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好言好語 美由內生
市長:AL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資訊科技網路分享【好言好語 美由內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Books 好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零極限之富在工作
 瀏覽2,249|回應2推薦1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太陽盛德

作  者: 伊賀列阿卡拉修藍 
分 類: 商業 
ISBN : 9789861751832 
語 言: Chinese
出 版 社: 方智 
出 版 日: 2011-01-25 

第六章 事業職

作者簡介

伊賀列阿卡拉.修.藍博士 Ihaleakala Hew Len, PhD.

  當今荷歐波諾波諾的薪傳者,繼承了夏威夷傳統的問題解決法——荷歐波諾波諾,以及已故的莫兒娜.納拉瑪庫.西蒙那根據靈感發展而成的「荷歐波諾波諾回歸自性法」(SITH)。著有《夏威夷的祕法》(PHP研究所)、《能使所有人幸福的荷歐波諾波諾》(德間書店)。

  中文網站:hooponopono-asia.org/tw/ 
  美國網站:self-i-dentity-through-hooponopono.com

第六章 事業職場問題Q&A

Q 職場中有「怪異的人」該怎麼辦? 

A 請刪去「怪異的人」這樣的資訊。
 
這是你潛意識中的資訊(過去的記憶)重播所致。換言之,就是你潛意識中關於「怪異的人或事」的資訊被重新播放。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刪除你潛意識中有關「怪異的人或事」的資訊。 

具體的作法是先問自己:「到底是我潛意識中的哪些資訊使這個人做出怪異的事情?」然後針對這個部分,在心裡默念荷歐波諾波諾的四句話「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並將它刪除。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困難,就像取出播放中的CD一樣,只要按下退出鍵即可。 

另外,你也可以在心裡想著刪除記號「X」(詳情請參照附錄Ⅰ,第187頁),取代荷歐波諾波諾的四句話。 

Q 工作欲望低落時怎麼辦? 
A 請刪除「工作欲望下降」的記憶。
 
這是你潛意識中的資訊(過去的記憶)重播所致。換言之,就是你認為「工作欲望正在下降」的資訊被重新播放。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刪除你潛意識中「工作欲望正在下降」的資訊。 
具體的作法是先問自己:「到底是我潛意識中的哪些資訊導致工作欲望低落?」然後在心裡對這部分默念荷歐波諾波諾的四句話「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並將它刪除。 

所有事情都起因於資訊,都是因為不必要的資訊重播所致,因此只要刪除「工作欲望正在下降」的資訊即可,或是刪除「非提高工作欲望不可」的資訊也是一個方法。 

另外,也可以用刪除記號「X」來取代荷歐波諾波諾的四句話。 
相反的,假設有屬下告訴你:「今天情緒不佳,完全沒有工作欲望。」 

這時你可以向他說:「謝謝。」並且進行清理,將對方「工作欲望低落」的想法漸漸消除。 
具體的作法是先問自己:「到底是我潛意識中的哪些資訊使屬下的工作欲望低落?」然後在心裡對這部分默念荷歐波諾波諾的四句話「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並將它刪除。 

透過清理你自己的潛意識,或許你的屬下在走出你辦公室時就能恢復活力。 

Q 周遭的同事沒有人情味,讓人心情苦悶…… 
A 請刪除此資訊,從痛苦中解放出來。
 
這是你潛意識中的資訊(過去的記憶)重播所致。換言之,就是你潛意識中「同事沒有人情味」的資訊被重新播放。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刪除你潛意識中「同事沒有人情味」的資訊。 
具體的作法是先問自己:「到底是我潛意識中的哪些資訊使周遭同事沒有人情味?」然後在心裡對此部分默念荷歐波諾波諾的四句話「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以將它刪除。 

這是一種「痛苦」,請使用刪除記號「X」將它消除,就可以從「痛苦」中解放出來。 

Q 該怎麼做,我的業績才能成為公司第一? 
A 請消除「不能成為第一的理由」。
 
我要反過來問大家:「為什麼你沒有成為公司第一?」 
大概會有各種不同的答案,例如「沒有能力」「時間不夠」「技術不足」「有強力的競爭對手」「沒有人脈」「不受上司器重」等。 

這些理由全都是你的資訊(過去的記憶),一切不過是記憶的重播而已。 
如前面所述,資訊只有兩種,亦即靈感與潛意識的記憶。之所以會出現問題,都是因為這些資訊所引起的。 

其實你可以將這些資訊刪除,這樣的話,你就會打消成為第一的企圖。 
然後一切都OK,因為心情好轉,即可恢復活力,工作變成非常快樂的事。那麼工作當然一帆風順,或許很快就可以成為第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4259

「零極限」工作事業篇和Q&A解惑篇
詳細解說神奇的四句話,該怎麼說?向誰說?

