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智慧城
市長:玄宇居  副市長: 馬不停蹄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智慧城】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公益環保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鹹海悲歌
 瀏覽832|回應1推薦1

玄宇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沉潛

  
 

【烏茲別克Day4】鹹海(Aral sea)浩劫,木依那克(Moynaq)的船墳場

2010/11/13 00:46

離開Ayaz qal(Lake),接著Alisher載著我們一行人花了約6小時狂飆了370kmUrgench~Nukus166km+Nukus~Moynaq210Km),途中只有在Karakalpakstan的首都努庫斯(Nukus)短暫停留加油,一路上看到的景觀是單調的沙漠、低矮的灌木叢….,滿懷著期待與興奮之情的我,越接近荒涼、孤寂的世界邊緣~木依那克(Moynaq)…,內心更顯得激越,拍照雙手還微微地顫抖

大約下午六點左右,我們到了木依那克(Moynaq)。

一路行經沙漠,渴了半死的我們,趕緊衝到雜貨店買水與可樂解渴

筆直、簡單的街道,低矮的民宅…映入眼簾的是空虛荒蕪的漁村景象…

木伊那克Moynaq),一九六○年代曾經是個繁榮的海港,每年有二萬五千公噸的漁獲量,擁有一座蘇聯時代最大的魚罐頭加工廠,年產量超過二千萬個以上的罐頭,超過五千艘漁船來回接舶的海港。如今海岸線已經退到150-170公里之遠,成為一座號稱海港卻沒有海,漁村卻沒有魚的荒漠孤城。

如果時間夠多,不嫌麻煩,或者為了省錢,可以從Nukus搭巴士到此一遊,車程大約需四小時。

路上的老人與小孩,人臉孔更像是東方蒙古人的卡拉卡爾帕克族人

我們住進村裡唯一且已經廢棄的Oybek hotel,稍微休息後,趁尚未天黑前,Alisher載我們趕緊往就海岸線的方向前進,(下)遠處是簡介鹹海變遷的看板與紀念碑

鹹海紀念碑

紀念碑的背面是1960鹹海的榮景,正面則是2010年鹹海的現況,不過鹹海的面積好像還是大了些?可能他們每年會把該年度的數字重新粉刷,而地圖就不一定更換吧?

看了簡介鹹海歷史與地理資訊的看板內文,可以清楚鹹海經歷的生態浩劫...

鹹海變遷~

繁榮的過往

鹹海Aral sea)出現在Turna平原,是在更新世岩時期(Pleistocene),這個海稱為「Aral Tenghiz」,意為「多島之海」,最早出現是西元903年阿拉伯科學家Ibn Rusta的著作。

鹹海的水主要來自發源於天山山脈的錫爾河(Syr Darya)與發源自帕米爾高原的阿姆河(Amu Darya)。它們各自走了兩千多公里,貫流整個中亞,穿過嚴酷的紅沙漠、黑沙漠,最後一南一北注入鹹海,幾萬年來,大自然就是這麼運行著。它們是中亞人民的命脈,歷史上,亞歷山大、玄奘、成吉斯汗,突厥人、波斯人、蒙古人、中國人、阿拉伯人,多少傳奇故事在兩條河川之間輪番上演。

1961年以前,這兩條河每年注入鹹海的水量平均為55立方公里;當時的鹹海水面廣袤,南北長400公里,東西寬280公里,面積為66,100平方公里,約台灣的兩倍大,是世界上的第四大湖,僅次於裏海(Caspian sea)、北美洲的蘇必略湖(Lake Superior)與非洲的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Pyalts),最深的深度是69公尺,平均深度是16公尺,水流量是1064立方公里,每公升的水鹽含量是10-11毫克。在過去,阿姆河與錫爾河所沖積的地區,河、湖、蘆葦、沼澤及森林交織其間,是動、植物生態景觀豐富的濕地。

找回消失的鹹海

為了找回逐漸消失的鹹海,中亞各國召開多次研討會,擬定各種方案,成立許多研究小組。以下分享兩則相關報導囉。

資料來源:http://sa.ylib.com/read/readshow.asp?FDocNo=1187&CL=18

鹹海曾經名列世界第四大湖,但為了灌溉農田,農民毫無節制地抽取水源,如今鹹海變成了貧瘠的荒漠。現在,人們正致力使湖泊復原。

撰文╱米克林(Philip Micklin)、阿拉丁(Nikolay V. Aladin)
翻譯/姚若潔

位於中亞的鹹海在1960年仍然是世界第四大湖,到了2007年,面積已縮減為原來的10%。人們從鹹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和錫爾河取水,對沙漠地區進行大面積的灌溉,使得流入鹹海的淡水變成涓涓細流。

