許多台商可以輕易設計出產品回銷台灣,也沒有語言障礙保護台灣的受顧者。
  • ECFA的衝擊是強烈且即時的,但勞工及產業轉型要花很長的時間,而且輔導成本由受益產業支付會比較符合公益。
  • 對於受害者的補貼及輔導,馬政府只是喊九百五十億而已,錢從哪裡來、要幫助哪些人、做怎樣的幫助都沒說清楚,而且明顯低估受害者的人數及需要的補貼。

[編輯] ECFA可能獲利很低

  • 反對學者表示,簽訂ECFA後所增加的稅率優惠比馬政府宣稱的少非常多,國民黨宣稱ECFA能給台灣的優惠有許多台灣早就享受到了:例如WTO已規定資訊電子產品零關稅,其他出口產品也有許多因為各國早已實施出口退稅而享有零關稅(各國出口產品所使用的原物料及零組件,若為外國進口者,可以退回關稅),而且台灣無法透過ECFA來獲得其他的國際合作或關稅減免。[19][20]
  •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表示,台灣石化業面對的危機跟ECFA無關(石化業的問題是中國大陸將大幅擴充石化業產能、產能即將過剩),而且ECFA對台灣帶來的獲利極小、甚至為負,不應該以不簽就完蛋的恐懼心態上談判桌,否則只會談出對台灣不利的條約,然後只會重蹈大三通談判的覆轍——陳江會簽出的大三通條約讓台灣航運業者都認為不如不簽。[21]
  • 蔡英文表示,依照財政部統計,台灣出口中國的平均實質關稅是1.9%。關稅減免幫助很小。(平均實質關稅=扣除出口退稅的總關稅/出口總額)[22]
  • 對於東協的影響,反對人士認為誇大,因為東協內部有很多歧見及利益衝突需要擺平,尤其是「原產地證明」造成行政成本,抵銷關稅減免的效果[23];況且在經濟上、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大陸競爭性比東南亞國家與台灣的高,影響力不可能那麼大。誇大東協威脅是談判及分析的大忌。
  • 中國有太多非關稅貿易壁壘,例如不可能保障智慧財產權、經常推出怪異的產品規範,ECFA最好也只能做到關稅減免,對台灣競爭力的幫助極小。[24]
  • 民進黨認為,在可以由關稅減免獲利的產業很少的情況下,針對這些個別產業與中國談判是比較正確的談判策略;採取ECFA的策略很容易造成為了這些少數產業犧牲多數產業的後果。林向愷認為就算要談ECFA,也真的要擺出條件不好就不簽的態度——不能只是在辯論會喊喊而已。

[編輯] 十年大限的慣例

  • ECFA對於農產品及勞工等敏感性產品不開放的保證只能在前十年執行;依照WTO規範,這十年內必須漸次撤銷九成產品的關稅及貿易障礙,此時只能擋住一小部分的敏感性產品[25]
  • 台灣商業週刊的報導表示如果簽約後十年內沒有調整好台灣的體質,一定會完蛋[26];蔡英文則表示,十年內調整到能適應跟中國自由貿易,難度遠高於過去花了十五年左右適應加入WTO的衝擊。
  • 專長在國際貿易法的許忠信博士表示,沒有辦法違反WTO的規範;若在十年後終止ECFA或不執行開放義務,所有會員國有權會向簽約雙方求償簽訂ECFA很可能讓台灣在十年後必須退出WTO[27]
  • 蔡英文表示,依照台灣的經貿地位,ECFA是不可能規避或延長十年大限的;而實際上,大規模開放的惡果在簽訂兩年後就會出來,屆時台灣的中下游產業會很慘。
  • 敏感性產品絕對不只是農業而已,許多產業若提升開放程度,會給台灣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例如馬政府擋了一次開放醫療業、會計業產業,但簽了ECFA後最多能擋十年;開放後會造成許多中上階級(醫師、會計師)一起沈淪為新貧階級,也打擊台灣醫療品質,並增加假帳的嚴重性及傷害性[28]

[編輯] 「簽訂ECFA後,台灣仍無法即時獲得FTA」的風險必須完全排除才可簽訂

  • 反對人士認為跟中國簽訂ECFA無法取代與其他國家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FTA是被中國擋住,中國才是造成台灣經濟問題的主因。
  • 本來難以成形的東協加三(中日韓)才是台灣真正該害怕的,ECFA的宣傳卻讓日韓等各國與中國認真談判簽訂FTA,ECFA給台灣的關稅減免會因此無效化;故只簽ECFA而不簽FTA,還不如什麼都不談
  • 只簽ECFA會增加產業外移中國的誘因,因為在中國設廠銷往各國及回銷台灣都沒有關稅壁壘,但在台灣設廠只有銷往中國沒有關稅壁壘,FTA才能減少台灣製產品外銷的障礙;若考慮到ECFA確實可以幫助中國獲得FTA,台灣只有ECFA沒有FTA會很有效的加速產業西進。
  • 對於馬英九宣稱的ECFA可以幫助FTA,其問題在於就算有幫助,ECFA及FTA中間會有空窗期,中國可能刻意延長空窗期以打擊台灣經濟,也可以採用「沒跟中國簽FTA就不能跟台灣簽FTA」的手段讓台灣無法跟主要貿易夥伴簽訂FTA。其前例是:香港與紐西蘭在2001年簽的FTA在2002年被中國擋下,到了2008年紐西蘭與中國簽訂FTA後,香港與紐西蘭才能簽FTA。[29]
  • 簽訂ECFA必須滿足許多基本條件,立即跟台灣主要貿易夥伴簽訂FTA是其中之一[30][31];自由時報在專訪馬英九時詢問ECFA是否為FTA的保證,他無法保證[32]
  • 但是也有人認為,加入WTO已經讓農業付出相當代價,ECFA及FTA對農業傷害更大,兩個都不應該簽。[33]