  *暢銷書《零極限》作者修.藍博士的最新力作!
  *日本「企管之神」船井幸雄熱切推薦,並親身實踐!

  被譽為吸引力法則終極版的「荷歐波諾波諾」,
  運用在事業、職場上,會發生什麼效果?
  神奇的四句話,不僅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更能帶來心靈、精神、身體、金錢、物質等全方位的豐富,
  而且是沒有極限的豐富。

「荷歐波諾波諾」的四句真言: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453&aid=4486941
 回應文章
寬恕有益身體健康
推薦0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寬恕不是忘記,也不是沉湎於否認。相反地,寬恕讓我們擁有全新的開始,遠離纏繞着我們的憤恨,迎接新的機遇。 - 

寬恕的力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453&aid=5292011
寬恕:選擇幸福的人生
推薦1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簡美易

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10J/bookfiles-10J042.htm

書籍類別

其他

書籍編號

622

書名(中)

寬恕 ─ 選擇幸福的人生

作者

羅伯‧恩萊特 Robert D. Enright

初版日期

2008年6月

ISBN

978-986-6735-19-6

出版者

道聲出版社

頁數

菊16開/軟經裝/304 頁


羅伯‧恩萊特 Robert D. Enright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教育心理學研究所。自1985年起進行有關寬恕的心理學科學實徵研究,不但學術研究傑出,而且在心理治療貢獻卓著,是當代具重要影響力的學者。

黃世琤教授
任教於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及臨床心理研究所,並擔任輔導中心主任。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教育心理學研究所,師承恩萊特教授,在台灣從事有關寬恕的研究。

本書榮獲國民健康局 2009年健康好書獎

選擇寬恕,就是選擇愛;選擇愛,就是選擇幸福的人生。

當你透過《寬恕:選擇幸福的人生》一書中真實的故事陳述,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與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是否隱藏著未面對或是未曾處理過的傷害。
當你選擇打開本書,開始思索與檢視過往的生命經歷,你已經開始通往幸福的生命旅程。我們期盼透過《寬恕:選擇幸福的人生》一書邀請你與我們一同學習寬恕、學習愛。寬恕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學習過程,當你閱讀完整本書籍,或許現在依然無法對過去傷害你的人選擇寬恕,你隨時可以按著自己的腳步停下來,等候準備好的時候再繼續往前邁進。

本書為美國心理醫師,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心理學系教授羅伯.恩萊特博士(Robert D. Enright, PhD)以及研究小組成員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人類發展研究小組(The Human Development Study Group)針對「寬恕」議題的研究結果,書中並提供許多教育與臨床諮商的真實案例,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實用好書。

序 言
寬恕,生命中最美的選擇

選擇寬恕,就是選擇愛;選擇愛,就是選擇幸福的人生。
生命中的衝突事件充斥在生命中每個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關係與不同的角落中,寬恕是愛護自己、疼惜自己與善待他人的積極選擇。即便如此,寬恕卻是極困難的決定,特別在遭受極痛苦的不公平傷害事件後。過去,大眾對於寬恕的議題較多侷限在抽象的認知,很少進一步深度地探究寬恕帶來的生命意義與正面價值。

當你透過《寬恕:選擇幸福的人生》一書中真實的故事陳述,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與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是否隱藏著未面對或是未曾處理過的傷害。
當你選擇打開本書,開始思索與檢視過往的生命經歷,你已經開始通往幸福的生命旅程。我們期盼透過《寬恕:選擇幸福的人生》一書邀請你與我們一同學習寬恕、學習愛。寬恕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學習過程,當你閱讀完整本書籍,或許現在依然無法對過去傷害你的人選擇寬恕,你隨時可以按著自己的腳步停下來,等候準備好的時候再繼續往前邁進。


寬恕是「面對不公平的傷害,明明有生氣的權利,卻選擇對傷害者表達出仁慈與善意,願意送給傷害者一份愛的禮物」。寬恕不但可以全面提升一個人的情緒成熟度,並且當一個人願意實踐寬恕時,他必同時富有愛與勇氣的美好品格。

