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觀光局網站
http://0rz.tw/2d3pS 【九降風】-新竹風,冬季吹的東北季風類型
新竹之所以成為「風城」,與其地理位置有密切關聯,新竹東南是雪山山脈,西北臨台灣海峽,北為湖口台地,南接香山丘陵,新竹 沖積平原由東南向西北呈「喇叭狀」開啟,這樣的開口類似「風口」,也被稱為「畚箕嘴」,不論是東北或西南季風進入此一隘口,都易產生類似「氣旋」的輻合效應,即風勢會因為受到約束而增強,故而新竹風勢特別強。
另外,新竹的季風指數是西部各縣市中最高的,而新竹隔台灣海峽對岸的福建平潭最窄之處僅有一百五十公里,在峽道最窄處風速會加強,尤其是東北季風季節最明顯,地方人士又稱之為「九降風」。
「九降風」一詞最早出現於清康熙三十三年的「台灣府志」卷七風土志,文中稱「九月則北風初烈,或至連月,俗稱為九降風」,「九降」之名與九月起風有關,名稱出現迄今已
三百餘年,「九降風」速度每秒可達二十公尺,威力不亞於輕度颱風。
【九降風強勁乾旱的獨特氣候】
九降風強勁乾旱的獨特氣候,造就新竹縣新埔鎮與北埔鄉的柿餅產業二至今有一百多年歷史;不過,近年來因環境改變,加上消費者講求衛生的要求,除新埔少數工廠仍維持日光曝曬法外,大部分都已被機械除濕所取代。
每年九月至十二月,新竹地區就吹起強勁乾旱的「九降風」,所到之處,就像一部天然超大型的烘乾機;在這種獨特的氣候環境下,打造新埔鎮早坑與北埔鄉大林,特有的柿餅產業。
(節錄:記者廖雪茹/專題報導)
【圖片介紹】九曲巷‧十宜樓(鹿港的九降風防風巷)
九曲巷即金盛巷,從前為防盔賊侵入,並防止九降風肆虐,遂將巷道築成迂迴曲折狀,故過去有「曲巷冬晴」的雅譽,遊客在現代的九曲巷中,尚可感受奇妙的空間感;巷中有一走廊橫空而過,連通兩頭的即傳說中從前文人聚會的場所「十宜樓」,旁邊為早期的防禦建築「鎗樓」。
十宜樓為一跑馬樓,是騷人墨客夜宴吟詩論對的聚會所。早年鹿港文風鼎盛,一些風雅之文人墨客往往相邀清夜吟詠,或煮談闊談,或品茗對月。相傳此十宜樓之主人即一位十分好客之雅士,為使客人可在高處倚欄望月,故於相連的兩樓間建一跑馬廊,以供清客憑欄望月。
1. 當時有十位飽學多聞的的文士在此聚會。
2. 指斯地十宜,故名十宜樓。
「宜琴、宜棋、宜詩、宜酒、宜畫、宜花、宜月、宜博、宜煙、宜茶」
3. 跑馬廊和金盛巷交叉成十字,故曰十宜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