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重看了一部連續劇叫做"康熙帝國",陳道明演的。覺得大陸劇及演員們真的是一時之選,值得一看再看。
在戲中,康熙的女兒藍齊格格喜歡上了一位大臣李光地,康熙將李光地外調,期待他建功立業,屆時可以光明正大的將心愛的女兒嫁給他,藍齊格格和李光地心裡自然對康熙十分感念。身為一個父親及一位皇帝,這樣對女兒及對臣子之愛,處理得相當有智慧。
可惜天不從人願,對大清國野心勃勃的蒙古大汗葛爾丹,偏偏巧遇藍齊格格,並遣使臣向康熙提親。康熙能怎麼做?對大清而言,南有台灣鄭經為患,北有葛爾丹騷擾,當時正在傾全國之力,收復台灣,不想節外生枝,落得勞民傷財,輾轉一晚,最後選擇與葛爾丹和親,永修兩國之好。
藍齊格格遠嫁他鄉,天寒地凍的舉目無親,對他公平嗎?李光地建功立業回到京城後,愛人已嫁為人婦,他又作何感想?康熙呢,身為一個父親,毀了女兒一生的幸福,能怎麼辦?誰叫他又是個皇帝呢!
平台灣後,葛爾丹仍持續騷擾大清,康熙又能怎麼做?葛爾丹是他心愛的女兒藍齊格格的丈夫,更何況又已經生了一個小男孩,也算是他的外孫了。再退讓?再和談?還是讓葛爾丹繼續騷擾?那全國的百姓該怎麼辦!
康熙滅了葛爾丹。身為將軍的康熙大兒子,當著藍齊格格的面,一步步走向全身血污、傷痕累累的葛爾丹,將劍抵在他的胸口。停格的瞬間,那沉悶的氣息讓我透不過氣,當最後一劍刺入葛爾丹的心臟後,藍齊格格的心碎了,小孩心碎了,我整個心也碎了!原來愛這麼的脆弱。
口口聲聲愛他的皇帝父親,親手把他遠嫁他鄉。派出的大阿哥,又當著他的面殺了他孩子的父親。到底什麼是愛?
康熙不愛女兒嗎?他不是極力撮合女兒與李光地的姻緣嗎?可是擺在全國子民的面前,為了免除與葛爾丹的戰爭,可能讓百姓哀鴻遍野,女兒的終身幸福,又渺小許多了。
康熙能不滅了葛爾丹嗎?當別人認為你可以欺負,你能夠坐視不管嗎?就算自己可以不管,但對方造成人民百姓的死亡,還能夠姑息嗎?敵人可是親家,是女兒的丈夫,是外孫的爸爸,兩相權衡下,人民的生命似乎又擺在第一位了。
康熙難道不能和談嗎?對一個野心者葛爾丹,並不是沒有釋放善意,和親了不是嗎?但終究還是得面對!面對的時候需要什麼?需要的是力量!沒有充足的兵力糧草,拿什麼維持和平?拿什麼維護以愛為名的尊嚴!
康熙已經背叛了藍齊格格一次,將她嫁給當時她並不愛的人。第二次,總該有點補償了吧!應該想辦法當好一個父親的責任,別滅了葛爾丹,別讓心愛的女兒心碎阿!若真如此,康熙就永遠對不起藍齊格格,永遠對不起大清子民,也永遠對不起自己!
對藍齊格格而言,既然父親這麼愛我,願意因為自己,不與葛爾丹為敵,那以前呢?為什麼父親你要把我嫁給我當時並不愛的人!雖說事過境遷了,這陰影絕對是留下一輩子的。父親,你就是曾經背叛了我。
對大清子民而言,皇帝你因為一己之私,漠視了數以萬計百姓的生命,使我們整日活在葛爾丹的威脅下。雖說你之前將女兒嫁出,但這短暫的和平終究不是解決之道,你心裡清楚,不是嗎?皇帝,你終究還是背叛了我們!
對康熙而言,我因為愛百姓,第一次我選擇背叛女兒;我因為愛女兒,第二次我選擇背叛百姓。若我真的這麼做,那我真的就是背叛了自己!誰保不會有第三次第四次?我永遠會因為兩難而面對天人交戰,因為我永遠都在向外追求所謂的愛,所謂的合適之道。
誰又能說以百姓的性命為前提,就是所謂的大愛呢?如果康熙揮軍北上,敗給了葛爾丹,導致蒙古大軍長驅中原生靈塗炭,如此愛民如子的皇帝,連親生女兒都可以割捨的皇帝,卻造成了百姓的浩劫,也可能造成其他鄰國的群起殺戮,這又算是大愛嗎?這時候究竟是以和為貴為大愛,還是發動戰爭為大愛,誰又能給個準?
而我認為,至少康熙並沒有背叛他自己。他持續堅持做他認為對的事情,且重點是準則是不變的,他都是以百姓的福祉為前提。至於,結果是好是壞,那又另當別論了。身為人民的皇帝,能夠做到這樣,已經算是百姓們的福氣了。
那到底什麼是大愛?
我覺得第一個要素是忠於自己。對自己以外的人、事、物的所有念頭所有作為,動輒得咎,是永遠不可能面面俱到。就算可以面面俱到,也只是自己還沒遇到,世界這麼寬,宇宙這麼大,再怎麼和平,再怎麼討好,也只會累死自己,因為那是在抹煞自己的生命,整個宇宙不留你,因為你不該是自然的產物,因為你不愛惜自己。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愛,又要怎麼愛別人呢?再大愛,也是有限!
第二個要素是智慧。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況下,要能判斷怎麼做是適當的,這需要智慧。智慧不是聰明才智就可得,不是歷經磨難就會有,更多的層面,似乎是一種體悟吧!如果康熙智慧不足,錯估了大環境的狀況,貿然進軍,導致更多死傷,那這樣的大愛,真的太可惜了。如果明明已經知道會造成更多傷亡,還發動戰爭,那就真的是太可惡了!是以愛為名的惡魔。
第三個要素是能力。面對威脅自己的人,得要有足夠的能力應付他,當然不限於武力,更多的是一種克制對方的能力,舉凡武力、謀略、奸詐等方式,把事情導向善的方向就是好能力。如果康熙沒有足夠的兵力、謀臣等,要想維持和平,想要愛子民,真的只是空談。
每個人都喜歡愛的美好,一種被肯定,被包容的同體感受。我覺得,愛在更多的部分是需要被實踐的。正所謂知行合一,總不可能只是觀想愛,讚嘆愛,解析愛,就是接近了愛,了解了愛。試想一位菩薩或天使,有可能非常了解愛,整日被愛的喜悅所環繞,卻沒能有所作為,沒有智慧或能力去保護生命嗎?
如果要我形容什麼是愛,我會覺得愛是一種堅定,且持續的力量。就像劇中的康熙愛他的子民一樣,自始至終都是這樣堅定,不是他採取的方法,而是那份堅定,因為那份堅定,成就了愛。
如果有方法,告訴我們這份堅定的力量,這樣的金剛不壞心法,能夠放諸四海皆在,能遍及每個時空,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樣的法,絕對值得用生命去成就及護持。我找到了,希望每個人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