本書為美國心理醫師,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心理學系教授羅伯.恩萊特博士(Robert D. Enright, PhD)以及研究小組成員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人類發展研究小組(The Human Development Study Group)針對「寬恕」議題的研究結果,書中並提供許多教育與臨床諮商的真實案例,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實用好書。

本書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寬恕是一個選擇」:以一位三十八歲的母親瑪麗安說出她自己與母親之間的衝突,並試圖將自己從痛苦的深淵中拉拔出來的故事作為開場白。透過說故事的力量闡述寬恕是一個自我情緒了解與實際行動的過程。透過寬恕的力量,可以穿越生氣與害怕的複雜情緒,到達真實的放鬆、和平與自由。並從寬恕的實證研究中發現:無論是遭受到家庭性侵害的受害者、對墮胎事件情緒不平的男性,甚至是心理疾病的患者,都證實寬恕對生命帶來的正面價值與益處。

書中進一步澄清讀者對寬恕的誤解,讓讀者明白寬恕不只是「停止生氣」,而是對傷害者產生「真正的態度轉變」;寬恕不只是「對對方沒有感覺」,而是對傷害者真實地抱持著「正向的想法與感受」;寬恕也不只是「讓自己感覺好過點」,而是在歷程中,寬恕者「決定給傷害者一份禮物」等,並將寬恕與遺忘、合理化對方的行為等容易混淆的議題作了精闢的解說。在澄清寬恕的誤解後,畫龍點睛的帶出因長期深藏內心的怒氣所帶來對健康、家庭與社群的負面影響,並將處理生氣的七種技巧作出比較:「發洩」、「放鬆」、「控制想法」、「分散注意力」、「改變感覺、想法和行為」、「以理性修正不合理的想法」、「角色轉型」,與真正的寬恕過程之間的差異。
本書的第二部分「寬恕歷程」:羅伯.恩萊特博士以及研究小組成員找了不同宗教信仰與哲學理念價值觀的人,發展出一套適合大多數人的「寬恕歷程」,將寬恕分成「發現你的生氣情緒」、「決定寬恕」、「進行寬恕」、「發現情緒桎梏,並從中得釋放」四個時期,並畫分出二十個歷程地標。
在第一個時期「發現你的生氣情緒」中,探討誠實地檢視生氣情緒是開始寬恕的第一步。並教導分辨生氣背後的羞愧或罪惡感,與留意緊抓住生氣情緒時所帶來的損失與改變。
在第二個時期「決定寬恕」中,協助讀者檢視過去採用的信念與失敗的策略,以幫助正向的展望未來。說明寬恕是一種選擇,需重視本身的意願與個別性;即使決定開始寬恕,中途仍然可因個別因素隨時中止,等待準備好的時候再繼續往前走。
第三個時期「進行寬恕」中,將焦點轉移至傷害者的身上,瞭解傷害者背後的成因與影響力;雖然了解事件背後的成因,並非表示我們可以原諒這個傷害,但「以新的眼光看待」傷害者,是寬恕歷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書中提到一位四十四歲的二手車銷售員葛雷蒂,成長過程中受到家庭的虐待,許多年來隱藏自己對母親的生氣情緒,當葛蕾蒂選擇「以新的眼光看待過去」,漸漸瞭解母親過去長年受到祖母的虐待,祖母又因為僕人的身分受到鄙視,曾祖母又如何因貧窮受壓迫等家庭史。這些瞭解使葛蕾蒂能夠進一步同理母親的狀況,因而減少對母親的生氣情緒,使她得以選擇寬恕。當觀點沒有改變,寬恕就不會發生,新的觀點可以幫助修正負向的情緒、想法及行為,轉變成較為正向的反應。
在「進行寬恕」的歷程中,「接納痛苦」是必要步驟。它可以讓人在感到痛苦的時候,仍有往前邁進的動力。當我們否定痛苦或將痛苦轉給他人,我們就阻擋了自己的療癒機會;如果因害怕承擔痛苦,築起防禦機制保護自己,反而更阻礙療程的進展。
書中提到「給傷害者一份禮物」,相信這是令讀者感到最驚訝的部分!既是受傷的一方,並不虧欠對方,何需送禮物給傷害者?然而本書提到一個很特別的論點:「透過給傷害者一份禮物,我們可以突破讓對方權力超越我們的情形,並且透過給予禮物或願意給予的意念,帶出情感上的轉變。」這份寬恕的禮物不一定必須是實質的,它可依據實際狀況呈現不同形式,大多數的情況,它會是一份兼具道德與愛心的禮物,如一位亂倫受害者探訪病中住院的父親,她的禮物是在病榻旁陪伴父親的時間。
第四個時期「發現情緒桎梏,並從中得釋放」中,從心理治療師維多.福蘭格(Victor Frankl)經歷集中營的恐怖後,發現痛苦掙扎中的意義談起。透過在傷痛中找尋意義,不但能減輕所承擔的痛苦,並能從找尋意義中看見生命旅程中的正向改變。然而,想要獲得寬恕的自由,是需要付出「勇於面對生氣」,「瞭解他人的錯誤行為」,「承受他人極深的傷害」,以及「努力改變我們對傷害者的想法、感覺和行為」這些辛苦的代價。雖然如此,因著沒有人可以對痛苦產生免疫力,那些走過寬恕歷程的人在面對未來的困境時,都能有繼續往前走的動力。
本書的第三部分「更深的寬恕層次」:針對許多人對於寬恕議題的疑問作進一步的說明,分享主題包括:如何知道自己已被真正的寬恕、為自己的利益而寬恕是否自私、寬恕是否讓自己忘卻、寬恕是否有助遺忘、是否壓抑生氣的感覺、受傷後應立即寬恕或應該等待、能否寬恕一個機構、能否寬恕自己的不完美、能否寬恕天然災害、是否要經常寬恕、多久才會經驗到情緒紓解、幫助兒童寬恕、請求寬恕的指引地標,以及寬恕與復合等議題作深入淺出的說明,讓讀著更深的明白選擇寬恕可以帶來生命中真實的改變與美好的希望。
寬恕,是生命中最美的選擇,它可以為生命開啟創造力以及成長的大門。寬恕不但可以幫助我們不再停留在過去的傷害,並且可以帶領我們經歷心靈的平安與自由。過去在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教學與求學的過程中,我們也曾經因為性格的差異與學習期待的不同,而發生極深的衝突與傷害,也因此結束論文指導教授與學生的關係,彼此產生憤恨與漠視的情緒。然而透過生命的反省、寬恕教育的學習以及基督信仰的心靈力量,幫助我們重新學習彼此尊重,選擇寬恕,進而產生想法、感覺和行為的正向改變。現在我們發展了新的目標,也在我們每一次所發生的衝突與傷害中找到新的意義。寬恕的經歷與歷程,幫助我們更體會寬恕的重要,與寬恕帶出的美好生命;同時也為我們在推動生命教育與寬恕教育的路途中,有了更深刻的同理與體認。最後,我們邀請您一同來領受這份愛的禮物──寬恕。