■鹹海乾枯後,分裂成三個殘餘的湖泊,其中兩個湖因為太鹹,魚類已經消失。曾經繁忙的漁船也從鹹海上消失,從前的港都也沒落了。大面積的海床露出並乾枯,風把鹽份與有毒物質吹往人群聚居的地區,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儘管如此,建於2005年的攔水壩,已經幫助最北邊的湖泊面積快速增加,鹽度大幅降低,魚類族群和濕地也正在復原中,這兩者也是經濟復甦的指標。然而南邊的兩個大湖卻可能完全消失,除非曾是主要水源的阿姆河可以重建;但這樣的工程要價數十億美元,政治上的認同也有困難。

■世界上還有其他湖泊也開始面臨同樣的命運,其中主要有中非的查德湖與美國加州南部的薩爾頓海。從鹹海的消失與局部復原得到的教訓,應該能讓這些地區提高警覺。

分崩離析
鹹海的水源幾乎完全來自阿姆河和錫爾河。幾千年來,阿姆河的河道數度偏離鹹海,導致鹹海縮小,不過只要阿姆河再次移回,鹹海總會恢復。但為了種植棉花和稻米等農作物,人們從兩條河流大量抽水,使得流入三角洲以及鹹海的水嚴重減少,而蒸發的速度遠超過降雨、融雪及地下水的供給,造成鹹海水量減少、鹽度上升。

前蘇聯政府把鹹海的慘狀隱瞞了數十年,直到1985年,總理戈巴契夫才揭露這項嚴重的環境慘劇。1980年代晚期,鹹海水位降低,分裂成兩部份:北邊的小鹹海與南邊的大鹹海。到了2007年,南邊的大鹹海又分裂成較深的西湖與較淺的東湖,以及一個小而獨立的湖灣。大鹹海的水量從708立方公里降到75立方公里,鹽度則從每公升14公克上升到超過100公克。1991年,前蘇聯解體,鹹海分別為新成立的哈薩克與烏茲別克所擁有,也因而停止了前蘇聯的大計畫:將遠方西伯利亞的河流引入鹹海。結果,已經減少的資源,陷入更激烈的競爭。

萬物蕭條
鹹海的乾涸導致了嚴重的後果。河水流量嚴重減少,春季雖不再氾濫,但無法把淡水和營養的沉積物帶到濕地。由於湖水鹽度提高、魚類產卵和攝食地點消失,魚的種類從32種減少到6種(多數存活在三角洲)。在1960年還可捕捉四萬公噸魚的漁業活動,到1980年代中已經停滯,六萬個工作機會也隨之消失。湖中留存下來的最常見生物是黑海比目魚(俄文稱做kambala),這是在1970年代引進的鹹水魚,但到了2003年,牠們也從南邊的湖泊消失,因為鹽度已經超過每公升70公克,是一般海水鹽度的兩倍。

鹹海上的船運業也無法繼續,因為水退離北邊的阿拉爾斯克(Aralsk)和南邊的木依那克(Moynaq)等主要港口數公里遠,接通港都的水道越來越長,維護起來太昂貴。地下水的水位隨著湖水下降使沙漠化加劇,曾經是樹木、灌叢和草地蒼翠繁茂的地方,到了1990年代中期,只剩乾瘦的鹽生植物(可耐受含鹽土壤)與旱生植物(可忍受乾旱條件)還在掙扎。原生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物種數只剩下一半。連原來岸邊100公里外的地區,氣候都改變了,夏天更熱,冬天更冷,濕度更低(因而降雨更少),生長季變短,旱災變得更頻繁。

毒物污染
鹹海的萎縮,使得5萬4000平方公里的海床暴露且乾枯,這些海床佈滿了鹽,有些地方甚至摻有從鄰近農地流入的殺蟲劑與農藥。強烈的風暴把鹽、沙塵與污染物吹到500公里遠的地方,北風及東北風吹起強烈風暴,嚴重影響南邊的阿姆河三角洲,那裡是該地區人口最稠密、經濟與生態重要性也最高的地方。重碳酸鈉、氯化鈉與硫酸鈉隨風散播,殺死或抑制自然植被與農作物的生長;想到湖水是為了灌溉農作物而乾涸,真是殘酷的諷刺。

衛生專家說,由於吸入與攝取高鹽份的空氣和水,當地人口有相當高比例的呼吸道疾病、喉部與食道癌以及消化問題,而肝、腎、眼睛的疾病也很普遍。魚類的消失大幅降低食物多樣性,使營養不良與貧血的問題惡化,對懷孕婦女尤其危險。

復興島(Vozrozhdeniya Island)也引發特殊的問題,當它還是個遠離湖岸的小島時,被前蘇聯政府當做生物武器的試驗場:炭疽、兔熱病、布氏桿菌病、鼠疫、斑疹傷寒、天花、肉毒桿菌毒素等,被拿來在馬、猴、羊、驢以及實驗動物身上試驗。水位的降低導致復興島南邊在2001年與陸地連接起來。衛生專家擔心這些已經能當成武器的微生物存活下來,並且可能經由染病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進入人類居住地,或者恐怖份子也有可能取得這些微生物。

