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煙,好詩,拜賞
西域
漢代的西域泛指玉門關、陽關以西之地,狹義的西域即今之新疆,主要為天山南路;廣義而言,除天山南北路外,並踰蔥嶺(帕米爾)以西,包有今之中亞、西亞及印度。漢書˙卷九十六˙西域傳上˙序:「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東則接漢,阨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
北道
我國古代通西域的孔道。於新疆省境內分南北二路,其北路經羅布泊,沿天山南麓經庫車﹑阿克蘇至疏勒出蔥嶺,稱為「北道」。
玉門關
兩漢時期通往西域的關隘。位於敦煌西北七十五公里處,哈拉湖西,由於大量的和闐玉由此運入中土,故稱為「玉門關」。亦稱為「玉門」、「玉關」。
| |
玉門關 (一) | |
| |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中國境內連通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之一,在漢朝和唐朝兩次建立。現在的玉門關是唐代玉門關的遺址。 | |
|
玉門關是絲綢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漢張騫「鑿空」,出使西域以來,通過玉門關這座海關,中元的絲綢和茶葉等物品源源不斷地輸向西方各國。而西域諸國的葡萄瓜果等名優特產和宗教文化相繼傳入中原。當時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 |
| |
| 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強烈地感染著人們,引發起人們對這座古老而負有神奇傳說的關塞的嚮往 有些時候,不是親臨實地,無法體會詩中的意境,對比我們入住的敦煌山莊中,翠綠的楊柳是那麼可愛 |
|
| |
出了玉門關,遠眺地平線,不需要任何的解釋,就能夠明白「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意境 | |
昔日的長城,如今只剩下殘缺的面貌 | |
| 漢代長城遺址,就在玉門關附近不遠處 |
|
城牆可以明顯看出是用蘆葦草和泥土夯築而城,無法與八達嶺、居庸關那些雄偉的長城媲美,但搭配上週圍荒涼的戈壁沙漠,更顯出它的古老和歷史韻味 | |
| |
| 也就到此為止,路就中斷了,另一邊延伸出去,是一望無際的戈壁,中間點綴了幾處城牆遺跡 |
| |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1Tz0jMuBGBZcnQNCPZlKeQ--/article?mid=594 |
| |
| |
玉門關 (二)
中國古代對外陸路交通咽喉之地。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小方盤城。漢武帝時設關。關城方形如盤,北、西兩面有門。北門外不到百米是疏勒河。古代西域輸入玉石從此經過故名。和西南的陽關都是當時通往西域各地的交通門戶,出玉門關的為北道,出陽關的為南道。元朝時,從現在的安西通往哈密這條道甚重要,關址遷到安西雙塔堡附近。宋代以後,因中國和西方的陸路交通逐漸衰落,玉門關遂廢。就在這玉門關道上,公元二世紀波斯王子安世經此東往洛陽。三國時,我國第一個西去求法的僧人朱士行也由玉門關遠行。
玉門關與內地殊異的自然環境加上極度荒涼的邊色,常使一些愛國的遠戍和遠征者不免產生對人世的感慨,甚至帶些悲涼。他們把這裡視為遠離東土的生死界地,不知是否能得生還。詩云:「關到玉門中土盡」,「唯思生入玉門關」,正反映了這種情感。至於唐詩人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所指的玉門關,是東移後的安西玉門關,它距原玉門關還有數百公里之遠呢!」為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原玉門關比後玉門關更加遙遠和荒涼。就歷史而論,玉門關不但把內地與西部疆域連結起來。而且成為亞歐東西兩方之間的一座橋樑,對促進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起過重要作用。
今在玉門關附近還可見到一些古跡。玉門關原來也叫小方盤城,在它東北10餘公里處還存大方盤城。大方盤城與小方盤城同建於漢代,是漢代至魏晉時期國家西部防線儲備糧秣的軍需倉庫,供玉門關一帶官兵食用。此城長方形,夯土板築,坐北朝南,東西長132米,南北寬17米,殘垣最高 6.7米。在這座城正南、長城內側有烽燧,叫「玉門千秋燧」,由砂石夾紅柳築成,殘垣高約9米,是漢代防備西域兵入侵的報警系統。上述古跡,由於當地氣候乾燥所以能夠保存下來。玉門關附近的漢長城殘垣是現今漢長城遺址保存最好的地方。殘垣最高處4米左右,結構是就地取材,以蘆葦、紅柳、胡楊和羅布麻等夾砂礫層層夯築,粘結非常牢固,可謂是我國古代獨創的「混凝土」。漢長城西起玉門關以西,貫穿河西走廊,過黃河東去。 玉門關地下曾出土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包括文具、織錦、狩獵工具、生活用品和武器等。目前國內出土的第四塊漢紙就是在這裡發現的。這塊紙的生產要比蔡倫造紙早一百多年。更重要的是大量漢簡,有詔書、奏記、檄文、律令、藥方等。這一大批出土文物為研究漢代近百年的邊塞屯戍、生活、文化、外交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
【資料來源】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nba-live/article/view?aid=16 |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