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之路》是阿勒泰市文工團耗時兩年編排的一出四幕大型歌舞劇。劇情展示哈薩克族從過去逐水草而居到喬遷現代新居的歷史遷延。劇碼以龐大的演員陣容、唯美的哈薩克民族服飾、因劇情量身訂做的燈光效果,表達了阿勒泰地區哈薩克牧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黨和政府給予高度關懷的感激之情。此劇於2011年1月16日在阿勒泰市民族文化中心首次公演。得到了觀眾的熱烈掌聲和廣泛好評。
盛大演出
前一晚剛剛參觀了哈薩克民俗展,沒想到,還有一場更盛大生動的演出在等著。
阿勒泰市民族文化中心,觀眾席已經座無虛席,燈光暗淡下來。大幕輕啟,一座假山、一位白袍老者,棕熊伴立在身旁、岩羊在半山坡一隅,仿佛人的靈性再現……
序歌響起,悠揚的琴聲穿越時空。蠻荒時代,遷徙之路就此踏上征程……
這是虛構的克蘭聖人。克蘭聖人,是阿勒泰地區民間傳說中的神話人物,傳說他專為人類、所有生靈和大自然祈福。克蘭河由北向南穿過阿勒泰市區,由大小東溝匯流而成,被阿勒泰人民親切地稱為神聖的母親河。序歌完畢,克蘭聖人蒼涼獨白:哦,我的蒼天,讓我們遠離憤怒和仇恨,賜予我們善良和愛心吧!放眼未來,為我們指點迷津,讓我們找到幸福之路吧!
從克蘭聖人的獨白中,已隱約窺到劇碼的全篇。所有的人都被陶醉在其中,也就有了想見劇組人員的念頭。
在金橋賓館,見到了阿勒泰市藝術團的團長——加林。加林是典型的哈薩克族人,很年輕,有著柔和的面孔和微笑。
他介紹說,劇本是委託阿勒泰市克木齊鄉的老教師哈德爾·朱馬汗編寫的,加上道具的設計製作、排練的時長等籌備共花了近兩年時間。
這幕劇的誕生對很多想要瞭解哈薩克族民俗文化的人也是一個很好的交代。劇碼中的演職人員、服飾、音樂亦是根據劇情需要量身訂做,是哈薩克民族文化的微觀縮影。比如說,劇本創作中使用的很多是非常古老而又原始的辭彙。因為翻譯到位,整個劇情對詩歌節奏特點的把握和理解都相當貼切。
加林介紹,起初,考慮到經費的限制,整個四幕劇的音樂由演職人員創作完成,歷時15天。到後來卻成為每個演職人員發揮自己特長的最佳方式。每日排練與不斷深入劇情,很多人都已經與劇幕中的角色無法分離開來。這也使得音樂能提前並且保質保量地完成。
整個劇幕以展現阿吾勒(哈薩克語“家鄉”的意思)從逐水而居的遊牧生活到搬進新居為線索來表達深切的感激之情。
作者:蔣小寒 稿源: 新疆都市報 責編: 佟志紅
引用自: http://www.xjts.cn/culture/content/2011-02/16/content_5595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