北方的曙光
要把鹹海恢復到1960年代的狀況是不切實際的,每年從錫爾河和阿姆河注入的水量必須是目前(13立方公里)的四倍,唯一的方法是減少灌溉,因為灌溉就佔流失水量的92%,然而鹹海盆地的五個前蘇聯共和國,除了哈薩克以外,都為了使成長中的人口溫飽而主張增加灌溉。種植需水量較少的農作物也有幫助,例如把棉花換成冬麥,不過烏茲別克與土庫曼這兩個主要的灌溉國卻希望繼續種植棉花來賺取外匯。密集的灌溉渠道也需要改進,許多渠道只是在沙地上挖出水溝,導致大量水份滲失;渠道的現代化一年可節省12立方公里的水,但至少要花費160億美元,各國不是沒有經費就是沒有意願。…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8年第75期5月號】

哈薩克治水造堤 鹹海水位將倍增

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sep/29/today-int2.htm

編譯陳宜君╱特譯

拜原油出口量增加與國際油價高漲之賜而財源滾滾的中亞國家哈薩克,著手進行堪稱歷來最具雄心的生態復原計劃 - 讓其境內的鹹海水位上升六公尺,俾使日益乾涸的湖泊水量加倍。

哈薩克推出前述計劃前,世界銀行就推動兩年內讓位於哈薩克境內的小鹹海水位升高兩公尺的計劃。國際前鋒論壇報二十八日指出,這是拯救鹹海工作的一大勝利。鹹海位於哈薩克與烏茲別克的交界處,曾是全球第四大內陸湖,但近年來湖水持續乾涸,導致湖面分裂為三部分:北端的小鹹海因為有錫爾河不斷補充水源,即使近年來流入湖裡的河水水量減少,但仍是鹹海中鹹度最低的水域。南端的大鹹海大部分位於烏茲別克境內,但湖水鹹度太高,魚類無法生存;阿姆河可為大鹹海補充淡水,但河水只有在水位高漲時才能流入湖裡。

第三部分則被灌溉系統盤據,西方科學家抨擊這是造成鹹海逐漸枯竭、淪為生態浩劫區的元凶。

鹹海在一九六○年代仍是附近半沙漠區所能倚賴的少數水源之一,每年還可生產五萬公噸的淡水魚。不過前蘇聯決定將棉花種植列為比漁業更重要的經濟活動,因此截取錫爾、阿姆二河的水用於灌溉,導致鹹海的水量不到五十年就減少九十%,七十五%的湖面蒸發,多數區域的湖水鹹度提高,甚至連海魚也無法生存。烏克蘭水利學家索柯洛夫表示,對許多人而言,鹹海是前蘇聯剝削哈薩克的象徵。

哈薩克在九一年脫離前蘇聯獨立後,地方官員興建粗陋的堤防,防止小鹹海的水流向大鹹海。不過只要河水高漲,這些堤防就會破裂。哈薩克兩年前展開一項由世銀提供部分贊助的八千五百萬美元工程計劃,包括興建一條長十三公里的現代化堤防,以及整治錫爾河沿岸。

此計畫預定九月底可完工,將可讓小鹹海的面積擴大約五百平方公里,且可讓湖水鹹度恢復為淡水湖的水準,屆時被迫遷徙至錫爾河定居的二十四種魚類將可重返小鹹海。

但哈國總統納札爾巴耶夫認為這還不夠。拜原油出口量近年來不斷增加之賜,哈薩克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之一;在財源不虞匱乏的情況下,納札爾巴耶夫批准延長世銀贊助興建堤防的計劃,讓小鹹海的水位再升高四公尺,屆時湖泊水量將增加逾一倍,表面積則可擴大三分之二。

此計畫的細節尚在研議中,估計需要一億二千萬美元經費,可望在二○○七年招標,約二○一○年竣工。不過科學家認為,前述計劃可能面臨種種障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從錫爾河流向小鹹海的河水須繼續維持高水位,才能在堤防完工後繼續流入小鹹海將湖泊注滿,進而讓湖水水位提高。

引用自:http://tw.myblog.yahoo.com/lingyao-world/article?mid=4625&prev=4646&next=4589&page=1&sc=1#yartcmt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290&aid=4318530
 回應文章
飲鴆止渴
推薦0


玄宇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著自1960年起

曾是世界第四大湖鹹海的水急遽減少

引起中亞地區生態 景觀 與氣候的明顯改變

自以為聰明的人類

千百年來卻總重覆著飲鴆止渴的經驗

何等令人感慨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4290&aid=4318596