[編輯] 對國共兩黨不信任

  • 曾經以炸彈抗議台灣農業政策的楊儒門接受自由時報專訪,表示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時若內容不當,將會傷害台灣農業,而且國、共兩黨記錄不佳,曾經聯手對台灣農民開出「購買1200噸台灣柳丁」的空頭支票、惡整台灣農民。[34]
  • 有人以馬政府2009年與美國談判牛肉進口的例子,證明馬政府缺乏談判能力。[35]
  • 江春男表示:對於ECFA的利弊得失,馬政府缺乏分析控管能力,還不負責任把ECFA的宣傳為「百利而無一害」或「傷害可以輕易彌補」;代表反對一方的陳博志、前財政部長顏慶章和林向愷擁有WTO談判實務經驗及豐富的學養,對於開放政策要付出的代價及到底是誰意識型態作祟,只要一辯論就知道。[36]
  • 反對派認為馬政府的兩岸談判團隊不但完全沒有遵守利益迴避,其談判原則是為了保障自己在中國大陸投資的利益、削弱台灣經濟實力。[37][38]
  • 馬英九及國民黨把「民進黨開放中國大陸農產品」當成口頭禪,但實際上這是加入WTO的義務,而且開放的種類對台灣衝擊較小;簽訂ECFA會讓台灣在十年內有開放更多農產品的義務,此時將被迫開放敏感性農產品;馬英九及國民黨無視這兩點事實,蔡英文當面澄清及警告也聽而不聞,他們的人格因此遭到批評。
  • 對於ECFA不會多開放中國農產品的保證,並不被信任。「農產品安全標準」可以保障台灣人民健康及台灣農業,還有「專案進口數量」可以影響台灣農業;很可能因為ECFA受害產業的代表則指出,中國農產品不但已經傾銷台灣,而且連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標準都大幅放寬,執行方法也讓安全檢驗形同虛設;另外藍綠立委也砲轟馬政府大量開放專案進口中國農產品。[39][40]
  • 台灣商業週刊指出,馬政府對ECFA對台灣的衝擊輕描淡寫、談判過程不透明、缺乏配套措施,馬政府根本沒有準備。
  • 馬英九宣稱「如果ECFA對台灣弊大於利,寧願破局」,但有許多條文(例如明列簽訂FTA的保證;明列充足的緩衝期;明列若東協加三尚未成功、ECFA暫不執行等條件;將許多產業明列為敏感產業)若不列入,保證對台灣弊大於利。這些攸關生死的條文不能只靠馬政府一方的口頭保證,應該由簽約雙方直接列為基礎條文;但泛藍反而批評這些要求、甚至反問你怎麼確認做不到,只會讓人相信泛藍有意犧牲台灣基本利益。自由時報社論認為,中共談判時的要求太超過,如果馬英九真的要信守承諾,那ECFA一定會破局。
  • 馬政府表現出的態度是談判大忌:包括非簽不可的態度,限期簽訂等。這樣的態度讓馬政府根本沒有談判籌碼,到最後對台灣弊大於利的可能性極高,跟馬英九的宣示剛好相反。

[編輯] 香港前車之鑑

  • 香港工會幹部宋治德則指出香港簽訂CEPA的經驗是:香港簽CEPA僅對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有利,但代價是就業環境惡化、工資持續下降;而且企業在中國大陸獲利會在香港製造泡沫經濟,讓一般人再次受害。[41]

[編輯] 民調

  • 陸委會做出ECFA支持率7成的民調,民進黨認為民調明顯高估支持度[42];而後,民調顯示ECFA支持度下降,可能是反對者提出的警告比較有說服力[43]
  • Yahoo奇摩的網路民調顯示七成受訪者反對ECFA。[44]

[編輯] 其他建議

  •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杜震華曾指出,許多國際協議都訂有「退場機制」,規範若發生特定狀況,將於通知對方一年後終止協議。如果ECFA也納入退場機制,可以減少疑慮[45];另外,他也表示,為了ECFA而準備編列的「產業結構調整基金」規模過低(目前編列三百億),以過去加入WTO時的作法,該基金編列六百億才勉強足夠輔導預期的受害者[46]。他也表示馬政府除了缺乏說服力外,談判能力、經濟影響分析及損害補償等工作也沒做好[47]
  • 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最近這幾年不是台灣談ECFA的時機,因為中國有其他問題要解決,根本不會重視ECFA,台灣此時急於和中國簽這項協定,就像進入股市逢高買進,毫無益處。[48]
  • 一些聲音指出,簽訂ECFA不是壞事,但前提之一是談判及簽約不能交給馬英九政府執行。
  • 對於民進黨主張ECFA公投,部份人士認為其公投題目中華民國公民投票法,反而容易給國民黨一張空白支票;懷疑民進黨是否假反對真護航。後來該公投案遭行政院公審會否決。
  • 經濟部提出的中經院對ECFA的報告為電子電機業受害,台灣卻獲利,但有人質疑在台灣出口以電子電機業為主的情況下,此報告有矛盾處。而馬政府解釋電子產品已享有零關稅,故不受ECFA影響;但實際上電機產品並不盡然適用零關稅,且政府在未予察明之前逕自斷定損害為零,缺乏說服力。[4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540&aid=398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