吳庶深(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助理教授)
蕭伊吟(雙福基金會生命教育部代理主任)

Grace Ketterman, M.D. 

Dr. Grace Ketterman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Medical School in 1952 and practiced pediatrics for many years. She subsequently completed a residency in child psychiatry. She has been in the business of helping troubled families for over fifty years. For many years she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Crittenton Center in Kansas City, Missouri.

Dr. Ketterman is the mother of three and the grandmother of four. She is now in private practice, consults with school districts in the Kansas City area, and is a popular speaker both locally and nationwide. She is the author of over two dozen books, includingMothering in All Ages and Stages, Depression Hits Every Family, and Parenting the Difficult Child.Her concern for and interest in families is based in her deep spiritual faith, which she describes as “practical and loving.”



出處:《寬恕:選擇幸福的人生》 ~練習說“我原諒你” - 心悅城光 2012 - udn城市https://city.udn.com/63591/3715021#ixzz3DT35iOzi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cess of forgiveness is spiritually as well as emotionally,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profitable. But it isn't easy. Grace Ketterman and David Hazard walk readers through this difficult task. Rather than offering a quick-fix remedy, the authors admit from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that forgiveness is a process. Grace Ketterman shares her own story of divorce and forgiveness as well as scenarios from her years of counseling experience. This book presents a balanced approach to this difficult process, blending psychological and biblical perspectives into realistic, practical principles. It's a helpful tool for pastors and counselors, as well as a great aid for those who've been deeply wounded by others.

Words can kill.They assault your self-esteem, curse your future, and stamp a lethal label on your life. If words pierced your heart as a child, if they have wounded your marriage, or sent your career into a tailspin, you may be a victim of verbal abuse. This book can help you learn how to deal with the pain in order to heal the wound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453&aid=5193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